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金星

VENUS

金星凌日
图片右上角可以看到金星的轮廓,金星正在太阳表面缓慢移动。这张图片是太阳动力天文台于2012年6月5日、6日拍摄的。金星凌日以两次凌日为一组,每次相隔8年,每组间隔105年或121年,下次金星凌日将会在2117年出现。(译者注:三组金星凌日的间隔时间分别是8年,121年±,8年,105年±,8年,121年±……)

金星凌日近景
这幅罕见的画面是2012年金星凌日时捕捉到的。在2004年这组金星凌日照片首次面世之前,在地球上生活的这代人,谁也没亲眼见过金星绕过太阳表面运动的画面;人们只能通过前人粗糙和模糊的老照片加以想象。在没有望远镜的年代,金星大气层起雾之类的恶劣天气,给科学家的测算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实际上,直到19世纪末,人类可以借助镜头测量太阳系的大小时,才推算出金星凌日的准确规律。

罕见的金星凌日
日出太阳观测卫星捕捉到了这幅壮丽罕见的景象,照片中金星正在太阳表面运行,拍摄时间是2012年。

硫酸云
这张照片是伽利略号探测器通过紫外线滤光镜拍摄的,拍摄时间是1990年2月14号,图片中展示的是金星大气层高海拔地区的硫酸云。

被云层覆盖的金星
这张被云层笼罩的金星图片,是信使号2007年接近金星时,用双成像系统的镜头拍摄的。

金星的云层
这张照片中,金星表面被昏暗的黄云笼罩,图片是先锋号金星轨道探测器捕捉到的紫外光的成像结果,拍摄时间是1979年。

希芙山
这张照片是麦哲伦号拍摄的,图片中展示的是金星表面最大的火山希芙山流出的熔岩。科学家相信背景中的暗色是火山爆发之后形成的平原。

金星全景
这张金星全景图是麦哲伦号探测器1996年拍摄的,图片的色彩模拟是以苏联发射的金星13号和14号拍摄的图片为基础合成的。麦哲伦号探测器于1990年进入绕金星运行的轨道,开始针对一片长16100千米宽26千米的区域收集信息,执行精准的测绘任务。负责麦哲伦号任务的科学家,希望通过此次任务收集到和以下问题相关的信息:金星地表年代,表面矿物的化学构成,重大地质进程,金星的形状、侵蚀变化,内部活动对地表结构的作用,以及众人最关注的——金星地表是否有流动水。

镶嵌地块
这张图片是1992年麦哲伦号执行第二轮任务时收集到的雷达信号生成的图片。图中颜色明亮的高地,亦称为镶嵌地块,突出于平原之上,形成时间相对较早。镶嵌地块累积了很多物质,地壳较厚,这种地貌构成了金星表面总面积的15%。

萨帕斯山
这张三维图片是喷气推进实验室的多任务图像处理实验室及太阳系可视化项目组通过计算机合成的,数据资料来自麦哲伦号1992年拍摄的视频。图片中展示的是萨帕斯山,萨帕斯山是金星赤道附近亚特拉区的大型火山。 色彩模拟则基于苏联金星13号和14号探测器拍摄的图像。

金星半球图
这张经过色彩强化处理的金星地貌图,是以持续了近十年的雷达测绘数据为基础绘制的,最终导致了1990—1994年的麦哲伦太空探测任务。麦哲伦号的成像系统捕捉到的图像可以覆盖超过金星表面98%的面积。这张图是用波多黎各的地基射电望远镜——阿雷西博天文台拍摄的,它填补了雷达捕捉的空白。图片中的颜色表示的是金星地表的海拔差和化学组成。

狄金森环形山
这张狄金森环形山的图片,是1996年麦哲伦号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拍摄的。狄金森环形山直径为69千米,图片中的熔岩流表明,撞击发生时,引发了火山喷发。

萨帕斯山的熔岩流
这张假彩色图像覆盖了约650千米宽的地区,图片是麦哲伦号于1991年拍摄的萨帕斯山。 图片中可以看到很多条明显的熔岩流,这些熔岩流似乎是从火山口周围流出的,而不是从山顶喷薄而出的。

金星艾斯特拉区
这张麦哲伦号拍摄的图片展示的是金星的艾斯特拉区,其中像“薄煎饼”一样的圆形区域,是沉积了厚厚的熔岩的熔岩池冷却之后形成的。

奥瓦达区
这张1990年麦哲伦号拍摄的照片,展示的是赤道附近奥瓦达区的北部边界。金星表面有三个与地球大陆面积相仿的高原,其中面积最大的是阿芙洛狄忒高原,奥瓦达区位于阿芙洛狄忒高原的中间位置。 这些高原都有绵延陡峭的山脊和低洼的地区,看起来特别粗犷。图片中大片的黑色区域是由强烈的地质构造活动形成的盆地,后来被熔岩流填满。 图片中高原上东西走向的数条山脊,大约宽8〜15千米,长32〜64千米。

伊莎贝拉环形山
这张伊莎贝拉环形山的图片,是麦哲伦号通过雷达成像系统拍摄的。伊莎贝拉环形山是金星表面第二大环形山,环形山半径为175千米。液体流经的沟渠交织成网状,像是发生过泥石流。估计是冲击发生时,炙热的气体、固体以及熔岩扫过地面形成的。 OXZb9jUWbmc5TXWRfu4PgFF9uYd2Uwzx+kPgpKG1m+YBbBK701EL8jIB71VhKkk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