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卷十一 袁张凉国田王邴管传第十一·袁涣·田畴

袁涣

【原典】

袁涣字曜卿,陈郡扶乐人也。父滂,为汉司徒。当时诸公子多越法度,而涣清静,举动必以礼。郡命为功曹,郡中奸吏皆自引去。后辟公府,举高第,迁侍御史。除谯令,不就。刘备之为豫州,举涣茂才。后避地江、淮间,为袁术所命。术每有所咨访,涣常正议,术不能抗,然敬之不敢不礼也。顷之,吕布击术于阜陵,涣往从之,遂复为布所拘留。布初与刘备和亲,后离隙。布欲使涣作书詈辱备,涣不可,再三强之,不许。布大怒,以兵胁涣曰:“为之则生,不为则死。”涣颜色不变,笑而应之曰:“涣闻唯德可以辱人,不闻以骂。使彼固君子邪,且不耻将军之言;彼诚小人邪,将复将军之意,则辱在此不在于彼。且涣他日之事刘将军,犹今日之事将军也,如一旦去此,复骂将军,可乎?”布惭而止。

【释译】

袁涣,字曜卿,陈郡扶乐县人。父亲袁滂,曾任汉司徒。当时王公大臣的子弟大多不遵守法度,而袁涣却恬淡清静,举止遵循礼法。郡守任命他为功曹,郡里奸猾有恶行的吏员都因害怕自行引退。后来袁涣被公府征召进京,考核名列优等,升为侍御史,授予谯县县令,袁涣不愿赴任。刘备任豫州牧时,曾举荐袁涣为茂才。后来到江、淮之间避乱,为袁术所任用。每次袁术有所询问,袁涣总是义正词严地阐明道理,袁术无法辩驳他,然而又敬重他,不敢不以礼相待。不久,吕布在阜陵攻击袁术,袁涣随袁术前去,于是又被吕布所强留。吕布起初与刘备和好,后来发生矛盾又分开。吕布要袁涣写信辱骂刘备,袁涣不肯,吕布再三强迫,他仍不肯。吕布大怒,拔出刀来威胁袁涣说:“写就让你活命,不写就死。”袁涣面不改色,笑着回答说:“我听说只有高尚的品德可以使别人感到羞惭,没听说用谩骂可使人感到羞辱的。如果刘备本来就是一个君子,对将军的辱骂会不屑一顾;如果刘备确是个小人,就会回骂将军,这样羞辱的是你而不是他。况且我过去事奉刘将军就像现在为将军效力一样,如果有一天我离开这里,就反过来骂将军,可以吗?”吕布听了自感惭愧,就不再逼他。

【人物解读】

袁涣出生于一家名望大族。袁涣的父亲袁滂,曾任汉朝的司徒,很有才识。据裴松之注引袁宏《汉纪》记载:“袁滂,字公熙,虽身处司徒高位,但纯素寡欲,善于处世,从不在他人前后言人之短。”那时,不少身居高位之人,自认为有皇帝的恩宠,就不断对时局大谈自己的见解,表明自己的立场。由于派系林立,不少人因此而罹祸。袁滂在朝中保持中立,拥戴与憎恨他的人,日后都没有加害于他。而袁涣受家风熏陶,严于律己,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据袁宏《汉纪》记载,当初,天下即将大乱的迹象初现端倪时,袁涣慨然而叹,认为东汉王朝行将衰亡,大乱即将来临,如果长此以往,作为个人还能躲到何方;如果天下亡道,应以道义存抚百姓。他主张实力强大的人,要面对现实,同时以礼行事,把救民护民作为自己的使命。

当时,那些世家豪族的子弟,大多依仗祖辈的权势,根本不将国家的法令制度放在眼中,常常凌驾于法纪之上,胡作非为。然而袁涣始终坚守儒家道义,清雅宁静,一举一动均以礼节行事。郡守十分看重袁涣的品行,任命他为郡功曹,着手整顿吏制。袁涣照章办事,雷厉果断,对郡里的那些奸吏形成了威胁。那些贪官奸吏得知袁涣即将上任,纷纷自动辞职,或远离而去。后来,袁涣因其高尚品德,被东汉朝廷征召到官府,考绩名列优等,按程式升迁为侍御史。不久,又被任命为谯县县令。袁涣先后跟随袁术、吕布、曹操,以尽心尽责、敢谏直言而闻名。

【世人对其评价】

陈寿《三国志》:“涣为政崇教训,恕思而后行,外温柔而内能断。以病去官,百姓思之。家无所储,终不问产业,乏则取之于人,不为皦察之行,然时人服其清。”“袁涣躬履清蹈,进退以道,盖是贡禹、两龚之匹。”

袁敏:“涣貌似和柔,然其临大节,处危难,虽贲育不过也。”

