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
人是唯一……的生物。”不知道有多少哲学家试图找出一些赞誉之词,把这个伟大的句子补充完整,结果都失败了。一次又一次,我们曾以为经过科学证明的某种能力是我们人类特有的标签,最后却发现其他动物也同样具备。隐忍?理性?语言?计算?笑?自我意识?所有这些我们曾以为是人类的专利,随着科学的发展,随着我们对于动物大脑和行为进一步理解,最后发现这些特点都不再专属于人类。詹姆斯·博斯韦尔提议从烹饪的角度来定义人类似乎更经得起推敲,当然它还有一个同样强有力的对手:“人类是唯一急切要证明自己独享某些能力的物种。”
虽然是个无聊的游戏,但是烹饪这个答案优于其他答案还是有道理的:只有对火的控制以及烹饪的发明,才能促进我们人类大脑进化,脑容量增加,拥有自我意识,进而构思出“智人是唯一……的生物”这样的句子。
最近兴起的“烹饪假说”至少就是这样产生的。该假说是对进化论的一大贡献,彻底嘲弄了人类的自以为是。这个假说指出,烹饪不仅仅是象征文明的产物(如列维–斯特劳斯所说),更是其进化的前提和生物学基础。我们远古的祖先如果不会控制火来为自己烹饪食物,就无法进化成智人。我们把烹饪当成帮助我们凌驾于自然界的文化创新,以此来证明我们的超凡绝伦,但是事实却更有意思:烹饪已经深深地融入我们的生物特征,如果我们要供养我们如此巨大、精力旺盛的大脑,我们就不得不烹饪,除此之外别无他法。对于人类来说,烹饪并不是让人远离自然——它是我们的天性,就像鸟必然要筑巢一样。
我第一次接触这个烹饪假说,是读了由理查德·兰厄姆与他的四位同事合著的一篇文章《生的和被盗的:烹饪和人类起源的生态学》,发表在1999年《当代人类学》上。后来,兰厄姆在2009年又出版了一本精彩的著作《点火:烹饪是如何让我们成为人的》,在这本书里,他又充实了这个理论。从本书面世,我们就开始用电子邮件进行交流,最后终于见了面,在哈佛的教授俱乐部共进午餐(吃的是生菜沙拉)。
这个假说试图解释在190万~180万年前,发生在灵长目动物生理学上的一次重大变化:我们进化的前身,直立人的出现。与进化之前长得像猿猴的哈比林斯人(habilines)相比,直立人下巴更小,牙齿更小,内脏也更小,但是大脑却要大得多。直立行走并生活在陆地上,直立人是比猿猴更具人类特征的第一种灵长目动物。
人类学家长久以来提出的理论是:开始吃肉才导致了灵长目动物大脑的发育,因为动物的肉能提供的能量比植物要多得多。但是正如兰厄姆指出的,直立人的消化器官并不太适应吃生肉,甚至更不适应吃生的植物类食物,尽管植物依然是他们饮食的一个重要部分,因为灵长目动物还无法只靠吃肉为生。咀嚼和消化任何生食都需要更大的内脏,更有力的下巴和牙齿,所有这些工具都在我们的祖先获得更强大的大脑时丢弃了。
兰厄姆认为,火的使用和烹饪的发现是这两大发展的最好解释。烹饪让食物易于咀嚼和消化,这就不再需要有力的下巴或强大的内脏了。从新陈代谢的角度看,消化活动需要付出昂贵的代价,对于大多数物种来说,消化食物所需的能量和运动所需的能量是一样多的,坚韧的肌肉纤维和肌腱,植物细胞壁里坚韧的纤维都需要咀嚼消化后,小肠才能吸收锁在这些食物中的氨基酸、脂肪和糖。烹饪帮助我们把大量的消化工作在体外就完成了,用火的能量来取代(或部分取代)我们身体的能量,分解复杂的碳水化合物,并且让蛋白质更易于消化。
通过火的加热来转化食物的方式有很多种,有的是化学的,还有的是物理的,但是最后的结果是一样的,让食用者摄取了更多的能量。利用加热来使蛋白质“变质”,用加热的方式展开它的折纸结构(origami structure),这样就把它的表面尽可能地暴露在消化酶之下。只要加热的时间够长,即使是肌肉结缔组织中顽固的胶原蛋白也能被转化成柔软的、易于吸收的胶质。在烹饪植物时,火把淀粉先凝成“胶状”,再把它们分解成简单的糖。很多植物生吃是有毒的,比如木薯等块茎,加热后毒性解除而且更加有营养。还有些食物加热后可以杀死其中的细菌和寄生虫,还可以减缓肉的腐烂。烹饪提高了食物的质地和口感,让很多食物吃起来更柔软,还有的更甜或是不那么苦。不过对熟食的偏好,究竟是与生俱来的口味还是两百万年来的习惯,这就不得而知了。
确实,烹饪也会带来一些消极的、看似不适应的后果。高温加热某些食物会产生致癌物质,但是烹饪可以给人类带来更多的能量,因此这些有毒物质的危险可以忽略不计,生活的本质就是能源的争夺。总的来说,烹饪为我们的祖先大大拓宽了可食用的范围,跟其他物种相比,拥有了绝对的竞争优势,至关重要的是,让我们在寻找和咀嚼食物以外,有更多时间来做其他事情。
这可不是件小事。在对差不多体型的其他灵长目动物进行仔细观察后,兰厄姆推断,在我们的祖先学会烹饪他们的食物之前,除睡觉外,一半的时间都拿来咀嚼食物了。非洲大猩猩喜欢吃肉,也善于狩猎,但是它们花在咀嚼食物上的时间太长了,每天就只剩下18分钟去狩猎,所以肉根本无法成为它们的主食。兰厄姆还推论烹饪就为我们人类每天节约出4个小时。(这刚好和我们现在每天看电视的时间差不多。)
