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年的牢狱生活

薛岳,字伯陵,广东省乐昌县九峰乡人,此地位于粤湘两省的交界处,属于比较穷困、落后的山区。乐昌县旧属韶州府,据《韶州府志》记载:乐昌人性耿直,尚气节。薛岳正是最典型的乐昌人。

薛岳生于大清王朝风雨飘摇的清光绪二十二年,即公元1896年,他是家中五兄弟两姐妹中的老大。薛家属于一个世代耕读的农樵之家,先祖可以追溯到一个唐代的名人,此人中过进士、做过刺史;传到“仰”字辈的薛岳已经是第二十八代。“岳”即岳飞之意,薛岳原名“薛仰岳”,即崇仰岳飞之意,直到后来他以精忠报国的岳飞自励,乃直名“薛岳”

薛岳之父薛宗元年轻时聪明俊秀,但由于家贫,后更因子女多而无力完成学业,只好以力耕养活家口。薛宗元是地方上颇有威望的宿彦,乡邻有纠纷,他都会出面为之排解;遇上意外事件,薛宗元也常常为之想方设法、筹措钱物。薛宗元名声在外,乃至于县官遇上棘手的事情,都会命人抬着轿子来请,活脱脱一位“山中宰相”。

薛母李氏出自名门,持家有道,为乡里所称誉。传说有一次薛父想要上树去摘取蜂巢,薛母认为这种行为有些缺德,所以力劝丈夫不要上树;后来其他乡人上了树,却被摔下来成了残废。从此薛母更加相信善恶有报,加深了向善之心。

在管教子女方面,薛母从不含糊,所以薛岳小时候就以孝名传闻乡里,乳名“孝松”,即孝顺祖父母的意思。

为了让子女们自幼养成勤耕敬业、独立自主的习性,薛母在家里还特意制备了一套小型的农耕工具和家事器皿,供子女们习作。因此,薛岳从小不但好学知礼,而且勤勉诚笃,“协助族人,下田耕作,上山伐木,至于家务劳作,洒扫炊饪……更不在话下” 。薛岳初入革命之途时,就曾替大家买菜、做饭,可谓“上得厅堂,入得厨房”,活脱脱一副“暖男”范儿。

正是由于这种敦厚的家风和笃实的家教,一旦与大时代的潮流相结合,忠孝务本的薛家子弟便大多投身于从军报国之列,以至于产生了一支闻名全粤的“薛家将”——薛岳之外,还有其三弟薛仲述(中将)、四弟薛叔达(中将)、五弟薛季良(少将)、堂弟薛仰茂(上校)、薛仰森(上校),以及同宗族的薛超(中将)、薛仰宗(中将)、薛仰仁(少将)、薛纯武(少将)等几十人。当然,近水楼台先得月,有薛岳这棵大树在,薛家子弟的晋升之路也变得容易得多。

薛岳六岁入学接受传统的启蒙教育,由于其颖异过人,所以每每可以背诵先生前一天所教授的课文。薛岳八岁入九峰乡初等小学,十二岁入乐昌高等小学。乐昌高等小学的师资力量很强,校长为曾举孝廉方正的前清进士周承烈,加上薛岳的刻苦,这一时期令他打下了坚实的国学基础,也陶冶出了一种耿介超脱、刚毅不苟的风格。

薛岳有一位堂叔,喜欢给孩子们讲一些诸如薛仁贵征东征西、罗通扫北、岳飞抗金、太平天国洪杨革命之类的历史故事,薛岳的民族意识、革命思想都是在这些小故事中潜移默化地熏陶出来的。

广东地处东南沿海,深受西风影响,是开革命风气之先的地方,从“拜上帝教”的洪秀全、杨秀清到“三民主义”的孙中山、黄兴,薛岳受此影响,渐渐生出了投笔从戎之念。薛宗元也常常教导儿子:“光复汉族,唯武是尚,经生坐谭,无当大局,亟须习戎,以应时变。”但是薛母爱子情切,她不舍得放儿子去冒险,可是架不住儿子的再三恳求。为了考验儿子的意志,薛母特意给儿子安排了一堆重活、累活,直到她眼见儿子又快又好地完成工作时,才不得不嘉许儿子之志向坚定,乃许其成行。

1910年底,眼看除夕将至,薛岳无心过节,却含泪拜别了双亲 ,踏上了南下广州投考陆军小学的道路。

这是他一生兴衰荣辱的转折点,从此云路宽阔、鹏翼翩然,一个少不更事的农家少年,朝着自己“百战名将”的人生道路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

由于当时考期未到,以及随后的辛亥革命等一系列原因,薛岳不得不先在广东新军中当了一年的少年兵,新军中有一位连长是他的表叔,对他照顾有加,所以这个时期薛岳的生活还过得去。

1912年春,薛岳正式考入位于黄埔岛的陆军小学第六期,校长系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的黄士龙,黄还曾留学德国,在新军中任过标统(团长)。在薛岳的同期同学中,不乏后来的风云人物,如张发奎、缪培南、李汉魂、邓龙光、朱晖日、黄琪翔、吴奇伟、韩汉英、叶显、叶挺等人。

