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三心”模式:从“心”开始的领导沟通

案例

Professor Shechtman、各位领导、各位嘉宾,老师们、同学们:

每年到了炎炎夏日的时候,我的内心总是充满热情,期待与大家见面。

这一刻,你们肯定松了一口气,那些苦苦温习的漫漫长夜,已过去了。

红日的光华,照亮前路,你们就如年轻的凤凰,有劲的翅膀已准备好高飞,应战人生。

我和校董们,很高兴能与你们分享这快乐时刻,昨天晚上有一位同学跟我说,以你们的语言,要表达衷心的祝福,就是:“同学们,你们太牛了!”

感恩,蕴含特强的感染力,是一股悦己达人的正能量。“推己及人”的态度,是一股为自己灵魂充电、成就他人、造就成功的超能量。

一念的同理心,有无可量度的威力,我认为它是世界上最值得投资的“储备货币”,它的规模,它的流通,它的价值,在人心之中是实在、全面和绝对的。

年轻的同学们,你可能觉得这是老生常谈,知易行难。其实,你不在乎它,才是一个关键失误。

今天,世人要求成功者交出的成绩表,不但要对经济有所掌握,还要对环境保护有所承担,对人类生活有所贡献,“三重底线”的概念已是最基本要求,如果你想成为明天的领袖,世人对你的节气和能力要求,基准将更高。具有同理心的储备,才知道自己是一个“求存者”,还是一个“求成者”。

在“求存者”的眼里,一切都是“谜”,但“求成者”却不同,即使置身于熙熙攘攘的世态中,依然懂得解码的方法。

求成者的内心有所追求,对自己的定位明确,他们愿意为改善今天,不断寻找最佳方案;他们精明,但没有一大堆主观的标签;他们负责任的心态,为了贡献明天,拒绝接受不认真、僵化,把一切弄复杂的做事方法。

“求成者”有纵横合一的真功夫,他们的思维系统,是非线性的,不怕拥抱新知识、新领域,看不见的联系,是他们创新的乐园。使命感令他们知谦卑,而不妄自菲薄;潇洒勤奋工作,爱思考探索,乐在其中。

最重要的是,“求成者”以“仁能善断”“仁能善择”去定义自己的一生,我们要把这种态度元素,像编写智能系统内核一样,内置在人生当中,不断升级、不断优化,令涌现的机遇、洞见的升华、做人处世节奏的掌握,汇合运行自如,有效做出最好的判断、最好的选择,打造自己的运气,建立充满光芒的人生。

大家都知道汕头大学和以色列理工学院合办一所新大学,今天我借用犹太长老一个古老的命题:“我不为己,谁人为我,但我只为己,那我又是谁?”只有求成者对这个问题,有真正的答案。

各位亲爱的同学,我相信你们,一定会选择做一个“求成者”,我对你们充满信心,我知道你们愿意在责任的路上,活出成功、丰盛、快乐和充满尊严的人生。

今天你们以汕大为荣,明天汕大必以你们为荣。谢谢!

——李嘉诚2015年6月26日在汕头大学毕业典礼上的演讲

李嘉诚在汕头大学毕业典礼上的演讲,发自肺腑,感人至深,现场听众无不动容。中国有句俗话:震天下者必震之于声,导人心者必导之于言。其实,言语的力量不是来自辞藻,而是来自心田。成功的沟通莫不如是。中国移动通信有句著名的广告词:“沟通从心开始”,它一语道破了沟通的要义。

沟通中信息的传递分为显性传递和隐性传递。信息传递中编码、传递、解码、反馈四步骤,这是可以被观察、被记录的显性传递。人们重视沟通,往往对显性传递着重研究,努力改善,却容易忽略掉沟通中还有一个和显性传递并行的、比显性传递更重要的隐性传递,它内嵌于沟通所有环节,并真正决定了沟通的品质。这就是沟通的情感传递。

情感是人精神生活的核心部分,对外界的刺激表现出肯定或否定的反应,这种反应反过来对人的心理和行为起着动力作用和组织作用。情感由情绪、心境、元心境三部分组成,情绪一般是针对特定事物的最为活跃的激烈反应,心境是不针对特定事物表现为较稳定的中等反应,元心境指人们对心境或情绪的清楚性、情绪与心境的可控性产生的想法与情感体验。情感附着在人们传递的每一个信息上,在沟通过程中,和信息本身相比,情感具有以下几个特性。

1. 先引性。它先于狭义的信息(信息本身)之前产生,是沟通中第一个形成的“元细胞”,它既是开端也是根源,情感也是沟通中的信息一部分,和信息本身构成了沟通中广义的信息。

2. 制约性。沟通的过程,可以比喻成情感这个元细胞不断分裂的过程,而它分裂的方式和质量,决定了接下来沟通环节的运行方向和状态,它影响信息的编码结果,影响沟通渠道的选择,更对解码质量具有情感暗示作用,因此,情感具有制约性,它为整个沟通贴上了好恶的标签。

3. 隐蔽性。沟通中,情感的好恶体验表现方式并非爱憎分明、一览无遗,相反具有内敛的、隐藏的特征,有时甚至具有伪装性。这增加了沟通的难度和容易形成沟通中的障碍。

组织是一个充满情感的环境,领导活动是以人为中心的活动,领导者、追随者不断地进行情感的输入与输出,领导沟通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情感交换、情感处理、情感分享、情感体验的过程。情感和领导关系甚为紧密。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的梅耶(Mayer)等首先提出情绪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概念,认为它是类似于不同于智商的社会技能,是成功地完成情绪活动所需要的个性心理特征,包括个体感知和体验、表达和评价、调节和控制自身及他人各种情绪信息的能力。 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戈尔曼教授(Goleman)更是将个人成功的因素80%归功于情绪智力。彼得·德鲁克首先提出自我管理的概念,领导者的自我管理的最高境界是心灵的管理。彼得·圣吉的五项修炼的第一项就是“改善心智模式”。两位麦肯锡的资深女顾问乔安娜·巴斯(Joanna Barsh)和约翰妮·拉沃伊(Johnne Lavole)建立在大量成功领导者访谈基础上,提出了正念领导力的概念并引入领导力培训中,发现意义、调整视角、建立关系、积极参与、管理能量五位一体,使领导者通过更深刻的自我认知和自我反省,产生心态和行为上的变化,拓展思维和行动上的空间。中国传统文化心学宗师陆象山的“吾心即宇宙”,王阳明的“心即理”,都开宗明义指出,心在与否决定了我们能不能明了世间的理。凡事之所以有价值,都跟你的心有关。深受中国心学影响的日本工商界,流行一种观念:心情好的员工产生高绩效(People who feel good about themselves produce good results)。

