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成君的好日子,也只过了两年。公元前68年,她的父亲霍光死了。
霍光这个人,是权臣,更是能臣,而绝非奸臣。他一生忠于汉室,从接过汉武帝那幅“周公辅成王图”开始,就不改其志,忠诚地执行汉武帝在《轮台罪己诏》中提出的国策:与民休息,恢复国力。通过辅佐三代帝王,终见成效。这份远见与才干,在同时代,确实无人能及。正因如此功勋,他的葬礼哀荣备至,刘询和太皇太后上官一起亲临治丧,还仿照开国丞相萧何死后的殊荣,采取了超乎臣子、近乎帝王的各种规制,将他安葬在汉武帝的茂陵,与他战功赫赫的哥哥霍去病同享陪葬茂陵的殊荣。
然而,霍光辅佐了三代帝王,也就左右了三代帝王,其中还包括一次废立。所以,聪明如刘询,虽然坚持霍光主政,虽然保持君臣和睦,虽然让霍光与他同车出行,但心里,早已是“若有芒刺在背”。这君臣二人性格都不坏,霍光谨慎,刘询宽厚,史书上说刘询因为不忍看见天下那么多人为他的原名刘病已避讳,于是才改名刘询,但这种“如芒在背”的感觉跟性格没什么关系,只跟权力的本质有关。若世上有什么东西比爱情更排他、更不能与人分享,那就是权力了。
其实,霍光死得很是时候,短短6年的君臣相处,矛盾还未激化,皇帝还愿意用最高规格厚葬他。但霍家的高智商、高情商好像都被霍光一个人用完了,他的女儿霍成君在他死后的所作所为,简直就是唯恐霍家不倒。他去世的第二年,刘询立许平君所生的长子、8岁的刘奭为太子,又封许平君的父亲为平恩侯。故剑情深,依然深刻。显夫人的反应异常激烈,她故技重施,教霍成君毒死太子。霍成君欣然听从母命,几次召见刘奭,并赐给他预先下毒的食物。幸好刘奭身边的侍从大概是经历过许平君之死而心有余悸,每次太子吃东西前都会先验毒,所以霍成君的下毒均告失败。
换一个聪明的皇后,肯定明白,家里那只能够遮天蔽日的手没有了,皇帝对自己又不是真爱,母亲还欠着一条天大的人命,这个关口上务必谨言慎行,但求平安过关,怎么还能惹是生非,下毒给太子呢?可是霍成君就敢这么做。
宫廷风向的变化微妙而迅速。先是有当年的当事人透露,许平君之死是显夫人下的毒。这个口风一露,霍家就无路可退。愚蠢而颟顸的显夫人与儿子、女婿、亲信开始密谋造反。还没来得及起兵成事,就被人告发。刘询当即下令,将显夫人等人诛杀。
霍光全族被灭了,此时,离他的风光大葬仅仅两年。
几个月后,霍成君谋害太子未遂的事情也被告发,刘询毫不犹豫地下了一道命令给霍成君:你居心不良,生性狠毒,与你母亲同谋暗害太子,毫无为人母后的仁德,不配再当皇后,现在收回皇后玺绶,命你从此迁往上林苑的昭台宫居住。
上林苑远离皇宫,位于长安郊外。霍成君在那里度过了12年冷宫岁月。其间,刘询另立了第三位新皇后。公元前54年,刘询再度下令,将霍成君迁往云林馆居住。这一次,霍成君终于忍受不了,她选择了自杀。死后,被草草埋葬于蓝田县。
霍成君死去3年后,匈奴归降,刘询的文治武功达到了巅峰。他在未央宫中抚今追昔,想起那些辅佐过自己的有功之臣,便叫画工过来,画了11名功臣的肖像,藏于麒麟阁,以示怀念。排在第一位的就是霍光。但是,其他功臣人人都有名字,唯独霍光没有,只在画像下称“大司马、大将军、博陆侯,姓霍氏”。
这个历史的细节耐人寻味,有人说是刘询尊重他,有人说是刘询不愿提起他。不管怎么说,霍光以拥立刘弗陵、刘询两代皇帝的功勋,在霍氏灭族的灾难中,仍然保有了完整的陵墓和身后名。这是他的幸。而他的不幸,由他的女儿、他的外孙女承受了。当霍成君在荒郊野外绝望自杀时,年仅35岁的太皇太后上官失去了她在这个世界上的最后一个亲人。之后,她在长乐宫里,又孤独地走过17个春秋,才终于去世。她虽然贵为太皇太后,可她跟长安街头一个孑然一身、无依无靠的孤老婆子又有什么区别呢?
公允地说,在霍光的权力图谋里,一开始并没有上官小妹和霍成君什么事,是他的女婿、他的妻子把两个花季少女拉了进来。但是,霍光初时的默认与放任、后来的乐见其成甚至加以利用,直接加剧了外孙女和女儿的命运向悲剧滑落。从那以后,历代史书,但凡提及外戚作乱,必言汉之吕、霍。这是霍光的霍,不是霍去病的霍。
她们是他最不应该摆上祭台的权力祭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