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反省的道路上没有终点

1. 人生时刻需要反省

2012年,冯仑在《上边领导反省,下面员工看反省》这篇文章中写到:“反省是一个人还健康的一个标志,如同每一次体检都祛除一点小毛病,你就能活得很长。如同汽车不断保养,才能走得很远一样,不至于让我们停在高速公路上。万通的反省起源于公司一周年的时候,当时有两个选择,一是大吃大喝庆祝胜利,另一种是坐下来去看第二、第三个生日和未来第二十个生日怎么做,去规划未来的前景,以什么方式开始人生?很显然我们选择了第二种,踏上了不断检讨和前瞻的旅程。”

1991年9月13日是万通的成立日,在这一天,冯仑激情洋溢地写下《披荆斩棘,共赴未来》一文,副标题就是“万通1992年反省总结”。冯仑说,纪念日又是反省日,这是每年送给万通的特殊的生日礼物。

到了每年的这天,公司上下都会开一个大会,在会上大家反省过去一年中有什么做得不对的地方,或者有哪些需要加强的方面。这种近乎刻板的年年反省一直坚持了下来。在这一天,万通对企业的价值、战略、业务与管理进行全面反省。所以,反省日也就是万通地产的成立日,生日即是公司内部全面反省的一次必修课。

词典对反省的解释是:检查自己的思想行为,检查其中的错误。万通公司为什么要把纪念日定为反省日?万通公司董事长冯仑给出了这样的解释:“当第一个周年的时候我们没想到怎么来过这个生日,当时我们就商量觉得如果吃吃喝喝闹一下,既花钱,而且也跟别人没有什么差别,还不如大家自己琢磨琢磨看看最近有没有什么事,花一天时间来检讨一下,后来我们就想到反省自己。我们认为一个不断自我反省、自我检讨的一个群体加上我们这样一个民营企业,用这种方式我们在纪念周年又省钱又进步,大家也没负担,避免了很多形式上的东西。从第一年开始我们就反省,反省完以后我们就写了一篇文章叫做‘批评感激共赴未来’,这是我们六个人对企业长期发展的一个期盼和原则。”

日本企业家稻盛先生在其《六项精进》中曾说道:“竭尽全力、拼命工作,再加上天天反省,我们的灵魂就会被净化,就会变的更美丽、更高尚,反省它就像是一面镜子,它能将我们的错误清清楚楚地照出来,使我们有改正的机会。”

真正的反省,是对身边所发生事情的自我总结和自我思考,是自我提高的基本功!当发生了任何一件事情后,聪明人就会对此认真的总结和反省,并拿出自我改进的方案,才有可能取得真正的进步。

在美国证券交易的历史上,格雷厄姆无疑是为数不多的几个投资大师之一,被誉为“股神”的巴菲特就是出自他的门下,但就是这样一位大师,在他一生的投资生涯中也有过几回严重的失误。

在1929年的时候,格雷厄姆通过自己的天赋就已经成功赚取了250万美元,但大危机接踵而来,尽管当时的格雷厄姆格外谨慎,但在1930年他还是损失了财产的五分之一。

格雷厄姆以为最糟糕的时候已经过去,他又贷款来投资股票,后来所谓的底部一再被跌破,那次大危机的唯一特点是“一个噩耗接着一个噩耗,生活越来越糟。”

到1932年为止,他已经跌掉了自己所有财富的四分之三,格雷厄姆实质上已经走到了破产的边缘。在那五年中他没有从股市中得到收益,只是靠教书、写作和审计维持生计。

后来,格雷厄姆在反省投资失败的教训时,引用了一句莎士比亚的名言:“亲爱的布鲁图斯,错误不在星星,而在我们自己。”

华尔街惨遭重创和苦苦支撑的时期,也正是格雷厄姆关于证券分析理论和投资操作技巧日渐成熟的时期。他在工作之余,开始不断反省自己犯下的失误,并在1934年年底,完成他酝酿已久的《有价证券分析》这部划时代的著作,并由此奠定了他作为一个证券分析大师和“华尔街教父”的不朽地位。