整个管理学研究和实践领域,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出现了一股浩浩荡荡的潮流,重视感觉、知觉、情感、思想、意志等多种心灵力量的挖掘与整合,强调内在心性修炼和心灵自觉,心本管理范式应运而生,成为超越物本管理、人本管理、能本管理三大范式的最新管理范式,被称为管理学界的第三次革命。

为什么“心本”对管理活动、领导实践能产生这么大的作用?心本管理解决了三大问题:

1. 心本管理在人本思想的基础上,深挖了“以人的什么为本”这一问题,并寻找到“以心为本”这一解决路径。使原本强调外在感动的人本管理升华为自我的内在超越。这一思想不但是对人本管理的继承和完善,更是发扬和升华,成为21世纪管理的主流思想。

2. 心本管理理顺了“以什么人的心为本”这一主体关系,并给出了“以所有人的心为本”的答案,明确指出管理活动、领导实践中,个体与群体并重,领导者和追随者并重,顾客和员工并重,当代人和后代并重。这一回答,将人作为管理的目的而非手段,人非资源、资本性的存在,而是自我实现的主体性存在,这是对人性最好的诠释。

3. 心本管理提出了“如何以人的心为本”的设问,并开具了一大堆的行动指南,构建了“和谐人”的假设,指出人与自然要人天和谐,人与人要人际和谐,人要身心和谐,人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要追求人自身价值的最大化的人事和谐。和谐不是一种静态平衡的保持,而是动态平衡的维护和发展,这种研究指向给心本管理带来很大的发展空间。无论是作为个体的人的“心”还是作为群体的人的“心”的积极状态,都是可以开发、提升和管理的。由此,管理学、领导学在工具理性层面,提出各个角度的丰富的支持性策略。

心本管理思想秉承后现代管理的思想的要义,为领导沟通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领导沟通是人的沟通,人的沟通发乎于心,现乎于行。高品质的领导沟通,首先从“心”开始。让我们开启领导沟通的“三心”模式,走进领导“心本”的新天地。

一、同理心

作为心理学中研究情商的专业术语,同理心烙有明显的外来语印记。的确,它原来是个美学词汇,还是个非英语术语,来源于德国历史学家哲学家罗伯特·费舍尔(Robert Vischer)1873年提出的一个概念Einfühlung——描述观察者从艺术作品中引发的情绪。在这里,Einfühlung不是描述人际关系的,是指人在欣赏艺术品时将情感投射到这一客体的状态,是美学欣赏范畴的事。1897年,德国心理学家西奥多·利普斯(Theodore Lipps)将Einfü hlung这个词引入心理学,用于描述感同身受的一些个人体验。1903年实验心理学家威廉·冯特第一次将Einfühlung用于人与人的场景之中。1920年冯特的学生英国心理学家爱德华·布拉德福德·铁钦纳(Edward Bradford Titchener)在德文Einfühlung基础上编造了一个英文术语新词empathy,Empathy来自希腊词语empatheia——欣赏另一个人的情感。后来,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为这个术语得到广泛认同做出了很大贡献,他指出同理心是一种能深入他人主观世界,了解他人感受如同体验自身的主观世界一样的态度能力。Empathy传入中国,翻译为共情、移情、共感,但普遍为人们接受的还是“同理心”。

同理心沟通是基于对他人感受的理解和认同基础上进行的人际互动,客观地理解当事人的内心感受,并把这种理解传达给当事人的一种交流方式。在领导实践中,同理心沟通是十分宝贵的沟通品质,成为21世纪领导者必备的重要的领导能力之一。

(一)领导者为什么要“把自己的脚放进别人的鞋子里”

西方有句谚语Put one's feet in other's shoes,意思是“把自己的脚放进别人的鞋子里”,这是领导者进行同理心沟通的形象写照。亨利·福特先生也有句名言:成功的秘诀,在于把自己的脚放入他人的鞋子里,进而用他人的角度来考虑事物,服务就是这样的精神,站在客人的立场去看整个世界。

在领导沟通中,学会从他人的角度,而不是从自我的参照体系出发,设身处地去体会、感受、理解对方,这是双方能否建立起沟通关系的第一步。

1. 可信的个人关系的建立

从个体角度看,领导沟通是两个个体之间的人际互动,这种互动的成功要建立在互信的基础上,同理心正好具备这种功能。沟通初期,沟通双方都处在试探状态,同理心的恰当运用,可以迅速改变沟通的主客体——领导者和沟通对象之间的位置和距离,成为共同主体。因为站在了对方的立场去感受,就使得领导者和沟通对象的位置不是“面对面”的关系,而是“肩并肩”的关系,“在一起”的关系,这种关系中物理性的改变,使视线朝向同一个方向,产生“我们”的感觉而拉近双方的距离,从而建立起人与人的信任感。

同理心为什么有助于领导沟通中信任感的建立?首先,因为领导者位置的改变,不再局限于自己的视野看事物,能从沟通对象的角度看事物,进而才可能有进一步的共同语言,才可能做出理解对方的回应。其次,心的距离拉近,彼此有了“同类”的身份默契,容易建立归属认同,在沟通过程中不再持排斥、警惕的心理。再次,沟通对象因为领导者对自己的回应具有同理同感而唤起的安全感、认同感、愉悦感,催化了对方进一步向领导者敞开心扉进行交流的行为。

