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0世纪初的杭州。(图片来源:Sidney D. Gamble中国研究基金会。)

杭州钱氏宗祠近照。现在这里已经变成一座博物馆。

钱学森幼时在杭州的家。

钱氏先祖主持建造的保俶塔,这已经成为杭州的地标之一。

1921年,北京一所实验小学的教师合影。(图片来源:北京第一实验小学。)

钱学森的母校北京第二实验小学。钱学森是这里的“明星学生”。该小学只招收天资聪颖的儿童,必须通过严格的选拔考试才能获得入学资格。

北京第一实验小学原址近照。那些能够通过一个竞争性考试的聪明男孩才能进入该校继续读完小学。

钱学森在上海交通大学的宿舍。

交通大学老图书馆。钱学森本科时在这里攻读铁路工程。

1935年9月,钱学森与其他庚子赔款奖学金获得者乘坐杰克逊号游船抵达美国西雅图。

1934年,钱学森的毕业照。(图片来源:上海交通大学档案馆。)

1936年秋,火箭研究人员在加州帕萨迪纳阿罗约·塞科河谷的火箭发动机实验场。

阿波罗·米尔顿·奥林·史密斯(图片来源:史密斯个人照片。)

弗兰克·马利纳。(图片来源: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

约翰·帕森斯。(图片来源: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

爱德华·福曼(图片来源: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

1941年,古根海姆航空实验室在阿罗约·塞科河谷中建造的第一批实验室。

1992年的喷气推进实验室。

钱学森(左手下蹲者)与冯·卡门、冯·卡门的妹妹以及当时加州理工学院的其他亚洲学者。(图片来源:加州理工学院档案馆。)

弗兰克·马利纳作于1940年的一幅漫画,描绘了古根海姆航空实验室成员开会时的情形。钱学森的手里摆弄着一枚鸡蛋,一端写着“美国”,另一端写着“中国”,这反映了他当时去留不定的犹疑心情。(图片来源:加州理工学院档案馆。)

钱学森的导师、加州理工学院古根海姆航空实验室负责人冯·卡门。(图片来源:威廉·拉塞尔个人收藏。)

1941年,钱学森在优胜美地国家公园(图片来源:莉莉娅·马利纳·伍德曼个人收藏。)

1943年,钱学森(居中)与他在帕萨迪纳的朋友们。右数第三人是周培源,当时在加州理工学院担任物理学教授。(图片来源:周培源家人提供。)

1944年12月10日,钱学森(右数第二人)在蚂蝗泉美军试验基地。(图片来源: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

美国第一枚成功使用固体推进剂的“列兵A型”导弹的发射现场。(图片来源: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

1945年4月11日,“列兵F型”导弹。由于缺乏良好的火箭制导系统,这枚导弹最终发射失败。(图片来源: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

马利纳与使用液体推进剂的“下士WAC”探空导弹。

“二战”结束时,钱学森作为美军秘密技术小组成员,被派往欧洲与德国科学家交流火箭研发信息。

1945年,钱学森与普朗特和冯·卡门在哥廷根的合影。(图片来源:冯·卡门自传《风云际会》。)

1945年,德国布伦瑞克,钱学森(右手第一人)旁听著名德国科学家、后掠翼的设计发明人阿道夫·布斯曼(穿黑西装者)作证。(图片来源:冯·卡门自传《风云际会》。)

刚刚就任教授的钱学森与加州理工学院的同事在一起。由左至右:邓肯·兰尼,霍华德·塞弗特,钱学森和弗兰克·马布尔。这张照片可能拍摄于1949年10月27日。(图片来源: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

1949年或1950年,钱学森在课堂上演示一架喷气机的模拟飞行轨迹。(图片来源:南加州大学赫斯特报业收藏。)

1950年9月,在对威因鲍姆的审判中出示手写证据。

1950年9月,法庭判决威因鲍姆伪证和欺诈罪名成立,入狱4年。图为带着手铐的威因鲍姆走出法庭。(图片来源:南加州大学图书馆,赫斯特报业收藏。)

1950年8月,美国海关没收了钱学森准备运往上海的8箱文件。

特米诺岛。1950年9月,钱学森被移民局逮捕后,在岛上关押了两个星期。(图片来源:圣佩德罗湾历史协会档案馆提供。)

加州圣佩德罗特米诺岛上的美国移民局收押中心近照。

美国移民局极力促成对钱学森的驱逐,

1955年8月,在日内瓦万国宫举行的著名的“王炳南—约翰逊会谈”。

1955年8月,“王炳南—约翰逊会谈”后被释放的11名美军飞行员中的5人取道夏威夷檀香山返回美国。

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一家登上克利夫兰号邮轮,返回中国。

钱学森归国后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图片来源:新华社。)

1955年10月,钱学森北上途中,在上海拜会中国科学院生物植物研究所所长和担任副所长的当年老同学尹红章。(图片来源:新华社。)

钱学森与周恩来总理握手。

钱学森与毛泽东。(图片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钱学森在20世纪50~60年代早期位于北京的家。

1958年6月,钱学森在《科学大众》杂志上发表的一篇富有争议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钱学森宣称,只要有足够的水分、肥料和劳动力,土地的产出可以无限提高。

1960年,在中苏关系破裂后,中苏科学家及其家人在北京火车站最后告别。站在第一排左数第三位、望向正中的人便是钱学森。

钱学森(左数第三人)在视察中国探空导弹项目。

钱学森与刘亚楼(正中)和王炳章(右)在火箭实验基地。

钱学森和朱德。

1960年10月,钱学森陪同聂荣臻元帅视察甘肃双城子导弹试验基地。1960年11月5日,中国自行制造的R-2火箭在此发射。

一枚等待发射的近程弹道导弹。

1966年10月27日,中国成功发射了一枚装有核弹头的弹道导弹,这是世界历史上最危险的一次核试验。此前没有其他国家进行过同时测试核弹头和导弹的尝试。这是这枚导弹在甘肃双城子基地发射升空的瞬间。

一枚中国制造的中程导弹的发射现场。

1984年的建国35年大阅兵,解放军战略导弹方阵走过天安门广场。(图片来源:Glofa公司。)

装配和测试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钱学森在中国人造卫星的发展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他花了数年时间为该项目培训科学家,并说服中国政府对此予以支持。

钱学森向记者介绍苏联最新火箭。

“春蚕”导弹。

1989年8月7日,钱学森在北京中南海紫光阁与中国共产党总书记江泽民会面。江泽民说:“我们不仅应当学习钱学森同志在科学上的成就,还应当学习他的政治觉悟,后者更加重要。”

1991年10月16日,钱学森被授予国家杰出科学贡献奖,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颁授给科学家的最高荣誉。来自钱学森高中母校的学生为他(左手第二人)和他的妻子(最左边)献花。(图片来源:新华社。)

老年钱学森。(图片来源:新华社。) 4IMTwAxrJzgh7zm9/r1oJ+j4g672GNtzsJPaonWtCzG7tMgmZsQmqUqhrWjYJi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