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着成功,成功的景象就会在内心形成。有了成功的信心,成功就有了一半把握。
英国学者贝尔天赋非常高,是一位传播基督教基本教义的布道家,在晶体和生物化学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如果他坚持下去,一定会赢得多次诺贝尔奖。但他在艰辛的基础工作做完后,却心甘情愿地走另一条道路,把一个个开拓性的课题提出来,指引别人登上了科学高峰。后来,人们把此举称为贝尔效应。
要是有三种不同的人生:轰轰烈烈、平平凡凡、凄凄惨惨。让你选择,你会选择哪一种?我想大多数人都会选择轰轰烈烈!但事实是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的人都平平凡凡,甚至凄凄惨惨!为什么不同的人会有如此大的差距呢?他们之间真的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吗?当然不是的。成功者与失败者的最大不同,就在于前者坚信自己会成功,后者则不是。
英国前首相威廉·皮特还是一个孩子时,就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就一番伟业在成长过程中,无论他身在何处,无论他做了些什么,不管是在上学、工作还是娱乐,他从未放弃过对自己的信心,不断地告诉自己应该成功,应该出人头地。这种自信的观念在他身体的每一个细胞中生根发芽,并鼓励着他锲而不舍、坚忍不拔地朝着自己的人生目标——做一个公正睿智的政治家——前进。22岁那年他就进入了国会;第二年,他就当上了财政大臣;到25岁时,他已经坐上了英国首相的宝座。凭着一股要成功的信念,威廉·皮特完成了自己的飞跃。
英国作家夏洛蒂很小时就认定自己会成为伟大的作家。中学毕业后,她开始向成为伟大作家的道路努力。当她向父亲透露这一想法时,父亲却说:写作这条路太难走了,你还是安心教书吧。她给当时的桂冠诗人罗伯特·骚塞写信,两个多月后,她日日夜夜期待的回信这样说:文学领域有很大的风险,你那习惯性的遐想,可能会让你思绪混乱,这个职业对你并不合适。但是夏洛蒂对自己在文学方面的才华太自信了,不管有多少人在文坛上挣扎,她坚信自己会脱颖而出,让自己的作品出版。终于,她先后写出了长篇小说《教师》《简·爱》,成为公认的著名作家。
心存成功的信念,就是要树立必须成功也必定成功的人生信条。
坚信自己一定能成功。很多事情我们不敢做,并不在于它们难,而在于我们不敢做。其实,人世中的许多事,只要想做,并相信自己能成功,那么你就能做成。所以,对那些说你不会成功、你生来就不是成功者的料、成功不是为你准备的等闲言碎语,你完全可以置之不理,你要用行动来证明自己的能力。想着成功,你的内心就会形成为成功而奋斗的无穷动力。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信自己一定能成功,那么,最终你也一定会成功。要知道,你来到世间就是为了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