在陆小训练期间,薛岳即有过人表现:“有一次夜间演习,情况是敌人来袭,测验学生如何应变。同学们大都向山区散开闪避,独薛将军不为所惧,设伏要隘地点,迎击来袭之敌,先发制人。当敌未及登陆小岛之前,即予击败于珠江水际。演习终了,教官讲评,对薛岳之战法,深为激赏,认为攻击是防御的最佳手段。” 不得不说,张发奎曾经是北伐名将,可是却被后起之秀的薛岳所超越,大概即在于薛岳的这种始终如一的大胆进攻精神,也即如今所谓的“亮剑”精神。

张发奎、谭在汉、黄之怀、叶显等九人一向服膺薛岳胆识过人,于是共推薛为小领袖。他们十个人志同道合,于是仿效桃园三结义,在黄埔后山的一块大石旁边,结成了“石家十兄弟”,以示志坚如石。

十兄弟心向革命,当时正值反袁的“二次革命”爆发,他们跃跃欲试,于是在某天夜里闯入黄士龙的校长室,要求校长率领全体同学前去参加革命。黄氏虽然倾向革命,但是他心知这帮半大小子羽翼未丰,去革命就是白白送死,于是语重心长地教导他们道:“汝辈年纪尚幼,应先多读书,充实知识为是……”

薛岳等人只好遵从师言,在学校暂时安心待到了临近毕业。

在陆小时,薛岳有一位很要好的同学叫邓士章,每到假期,邓士章都要邀请薛岳到自己位于香港九龙的家中小住一段,这样薛岳就有机会结识了邓的胞兄、著名的革命家邓铿(原名邓士元)。

邓铿、朱执信二人是孙中山麾下重要的军事干部,皆拥有非凡的革命精神和人格魅力,影响和带动了一大批革命青年。在邓家时,邓铿见小薛气宇非凡,以至爱如手足;薛岳也一向崇敬邓铿,于是尊称他为“铿哥”。不久,薛岳又结识了朱执信,“朱、邓两位革命先烈的志节,伟大的人格和忠于革命的精神,所给予薛将军个人的熏陶和直接的影响不可谓不大”

正是在邓铿、朱执信的影响下,1914年3月,薛岳、张发奎等一帮热血青年未及陆小毕业,便追随邓、朱赴港,参加了当时由孙中山领导的反袁革命团体。在邓铿的介绍下,薛岳加入了中华革命党(中国国民党的前身),从此走上了一段比较曲折、坎坷的革命之路。

张发奎不久进入了武昌第二军官预备学校,1916年初,由于反袁,他被迫离开了学校。此后,张发奎遭遇了一系列人生低谷,乃至险些自杀。作为同窗好友的薛岳的遭遇,事实上却比张的境况还要糟糕,甚至两度入狱。

薛岳参加革命以后,和一帮革命青年负责送信和联络工作,有时候连打杂、买菜、做饭等事情都要做。

这段时日尽管是辛苦、穷困的(出门都没件像样的衣服,几个人换着穿),却磨炼了薛岳的坚强意志。1914年秋,薛岳等人在广州湾的法租界内开设了一家商店,以作为革命联络工作之用。联络点后来不幸被人侦知,广东军阀龙济光极端仇视这帮革命者,于是他便找到法国领事,诬称薛岳等人是“安南革命党” ,并且向其行贿。

法国领事受贿徇情,便于9月22日派兵抓捕了薛岳、林直勉等八人。就在法国人要将薛岳等人引渡给龙济光之时,在孙中山的直接干涉下,安南总督迫于孙、龙两方的压力,便决定将薛岳等人作为政治犯拘押于安南海防,后又押禁于河内监狱。

死罪已免,活罪难逃,坐监的日子是不好过的。“该处狱房设备简陋,夏日则酷热难耐,且土地潮湿,蚊虫滋扰;冬天则仅有草席权充铺盖,每日粗饭两顿,备受法国狱卒凌辱,历尽艰辛。” 薛岳等人为此苦不堪言,所幸在当地华侨的同情和帮助下,他们还是硬挺了过来,没有被瘐毙。

在孙中山的积极营救下,薛岳等人很快获得释放。然而事情还没有完,就在薛岳等人由西贡准备前往香港之时,龙济光再次向法国方面使用软硬两手,以至于薛岳等人再陷囹圄,直至1917年年初才最终获得自由。

两次被铺和三年牢狱生活的独特经历,对于薛岳的革命意志是一个很大的磨炼和考验,何况他正值血气方刚之年。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此番特殊的遭遇,确实不失为解读薛岳何以为“名将”的一大关键。

坚忍不拔可谓薛岳身上最鲜明的特质,也正是一个军人最可贵的品格。 nj7N7ukBlPOrvbo0ooQbq7uHX1WxpApfsfu1Yt7FI2GI/cpkR+4ZuUXcS6WpByF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