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程序化广告,IAB给出了重要的指导性文档,我们截取部分要点,并结合实践中易出现的问题及混淆的点进行展开说明。下图是IAB关于程序化广告四种典型模式的定义原文档截图。
注:文档下载地址:
http://www.iab.net/media/file/IAB_Digital_Simplified_Programmatic_Sept_2013.pdf
下图是上图的对照翻译。
上述定义中值得注意的几点:
1)PD(Preferred Deal)、PA(Private Auction)、OA(Open Auction)均属于实时竞价RTB范畴,仍是程序化广告购买。结算方式为广告主同DSP方以第三方监测的数据为依据进行结算,而ADX同DSP是按竞价成交额结算的。DSP参与到了交易环节,要承担中间这个结算GAP。
关于程序化广告四种典型模式的IAB定义原文截图
注:市场中还有一个大家经常说的词PMP(Private MarketPlace)从表上看PMP狭义的定义仅指的是PA,但市场中也有一种更广义的解读,即只要非OA的模式都是PMP(包含PD、PA、PDB,主要突出Private这个词);当然也有很多人将PMP解读为仅包含PD、PA(因为第一种模式PDB不涉及交易环节)。
关于程序化广告四种典型模式IAB定义的中文对照翻译截图
2)由于PDB“保价保量”,对于结算方式广告主同媒体卖方已提前约定好,且广告主同媒体卖方按第三方监测的曝光数据直接结算,PDB技术供应方仅完成不同流量展示不同广告的工作即可,不参与交易环节。
注:对于PDB这个词的严格定义,市面上各方的理解有些分歧,但因国内刚推出这种模式的时候就用PDB作为名字,故这么多年下来在国内大家都叫惯了,也就很难再改了。其实从IAB给出的准确定义是Automated Guaranteed(AG)程序化合约。当然还有一种定义,即程序化下单(即上面提到的IAB的OpenDirect规范定义的范畴),而不是管理每个曝光机会。这也是PDB这个词会产生分歧的原因。所以我们只需搞明白模式的内涵和外延即可,至于用什么名字来表示不用太纠结,重点是沟通中搞明白沟通双方的内容,避免不同的误读造成沟通上的歧义。
3)从买方获取流量的交易成本优势角度看,OA>PA>PD>PDB,其中PD、PDB更像计划经济,OA、PA更像市场经济(一般相同资源卖方PA的底价会高于OA的底价)。若市场流量竞争激烈,相对价格就会被抬高。
4)一般从获取的流量质量及对流量获取的优先权角度看,OA<PA<PD<PDB。OA中都是大家挑剩的流量,若买方需要做访客找回;若对流量优先级有一定需求的话,建议可考虑PA及PD的模式。财才充足的买方可考虑PDB模式(但PDB模式由于退量会受到一定限制,肯定无法做到只对需要的流量投放广告)。
如下图所示,通过从“竞价方式”及库存“是否保证”两个维度进行对比,可以看出这四种模式的典型特点及区别。下图即将上述注意点以图形化分象限的方式进行了呈现。
四种模式的特点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