所有的领导沟通,都需要经历一个通过信任识别来控制自己的行为的过程,可信任与不可信任像红绿灯一样,直接导致领导行为是回到起点还是可以继续进行。信任的产生需要有融合的交集,它可能是一个相似的价值观、一份共同的经验、一次情感的共鸣,交集越大,融合度越高,信任感越强烈。领导力的本质是影响力,影响力能否发挥的前提,一定是对方先信任,再愿意接受被施加影响。

2. 和谐的团队关系的维护

组织本质上是个沟通系统,同理心沟通是领导团队时有利的和谐利器。团队的本质在于协调合作,同理心沟通能消除人与人的戒备、敌对的心理防线,降低了团队融合的成本,便于合作的产生。同理心沟通能化解、避免因利益不同、角色不同、性格不同等造成的矛盾和冲突,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向心力。同理心沟通因为不去强化人与人的互斥点,而突出人与人的共同点,所以是团队文化形成的孵化剂,是巩固大家共同价值观形成的助推力量。

3. 心本管理理念的践行

同理心沟通是心本管理理念落地的有效载体,是后现代管理思想的具体实践。心本管理不应该是束之高阁的一整套思想、理论,而应该是和科学管理一样,有一套可操作、可运用的方法、技术支撑,在领导实践中带来现实生产力的改变,应该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可直观感知的东西。同理心沟通高屋建瓴,直接从人心出发,摸索出行之有效的沟通模式和沟通技术,提高了沟通的效率,改善了沟通的质量,发展了沟通的理论和实践,并将后现代管理思想直接运用到领导行为中,为心本管理提供了十分接地气的可操作性的方案,让艰深晦涩的管理思想变成了生动活泼的领导案例。

(二)同理心沟通特点

同理心沟通不同于传统的Y式、链式、环式、轮式等沟通分类,它关注的不是沟通的结构,而是沟通的主体,关注的不仅是主体的沟通地位,更重要的是沟通的发起形式、表达方式和反馈效果。同理心沟通既是内容,也是形式。正确把握同理心沟通特点,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区分。

1. 有无同理心的表现

在沟通实践中,有无同理心其表现有明显差异(见表1.1),了解这些差异,便于领导者做出正确的沟通判断和采取合适的调整策略。

表1.1 有无同理心的对比

2. 换位体验和换位思考的区别

同理心是典型的换位体验,换位体验和换位思考有一定的联系,都要从对方的角度去看问题,都要给对方回馈,但换位体验和换位思考还是有区别的,对这个区别的辨识,有助于加深对同理心的理解。

表1.2 换位体验和换位思考的区别

3. 同理心和同情心的区别

同理心不等于同情心,两者都有对“情”的认同,都有对对方的帮助,但同理心认同的是情感体验,同情心认同的是情感悲悯,区别还是很大的。

表1.3 同理心和同情心的区别

(三)同理心沟通公式

同理心沟通既然是一种从对方看世界的技巧,是领导沟通中打开心扉的重要手段,那么总结、提炼同理心沟通的规律并运用于领导实践,其意义就十分重要了。

1. 走出自我的参照框架,代入对方的体验

这是第一步,强调一定要从对方的角度去体验对方的情绪感受,快乐着对方的快乐,痛苦着对方的痛苦,难受着对方的难受,害怕着对方的害怕,担忧着对方的担忧,即把自己的情感体验调到和对方同一个频率,来感受这种情感并表达出来。

“是的,这件事让你伤心了。”“您内心很生气,是吗?”

这样做的重要提示逻辑是:“先处理心情,再处理问题。”因为对一个被各种情绪困扰的人,最需要的是支持而不是讲道理。你一旦表示了对他的支持,他就容易信任你,为进行下一步处理赢得了可能。

2. 接纳

“接纳”就是认可对方的情感:你这个样子我理解,也能接受。这是在第一步“代入”的基础上,强调对他情绪表现的同意。一般需要寻找对方的合理之处加以肯定,以表示支持。注意,这里只是接纳他的情绪,不是接纳他的行为。

要使接纳表现得更真实有效,建议使用“三明治”式表达方式,即感受——事实——感受三段论。例如,你的下属抱怨:最近工作上别的部门都不配合,孩子今天生病住在医院,现在还要加班,感觉很生气。

你需要接纳他生气的感受,再通过事实的举例来证明他生气有道理,最后再强化你对他生气的接纳。

感受:你当然生气了。

事实:你加班那么辛苦。

事实:小孩现在还在医院。

事实:工作上别的部门还不配合。

感受:如果是我,也会生气的。

3. 区分

当对方进行情绪的宣泄和诉说时,要仔细倾听,认真辨别,哪些是事实部分,哪些是演绎的部分;哪些是对方真实的意图,哪些只是对方的气话。这个区分很重要,为你寻找突破口将他从情绪中带出来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不过我看出来了,你生气归生气,也就是发个牢骚心里舒服点而已,又不是要辞职。”

这里就将“发牢骚”和“辞职”进行了区分,暗示对方问题没那么严重,也不需要上升到那么高的高度,采取的行为也应该和发牢骚相对应。

4. 反馈

“反馈”就是先找出事情中你可以接受的,表达肯定;接下来,再指出事情中他需要改变的地方,通常不是直接说对方不对或应该如何,而是通过暗示、类比、举例等旁敲侧击的方式,启发当事人自己悟出其中的道理,从而走出自己的情绪。

“我刚才也在生气,不过是生我自己的气。小王和我同一年进单位的,进步得那么快,已经成为这方面的专家了,我相比小王差距太大。但想想小王是怎么付出的,从来没在12点前睡过觉,为了解一手材料经常出差,原来的领导还给他穿‘小鞋’他都不泄气。天道酬勤啊,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努力不如人家,想想这个心里也平衡了点。”

(四)同理心沟通练习

1. 下级A:“我真的没用,单位最近提名了一些先进人物,却没有我的份儿。好几次我想和一把手谈谈,又总是鼓不起勇气,唉!我真的没有用,我真恨自己!”

