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切行为态度,都是情绪的衍生品

心理学家曾说,任何行为都是情绪的结果,任何态度都是情绪的衍生品。无论是态度温和的好性情,还是态度恶劣的暴脾气,都脱离不开情绪的支配。

情绪和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观点而产生的体验,情绪的“情”实际上反映了人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利益关系;情绪的“绪”体现的是对“情”的体验程度。这就意味着,我们对利益关系的认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们的情绪和行为。

当你丢掉了一件心爱的东西,失去了一个心爱的人,必然会感到悲伤;当你的正当利益被他人侵犯,你自然会感到愤怒;当你迷茫不知所措的时候,必然会感到压抑。这些负面的情绪,反映出的都是不同利益的受损带来的痛苦。反过来,那些喜悦、激动、快乐的情绪,反映的刚好是利益增加的情况。

简单来说,情绪是一种主观体验,也是对现实的反映。不过,它反映的不是客观事物本身,而是具有一定需要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凡是能满足人的需要和愿望的客观事物,都会让人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凡是不符合人的需要或违背人的愿望的客观事物,都会让人产生负面的情绪体验。

不同的情绪,会给人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

一间医院里住着两个患了同样疾病的病人。甲的症状较轻,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基本上已经痊愈;乙的病情较重,医生也表示无能为力,只好让他回家休养。

两个人同一天出院,由于医护人员的马虎,出院时把两份病情通知弄混了。结果,甲接到的通知是病重尚未痊愈,而乙接到的通知是病情基本痊愈。甲的心情一下子就跌到了谷底,觉得周围人一直在对自己隐瞒病情,病是无法治好了。乙看到通知书的那一刻,格外轻松,开始以全新的态度去生活。

不久之后,病情基本痊愈的甲,身体状况开始出现恶化的趋势;而病重的乙,无论是精神还是身体,都感觉比过去好多了。而这一切,完全是情绪使然。

愉悦的心情能给人积极正面的刺激,消极的情绪会引发各种疾病,因此,有人把情绪称为“生命的指挥棒”和“健康的寒暑表”。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利昂·费斯廷格曾经说过:“当人的行为与态度发生矛盾时,态度将改变,与行为保持一致。”这就是说,态度永远是跟行为保持一致的,比如,抱怨是因为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利益而产生的坏情绪,而喋喋不休地埋怨就是为了与这种坏情绪衍生的态度保持一致而引发的行为。

那么,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扭转负面的情绪体验呢?

在此,我们不妨从一则寓言故事中找寻启示:有个老人养了一群猴子,他跟猴子们商量:“早上给你们三个栗子,晚上给你们四个,行不行?”猴子们不想早上吃不饱,纷纷反对。老人又说:“那我们换一种方式,早上给你们四个栗子,晚上给三个,可以吗?”猴子们很开心,满意地接受了。

故事乍听起来让人忍俊不禁,但请深入思考一下:老人给的依旧是七个栗子,不多不少,为什么换成朝四暮三之后,猴子的情绪体验就发生变化了呢?这里牵扯到一个问题,就是猴子们渴望早上就吃饱,这是它们的利益诉求。当朝三暮四变成了朝四暮三,猴子对利益的认知发生了变化,以为是对自己有利的,就转怒为喜了。

从这一点上来说,人虽然受先天的情绪支配,但完全可以通过理性思考来调整情绪,而这也正是我们要说的重点——情绪控制。由于情绪的本质是对利益关系的认识,那么想要真正改变情绪,就得改变对利益关系的判断。情绪转变的过程,实则就是认识转变的过程。

所有高情商和好性情的背后,通常都是豁达的心胸,以及对事物一分为二的认识,而不是偏执、较真。记住一句话:当世界无法改变时,改变自己;当事情无法改变时,改变态度。 49jDwq7eP86D9BVpQFZrNr8mc6Ynz52zfLns/FPrIOD9aWc7hqNdKoJZGkVQ1Id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