人们常说:“人不能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两次”,不知反省的人,别说两次,可能一辈子都会被同一块石头绊倒。因为不知反省,永远也不知道绊倒自己的究竟是什么,又怎么可能在下一次的时候避过去呢?因此,我们在生活中不要怨天尤人,而是不断反省自己,使自己在反省中不断进步。

关于反省,晚清重臣曾国藩也提出过自己的看法,他说:“古之君子修己治家,必能心安身强,而后有振兴之家;必使人悦神钦,而后有骄集之祥。”那么怎样才能为人生的成功打好基础呢?曾国藩提出了“悔缺”之道,即通过反省自己的缺点过错,以完善自身为切入点。

曾国藩一生都在反省自己。他留下的百万字的日记里,大多数都是对自己行为的反省。

初到京师为官的曾国藩耽于应酬交际,而忽略了学习,于是曾国藩在日记里痛批自己的行为,并决定谢绝应酬,减少交游。

曾国藩年轻得志,但因高傲,喜欢与人争论,结果经常使得朋友之间不欢而散。于是曾国蕃也在日记里反省这样的行为。

创办团练的时候曾国藩一时急功近利,伸手向朝廷要官,结果被雪藏了起来。这让曾国藩后悔不已,在他的日记里也有这方面的自我反省。

曾国藩几乎每天都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省。这些使得他不断改过迁善,优化自己的行为,在官场中也越来越顺畅,终成一代中兴之臣。

孔子曾经说过:“吾日三省吾身也。”我们每天都忙忙碌碌的,所做的事情很多,有时候在特殊的情况下,可能会做出一些不符合道德规范的事情而不自知,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在闲下来的时候回头反省自己一天的行为,是否有错的地方,若是有,就要立刻改正,否则错误不断累积,就会形成一种习惯,那个时候就很难改正过来了。

被人揭下面具是一种失败,自己揭下面具却是一种胜利。人生只有不断思考、不断反省、不断总结、不断提高,才能塑造出自己有底气的价值。

2. 反省的目的是走向未来

冯仑在公司内部会议上曾说:“人反省不是生活在过去,目的是走向未来,这是反省的核心动力,就相当于火箭喷射在后面,人得往前走。如果把反省停留在沉浸于过往、互相指责上,实际上这是错的,而是应该通过反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好地化解矛盾,创造合作空间,这是我们的一个核心的想法。”

1992年,万通成立一周年,万通六君子以及为数不多的几个员工商量了很久,决定这一天他们什么也不做,就待在公司里,谈一谈自身在工作中暴露的缺点。时隔多年,冯仑在一次访谈中主动提起了当年的事情:“那是在我们赚到了所谓第一桶金之后,刚好到了万通一周年。一周年我们就有一个选择,我们就要停下来想想,未来到底应该怎么样去做,所以我就说我们把这一天,应该定为反省日,而不应该去敲锣打鼓地去庆祝,我们大吃大喝也没必要,所以我们就确定了这一天,把它叫做万通的反省日,就是我们公司纪念日。

万通的电子杂志《风马牛》有一个栏目是“冯子论语”,2014年9月那一期的动画短片名为《万通的自我反省与调整,是一个必修课》。这个动画短片描绘了这样一个故事:万通集团的虚拟形象——小象嘟嘟,它独自站在一个镂空的自己的雕像面前,一刀一刀雕刻着自己的形象。每一次雕心的时候都会受到各种杂念干扰,每一次它都进行深刻的反省,通过看到自己雕的心的破损,看到了该如何修正自己。最后小象嘟嘟用雕好的无数颗心,筑成了一个宏伟的建筑。

“自我反省”一直都是万通公司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为了让公司得到更好的发展,万通一直最重视学习,强调创新,努力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反省”是万通创业以来形式独特、长期坚持的重要学习方式,万通的真正价值是它所秉持的理性的批判精神。这种批判精神,首先是对自我的内省和解剖,是一种“反求诸己”的功夫。

苏格拉底曾说:“没有经过反省的人生,是不值得活的人生。”没错,反省应从小做起,有错改之,无则加勉。只有多反省,才能让自己变成一个更优秀的人。

股神巴菲特有句名言:“只有当潮水退去的时候,才知道是谁在裸泳。”在汶川8.0级地震面前,我们是否可以如此延伸,“只有在大灾发生的时候,才知道是谁在献爱心。”

