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三 钟繇华歆王朗传第十三·钟繇·华歆
|
【原典】
钟繇字元常,颍川长社人也。尝与族父瑜俱至洛阳,道遇相者,曰:“此童有贵相,然当厄于水,努力慎之!”行未十里,度桥,马惊,堕水几死。瑜以相者言中,益贵繇,而供给资费,使得专学。举孝廉,除尚书郎、阳陵令,以疾去。辟三府,为廷尉正、黄门侍郎。是时,汉帝在西京,李傕、郭汜等乱长安中,与关东断绝。太祖领兖州牧,始遣使上书。傕、汜等以为“关东欲自立天子,今曹操虽有使命,非其至实”,议留太祖使,拒绝其意。繇说傕、汜等曰:“方今英雄并起,各矫命专制,唯曹兖州乃心王室,而逆其忠款,非所以副将来之望也。”傕、汜等用繇言,厚加答报,由是太祖使命遂得通。太祖既数听荀彧之称繇,又闻其说傕、汜,益虚心。后傕胁天子,繇与尚书郎韩斌同策谋。天子得出长安,繇有力焉。拜御史中丞,迁侍中、尚书仆射,并录前功封东武亭侯。
【释译】
钟繇,字元常,颍川长社县人。钟繇小时与同族的一位叔父钟瑜同去洛阳,路上遇到一个相面的人,那人说:“这个孩子有贵人相,但注定要在水上遭厄,要小心避免啊!”钟繇走了没有十里,过桥时马惊了,掉下河去几乎淹死。钟瑜因为相面的人说得准,更加看重钟繇,就供给资费,让他专心学习。钟繇后被推荐为孝廉,任尚书郎、阳陵县令,因病离职。又被三公府任命为下属,改任廷尉正、黄门侍郎。其时,汉献帝在长安,李傕、郭汜等人在长安城中作乱,与关东断绝联系。曹操兼任兖州牧后,开始派遣使者进贡上书。李傕、郭汜等人认为“关东早想要自行拥立天子,现在曹操虽然派使者来,却不是真心”,便扣留曹操使者,拒绝他的上贡。钟繇劝李傕、郭汜等人说:“现今英雄并起,很多人都假借天子之命独断专行,只有曹兖州心系王室,如果拒绝他的诚意,就断绝了那些准备前来向天子致意的人的希望。”李傕、郭汜等人采用了钟繇的建议,对曹操给以优厚的回报。从此曹操得与朝廷通使。曹操已经几次听荀彧称赞钟繇,得知他对李傕、郭汜的劝说,更加深了对他的好感。后来李傕胁迫献帝,钟繇和尚书郎韩斌一同策划。献帝得以离开长安,钟繇是出了力的。后来被任命为御史中丞,升任侍中、尚书仆射,还根据他的功劳封为东武亭侯。
【人物解读】
钟繇(公元151~230年),三国时期曹魏著名政治家、书法家。钟繇出身于东汉望族,祖先数世均以德行著称。曾祖父“温良笃慎,博学诗律,教授门生千有余人”,祖父钟迪因党锢之祸而终身没有做官。父亲早亡,由叔父钟瑜抚养成人。他官至太傅,魏文帝时与当时的名士华歆、王朗并为三公。钟繇因其德高望重,功勋卓越,与曹魏皇室关系极为密切。曹丕早在做太子时,随曹操到孟津征战,听说钟繇藏有一块玉玦,便想得到它,但又难以启齿,便密令别人转为传意。钟繇听说后,马上将玉玦送给了曹丕。曹丕感动之余,写了著名的《与钟大理书》以示谢意。钟繇也写了回信表达内心隐情,二人关系极为友善。
钟繇精通书法,宗曹熹、蔡邕、刘德升,博采众长,自成一家,尤精于隶、楷。书若飞鸿戏海,舞鹤游天。后人评其隶行入神,八分入妙,和大书法家胡昭并称“胡肥钟瘦”。与晋王羲之并称“钟王”。临终时授子会曰:“吾精思学,学其用笔,每见万类,皆画像之,其专挚如此”。
【世人对其评价】
陈寿《三国志》:“钟繇开达理干……诚皆一时之俊伟也。魏氏初祚,肇登三司,盛矣夫!”