田畴

【原典】

田畴字子泰,右北平无终人也。好读书,善击剑。初平元年,义兵起,董卓迁帝于长安。幽州牧刘虞叹曰:“贼臣作乱,朝廷播荡,四海俄然,莫有固志。身备宗室遗老,不得自同于众。今欲奉使展效臣节,安得不辱命之士乎?”众议咸曰:“田畴虽年少,多称其奇。”畴时年二十二矣。虞乃备礼请与相见,大悦之,遂署为从事,具其车骑。将行,畴曰:“今道路阻绝,寇虏纵横,称官奉使,为众所指名。愿以私行,期于得达而已。”虞从之。畴乃归,自选其家客与年少之勇壮慕从者二十骑俱往。虞自出祖而遣之。既取道,畴乃更上西关,出塞,傍北山,直取朔方,循间径去,遂至长安致命。诏拜骑都尉。畴以为天子方蒙尘未安,不可以荷佩荣宠,固辞不受。朝廷高其义。三府并辟,皆不就。得报,驰还,未至,虞已为公孙瓒所害。畴至,谒祭虞墓,陈发章表,哭泣而去。瓒闻之大怒,购求获畴,谓曰:“汝何自哭刘虞墓,而不送章报于我也?”畴答曰:“汉室衰颓,人怀异心,唯刘公不失忠节。章报所言,于将军未美,恐非所乐闻,故不进也。且将军方举大事以求所欲,既灭无罪之君,又仇守义之臣,诚行此事,则燕、赵之士将皆蹈东海而死耳,岂忍有从将军者乎!”瓒壮其对,释不诛也。拘之军下,禁其故人莫得与通。或说瓒曰:“田畴义士,君弗能礼,而又囚之,恐失众心。”瓒乃纵遣畴。

【释译】

田畴,字子泰,右北平郡无终县人。喜欢读书,擅长剑术。初平元年,关东起义兵,董卓把献帝迁往长安。幽州牧刘虞叹息说:“贼臣叛乱,皇帝流离失所,国内形势不稳,谁也没有坚定的信心。我身为皇族遗老,不能和其他人一样。现在我想派使者到朝廷说明我效忠的愿望,怎样才能找到不辱使命的人呢?”众人都建议说:“田畴虽然年轻,但很多人都称赞他是个奇才。”田畴这时才二十二岁。于是刘虞准备礼物派人请田畴与他相见,刘虞非常喜欢他,任命他为从事史,并给他准备了车马。将要出发时,田畴说:“如今道路阻断,贼寇横行,公然打出奉命使臣的旗号,太容易惹人注意了。我希望以私人身份前行,只要能够达到目的。”刘虞依从了他。田畴回到家里,亲自挑选他的家客和年轻的勇壮,愿意随从他的有二十人。刘虞亲自为他饯行。上路后,田畴便改道,西上居庸关,出塞之后,靠近阴山,直奔朔方郡,顺着小路前行,最后到达长安终于完成了使命。朝廷下诏任田畴为骑都尉。田畴认为天子正在流亡,尚未安定,自己不能接受这样的尊荣宠幸,坚辞不受。朝廷对他的明义之举评价很高。三公府同时聘任他,他都不去。得到朝廷的回复以后,田畴又飞马返回,还没到达,刘虞已经被公孙瓒所害。田畴到达后,拜祭了刘虞墓,打开朝廷的回复文书放在刘虞墓前,痛哭之后离开。公孙瓒听说后大怒,悬赏捉住了田畴,对他说:“你为什么亲自到刘虞墓去哭拜,而不把朝廷的回复文书送给我?”田畴回答说:“汉朝衰颓,人人怀有异心,只有刘公不失忠诚。朝廷复文所说的,对将军不是什么美言,也不是您愿意听的,所以没有进献给您。况且将军正兴办大事来追求您想要的东西,既杀害了无罪的上司,又要加害守义的下属,果真这样的话,燕、赵的人将会全部投东海而死,又怎么会有跟随将军您的人呢!”公孙瓒认为田畴的回答理直气壮就没有加害,他把田畴拘留在营中,禁止他的朋友与他沟通。有人劝公孙瓒说:“田畴是个忠义之士,您不能以礼相待,反而把他囚禁起来,恐怕会失掉人心啊!”公孙瓒便释放了田畴。

【人物解读】

田畴(公元169~214年),三国时代的一位奇人,他不慕荣利爵禄,有所不为,自遂其志,可称得上是一位隐士。但他为了忠于朋友嘱托的任务,为了向汉室正统表达臣民赤诚拥护之意,不惜长途跋涉,花三年时间,从幽州跑到长安向正统的王室表明心迹,希望其爱抚百姓,并不断增强国力,而自己从不求禄位。他又帮助边塞山区移民,接济战乱中流离的百姓。后来曹操征乌丸,田畴基于民族大义,助曹破敌,为汉族绝外患,曹操要封他官爵,也坚决辞让,甚至以死为誓,固不受封。

【世人对其评价】

陈寿《三国志》:“田畴好读书,善击剑。”

钟繇:“畴虽不合大义,有益推让之风,宜如世子议。”

曹操:“文雅优备,忠武又著,和于抚下,慎于事上,量时度理,进退合义。”

裴松之:“田畴不应袁绍父子之命,以其非正也。故尽规魏祖,建卢龙之策。致使袁尚奔迸,授首辽东,皆畴之由也。既以明其为贼,胡为复吊祭其首乎?若以尝被辟命,义在其中,则不应为人设谋,使其至此也。畴此举止,良为进退无当,与王修哭袁谭,貌同而心异也。” WI19xCYcSWWgaFM1FLa6N0PqDp6DeIBfQRbDM8NaJtu9pifFVY2sdlZ5QnmnggT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