“生命是第一位的。地震发生当天,万科集团总部捐款二百万元。”这是汶川大地震后,王石更新的博客。而就是这二百万元的捐款,让万科及王石都成为被质疑的对象。王石在博客中回应,“二百万元是个适当的数额”“企业的捐赠活动应该可持续,而不应成为负担”,并称万科集团内部普通员工捐款以十元为上限。一石激起千层浪,万科和王石在灾后一直受到一些网友指责。

地震发生一个多星期之后,在地震后深陷舆论风暴的万科宣布无偿投入一亿元资金参与灾后重建的公告迅速传开。当记者赶到绵竹县遵道镇时,发现万科的多名员工正在倒塌的医院、镇政府前搭建临时卫生院和指挥中心,董事长王石也出现在现场。对于连日来网络上的指责,王石表示一直在反省,并为自己关于捐赠的不当言论向网民、万科人和万科分别道歉。

王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一改在博客中的态度,三致歉意:“我写那篇文章时,并不清楚这次受灾如此严重,几天来一直在反省,那个时间那样说的确不合适,心里感到不安,这篇文章引起网友对抗灾分心我道歉,给万科人带来压力我道歉,影响万科的形象我也要道歉。”

王石说:“地震发生后捐钱是重要的部分,此外每个企业都在找自己的位置,如银行贷款不催、铁道部门保证运输、通讯部门保证通讯畅通。万科是搞建筑的,我们的长处和优势是家园重建,要让灾后人民恢复正常生活,过得比震前更好。遵道镇很美,年年梨花遍野,明年我们希望梨花节如期举行。”

生活中,每个人都难免会犯错误,所以要养成一种自我反省的习惯,帮助自己纠正错误,矫正人格,对自己做过的事情加以分析,改过迁善,只有这样,你才能够有一个足够让你满意的未来。

实际上,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要反省的地方。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曾说过:“人不会没有错,随时有错,善于反省自己的错误,加以改正,就是真正到了无咎的时候。因此我们做事业要尽量的谦虚,倘自认绝对没有毛病,这是靠不住的,天下事没有这么好的。‘善补过也’还是好好的,懂得小心谨慎反省与改正错误,这是最高的哲学。”

3. 要勇于承认失败

冯仑在《企业领导常犯的十大错误》中曾写道:“很多男人往往在一毛钱的时候不认账,死要面子活受罪,结果到了最后杀人放火都为了这个面子,什么都没了。其实在错误之后马上认账,成本最低。”

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敢于面对自己的错误行为所导致的后果,这是一种勇者的行为。一个勇于承认自己错误的人,是一个非常虚心的人。冯仑的创业之路并不是一路平坦,这期间充斥着不少的坎坷与辛酸。

年轻时期的冯仑也是如今人们口中的“投机分子”。在战略选择上,他往往会倾向于“机会和关系”。早期的万通在商界里混得风生水起,刚创立起来没多久的万通,其触角已伸进多个领域,公司业务扩展到了全国大多数的地方。

当时,正好赶上海口遭遇泡沫经济,一万八千家房地产公司面临巨大挑战,冯仑正是其中之一。当时的应对方法有三种:就近栽倒,“切债”;出走、转型;收缩战线,减少多余动作。

当时冯仑的生意做到了几十个城市,经过这场冲击,冯仑在生意上一下子亏了很多。面对朋友的安慰,冯仑笑着说:“男人最大的挑战,不是拿刀砍人,而是对自己承认,我输了,我重来。”

1996年,在一场深刻的反省之后,冯仑终于做了正确的决定。当时,冯仑发现了民营企业的“原罪”。冯仑认为,用短期贷款去做长期投资,让民营企业“看起来无限大,实际上能力弱”。那天,冯仑终于肯跟别人说,他承认他失败,他要退出。从此之后,冯仑开始收缩战线,变卖上市公司。仅卖出一家上市公司,万通就亏掉了三千万。万通就这样一路亏着卖下去,当时市值七十亿的公司到最后卖到只剩下十八亿。从1999年开始,冯仑用十年时间把万通集团的资产规模从十八亿翻盘到如今一百多个亿,完成了对自己的挑战。