中层a:“如果我是你,我就会去找一把手,一把手又不是老虎,怕他作甚?”

(分析:中层a完全忽略来访者的感受而从自己的角度给予建议。)

中层A:“真蛮令人不舒服的,你一直很努力,业绩也不错,但评先进却没有你,和领导又开不了口,换成我也会不爽的……”

2. 下级B:“马上要结婚了,开始一种新的生活,心里有点紧张。”

领导b:“结婚是好事啊,有什么好担忧的!”

(分析:这种回应显然忽视了来访者的感情,以自己的不紧张代替了下级B的紧张。)

领导B:“我能感受到你的紧张。你从未独立生活过,马上要结婚了,并且要与公公婆婆住在同一屋檐下,你心里感到不安,我这样理解对吗?”

3. 下级C:“我因为堵车迟到了。”

领导c:“为什么不提前半小时出发?”

(分析:没有站在对方的角度,理解对方因堵车迟到的内疚和不安,用指责和责问的方式,容易激化矛盾,导致对立。)

领导C:“迟到被扣分真令人恼火,何况出发得不迟,都是堵车惹的祸。不过这条路是蛮堵的,我上次走也差点迟到,以后知道了,走这条路一定要提前半小时出发。”

4. 下级D:“这个方案我是按局长的意思写的,加了三个晚上的班,结果拿到局长那儿去还是没通过,真是郁闷。”

处长d:“没通过肯定是有理由的,为什么不检查一下自己的原因?”

(分析:完全无视下属付出劳动后不被承认的辛酸,也无视下属按上级旨意行事仍被批评的委屈。)

处长D:“是蛮令人郁闷的,明明按领导的意思写了,还牺牲了休息时间加班加点,没有功劳还有苦劳,换成我也会郁闷了。不过这种事我经历过不止一次,我后来是这样处理的……”

5. 下级E:“你们出台这个年龄限制的政策就是冲着我来的,不想用我就明说,干吗拿年龄说事,老张提拔的时候比我大多了,你们怎不嫌他老?真是不公平!”

领导e:“你怎么不说老张贡献比你大,群众得分比你高?”

(分析:没有处理下属气愤的心情,急于讲道理和争辩,导致火上浇油。)

领导E:“由于没有和你说明事情的背景情况,难怪你生气。我刚开始听说时也觉得不理解,后来了解到,出台这个政策并不是冲着你来的,事情是这样的……”

二、委婉心

所谓委婉,就是不直言其事,故意把话说得含蓄、婉转一些。委婉心就是出于为对方着想而把话说得含蓄、婉转一些的用心。

(一)委婉的魅力

请看两副理发店的对联:

一副是:磨刀以待,问天下头颅几许;及锋而试,看老夫手段如何?

另一副是:相逢尽是弹冠客;此去应无搔首人。

看了第一副对联,自信爆棚,霸气无双,但相信没有几位客人愿意光顾此店,拿自己的头颅开刀。而看了第二副对联,温婉含蓄,莞尔一笑,搔首而进。这就是委婉的魅力。

1. 委婉是一种含蓄的艺术

直言不讳是生活中的一种表达方式,但生活中、工作中毕竟还有许多不便、不能或不想直来直去表达的内容,需要巧妙地运用具有多义性或隐含性的语言,加以婉曲表达。曲笔,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一种艺术手法,用曲笔来抒写感情,可以使诗歌的抒情更为婉转、含蓄、意境深邃,倍增哀乐。中国传统书画有留白的手法,以“空白”为载体进而渲染出美的意境。同样,在人际交往中,委婉表达也是一种曲笔和留白,令人回味和想象。

2. 委婉是一种适度的哲学

度有很多解释,其中作为哲学概念,表达的是事物质和量的统一,是保持事物质和量的界限、幅度和范围的统一。就是说,过了这个度,质和量就发生变化了,事物也就不是本来的事物了。

委婉是对这种哲学智慧的灵活运用,人际交往时说话处事把握好分寸,拿捏好火候,控制好进退,调节好刚柔,都是生活中适度原则的最佳体现。

3. 委婉是一种谦和的修养

中国人习惯用谦和来形容一个人为人恭敬谦逊,性格温婉平和,有此修养的人被誉为君子风范。真正的君子是有实力的人,知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就会愈加谦虚、低调。真正的君子是有德行的人,尊重为先,礼让为先,和睦为贵,就会愈加不急不躁,不争不斗,合群不孤。

委婉就是秉持这种谦和的态度和习惯,顺应自然,知晓事理,在尊重他人中修养自己,在修养自己中成全他人,是人性中善的美德的发扬。

(二)委婉的社会功能

委婉表面看是一种遣词造句的语言现象,其实质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它渗透于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反映广泛的社会心理,具有强大的社会功能。

1. 禁忌功能

人们出于安全考虑,对冒犯神圣行为的规避,对危险的、不洁的事物的躲让,在言行、态度上对自己进行约束,形成了社会生活中的许多禁忌,因“忌”而“禁”。这种禁忌和道德法律的约束不一样,它是当事人自觉自愿的自我抑制,是民间的约定俗成的禁止力量。

委婉语的使用,常常出自对禁忌的遵从,反映了人们对民俗的尊重,对文化传统的沿袭,也是社会化过程中一种心理需要。

2. 掩饰功能

由于隐藏真实目的的需要,人们在社会活动中还会用一些替代、比喻等方式表达,带来信息的模糊性和欺骗性,以实现掩饰功能,这是政客和商人在政治领域和经济活动中常采取的策略,“罢工”表达为“劳资关系紧张”,“增税”表达为“税收加强”,“平民伤亡”表达为“附带损伤”等。

