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 培固人性中“最初的美好”

孝是诸德之本,孝为百善之先。儒家思想的本质是相信人性之善。正如孟子所说:

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

《孟子·尽心上》

我们常说“人之初,性本善”。对父母的孝正是人的良知良能,也是人之为人的善端。但本性之善如果不加以培固,人心就会变得麻木不仁,就会遗失人性中“最初的美好”。

不孝是人性的沦丧。

爱亲之心如果不能很好地呵护和引导,子女便会以自我为中心而罔顾父母的感受,甚至遗弃年迈的父母,更为荒唐的还会出现弑父弑母这样大逆不道的行为。

这样的行为时时都在挑战着我们的道德底线:

有因索要钱物未遂而将父亲劈死的;

有因父母管教苛刻而屡次给父母投毒的;

有因琐事口角而砍杀甚至肢解父亲的;

有因怨恨母亲不及时寄送生活费而在机场就手刃母亲的;

……

这样的例子我不愿意更多地列举,更不愿意相信这是已经或正在发生的我们身边的活生生的事件。尽管我一直都相信人性是善良的,但随着孝道教育的缺位和物质欲望的畸形发展,在我们的生活中,泯灭人性、丧尽良知的不孝的行为却比比皆是、触目惊心。

再将不孝的范围扩展开来,我们可以看到更多的不孝不义之举:

有人自杀、溺水时,围观者冷眼旁观甚至冷言刺激;

有人当街受辱时,路人冷漠围观甚至与施暴者狼狈为奸;

交通肇事之后冷血逃逸甚至杀人灭口;

……

诸如此类事件中不仅仅是施暴者的良知泯灭,那些从旁围观的所谓“守法公民”,他们的良知之善在此刻也已经荡然无存。

同样,我们还经常听到,有人因为见义勇为身负重伤,却因得不到他人的及时相助而陷入贫困,甚至也得不到被救助者的感恩和回报,更有甚者反被受助人诬为肇事者而百口莫辩……

进而引发了一个让人无奈的吊诡现象——老人摔倒之后,目击者不是及时伸出援手,而是考虑要不要去帮忙扶起来甚至要不要报警和向医院求助。

通过这些事例不难看到,我们到底遗失了多少人性之善。我们不愿意看到这种种当身的罪恶,但是它却铺天盖地地充斥着我们的网络,充斥着我们的生活,也冲击着我们的神经。人的道德在这个时刻同样也荡然无存。

面对如此不堪的现象,我感到一种深深的哀痛与遗憾。 SPik/8t8v2nxF79mXUccJBFXTupWgdNU/ynOR3SNiaU2J3/1SGCqoSdUttwnBP8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