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上篇

《周易》与易学

《周易》和易学,是既有联系又为不同范畴的两个概念。《周易》原指六十四卦的《易经》,是周人占筮记录的系统化,古人依据其中的卦象和卦辞、爻辞推断人事吉凶。易学则是对《周易》的种种解释和发挥,并通过其解释和发挥赋予其特定的内涵,形成了一套理论体系。

最早解释《周易》的是《周易大传》,即《易传》,该书成于战国末期,是一部哲学著作。《周易》作为卜筮之书经过了“传”的发展之后突破了占筮的外壳,发展为有条理的哲学著作而统冠群经,使之传播更为久远。

历代以来,在认识上,从版本的概念上就有两种观念:一是《经》与《传》分立,《经》不含《传》;另一种是《经》《传》合一,《经》中含《传》。不妨把前者称为狭义的《易经》,后者为广义的《易经》。汉代以后,《周易》成为五经乃至十三经之首,受到政府和学者们的推崇、宣扬,以致《周易》的注本多达3000余种,对中国文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许多学者常常以注《易》或解《易》的方式出现,通过对《易经》或《易传》一些命题的解释以阐发自己的宇宙观及在各学术领域中的见解,这就形成了易学和易学的诸多流派。《周易》在起源时就“远取诸物,近取诸身”,和医学有着紧密的关系,《易传》对中医学的影响最为深远,因此,在讨论《周易》与中医学时,不能不注意易学发展的承袭性,有必要对从《周易》到易学的基本内容做个介绍。 aDwx1w599nK9m810OEFQjWBlONl8GGQoXIkyzo2FhNr24+L/mCo43WtUpGVD52s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