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六回
皮包公司

剧情回顾

第7集《骗子》:志新被当成骗子堵在家里要钱,最终心软把利润让给了一群可怜的东北农民企业家。

我觉得这集不太精彩,生活味道淡薄,而且颇有硬伤——还是说实话吧,这几位其实很招笑,但我是东北人,见不得把这几位塑造得如此弱智!后面别的外地人我就没感觉……

环球公司经理李绪良,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人,一口东北话虽然还算地道,但总有强行夸张口音之感。倒也不怪出身,饰演李秘书的句号倒是辽宁人,可一样表现一般。怪谁呢?梁左们都是北京话的大拿,但这一集里的东北话,有腔调而无神韵,对比一下赵本山军团作品中,东北话当家作主时神采奕奕的表现,差距那是相当大。看来不同方言的精髓真的不大一样。但是以方言写出了名的好作家,似乎都出在北京话这堆儿。

世界公司经理:“按摩啊……这要女的多好!”果然聪明的脑袋不长毛(剃得也算),后来社会老老实实按他的预言发展,现在的洗浴中心的男按摩师属于大熊猫。澡堂出现了后来扮演孟朝阳同志的张永强,我们可以认为他扮演了两个角色,也可以说朝阳此时就是在做搓澡工这份很有前途的职业。但按朝阳的背景可不会干这个。朝阳什么背景?很久以后再说。这位“世界公司经理”是莫岐,也是37年出生的老人家了,多年从事曲艺表演,也是多部影视剧中的熟脸,畏畏缩缩的小市民和尖酸刻薄的知识分子演得同样出色,最被观众熟知是1989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表演的双簧。

上图:句号,李秘书。下图:2014年《大村官》。

志新所谓的做生意,就是国内贸易。更干脆一点,就是一个已经被时代淘汰的名词:“皮包公司”,没场地没产品,买空卖空,走到哪儿公章、营业执照都带在皮包里,所以叫皮包公司。基本上有两种,一类背景深厚,是“官倒”的出面人,更多就是吹牛的大忽悠,公司实力在于肺活量,环球公司、世界公司、银河公司、宇宙公司……亏了当年还没流行平行宇宙的观念。被这种公司骗了,打官司找不到人,找到人没钱赔,就是常事了。

说到“吹牛”,志新这类北京爷们都是天才,但是真要黑下心坑人,却老是心慈手软,注定发不了财。而志新更是心软到失去了商业原则,看到别人可怜就放弃了赚钱的机会。可惜吗?可惜,可也温暖,那个时代,更多的人情味还残存在人们心中。我知道我在美化过去,可我拦不住自己这么想。

但梁左写这集,其实有点不过脑子。这样做能挽救环球公司吗?预付款都已经被骗走了,而且是第五次,哪有那么多流动资金来新买一批盘条?(按2012年的行市一般预付款要货款的20%)要是有又何必寻死觅活?

又埋下了几个小伏笔:银河公司胡总、炸油条的刘总。

在90年代前期,利用价格双轨制的空子,做国内贸易的公司的利润点是相当可观的,今天仍叱咤风云的一些大老板,“第一桶金”的来源就是这里,这也是要办他们时一办一个准的原因之一。为什么“第一桶金”成了原罪?这要从什么是“价格双轨制”说起。这是《我爱我家》,也是20世纪80-90年代最重要经济背景之一。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在摸石头过河时,试行了这么一招:把同一商品——当时主要指工业生产资料,分成计划内和计划外两种,实际情况就是计划外价格大大高出计划内的价格,这就是“价格双轨”。你发现商机了吗?只要能把计划内的生产资料弄出来去按市场价卖,赚的钱躺着都花不完哪!可是怎么才能弄出来呢?寻租产生了。就免不了有极少数的、腐败的官员将计划内商品偷梁换柱,倒腾到市场里卖出去,这就是所谓的“官倒”,后面文怡找老傅要批文,就是想干这个。“官倒”期间少不了各种腐败,尝了甜头的老板们自然会一直上供,直到犯事儿。这样来源的“第一桶金”,自然成了大老板们的原罪,当然,是之一。

可是,连志新都要通过胡三儿才能弄到盘条,而根本就没动过老傅的主意,再次为清廉的老傅鼓掌。都说我们中国人“不患寡而患不均”,或许是事实,但也相当阴险,有需要时,“患不公”也被悄悄划进了“患不均”里,把反对不公平等号于“仇富”。