【原典】
华歆字子鱼,平原高唐人也。高唐为齐名都,衣冠无不游行市里。歆为吏,休沐出府,则归家阖门。议论持平,终不毁伤人。同郡陶丘洪亦知名,自以明见过歆。时王芬与豪杰谋废灵帝,语在《武纪》。芬阴呼歆、洪共定计,洪欲行,歆止之曰:“夫废立大事,伊、霍之所难。芬性疏而不武,此必无成,而祸将及族。子其无往!”洪从歆言而止。后芬果败,洪乃服。举孝廉,除郎中,病,去官。灵帝崩,何进辅政,征河南郑泰、颍川荀攸及歆等。歆到,为尚书郎。董卓迁天子长安,歆求出为下邽令,病不行,遂从蓝田至南阳。时袁术在穰,留歆。歆说术使进军讨卓,术不能用。歆欲弃去,会天子使太傅马日磾安集关东,日磾辟歆为掾。东至徐州,诏即拜歆豫章太守,以为政清静不烦,吏民感而爱之。孙策略地江东,歆知策善用兵,乃幅巾奉迎。策以其长者,待以上宾之礼。后策死。太祖在官渡,表天子征歆。孙权欲不遣,歆谓权曰:“将军奉王命,始交好曹公,分义未固,使仆得为将军效心,岂不有益乎?今空留仆,是为养无用之物,非将军之良计也。”权悦,乃遣歆。宾客旧人送之者千余人,赠遗数百金。歆皆无所拒,密各题识,至临去,悉聚诸物,谓诸宾客曰:“本无拒诸君之心,而所受遂多。念单车远行,将以怀璧为罪,愿宾客为之计。”众乃各留所赠,而服其德。
【释译】
华歆,字子鱼,平原高唐人。高唐是齐地名城,士大夫几乎都到街市上游玩。华歆任县吏时,出了衙门,就回家闭门读书。华歆谈论问题很公平,从不无中生有地伤害别人。同郡的陶丘洪也很有名望,自认为见解高明超过华歆。当时王芬正和地方列强密谋废掉汉灵帝,事记《武帝纪》中。王芬暗地里邀约华歆、陶丘洪共谋此事,陶丘洪想去,华歆阻止他说:“废立皇帝事关重大,就是伊尹、霍光也感为难。王芬性情粗鲁又不勇烈,一定不会成功,还会带来灾难累及家族。你千万别去!”陶丘洪听了华歆的话没有去。后来王芬果然失败,陶丘洪这才佩服华歆。华歆被推举为孝廉,担任郎中,因病离职。灵帝去世,何进辅助朝政,征召河南郑泰、颍川荀攸和华歆等人。华歆到京,担任尚书郎。董卓把天子迁往长安,华歆请求出京担任下邽令,因病未去,就从蓝田来到南阳。当时袁术在穰县,款留华歆。华歆劝袁术进军讨伐董卓,袁术没有同意。华歆想要离开,正碰上皇上派马日磾在关东招集民士,马日磾征召华歆为属官。华歆来到徐州,皇帝任命他为豫章太守,认为华歆处事冷静公允,官吏和百姓都很拥戴他。孙策占据江东,华歆知道孙策善于用兵,连帽都没戴缠着头巾去迎接孙策。孙策因华歆年长,用上宾之礼接待了他。后来孙策死了。曹操在官渡,上表请求天子征召华歆。孙权不想放他去,华歆对孙权说:“将军您奉行王命,与曹公交好,情分未浓,我能为将军效力,不是很有好处吗?现在留下我,是白养着无用的东西,这不是好的计策啊。”孙权高兴地送走了华歆。一千多友人为华歆送行,赠送他几百两金子。华歆都收下了,并一一留下记号,临走时,把所收的礼品都集在一起,对众宾客说:“我不是拒绝各位的好意,但财物太多了。想我独自远行,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望朋友们为我着想。”大家都取回了本来送给华歆的东西,很钦佩华歆的美德。
【人物解读】
华歆(公元157~231年),汉灵帝时举孝廉,任郎中,后来因病去官。官渡之战时,曹操“表天子征歆”,任为议郎,参司空军事,入为尚书,转侍中,代替为尚书令。曹操征讨孙权,“表歆为军师”。后任御史大夫。曹丕即王位后,拜相国,封安乐乡侯。后改任司徒。魏明帝曹叡即位,晋封博平侯。卒谥敬侯。作为曹魏重臣,华歆的治国主张主要是重农非战,重视文教德化。太和初年,魏明帝派曹真的侄子攻打蜀汉。华歆上书反对,他认为“为国者以民为基,民以衣食为本”,应当先留心于本国的治理,“以征伐为后事”。本国治理得好,敌人就会不攻自破。“兵不得已而用之”,作为皇帝,不能舍本逐末。当时正好赶上秋雨连绵不利于战争,曹叡采纳了他的建议。华歆位及人臣,但他始终廉洁自奉。
【世人对其评价】
陈寿《三国志》:“华歆清纯德素,诚一时之俊伟也。”“歆素清贫,禄赐以振施亲戚故人,家无担石之储。”“歆性周密,举动详慎。”
华峤:“歆淡于财欲,前后宠赐,诸公莫及,然终不殖产业。”
傅玄:“华太尉积德居顺。”
孙盛:“夫大雅之处世也,必先审隐显之期,以定出处之分,否则括囊以保其身,泰则行义以达其道。歆既无夷、皓韬邈之风,又失王臣匪躬之操,故挠心于邪儒之说,交臂于陵肆之徒,位夺于一竖,节堕于当时。昔许、蔡失位,不得列于诸侯;州公实来,鲁人以为贱耻。方之于歆,咎孰大焉!”
曹丕:“国之俊老,所与和阴阳理庶事也。”
曹叡:“君深虑国计,朕甚嘉之。”
陈群:“若华公,可谓通而不泰,清而不介者矣。”
太史慈:“华子鱼良德也,然非筹略才,无他方规,自守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