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行是知之始

阳明先生说:“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我以为不对: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我们先从小孩子说起。他起初必定是烫了手才知道火是热的,冰了手才知道雪是冷的,吃过糖才知道糖是甜的,碰过石头才知道石头是硬的。太阳地里晒过几回,厨房里烧饭时去过几回,夏天的生活尝过几回,才知道抽象的热;雪菩萨做过几次,霜风吹过几次,冰淇淋吃过几杯,才知道抽象的冷;白糖、红糖、芝麻糖、甘蔗、甘草吃过几回,才知道抽象的甜;碰着铁,碰着铜,碰着木头,经过好几回,才知道抽象的硬。才烫了手又冰了脸,那么,冷与热更能知道明白了;尝过甘草接着吃了黄连,那么,甜与苦更能知道明白了;碰着石头之后就去拍棉花球,那么,硬与软更能知道明白了。凡此种种,我们都看得清楚“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富兰克林放了风筝,才知道电气可以由一根线从天空引到地下。瓦特烧水,看见蒸汽推动壶盖,便知道蒸汽也能推动机器。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将轻重不同的球落下,便知道不同轻重之球是同时落地的。在这些科学发明上,我们又可以看得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墨辩》提出三种知识:一是亲知,二是闻知,三是说知。亲知是亲身得来的,就是从“行”中得来的。闻知是从旁人那儿得来的,或由师友口传,或由书本传达,都可以归为这一类。说知是推想出来的知识。现在一般学校里所注重的知识,只是闻知,几乎以闻知概括一切知识,亲知是几乎完全被挥于门外。说知也被忽略,最多也不过是些从闻知里推想出来的罢了。我们拿“行是知之始”来说明知识之来源,并不是否认闻知和说知,乃是承认亲知为一切知识之根本。闻知与说知必须安根于亲知里面方能发生效力。

试取演讲“三八主义”来做个例子。我们对一群毫无机器工厂劳动经验的青年演讲八小时工作的道理,无异耳边风。没有亲知做基础,闻知实在接不上去。假使内中有一位青年曾在上海纱厂做过几整天工作或一整天工作,他对于这八小时工作的运动的意义,便有亲切的了解。有人说:“为了要明白八小时工作就是这样费力的去求经验,未免小题大做,太不经济。”我以为天下最经济的事,无过于这种亲知之取得。近代的政治经济问题便是集中在这种生活上。从过这种生活上得来的亲知,无异于取得近代政治经济问题的钥匙。

亲知为了解闻知之必要条件,已如上述。现再举一例,证明说知也是安根在亲知里面的。

白鼻福尔摩斯一书里面有一个奇怪的案子:一位放高利贷的老头子被人打死后,他的房里白墙上有一个血手印,大得奇怪,从手腕到中指尖有二尺八寸长。白鼻福尔摩斯一看这个奇怪手印,便断定凶手是没有手掌的,并且与手套铺是有关系的。他依据这个推想,果然找出住在一个手套铺楼上的科尔斯人就是这案的凶手,所用的凶器便是挂在门口做招牌的大铁手。他的推想力不能算小,但是假使他没有铁手招牌的亲知,又如何推想得出来呢?

这可见闻知、说知都是安根在亲知里面,便可见“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原载1929年7月30日《乡教从讯》第3卷第12期

究竟是先获取知识然后指导行为,还是先有行为然后获取知识?陶行知先生即是从知与行的关系的深刻思考中而改名为行知。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阳明先生的说法并非没有道理,闻知是得自传授的知识,有“亲闻”和“传闻”两种,学校的教育多是闻知,从听闻而思考,进而实践,进而得出亲知,如此“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陶行知先生发现书籍里所说的概念必须要经过亲自的体悟才能形成自己的认知,而认为“没有亲知做基础,闻知实在接不上去”,甚至说知也要安根在亲知里面,才能形成判断。每个人的判断都没有离开自己的经验,所以陶行知先生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这与阳明先生的说法并不矛盾。 I6zmOrw+4MsxbuJXox+L88QSyiQMMPVp003S+EgYqPaal1/WKfDOoIeggrGsfYf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