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心安住,行路宽

这个世界从来就不是完美无缺的,就看你自己用什么眼光去活着。既然来到这世上,就要好好地走一遭,那些送远的往事,何苦在心头苦苦缠绕。既然只能面对,那就清醒地面对,用洒脱换一生,心安住,行路宽。

——延参法师

无果禅师为了能够专心修禅,搬到深山隐居,一住就是20年。

这些年来,有一对母女经常来看望他、照料他。可是,20年过去了,无果禅师并没有取得太大的成就,他认为自己无法在这里修行得道,便想到外面寻师访道,解除心中的疑惑。

临行前,母女对他说:“禅师,不妨再多留几天吧!路上风寒,容我们为你做一件衣服,再上路也不迟。”禅师盛情难却,只好点头答应。

母女二人回家后,连忙着手剪裁衣服。衣服做好后,她们又包了四锭马蹄银,送给无果禅师作为路上的盘缠。禅师心存感激,接受了母女二人的馈赠,于是收拾行囊,准备第二天一早就出发。到了晚上,禅师坐禅养息,半夜里突然出现了一个童子,后面跟着一群人吹拉弹奏,扛着一朵很大的莲花,来到禅师的面前。他们诚恳地说:“禅师,请您上莲花台。这就是您要去的地方。”

无果禅师很镇定,他心想:“我的修行还没有到这种程度,这种情况来得太早了,也太突然了,恐怕不是什么好兆头。”于是,禅师不再理会。童子一再强调:“机会只有这一次,错过了就再也没有了,您可要想清楚啊!”无奈之下,禅师只好随手将一把引磬插在莲花台上,童子和诸人见此情景,高兴地离去了。

第二天早上,禅师正准备动身出发,母女二人过来送行。禅师看到她们手里拿着一把拂尘。母女二人询问:“这是禅师遗失的东西吗?昨晚家中母马生了死胎,马夫用刀破开,见此引磬,我看像是禅师之物,便给你送了过来。只是不知道,为什么这东西会从马腹中生出来呢?”

无果禅师听后,一场吃惊,说道:“一袭衲衣一张皮,四锭元宝四个蹄;若非老僧定力深,几与汝家作马儿。”他的意思是说,幸好我有一些定力,昨晚禁得住他们的诱惑,没上莲花台。若我上了莲花台,今日你们看到的就不是引磬,而是“我”了——我投胎做了你家的马儿。

说完,无果禅师把马蹄银还给了母女,作别而去。

人生在世,时时处处都存在着诱惑;万世繁华的背后,悬着一颗颗散乱而空虚的心。遭遇得失荣辱的人生落差,有几人可以岿然不动、淡然一笑?在名利声色面前,又有几人可以不为所动、灵魂不受丝毫纷扰?有时,旁人一句不经意的话,都会让一颗不安的心荡起涟漪。

研究生毕业后,苏筱想要留校做学问。对于这个选择,周围不少人给她泼冷水,说她思想太保守,自身条件那么好,完全可以到外面闯荡闯荡,不管是从政还是经商,都比做学问实惠得多。

面对周围的质疑声,苏筱有点受打击,可她还是想坚持自己的选择。时隔一年,当她发现身边不少同学毕业后去了银行、电台、投资公司,社会地位和福利待遇都比自己高出一截时,她再也按捺不住了,竟然憎恶起她一直认为神圣无比的做学问这一职业。

其实,依照她的能力和才智,做学问很有前途。只是她的心已经不安于本职了,终日满腹牢骚,苦闷不已,一门心思想找机会转行,跳槽到更好的地方。结果,她在工作上频繁出错,感情上也受了情绪的牵连,最后弄得自己每天郁郁寡欢,对生活也没了热情。

《坛经》中记载着这样一则故事:师徒几人在寺中打坐,突然一阵风来,吹动了旗杆上的幡。一个小和尚说:“幡动了。”另一个小和尚说:“不是幡动,是风动了。”老和尚平静地说:“既不是幡动,也不是风动,是你们的心动了。”

人生是一场修行。在修行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诱惑,或许是金钱,或许是地位,或许是美丽的风景。有些女人心动了,停住了清修的脚步,从此搁置了修行的计划。可那诱惑是否能真的如人所愿,能把最初的那一份繁华与美好延续下去,无人可知。很有可能,那只是一副用花环编织的罗网,一旦进去了,就无法自在与逍遥。

季羡林先生曾说:“纵化大浪中,不喜亦不惧。”

世界在变,生活在变,身处两者之中,若终日跟着外界的脚步走,迟早有一天会跟不上它的节奏。把目光转回自己的内心,不为外物所动,在心灵深处营造一个平静而稳定的港湾,以心灵的不变应对外界的万变。保持灵魂的独立和内在的宁静,循着自己的心来行事,而不是人云亦云,人动我亦不安。若少了一颗不动心,很容易迷失方向,随波逐流,抵挡不住欲念的牵绊,被诸境所染,被他人所影响。若能掌控自己的心,不随境转,就不会浮躁失控。

当然,要拥有一份这样的心境实属不易,也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不断地积累、不断地修炼,可能要经过沉浮的洗礼、生离死别的考验,还有爱与恨的煎熬。当一切都经历了,一切都走过了,生命也变得厚重了,沉静到扰不乱,稳健到动不摇,淡定到打不动。当一个女人心里对外物的感觉变淡了,才能产生绵延的幸福感。 i7/EY7ngoU4K9HKN7e4nrJD0nLfs8IcaJCRXF5DzeDtktevdzhTrxX5Xc5KV92n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