“贪吃的动物……总是在不停地吃,同时又在不断地消耗,”帕加马的古罗马医师迦林指出,“正如柏拉图所说,它们的生活中不可能存在哲学和音乐,只有高贵的动物才不会不停地吃,又不停地消耗。”把我们从不停的进食中解放出来,烹饪让我们变得高贵了,才让我们踏上了通向哲学和音乐的道路。很多神话都试图追溯人类如神灵般强大的智慧源于何处,有的说来自神的恩赐,有的说来自火种的盗取,它们中可能暗含着我们不曾意识到的更大真相。
然而,一旦跨过卢比肯河,用强大的内脏换回强大的大脑,我们就再也没有回头路了,不管那些崇尚生食的人多想回去。兰厄姆引用了几项研究来暗示实际上人类已经无法再吃生食:因为这无法维持他们的体重,半数靠生食为生的女性都出现了停经现象。生食爱好者过多地依赖榨汁机和搅拌机,否则他们就得花同黑猩猩一样多的时间来咀嚼食物。从未加工的植物中即使可以摄取足够的能量来维持这个巨大的、饥饿的大脑(我们的大脑虽然只占体重的2.5%,但是就算在休息的时候,它也会消耗掉20%的能量),难度也不小。如今,“人类已完全习惯吃熟食,就像牛习惯吃草一样,”兰厄姆说道,“我们被束缚在早已习惯的饮食(熟食)里,它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身体到思想。我们人类就是会烹饪的猿,是善于用火的生物。”
我们如何证明这个假说的真实性呢?答案是没有办法。这就是个假说,无法轻易证实。从直立人开始在大地上行走起,人类就开始烹饪了,能够证明这个假说的化石证据仍未出现,尽管近来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在兰厄姆的新书刚面世的时候,已知的最古老的化石也只能证明人类开始控制火大约是在公元前79万年,而兰厄姆的假说认为,烹饪的起始比这至少要早100万年。针对这方面的质疑,兰厄姆指出,能证明如此古老的火种的证据恐怕早就不存在了。再说,吃烤肉也并不一定要留下烤焦的骨头。但是最近,考古学家们在南非的一个洞穴内发现了一个灶,这就把烹饪起源的可能时间又往前推了一大步
,到了大约公元前100万年,而且寻找更久远烹饪火种的行动还在继续。
至少到目前为止,兰厄姆最具说服力的几个论点都来自演绎推理。200万年前,自然选择出现了一些新的因素,改变了灵长目动物的进化历程,大脑容量扩大,内脏缩小了;新的因素可能就是高质量新食物的出现。这种食物不可能是生肉,灵长目动物不能像狗那样有效地消化掉生肉来给身体提供足够的能量。唯一能满足这急剧增加的能量需求的就是熟食了。他最后总结道:“与其说我们是肉食动物,不如说我们是厨师。”
为了证明烹饪可以为我们的进化提供足够的热量,兰厄姆引用了几项关于动物饲养的研究,来比较生食与熟食(或其他加工过的食物)。当研究人员把蟒蛇吃的生牛肉换成汉堡,这条蛇的消化代谢成本就降低了近25%,这就让它有更多的精力去做其他事。把肉煮熟后喂给老鼠,老鼠也比吃生肉时长得更快、更肥。
这或许就能解释为什么我们的宠物都有变胖的趋势,因为大多数现代宠物的粮食都是熟食。
卡路里生来不平等。我们引用一句布里亚–萨瓦兰在《味觉生理学》一书中提到的一句谚语:“老话说,人不是靠吃了什么活着,而是靠消化了什么。”烹饪让人用较少的能量就能更好地消化吸收他吃下的东西。
非常有意思的是,动物好像也本能地知晓这个理论:在可以选择时,很多动物都会选择熟食而不是生食。这其实也没什么好奇怪的,兰厄姆说,“熟食本来就比生食好,因为生命本身关注的就是能量”,而熟食肯定能提供更多能量。
似乎动物是本能地偏好熟食的气味、口感和质地,这就让它们的器官变得越来越适应这种蕴含丰富能量的食物。熟食那诱人的口感,甜、软、润、油,这些都蕴含着丰富的、更易吸收的能量。对高能量食物的本能偏好很好地解释了我们进化中的祖先为何会对熟食一见钟情。我们还可以猜想一下早期的人类是如何发现用火来加工食物的。关于这一点,兰厄姆指出,很多动物都喜欢清理被烧过的地方,尤其喜欢吃烤过的动物肉和种子。他以塞内加尔的黑猩猩为例,只有火灾之后被烤过的缅茄木种子,它们才会吃。我们的祖先可能也喜欢清理森林大火后的残局,看看能不能找到吃的东西,也许在某个偶然的机会,同波波一样幸运地经历这种转变,这位养猪农夫的儿子第一次尝到还在嘶嘶冒烟的烤肉。
就跟其他理论一样(包括进化论本身),烹饪假说无法找到绝对的科学证据。因此,毫无疑问,在有些人看来,这不过又是个“假设的”理论,不过是让普罗米修斯穿了件现代科学的伪装。那么关于探究我们从何而来这个问题,我们到底又能抱有多大期望呢?烹饪假说不过是个动人的现代神话,一个用生物进化语言而非宗教语言讲述的神话,即把发现用火可以烹食同人类的起源联系起来。说它是个神话毫无贬低它的意思。就像其他类似的故事一样,不过是用同时代最强势的话语来解释它的来历,而当代最强势的话语莫过于生物进化论。非常有意思的是,无论是经典神话还是现代进化理论都关注了这用来烹饪的火,也都发现了一件事——人类的起源。也许这种巧合就是最有力的证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