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内容提要

《孝经》是儒家典籍中最早以“经”命名的书,西汉时期汉文帝设立《孝经》博士,《孝经》列为国子必读之书。南宋以后被列为“十三经”之一。几乎每个朝代都强调“以孝治天下”,在今天,不论是企业高级管理者,还是对国学经典感兴趣的普通人,皆应先“修身”而后方可“齐家、治国、平天下”。本书结合现实,深入讲述以“孝”为代表的中国文化:向下,将“孝”细化为亲切可行的生活方式和情感皈依;向上,展现大孝大爱的广博与深沉,诠释大孝人生的充实与幸福。本书引领读者从行孝开始“修身”,然后一步步走向更为广阔的儒家文化天地。

曾子 名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南武城人。生于公元前505年,与其父曾点(字子皙)同为孔子著名弟子,少孔子46岁。卒于公元前435年。16岁拜孔子为师,勤奋好学,颇得孔子真传。他的“修齐治平”的政治观、“省身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的孝道观影响中国社会两千多年,至今仍具有极其宝贵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曾子是孔子去世后儒家思想的主要传承者,上承孔子之道,下开“思孟学派”,曾子在儒学发展史乃至中华文化史上均占有重要的地位。被后世尊奉为“宗圣”。

《宗圣曾子赞》为清高宗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御笔。乾隆十三年(1748),清高宗御书“宗圣”曾子赞,派官员到山东嘉祥曾庙祭曾,将乾隆御笔刻石立碑。乾隆御碑原存于三省堂内,乾隆四十九年(1784)曾子六十九孙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曾毓尊迁立于宗圣殿正前方,并建亭保护。乾隆御碑亭1966年遭破坏,2003年修复。

岁月如刀,收割了青芜和生涩;时光如砥,磨砺出圆融与沧桑。本书是拙作《<孝经>与成功人生》的修订版,但却不仅仅订正了原版的舛误和疏漏,更加增补了五年多来的思考和沉淀,调整了侧重的方向和角度。尽管依旧不尽如人意,但愿为《孝经》的读者和修习者提供一条比较可信的儒学之路。于笔者而言,更是一次思想和学术的深化和总结。活到老,学到老,相信未来的一天,此书还会再度蜕变,以更接近儒家思想本源的面目呈现给诸位大方。

谨此为誌!并感恩我的父母、妻儿、兄弟。 KzXM/yis7pH0sV0SCkAgE0ehyhyLg4Isuug4rWj5lzfXYD2+fjinrefhajkGFYZ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