撇除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领导沟通中,人们出于善意,也需要用委婉语进行掩饰。比如批评下级,本身的内容已经很尖锐了,就需要选择一些温和的词汇进行“润滑”,或采用模糊的表达进行包装,让对方容易接受,而不至于导致摩擦、怨怼。

3. 礼貌功能

委婉语的适用,更多体现的是对对方的尊重和礼遇,用敬词消除粗俗,给人以文雅、尊敬,用反语、暗语避免刺激,给人以安慰、安全,用幽默、比喻等修辞手法摒弃陈腐,给人以新颖。用“资深”代替“老”,用“丰满”代替“肥胖”,用“骨感”代替“消瘦”等。当你绕开那些令人不快、尴尬或带攻击性的词语而希望带给对方愉快、高兴、安全时,你重视对方感觉的良苦用心就跃然纸上。这种充满善意的信号,是沟通中宝贵的精神元素,确保了沟通的品质。它由自己的内心直接作用到对方的内心,对方感受到你出发点的善意,即使你在具体的沟通技巧上有了瑕疵,对方也能忽略不计。所以,在委婉语之前,要先有委婉心。

4. 美化功能

委婉语还能起到美化作用,将一个平淡的事物描绘成具有审美价值的事物,比如理发师改为“美发师”,“保姆”改为“家政师”等,提高了事物的附加值,满足了人们的自尊心和虚荣心。

总之,委婉语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语言,有助于帮助人们更好地交流与合作,它在人际沟通中一直发挥正面的影响。委婉心就是使用委婉语的用心,先有委婉心的善意,后有委婉语的效果。提倡委婉心,就是提倡领导沟通先从内在的修为做起,由内而外,内外兼修。

(三)委婉语的委婉机制

所谓委婉机制,就是探究实现委婉含蓄的表达效果生成的各种原理、方法,以期实现举一反三,推广运用。

1. 同义

仔细研究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利用同义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达到委婉含蓄的效果。比如“死”在禁忌语中拥有表达最丰富的一组同义词,分别为“老了”“走了”“升天”“往生”“驾鹤”“涅槃”“圆寂”“遁化”“羽化”“夭折”“就义”“捐躯”“安息”等,通过相同的内容,替代原先引起不愉快体验的词汇。

2. 修辞

利用多种修辞方式,如比喻、借代、双关、暗示、反语、谐音等,来达到含蓄的效果。“鸡爪”形容为“凤爪”,“失业”为“赋闲”,“情夫/妇”为“第三者”,“秃头”为“谢顶”,“性病”为“暗疾”,“喝酒”为“小酌”,“穷”为“手头紧”,“贿金”为“油水”,“吸毒”为“瘾君子”,“怕老婆”为“气(妻)管炎”,“解溲”为“解手”等,广泛调动各种修辞功能,增强表达的含蓄效果和生动性。

3. 模糊

故意选用外延边界不清或在内涵上极其笼统概括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达到含蓄效果。“交战”为“会猎”,“有病”为“气色不好”,“不幸遭遇”为“出事”,“经济萧条期”为“经济调整期”等。

需要指出的是,在使用委婉语时也要注意,委婉含蓄并不等于晦涩难懂。它的表现技巧首先建立在让人听懂的基础上,同时要注意使用范围。如果说话艰深晦涩令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便没有了委婉含蓄可言;如果使用委婉含蓄的话不分场合,也可能会引起不良后果。

(四)委婉心练习

1. 如何拒绝

领导工作中经常需要表达拒绝的意思,如何使拒绝不拒人千里,使人被拒后仍然觉得被尊重,下面介绍几种拒绝的委婉表达。

(1)先谢谢,后拒绝

“谢谢您的邀请,真不巧,明天我已与其他朋友约好了……”

(2)给拒绝的答复包上缓冲的外衣

“让我回去看一下已做的安排有没有冲突,我争取吧。”

(3)提一个替代建议

“我看不妨这样更好……”

“我很愿意帮你的忙,但实在不凑巧。我能帮你干点别的吗?”

“今天不行,下周怎样?”

(4)用温和的语音直言相告

“……(理由),我就不……了,好吗?”

“不好意思啊,我实在是有要紧的事情不得不做。”

(5)推脱其辞

“这件事,我和××商量一下再说。”

“这个问题正在进行中,过几天你就知道了。”

(6)以为对方考虑的角度来拒绝

“如果我帮你,可能会越帮越乱。”

“这件事我从来没做过,肯定会给你做砸的。”

2. 如何提反对意见

领导工作经常需要表达不同的观点和意见,在反对对方的意见并希望对方能接受自己的观点时,需要传递给对方一个友好的信息,营造一种愉快的氛围。委婉心就是一种适当的包装和缓冲。

(1)迂回战术,先Yes,后But

“你的主意很棒,不过你是否想到用另外一种方式来考虑呢?”

(2)给对方台阶下

“你那时对这件事还没有全盘了解,也难怪你会那样认为。”

“我原先也是像你这样认为的,但是后来知道了那些情况后,就改变了原来的想法了。”

(3)换位表达不同意见

“对这件事(在这种时候),如果我是你,我将……”

(4)在表达不同之前,表现出明显的为难或不好意思的态度

“有些话也不知当讲不当讲……”

“我有些看法不一定对,说出来请你不要见怪(或不要生气)。”

3. 分述

面对比较复杂难以启齿的事情,可以用三个层次的表达,将难说的内容委婉地一一呈现出来。

第一层:这事情我该答应你的,可实在是……

第二层:这事情我该答应你的,你是我最重要的……我要是不答应你确实说不过去,不过有这样一个情况……

第三层:您看我该怎么办吧?

(1)要加班,不能陪孩子看电影,如何说?

