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先秦孔学与中医学

儒,在殷商时期是从事相礼治丧职业的知识分子的泛称。自孔子(前551—前479)后,儒的含义发生根本性的转化,开始形成了一个以孔子为宗师的学派。汉儒高诱在《淮南子·俶真训》中注:“儒,孔子道也。”所以儒学亦称孔学,至战国时期已发展成一个影响较大的学派,号称“显学”。

孔子生活在“礼坏乐崩”的春秋晚期,推崇西周典章制度,以重建文武周公事业为己任,但其政治主张终不为时君所用,只好以教授生徒、整理文献终其一生。他开创私人讲学之风,按“有教无类”原则招收门徒。司马迁(前145—前90)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说他有弟子约三千,通六艺者七十二人,足见生徒众多。他收集鲁、周、宋、杞等故国文献,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是为儒学经典,后称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都是西周以前的古籍,孔子借删定之名以述为作,寄托了他“祖述尧舜,宪章文武”(《礼记·中庸》)的政治理想,从而奠定了儒家文化的理论基础。

中国医学萌于上古。《礼记·曲礼下》有“三世医学”之说,“医不三世,不服其药”。古代最初称三十年为一世,甲骨文和金文中“ ”是三十的意思,后演变为世,故名。以后则称改朝换代建立新王朝为一世。此处的“三世”是指古代传说中“五帝”里前三帝的时代,即伏羲、炎帝、黄帝,一说神农即炎帝,素女与黄帝同时代。“三世医学”原托指上古时三个不同朝代的医书,转指三个不同学术流派的医书。唐代孔颖达(574—648)解释说,所谓“三世”,是指《黄帝针灸》《神农本草》和《素女脉诀》三个不同流派的医书。《黄帝针灸》源于伏羲制九针的传说,《神农本草》源于神农氏尝百草的传说,而《素女脉诀》则源于黄帝、岐伯讨论经脉的传说。上述三书现均佚失,见诸后世的,如《灵枢经》属于《黄帝针灸》一派,《难经》与《素女脉诀》同宗,所谓《本经》(即《神农本草经》的简称)自然出自《神农本草》了。“三世医学”的成书,非一时一人之作,据有关学者考证,大概出自战国时期前后。所谓黄帝、神农、素女都是古史传说中的人物,如果以儒家学说相比附,则相当于仲尼所祖述的尧与舜和所效法的周文王、周武王。写作上述三书的学者们所起的作用,类似孔子对先王之道的远宗和近守,它们反映了古代医药学演变的史迹。

从医学发展的过程来看,总是先有长期的实践,然后逐渐总结上升为理论。针灸和草药是医疗实践最常用的,人们对之了解较多,师授徒受,陈陈相因,经过反复的医疗实践,逐渐注意到疾病的规律,切脉之学因之而兴,习脉者经验日丰,总结出规律性的秘诀,是为最早的流派。“三世医学”充分说明了由于医药经验的不断积累,经过诸多医家学者的著书立说,写成类似总结性的记录,终于形成了医学科学体系的初步框架。

另外,先秦儒学还表现出原始人道主义倾向。它的“慎终追远”(《论语·学而》)和“奉先思孝”(《尚书·商书·太甲中》)的孝道观念,无过之无不及的中庸思想,以及不事鬼神、经世致用的精神特征,通过后代儒家的不断衍绎,都对中医学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Q24sWzrvHmVYeHGGTNFvpQTeuyXLgZeieHHxiKyE6ZDGZbuu+kpwBSVjH5VQ4oH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