事实上面对“失败”,通常大家的选择有两种。其一,从此一蹶不振转向别的领域,其二,重振旗鼓养精蓄锐以便东山再起。选择前者的做法大有人在,而选择后者的人只占其中的少数。当然不可能每个人都可以做到像冯仑一样成为“最成功的失败者”。但观史知今,有哪个成功者不是经历过无数的失败才取得成功的。再看看如今成功的企业家,他们不是一生下来就注定要成功的。他们的成功是接受过多次的失败与考验,在挫折中不断地自我磨砺,不断的自我提升,从而使自己进入一个成功者的行列。

特斯拉电动汽车的发明人伊隆·马斯克曾说过:“谁喜欢失败呢?失败是可怕的。但如果你毫无风险,就意味着你不过在做一件稀松平常的事!”马斯克的这句话可是他自己最真切的体验。

1995年,他用自己和兄弟们凑来的一万多美元创业,开办软件公司。为了节省开支,他把办公室和公寓二合一,晚上就睡在沙发上。31岁时,他已经把一家公司成功地卖给了Ebay,另一家卖给了康柏,很容易的就赚得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两千万美金!但他没有因此放纵自己,过悠闲的日子,提前退休,而是把所有资金又投入一家新公司,开始再度创业。电动汽车和火箭运载在实验过程中失败率很高,马斯克的情绪也随之大起大落,甚至在一个圣诞节前的周日彻夜难眠,几近崩溃!近乎奇迹般的是,就在第二天早晨,他接到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打来的电话,给了他一个十四亿美元的订单。他激动得“忘乎所以”,对那个打来电话的人大声说:“我真的是太爱你了!”

让他能够不断面对风险和失败的是这样的信念:“失败也是一种选项。如果你没有失败,那意味着你的创新精神不够。我希望有一天回顾过去时可以说,我对这个世界有过好的影响!”这话在当年的美国企业中疯狂流传着,给很多企业家带来一份激励和警醒。凡创办企业,95%的创业者都以失败告终,“你输得起吗?”是创业者应该问自己的问题。

曾几何时,我们用“赢家”“输家”来评判别人、评判自己。《赢家通吃》这首歌是ABBA乐队的杰作,后来出现在《妈妈咪呀》音乐剧中,梅丽尔·斯特里普饰演的单亲妈妈唐娜,面对曾经的恋人山姆唱道:“胜者拥有一切,输家一败涂地,那是理所当然,我为什么要抱怨?”

在哈佛商学院,一个叫克里斯汀·华莱士的学生,在她还没毕业时就与另一个女同学共同创立了属于自己的公司,并主打学院品牌的服饰。然而令她没有想到的是,她苦心经营的这家公司因为没什么收益,只维持了不到半年便倒闭了。最初的那段时间里华莱士睡觉、哭泣,在床上躺了整整三个星期,后来在导师和家人的帮助下走出阴影。当华莱士走出悲伤,重新回到了外面的世界时,她决定要像对待成功一样坦率地直面失败,她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用兜里为数不多的钱买了一些物品,并组织了一场温馨的派对。“真实的故事往往脆弱、富有人情味,而且我们在交流中伪装也只是弄巧成拙。”她说,“我并不是因为失败而庆祝失败。我是觉得在几乎不可能的条件和潜在的失败面前仍然不退缩,是一件非常厉害的事情。”

商界流行一句话:“不怕亏,就怕歇”。意思是说,如果在商场上亏本了,千万别歇下来不去做生意,因为这样就不可能有翻身的机会,而如果能坚持下来,肯定会有机会成功的。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罗曼·罗兰说:“累累的创伤,便是生命给予我们的最好的东西,因为在每个创伤上面,都标志着前进的一步。”失败并不等于自己是一位失败者、不等于自己比别人差、不等于命运对自己不公、不等于自己一无是处、不等于自己浪费了时间和生命……失败只能说明自己暂时还没有成功。所以,失败了并不要紧,要紧的是勇敢接受失败,收拾好过去,投入到下一次奋斗中去。

