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I型还是II型糖尿病,日常饮食安排都是至关重要的,通过饮食调节血糖也是行之有效且最基本的方法。从每日膳食入手,可有效抑制血糖再攀高,还能维持机体的正常活动,保证成年人从事正常工作,儿童能够正常地成长发育。肥胖者通过饮食调控使体重下降,改善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消瘦者则通过饮食调控使体重增加,提高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最终帮助人们恢复正常的血糖值、尿糖值。
控制热量是糖尿病患者饮食方面的重中之重。除此之外,还要尽量少吃多餐,多吃粗粮等。
1.合理控制总热量:为了保证标准体重,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时刻关注总热量的摄入。其中,肥胖者要减少热量的摄入,消瘦者要提高热量的摄入,孕妇、哺乳期女性以及儿童也应该适当增加热量的摄入。
2.平衡膳食,全面营养:平衡膳食,保证营养全面摄入,首先就得选择多样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并合理地安排各种营养物质在膳食中的比例或份量。还得减少对单糖或双糖的食物摄入,限制脂肪的摄入,适当吃些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
3.少吃多餐,不吃夜宵:在保证每日总热量摄入不变的情况下,选择少吃多餐的形式来进食最好不过。这样做有利于减少胰岛分泌胰岛素,更有利于控制病情。另外,胰岛素的活性在晚上会更强,所以尽量拒绝吃夜宵,晚饭也尽量不要吃得太多,以免发胖而加重病情。
4.吃多粗食,少吃精食:糖尿病患者主食需要定量,在这一范围内可以尽可能地多吃些粗杂粮以及豆类、蔬菜等。因为粗杂粮中富含维生素与矿物质,而且粗纤维含量比较丰富,能够有效阻止血糖的吸收,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胆固醇、降低血压等,积极预防与辅助治疗动脉粥样硬化。
5.饮食不宜快,宜暖:糖尿病患者进食时要细嚼慢咽,不可求快,更不可暴饮暴食,以免影响消化吸收,加重胃及胰脏的负担,时间久了反而会加重糖尿病病情。再者,糖尿病患者进食时应保证食物温度适中,过烫或过凉都会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中医认为,人的脾胃喜暖畏寒,所以生冷的食物还是不吃为妙。
刚才已经说过了,为了避免血糖突然升高,糖尿病患者最好少吃多餐。对于病情比较稳定的轻症患者一天至少要保证三餐,决不可少吃一餐。三餐的主食量可以这样分配:早餐1、午餐2、晚餐2,或者早、中、晚餐各1。打个比方,全天若是需食用粮食250克,那么早餐可吃50克,午餐与晚餐则分别吃100克,也可三餐平均分配。
对于注射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的患者来说,药物作用最强的时间段里应该适当安排加餐。每天主食量可分为4~6餐,加餐就安排在两餐之间,比如9:00、15:00。所吃的主食量应该是从正餐中分出25~50克。除了主食之外,还可喝杯牛奶,吃个鸡蛋等,牛奶与鸡蛋中所含的蛋白质转化成葡萄糖的速度比较慢,不仅不怕血糖升高得太快,也不用担心低血糖的发生。
另外,加餐一定不要超过总热量的需要,以免热量过高而引起肥胖,进一步降低体内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导致人体对胰岛素的需求增多,进而无法控制病情。加餐时也不要单纯进食肉类、蛋类食品,应适当吃些糖类食物,以免糖类摄入过少而引起饥饿性酮症。
当然,糖尿病患者还要学会适时减少食量或及时加餐,比如尿糖多时,适量减少食量;体力劳动较多时,可多吃25~50克主食。
糖尿病患者经常会觉得口渴,喝水一般比常人多。想喝水大多是体内缺水的表现,属于人体自我保护的一种正常反应。糖尿病患者若是控制喝水,不但不能治疗糖尿病,反而会加重病情,甚至有可能会引起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性昏迷等,后果非常严重。适量喝水对糖尿病患者反而更有好处,比如有利于排泄体内积存的毒物,有利于预防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具有可选择性,为了维持标准体重,更好地控制血糖,糖尿病患者尤其要控制食物总热量的摄入。这是因为,食物中的糖分、脂肪、蛋白质等均会在体内进行新陈代谢,从而产生热量,在患者体内这些热量会进一步转化为血糖或血脂。然而,这种能产生大量热能的食物包括主食、副食、烹饪油以及零食等,摄入时需要格外留意。
五谷制品 方便面、三明治、爆米花、锅巴、比萨、麻花、蛋糕、汉堡包、饼干、月饼、油条等。
肉蛋、水产类 猪肉松、炸鸡腿、火腿、羊肉、鸡蛋黄、鹅蛋黄、松花蛋、鹌鹑蛋、咸鸭蛋、鸭蛋黄等。
蔬菜类 土豆、菱角、百合、竹笋、甜菜、红薯、凉薯、芋头等。
食用油及调味品 羊油、牛油、猪油、奶油、黄油、白糖、冰糖、蜂蜜、红糖、虾皮、甜面酱、果酱、胡椒粉、芥末、桂皮、草豆蔻等。
硬果类 栗子、花生、核桃等。
干豆类 黄豆、绿豆、红豆等。
其他类 西谷米、麦乳精、团粉、藕粉、干粉条等。
以上食物皆因含糖量或油脂过高而不适合高血糖患者食用,比如红薯的含糖量达到27.7%,藕粉可达到87.5%,干粉条甚至可以高达96%。
胰岛素注射,降糖效果比较明显,但必须分清楚中性与中效的区别,还不能将长效、短效弄混了。比如,进行胰岛素注射时错误地将短效与长效按照2:1~4:1的比例进行注射,这不但令患者忍受饥饿,也无法降低血糖,还经常出现吃过早饭后血糖过低带来的不适。正常情况下,短效与中效混合后两者可保持原有的功效,但短效与长效混合之后,短效效果会降低,长效效果会增强,只会使身体“吃不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