生产资料价格双轨了,企业效益自然也就大不一样,最后结果自然是收入的双轨制。当年“个体户”的收入让赚国家工资的人望而兴叹,包括百姓,也包括干部。所以,才有了和平初次下海的蠢蠢欲动和经不起风险,才有了撞到傅老的外企男青年经济宽裕,才有了副处级干部志国居然自感不如开饭馆的老同学,才有了和平走穴演出一晚上赚的比离休局长半个月工资都多,才有了徐晓丽嫌志国要做的生意太小种种事情。

关于价格双轨的评价是有很大争议的,有人认为它带来了上述乱象,可也有人认为,它避免了经济体制转轨中,俄罗斯式休克疗法带来的大动荡。

二十年后,双轨制消失了吗?它的幽灵依然漂浮在我们身边。为什么正式工、派遣制员工收入会有天壤之别?为什么企业与事业单位养老金有巨大差距?二十年前,倒卖商品让民众中的“个体户”成为了令人羡慕的职业,现在这些双轨制又让谁得到了巨大的利益?

做成贸易,就有巨大的利润。这给了我们深刻印象,下意识就觉得“做生意的都是大款”。小微贸易企业的现状如何呢?经过多年外向型导向的发展,“国际贸易”成为了咱们的主流。我们从这么一句略有夸张的话开始:“宁可低价卖给外国人,也不愿意高价卖给中国人”。觉得买日本车是汉奸卖国贼的人可以不用看了,给这样的人讲理是自寻死路。

看看说这话的贸易商(其实准确地说是工贸企业主)怎么讲:

第一,国外订单一般订货数量大,国内订单经常数量少、款式多。数量少,则不需要加班,款式多,则工人都变成了非熟练工。国内小企业里,要赚钱基本靠加班,赚不到钱,谁肯给我开工?

第二,国内小企业一般能款到发货,但问题又回到订单小,数量杂。而牛逼的大企业,则一般会先要货后给钱。这就是挤占流动资金啊同学们,挤占流动资金就是要小企业命啊同学们!哪怕在国内卖的价格高,也都被这抵消了。至于诚信,欠账之类的问题权且不说。而出口不管是信用证、预付款还是货后T/T,都能提供更好的资金链条。

第三,且不提各种黑白两道的打点,单是国内客户之间永无止境的酒桌应酬,小微企业主的财力精力就受不了。而且没法不承认:国内的骗子更多。

第一条,说的是劳动力成本,第二条,说的是资金成本,第三条,说的是管理成本。合起来一句话——成本过高,利润点过低。

利润点低,就要靠巨大的数量来做大利润总额,否则都被工资、水电、房租等营业成本吃光了;利润点低,就要特别重视流动资金,才能做更多轮的贸易来获取足够利润;利润点低,所以你的工资就是那么苦逼。

利润被什么吃掉了?以前肯定不是这样,要不当年志新、艳红、大裴、胡三们不可能一门心思去干这勾当。在贸易日益艰难的这几年发生了这样一些事:企业“用工荒”,水电提价,商品房价格猛涨……一句话: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怎么搞出来的?货币超发。货币超发带来了对内货币贬值(买东西越来越贵),再加上对外汇率一路猛涨,被2008年的货币刺激政策从金融危机中保护下来的企业,到这两年终于很是死了一批。

企业死则员工失业。所以我不明白为什么很多人赚10万敢花10万,甚至50万。固然通胀凶猛,攒钱就是等死,可我更不想过把瘾就死,把也许是未来的保命钱花掉,这叫找死。我等死的怎么着也比找死的多活些日子吧?还是那句话:很多事情不经历,很难真正体会其中的艰难。美国大萧条时代几百万人如蝗虫般全国找工作的场面,没中国人见过,更想象不出来为了方便面抢劫超市、为了米饭卖身、为了馒头杀掉邻居、看着亲生骨肉活活饿死的心情。

艰苦朴素的习惯,别等到无路可退了再捡起来吧? U878AjIBdV9e8dxFjBP+U8Pqll0BOUuQVx2NnYjaYmvF1Kq2q+ntDcvoQVOgwrO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