其实,人生最光荣的,不是永不失败,而是在努力后仍然有勇气去接受失败。敢于面对自己错误的判断、错误的决策以及错误的行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从眼前的失败中吸取教训,才能够得到成长。因此,身处挫折之中,我们就必须以最大的努力去拼搏,要把困难和挫折当作自己的一面镜子,看清自己、认识自己,从而得到进一步的成长,正如NBA球星乔丹所说:“我可以接受失败,但无法接受放弃。”

4. 反省的道路上没有终点

在2012年的一次采访中,有记者问起冯仑“反省”是否难受时,冯仑坦言答道:“现在不难受了,早期反省大家互相说得很激烈,现在大家说得比较斯文。我最近也看了去年审计,包括上半年的审计报告,从审计报告上来看似乎没有什么太大问题,比如说我们也有几百亿的资产折腾,从备用金报账的情况来看,我发现几乎每个人没有报过账,几乎都在千元这一级,上万的只有我一个人,我有三万块钱去报账,大部分人都几千块钱,这个事做得相当不错,公司制度规矩。但是我觉得这都是道德自律,比如说我从万通地产不做董事长了,不做董事长的第二天我就搬了办公室了,把信用卡交了,我也不花这钱了,从自律来说我这是自律。但是你从公司制度上来说,没有特别严格要求。如果我一个月半年继续再刷点卡,花了也就花了。目前我们的高管层都是规规矩矩的,但是这个事情是道德层面,未来从我个人来说应该更注重机制建设和制度建设。”

说到这,冯仑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单从我个人来讲,我比较松,心比较大,折腾的事比较多,所以这样的话对自律很注意,但是对于制度的管控就不清楚,或者做得不够专注,以后要逐步在监管上面下工夫,让公司能够面对竞争的时候有进步,同时也掌控风险。尤其比如说我们中国的业务、美国业务,未来还有别的地方的业务,未来怎么控制这个风险,集中我们的优势,我觉得要相当长一段时间。”

对于万通其他员工的反省,冯仑解释说:“就相当于我到了穆斯林公司,见真主要祈祷,那你就得祈祷,不祈祷不能干活,所以我们也在这方面要有要求,不管是中国还是国外,中国员工还是外籍员工,我们都要求参加反省,在美国叫忏悔,每年都要忏悔一次,我觉得在反省的道路上没有终点的,人生可以有终点,人类对于自身的反省,个体对于自身的反省,实际上都很难有终点。”

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这是圣贤的修身功夫,凡人不易做得到,但时时提醒自己,检视一下自己的言行并非太难。一个人有了不当的意念,或做了见不得人的事,能瞒过其他任何人,但绝对骗不了自己。人之所以会做对不起别人的事,一方面是外界的诱惑太大,另一方面是自己的欲念太强。常常做自我反省的人,能增强自己的理智,明确地知道什么是自己该做的,什么是自己不该做的。

“每一代都有自己的机会,年轻人要善于把握机会。”50岁的马云在演讲中说,今天的年轻人可能迷茫,觉得机会不多,但自己年轻时也历经挫折,比如,他去应聘肯德基的时候,除了他,其他的应聘者都被录取。

“走到今天,是时代给我机会,是社会、国家给我机会,也是朋友和同事给我机会。”马云强调,年轻人不要老抱怨社会,而应该想着怎么反省自己,找到创业机会;年轻人不要老想着改变世界,而应该从改变自己做起。

生活中,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很少有人想改造自己。其实不如静下心来,好好反省下自己,使自己的人生之路更完美一些。

比尔·盖茨在哈佛读书时,他就出人意料地迈出了三大步:第一,他果断决定,放弃原来的数学梦,转攻更适合自己的计算机软件事业;第二,他与好友艾伦一起,抓住商机,苦干八周,成功编写出刚刚问世的微型电脑的软件,进而创建了自己的微型电脑软件公司;第三,他果断地从出了约20位总统、副总统,37位诺贝尔奖得主,以及其他无数精英的常青藤院校之一的哈佛大学退学,集中精力从事自己的微软事业。可以断言,如果没有这起始的三大步,就不会有今日的盖茨、今日的微软。