宝贝,我确实答应陪你去看电影的,可实在没想到,领导要我加班赶个材料,明天就要。我是答应你看电影的,你是我最重要的人,所以我努力工作就是为了能给你创造一个更好的条件。我有两个方案:如果你特别想今天看电影,就让妈妈陪,如何?如果非要爸爸陪,那将看电影的时间推迟一天。你看怎么办?

(2)下属提要求,确实没法满足,如何说?

你第一次开口和我提要求,按理说应该答应的。但是现在上级有了明文规定,这种情况不好办了,我感到实在抱歉。如果顶风操作,一旦被查出来,不要说我负什么责任的问题,就是你作为当事人,恐怕会惹出很大麻烦。慎重考虑,我们是否观察一段时间,看看有没有别的选择?你说呢?

(3)领导提要求,确实没法做,如何说?

领导您的这个设想真的很有创意,如果做到了,我们单位一定可以好好宣传宣传了。但是目前要实现这个创意需要的几个条件都不具备,最重要的是我们一点知识储备都没有,开弓没有回头箭,一旦上马后控制不了局面收不了官,对单位影响更大。如果我接受了这个任务,怕好心办了坏事,砸了自己的牌子是小,影响了单位和领导的声誉是大。您觉得呢?

(4)税务局稽查某企业发现其存在税收问题,企业请一位退休的领导干部(曾对你有恩)帮助打招呼。你如何说?

领导您嘱咐我的话我向来放第一位的,这么多年一直是在您的谆谆教诲下成长的。现在执法责任制追究很严格,多亏您当初再三警示我要将执法规范放首位,我一直铭记在心,不至于出错。您说的企业的情况我也了解了,几乎没有操作空间,非要操作就得违法。这不但干系我的前途,还干系您的一世清名,我觉得实在不能冒这个风险。但是在罚金入库时间上,还可以商量。您看如何?

三、喜悦心

(一)认识喜悦

喜悦是一种正向的情感体验,发自内心的一种欢愉感。人类体验的正向情绪中,喜悦是极其美好的一个。

1. 喜悦是内在满足

喜悦不是源自外在的所待、所得,外在满足带来的是快乐,快乐是即时性的,被满足快乐即产生,被剥夺快乐即消失。快乐可以是物质层面的,可以是肉体层面的,也可以是精神层面的。喜悦的满足感一定源自精神层面的,而且是精神层面里深层次的东西。当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建立了,一个人对为什么活着、如何活着有意义等终极问题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答案,心方可安放,灵魂才能安宁,这种内在的丰赡和安定带来的满足,是积极的,喜悦的。

积极心理学在寻求对人的积极干预手段的研究中,发现对快乐、参与和意义的追求在生活满意度中分别起不同的作用,对快乐的追求在提升满意度方面几乎不起什么作用,对参与的追求作用比较大,而对意义的追求作用最大。当一个人对某事有参与感,并获得了意义,快乐就是锦上添花的事了。喜悦应该是生命里最深层次的意义层面需要的满足,所以具有无比的魅力。

2. 喜悦是每个人都有的体验

喜悦并非奢侈品,需要花大价钱去“购买”。生命将喜悦的种子深植在每个人的心田,只要你愿意,喜悦就会破土而出,绽放笑颜。积极心理学作为心理学领域的一场革命,就是把心理学的研究方向调了个个,由过去关注疾病、痛苦转向关注幸福、快乐、满足、希望等积极体验,使心理学的发展更加平衡。积极心理学认为,当人们关注积极情绪时,积极情绪体验就会变得更多。所以,喜悦就是人固有的潜在的建设性的力量,也是创造美好生活的必需品。

3. 喜悦是一种交往能力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已经证实,和一般人相比,“那些具有积极观念的人具有更良好的社会道德和更佳的社会适应能力”。如果孩子在一个得到家长、老师和小伙伴的支持、赞美、鼓励的环境下成长,这个孩子就容易健康成长并体验自我实现。这就是积极情绪引发的社会效应。喜悦的情绪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产生积极的体验再认和再现,能促进积极团体和社会机构的诞生,并对整个社会形成积极交往的文化,在良性的人际互动中,使快乐倍增,使痛苦减半。

(二)感谢喜悦

1. 喜悦可以产生快乐激素

喜悦可以产生快乐激素,使人充满热情,从而产生了解世界、探寻世界的好奇心和勇气。

科学研究揭示有一种化学物质叫“多巴胺”(dopamine),它是下丘脑和脑垂体腺中的一种关键神经递质,能影响每一个人对事物的欢愉感受,多巴胺的作用是把亢奋和欢愉的信息在神经细胞间进行传递,使人感到兴奋、愉快,激发对异性的情感。因为多巴胺参与人的种种美好体验,所以,如何激发人脑中多巴胺使其增加,成为科学家、心理学家们热衷的话题。当然,科学家也发现,多巴胺持续强烈分泌,也会给大脑带来疲倦感,导致减少或停止分泌多巴胺。也就是说,人脑中多巴胺的浓度恰到好处时,人是最愉悦的。

喜悦应该就是这种恰到好处的能量,它有三重功效:第一,作为一种积极情绪,它能对特定事物进行快速反应,使人产生积极的行为。第二,这种美好的体验又反过来刺激多巴胺的再生成,产生更多更强烈的积极情感。第三,喜悦不只表现为情绪,也表现为一种心境,心境比之情绪变化相对缓慢,强度相对中等,所以,它给人脑的刺激比较适中,不会大起大落,是一种平和冲淡的喜感,具有较持久性。

2. 喜悦可以产生正能量

喜悦可以产生正能量,让人能够面对世上种种不如意,获得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勇气。

