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两汉经学与中医学

孔子死后,儒分为八:有子张之儒、子思之儒、颜氏之儒、孟氏之儒、漆雕氏之儒、仲良氏之儒、孙氏之儒和乐正氏之儒(《韩非子·显学》)。其中孟氏(孟轲)之儒与孙氏(荀况)之儒对后世影响较大。

《汉书·董仲舒传》中记载,汉武帝刘彻(前156—前87)采纳卫绾(?—前131)、田蚡(?—前130)和董仲舒(前179—前104)等人的建议,“推明孔氏,抑黜百家”,于是儒家成为正统学派,儒学也号称“经学”。经,指儒家经典,“经学”即训解或阐述儒家经典之学。自秦始皇焚书坑儒后,儒家六经毁于一炬。儒学靠师徒、父子口头传授,到西汉时,才以当时通行的隶书记录成文,称“今文经”。后来,鲁恭王刘余(?—前128)坏孔子宅,在墙壁夹层中得《礼记》《尚书》《春秋》《论语》和《孝经》等,是用古代篆文写成,谓之“古文经”。今文与古文两种经书不只是书写字体不同,有关字句、篇章、解释以及所记古代制度、人物评价也多有歧义。由于所主张的经学不同,汉代儒家学者便形成今文学派和古文学派,彼此各守家法,专门授受,不能相通。因此,可以说两汉时期是儒学的专门授受之期。

据《史记》等书所载,医学流派的传承授受,自周秦迄两汉仍有可推见者。如华佗(?—208)是黄帝针灸一派的传人,张仲景(约150—219)为神农本草一派的生徒,秦越人(扁鹊,约前407—前310)则继承素女脉诀一派。上述3位名医各有师承,如清代陈梦雷引《襄阳府志》说张仲景“学医于同郡张伯祖,尽得其传”,《伤寒杂病论》被后世誉为“方书之祖”,由单味草药到复方的研究,反映了本草一派的进化,也是药学理论的提高。太史公司马迁说,扁鹊的老师是长桑君,经师指点后,“特以诊脉为名耳”(《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华佗的老师虽名不见经传,但他的弟子不止一个,较著名的除了史书中提到的吴普和樊阿之外,还有梁代阮孝绪(479—574)《七录》中提到的李当之等,华佗本人尤以精通外科和针灸著称。他们的老师相当于西汉经学的经师。经学的第一代经师,后世学者往往推到孔子的弟子子夏和荀卿的弟子浮邱(丘)伯。医学的发达远不及儒术的显赫,因此其传授世次,现代已无案可稽,但不同医学流派在学术观点上的差异,早就引起历代学者的注意。如对命门、三焦的记述,《黄帝内经》《难经》之说多有所异。清代徐大椿(1693—1771)认为,这说明秦越人不是《黄帝内经》一派的传人而师承各别(《难经经释·序》)。这也正反映了当时医学领域中各家争鸣的实际情况,表明后世所谓医学理论皆祖《黄帝内经》的说法是不确切的。而且,不同流派的医生也是各守家法,彼此不相通。张仲景在《伤寒卒病论集·自序》里,首先惊异秦越人用针灸治愈虢太子的尸厥症,“慨然叹其才秀也”,说明他自己并不精通针灸之道;接着批评当时的医生都“各承家技,始终顺旧”,即在医术上有着墨守成规的劣习。医学界的这种状况,与儒门今古经文学派各自的固执己见、长期对垒颇为相似。 HEkHNEKukPlq/m+q3DGml2KgFqz3QhbLNCgUgwgZPO5N7cmVY+ctBxIvMgv1T9x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