在电脑技术迅猛发展、电脑商战波诡云谲、十分残酷的争斗中,盖茨与他的微软团队,殚精竭虑,谋划策略,就企业的创业、经营、管理、决策及创新等重大问题,不断地探索、锤炼,总结出一整套被大众称作“成功圣经”的经验,这些“成功圣经”在塑造微软辉煌的同时,盖茨本人也因研发营销中的一些不当作法广惹众怒,落下了“软件业里的撒旦”“带你过河,然后吃掉你的狐狸”等骂名,法庭也对微软垄断案多次进行判罚,促使盖茨及微软人不断地进行反省改进,逐渐改变其在市场上以大欺小、在法庭上争强好斗的形象,将寻求合作共赢定为经营管理及创新的基调。

反省是人们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最佳方法。你不妨在每天的工作结束时好好问问自己下面的问题:“今天我到底学到些什么?我是否对所做的一切感到满意?我有什么样的改进?”真诚地面对这些提出的问题,就是反省。其目的就是要不断地突破自我的局限,省察自己,开创成功的人生。人们如果每天都能改进自己,并且过得很快乐,必然能够拥有丰富多彩的人生。

5. 执行,避免反省两张皮

2012年,冯仑在博客中写到:“反省和执行是一对老矛盾,比如说我们每次反省的时候提出几十个上百个问题。但是解决哪些问题?20年来一直碰到这个问题,但是我觉得每次反省,纠正的都是方向性的问题。执行层面的问题,在高层是做得比较好的,但是在执行末端,衰减得很厉害。”

对此,冯仑还特意打了一个比方,冯仑说:“比如像公益和绿色战略,万通公司反省完了就百分之百执行了,但是具体的管理中的很多小的事,又比如说节能环保,到了每一个项目中的具体落实,未必那么好,也就是说,我们在战略、大的方向方面的反省执行得相对比较好,在管理中结合产品和流程以及细节上,客户服务上面,我们的执行有衰减的现象。”

在冯仑看来,万通公司的反省逐渐地变成了两张皮,上面反省,下面是看反省,因此冯仑觉得今后公司在反省之后,对改正这个层面,在中层、基层更多地去促进大家来执行,然后把他们认识到的问题能够切实得以改正,冯仑认为这是未来万通的一个工作重点。

网上曾经流传着这么一个小笑话:“犯错误不怕,犯完就改,改了再犯,犯了还改。”这就是典型的缺乏反省后的执行的力的表现。犯错后,仅仅有反省还不够,还要有立即改正错误的行动。

有人说过,你可以在一个地方跌倒一次,但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就是笨蛋了。认识到错误之后,要下决心改正,并立即执行,才能避免第二次犯同样的错误。

1992年,史玉柱在广东省珠海市创办珠海巨人高科技集团。没过两年,资本越来越充足的他将眼光投向了投资保健品,并做出了第一个产品——“脑黄金”,可后来因为投资巨人大厦导致资金链断裂而几乎破产,欠债两亿五千万人民币。那时他的心情可谓是绝望,但是史玉柱并没有一直沉浸在近乎破产的悔恨里,而是继续披上了战袍,重新的杀回了商海,凭借“脑白金”这款产品的热卖,重新踏上了成功的巅峰,可以说史玉柱在经历失败之后,愿意改变的心态,是他能够再度崛起的重要原因之一。

痛最初破产时痛定思痛的史玉柱陷入苦苦的思索:“我究竟错在哪里?”史玉柱怕自己想得不够彻底,特意把全国报纸上骂他的文章一篇篇地读,越骂得狠的越要读,看看别人对他失败的“诊断”,并专门组织“内部批斗会”,让身边的人一起向他开火。

最痛苦的时候,压力最大的时候,史玉柱把全国的分公司经理召到黄山脚下的招待所,然后在那个地方闭门开批判会。史玉柱让大家批判自己,有什么说什么,只要是认为自己错了,你就说出来,批判会一连开了三天,史玉柱觉得受到很大启发。

在各种猛药“外敷内服”的作用之下,史玉柱终于输了个坦然,输了个明白。

后来,史玉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然地说:“巨人倒下我觉得它是必然的,它是客观规律。巨人为什么倒?表面上看是巨人大厦,实际上是因为我本人和我们的团队不成熟,我们这个团队很幼稚。即使巨人大厦没倒,如果巨人大厦盖起来了,还要倒,再倒的话,可能摔的跤还更重,所以晚倒不如早倒。巨人这跤我觉得摔得有点晚,所以摔得惊天动地全国都知道。如果再早二三年,早三五年摔,可能摔得别人都不知道,就像爬梯子一样,你爬第一层梯子的时候摔下来不疼,第二层摔下来就疼了,你爬了10层摔下来之后有时候是要命的。我们做了很多违背经济规律的,违背客观规律的事,所以这样你必然是要摔跤的,这是必然的,这一跤是免不了的。”