喜悦催生的多巴胺,不仅能娱悦身心,还有一个作用是产生力量和勇气。科学家在研究运动和人脑的关系时发现,运动可以促使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分泌,人在运动状态下,交感神经兴奋,人处于应激状态,肾上腺素神经释放递质,分泌肾上腺素及多巴胺。为什么很多人对长跑那么单调而辛苦的运动项目上瘾?原来是当人战胜体能极限后获得那种满足感,使我们的精神更加振作,这种振作的体验和吸烟、喝酒一样,使人产生反复体验的依赖。我们从喜悦中获取的能量,不仅运用在运动方面获得成绩的突破,用在其他方面,也能产生战胜挫折的勇气、克服困难的信心。喜悦使我们精力充沛,充满干劲。

3. 喜悦可以提高免疫能力

喜悦可以提高免疫能力,保持身心健康。

情绪不仅是思维的基础,参与人一切的推理、判断、决策活动,而且是人心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的各项心理功能发挥影响。心理和生理关系紧密,人的心理活动会产生喜、怒、忧、思、悲、恐、惊7种情绪反应,这些反应与内脏的生理肌能有着密切的关系。心态失调、心理失衡会造成人的精神情绪发生异常的波动,致使肌体免疫系统失调、内分泌系统紊乱、消化系统功能减弱、循环系统不畅、精神系统失常等气质性的疾病出现。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也是从三个层面进行阐释的:健康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是没有疾病及虚弱现象。因此,作为身心一体的人,心理健康能更大地提升生理健康的指数。

喜悦作为一种良性情绪和心境,反映在生理上就是脉搏、呼吸、消化液的分泌、生理的新陈代谢处于平稳和谐的状态。这种一身舒适的状态,一方面使自身的免疫能力获得提高,更好地保持了生理的健康,另一方面健康的身体又是产生良好情绪的物质基础,平衡的身体状况使人的心境更加和谐愉快,身心互动,良性循环。

(三)表达喜悦

我们的情绪反应还受到我们所处文化体系的影响。“关于情绪的词汇,比如喜悦,英文中有大量的词表达这种感受,中文里则少很多。相反,中文里关于克己、忍耐的词汇却很多。”心理学家宋国萍把她的发现同记者分享。这个有意思的观点表明,我们认识情绪的层次不够分明,在我们的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仍然是压抑自我。她认为:情绪应该被管理,而不是被压抑。

人们有个误区,认为我们只是不擅长或不愿意表达负面情绪,其实喜悦这种良性情绪,我们同样不会表达。表达喜悦的前提是增强对喜悦的觉察力,以心见性、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将注意力关注在令人高兴的信息上,静静地体验这种高兴带来的满足,然后恰当地将喜悦表达出来。表达出来的喜悦,既能满足自己,也能感染别人,是一种美好的暗示和能量的分享,所以,表达喜悦是利己利人的好习惯。

1. 笑容表达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美国心理学家发现,眼睛只能泄露人的感情,但笑容却可以预测人生。

加利福尼亚州大学心理学院的克尔特纳博士研究了111名21岁女生大学时代的合影照片,仔细分析她们微笑时嘴角上扬的弧度、脸颊因肌肉收缩而隆起的程度、眼角皱纹,眼袋等,将她们笑容中流露的积极正面情感分级,并在她们27岁、43岁和52岁时,对她们进行跟踪测试。结果发现当年在合影中笑得较富有积极情感的,大都婚姻成功、生活优裕。克尔特纳举例说,单看前第一夫人希拉里的脸,便知她婚姻生活艰苦,而好莱坞影星梅丽史翠普在婚礼上笑容可掬,双眼闪光,可知她婚姻一定幸福。

世界上再没有比笑容更能传递喜悦之情的途径了,笑容对自己有良性的心理暗示作用,能使愉悦感延长和递增,是悦己的开始。笑容挂在脸上具有最直接的目视效果,能感染他人,成为受欢迎的人是悦人的延续,因此,笑容是人际交往中最好的名片。

那么,人为什么都喜欢看笑容?

第一,源自本能需要。科学家研究笑容是否是人类特有的专长,美国俄亥俄州鲍林格林州立大学精神动物学教授扎克潘克赛普表示:我们人类会笑绝非偶然,笑是人类长期进化的结果,人类的笑其实根源于动物,在人类之前,很多动物不仅学会了玩,还学会了笑。 许多科学家相信,笑和游戏源自本能,所以,人类可以用意识控制语言,但控制不了笑容。笑容是自然馈赠给生命的礼品,是生命力自然的流露。

第二,源自社交需要。在语言产生之前,原始人用面部表情交流情感,用笑容表达友善,从而结成联盟。笑容是人类人际沟通中用来传递信息的很古老的介质,它使人类获取了安全感、归属感,人也因结盟变得更强大,所以,在人类深层的记忆里,笑容是重要的社交资源,其社会价值弥足珍贵。

幸福快乐了会笑,笑也会生出幸福快乐感。所以,领导者需养成习惯,常提醒自己,进办公室门、进会议室门、进家门,嘴角上扬,保持微笑。

2. 肢体表达

人生了喜悦心,除了表情会变,肢体动作也会发生变化。肢体语言具有真实性,它不会说谎,真实地表达人的内心情感。肢体语言还具有感染性,人以身体为媒介通过一举手一投足来表情达意,比其他媒介传达信息更有魅力。肢体语言还具有隐喻性,是某种精神范畴的再现,被赋予了更深的社会文化内涵。舞蹈就是一种直观的艺术,用肢体语言表达内在的精神世界。

“在身体的社会学和文化研究中,将身体视为充满象征意义的符号系统是十分重要的传统。身体的状态和动作在人类的文化和日常生活的交流中承担信息的传递与重要的语言交流职能。在语言学的研究中,身体语言被视为语言学中的非言语系统。这种特殊的‘言语’状态,同样具有信息的发送、接受等交流过程。它是动态的,不可逆转的,是‘不说话的交流’。”