1997年之前的史玉柱是“天下老子第一”,高呼口号要做“东方的IBM”,横冲直撞,最后惨败。留下来的是2.5亿元的巨债,外加一栋荒草肆虐的烂尾楼和骂名。跌倒之后,史玉柱才顿悟:“人是这样的,人只有在低谷的时候,一个人很凄凉的那种环境下,才能去认真琢磨这些事儿,现在那些做得好的,你去跟他们谈,他们的口气跟我当年一样。你不信去谈谈,都是好像天下老子第一,这个事我也能做,那个事我也能做。事实上每个企业、每个人真正能做的事很少,适合自己、能做成功的事实际更少。你看有一个企业现在做得很好,他就强调他应该多元化经营,我就反对,我说多元化经营最后肯定失败。”

人只有在低谷才能学到东西,所以那段低谷的东西才能作为衡量后面事情的一个尺子。

正是因为失败过,所以比一直在顺境中的人,在带领企业,在管理、产品、营销策略上,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史玉柱后来特有体会。

之后这10年,史玉柱如履薄冰,小心翼翼地卖脑白金,投资银行股,进军网络游戏。然而,就是这位在别人看起来绝无可能东山再起的“中国首穷”,转眼间炼就了数百亿元的财富。2007年11月,巨人网络上市之后,史玉柱父女的总身家突破410亿人民币。在2007年胡润中国“百富榜”中,史玉柱以280亿元的个人财富位列百富榜第15位。

联想控股董事局主席柳传志对史玉柱勇于改正错误的行为非常肯定,他说:“我觉得史玉柱倒是这样,摔了就是摔了,摔了以后告诉我说我摔疼了,甚至在一次中央电视台对话会上,史玉柱到中央电视台《对话》栏目请了很多学者、企业家来帮他诊断,看到底有什么毛病,他坐在公众面前听人家数叨,这就是史玉柱,他倒是很坦然。”

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曾说:“每个人都会犯错,但是,只有愚人才会执过不改。”了解错误,承认错误,反思错误,改正错误,不整日沉浸在过去的失意中也是一种诚实的态度,一种锐意的智慧。

法国伟大的思想家卢梭在《忏悔录》中写道,自己年少时偷过主人家丝带并将此嫁祸于他人。那时的卢梭是可恶的,但后来他仍受人敬重,这是因为他能勇于承认错误,并能及时改正错误,而不是掩饰自己的错误。更重要的是,他能从中感悟升华,让罪恶之花蜕变为圣洁之树。若他沉浸于过去的错误,认为自己拖着黑暗而不肯走进光明,那世界上就少了一颗璀璨的明星。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知错就改是一种诚实的态度,从失意中换新自我,才能不断成熟起来,取得成功。

6. 按照正确的价值观来检点自己

冯仑在《理想丰满》中这样写道:“在处理大量复杂事情的时候,我们要按正确的价值观检点自己,以应对不确定性困难。”

冯仑在一次访谈中说:“很多年前,突然有个电话打来,说有个专案,要我去一趟。我一听这事挺严重,但转念一想,他们不直接到公司把我带走,还给我打个电话,估计事儿不会大到哪儿去。后来律师去了一下就没事了,原来是跟我们合作的一个小股东扯到了案子里。他当时说想提前分红,因为他是外企的,我们就给了他美元,没想到他拿着这个钱躲到国外去了,专案组调查发现是我们给的钱。但这件事我们是依法依规办的,所以能坦然面对。如果我们没有这个价值观,比如他干不正当的事,我们也跟着他一块儿玩,那我们早就挂了。”

在生活中,冯仑一直都很用心的在审视自己,很多年前万通收购了一家公司,有位领导在这个公司里遭人攻击,有人就认定冯仑他们跟这个领导有不可告人的事情。经查证,当然是没有。当初冯仑一到这家公司的时候,冯仑就跟那位领导直接说:“我们可以做朋友,但不做交易,交朋友不在中纪委禁止的范围之内。”当时别人都说冯仑不能那么做,会把人家得罪了。可冯仑觉得就应该说清楚,否则每天见面时都各揣心事,就成了心理负担,自己早点跟他说清楚,彼此的预期都设定好,今后的工作就能更顺利地开展,政府相关部门也就知道我们是什么样的企业,以后清盘、重组、破产,再大的事也都捎不到冯仑他们。并且万通在每年分红的时候,会要求控股公司上午开完股东会,下午就把支票送过去,分钱要快。这是因为冯仑觉得如果分钱一慢,别人就可能会怀疑自己的动机。跟国企合作,别的一些企业家认为很难很复杂,但七八年来,万通始终与合作的国企相处得很好。

对于任何一个企业而言,只有当企业内绝大部分员工的个人价值观趋同时,整个企业的价值观才可能形成。与个人价值观主导人的行为一样,企业所信奉与推崇的价值观,是企业的日常经营与管理行为的内在依据。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菲利浦·塞尔日利克说:“一个组织的建立,是靠决策者对价值观念的执着,也就是决策者在决定企业的性质、特殊目标、经营方式和角色时所做的选择。通常这些价值观并没有形成文字,也可能不是有意形成的。不论如何,组织中的领导者,必须善于推动、保护这些价值,若是只注意守成,那是会失败的。总之,组织的生存,其实就是价值观的维系,以及大家对价值观的认同。”

企业家的价值观就是企业家个人对待职业的信念、对待员工的态度、对待社会的责任以及内心的感受尺度,是一套人生的信念系统。如果企业家内心的尺度与道德的标准出了错误,那就会导致一系列错误或罪过。

熟悉王石的人都知道,王石是个非常有理想的人。在万科,王石不是最重要的股东,在他创办了万科之后,他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决定,那就是只做经理人,不做老板。在之后的企业管理中,他以职业经理人的角度看问题,因此,王石做事几乎不会犯错。

王石在一次演讲中说自己从来不行贿,他也不让自己的下属去行贿,很多人认为他这是吹牛,其实,这是大家低估了王石作为职业经理人的判断力。作为一个股份很少,游走于公司边缘的“局外人”,王石不可能做这样的决策——自己去行贿,让所有股东得利,最后他一个人坐牢,这不现实。所以,王石想法中的治理结构在这里就起到了作用。

可如果换成私人老板,那他恐怕就会想,如果我拎着钱进去搞定领导,能够拿下这个项目,那这个项目的利润我至少能得一半以上。可以想象,如果事情真的这样,那这个老板的干劲就会很大,甚至不惜铤而走险,无视法律。而王石不会用自己坐牢、失去自由这个代价让所有股东获得更多的回报,这是他的理性和价值观一开始就已经决定好了的。

一个人在领导一个群体之前,必须首先属于这个群体。他应比群体的其它任何成员都更遵守已经为群体所接受的理念和行为标准。做不到这一点,那么无论有多大的能力或才干,他也起不到作用。因此,企业家的自控、自我约束能力本身是其管理能力的重要部分。

实际上,当一个人的某一目标占据绝对主导地位时,其他目标就变得视而不见。小孩子迷恋网络游戏,他就会忽视老师与家人的教诲,无心听讲学习,不爱完成作业,不爱与亲人和同学交流,生活秩序紊乱,出现逃课、说谎、偷盗甚至更极端的行为;倘若只有利润能够过度吸引企业家的眼球时,员工的利益与生活被无情地忽视,偷逃税款、过度排放三废、欺压员工就成了自然的、平常的事情了。

企业家不论到任何时候都应弄清楚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以不择手段的方法积累物质财富,得不到社会的认可与尊重;财富如果不与创造财富的员工分享,那么,财富只能是一种昂贵的符号,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认为只有利润才是最终目标,那是企业家为追逐利润在文明时代的迷失。 2AztiWjIJCpyRAI0fRxVdSqarGaV7pCbKnpyyRgnV52l1+7aZx2OOSfdgsQkGKy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