当心生喜悦时,身体通过自然的律动来释放内在的能量,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让身体和心灵寻求到一种平衡状态。肢体的表达是将抽象的喜悦之情客观化、可视化的呈现方式,既出乎自然需要,也增加了人际交往中的理解和分享,是内心细腻的表现和心灵直接的袒露。一个身心和谐的人,其肢体语言也放松、自然。一个内在喜悦的人,其肢体语言必然协调、优美。一个善于用肢体语言表达喜悦心的人,是距离生命本质很接近的人。

3. 语言表达

有一首歌叫“爱要大声说出来”,成为广场舞的热播曲目。还有一部同名的电影,收视率很高。类似真情告白的电视节目一时霸占荧屏,人气飙升。人们开始意识到,美好的感情也需要配合语言的表达,否则,如沧海遗珠,未免遗憾。

喜悦心的表达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敢于表达。表达才能实现沟通的目的。作为沟通中信息发起方,为了实现让信息接收方明白、了解和达成共鸣的初衷,应该是主动进行编码的人,将自己的情感及时地传递出去,表达才能被对方理解。喜悦不表达出来,其感染力就失去了作用的对象,无法为沟通营造氛围,无法加深彼此的理解。表达喜悦是正能量的传递,是人际互动中极其受欢迎的美好的东西。

其次,善于表达。表达喜悦也要注意分寸、场合、对象,不能因为自己急于表达内在的喜悦,忽略了别人的感受,在人际交往中,在别人悲伤、受挫、倒霉时,我们首先需要运用的是同理心表达,而不是喜悦心表达。喜悦心植根于对世界、对生活、对人的热爱,这种热爱又是会表现为善良、关切和体贴。

再次,形质合一。喜悦心以心为根本,喜悦的表达为形式。表达应该是内在喜悦自然的流露,既不做作矫饰,也不夸诞虚浮。喜悦的表达应该是质朴纯真的,这才符合喜悦心的本相。

(四)喜悦心训练

喜悦心是一种美好的人格状态,这种状态是修炼出来的。领导工作责任大、担子重、困难多,常常是不如意事七八九,能与人说一二三。面对挫折、缺憾、困难常伴的领导现实,如何保持喜悦心,将一二三变成七八九,这是领导沟通“正心诚意”的开场功课,也是提高沟通能力必练的内功。

1. 保持随喜心,建立正思维

世界上有光就有影,有阳就有阴,万物处在辩证之中,不存在绝对的好和坏。随喜心就是随时欢喜的心,对待一切都看它的好处。随喜心有三重境界:

第一重是接纳自己身上发生的一切,一切皆有合理性,即便是逆境、困厄,当成一种历练,也是收获。

第二重是分享自己的喜悦,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分享能同气共鸣,寻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使喜悦倍增。

第三重是分享别人的快乐。当别人比自己强、比自己好时,不嫉妒、不怨恨,别人好了自己也跟着喜悦,接纳别人的快乐。

2. 改善不良的表达方式,建立正语

正语是佛教名词,指“远离两舌,远离恶口,远离妄语,远离绮语”的表达方式,佛教为出家人修行指出的具体的练习方法,对于领导沟通同样有效。

首先,不搬弄是非,不无中生有,对于道听途说的事不要不加分析就以讹传讹,对于稀奇荒诞之事要谨慎对待。

其次,领导活动中需要说一些表示否定的话,传达一些不愉快的信息,比如批评、督促等,如果能用正面的语言表达负面的意思,或者在负面信息表达完了再加上正面信息,以正面信息收场,能让对方感受你的善意从而接受你的建议,会增加领导沟通的有效性。

再次,领导沟通需要尽量让表达优雅,弃粗鄙,弃凶恶,弃流弊。台湾媒体新近提出一个“治疗语言癌”的倡议,倡导全社会要形成说“雅语”的“雅风”,清除病态中文不规范、累赘和过度西化等“语言的癌细胞”。

优雅表达是沟通中传达喜悦心最贴切的方式,雅风雅韵也是喜悦心十分妥帖的外衣。传达喜悦,一要精准,二要生动,三要雅致。

3. 改善不良的信念,建立正念

正思维和正语都是建立在“正念”基础上的,正念也是佛教词汇,也叫“内观禅”,表示明了当下的心、身状态及其变化,后被西方的心理学借用,渐渐改良为一种十分重要的心理治疗的概念和技术,即有意识地觉察自我,活在当下,放下好恶,与自己和谐相处。

建立正念的技术同样可以用于对喜悦心的觉察,让注意力集中起来,感知一切美好的事物,不让心任意攀缘,杜绝那些反映恼怒、贪爱、忧愁、报复、自怜等负性心态的心念,因为放任这样的心念,我们将强化相应的情感,并给自己带来痛苦。当我们有目的地将意识脱离负性心念而前往良性心念停泊时,我们将增强喜悦对我们的影响力,并为培育平静和愉悦的心境创造了条件。

在以前的研究中,普遍的共识是将沟通定位为一种方法和技术,方法和技术是属于方法性、技能性知识,这种知识有别于事实性知识和命题性知识,其意义在于掌握和运用,所以,沟通研究的重点都放在了实践性上,即如何操作。随着后现代理论的发展,对沟通的研究有了新的转向,后现代理论认为,能胜任的行为表现既不是理性的,也不是非理性的,而是无理性。即“技能性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从有意识的判断与决定到无意识的判断与决定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很难把人的认知明确地划分成以理性为一方,以非理性为另一方” 。这种观念提出技能性知识运用是在一种身心一致的状态下进行的,使身心融合起来是获取技能性知识的前提条件。

沿着后现代的思路,我们将领导沟通的视野从外在的实践层面拉回到内在的主观层面,以“三心”模式作为开启领导沟通的引擎,知人先知己,达人先达己,知己先修心,达己先悦心。心变了,世界才会变。正如心学大师陆象山所言: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OLjzJ/2Lt6wvB2ANS3AhXqOsZgZMg1/W/J/olPwhKSibkHpq0nFRZfPBi5vZBVe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