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每天四问

今天是本校三周纪念,我有一些意见提出来和大家谈谈,作为先生、同学和工友们的参考。

本校从去年的二周纪念到今年的三周纪念,能在这样艰难困苦中支持了一年,几乎是一个奇迹。这一个奇迹,不是一个人的力量所能够做得出来的,而是全体先生、同学、工友共同坚持、共同进步、共同创造以及社会关心我们人士的尽力赞助所得来的。

本校在这一年中,好像是我们先生、同学、工友二百人坐在一只船上,放在嘉陵江中漂流,大的漏洞、危险虽然没有,但是小的漏洞是出了一些,这些小漏洞也可能变成大漏洞,使我们的船沉没下去的!然而我们的船没有因为这些小漏洞沉没,竟因为我们这些同船的人,一见有小漏洞,即想尽方法用力去堵塞,有时用手去堵,有时用脚去堵,甚至有时用头、用全身的力量去堵,终于把这只船上这些小漏洞堵塞住,而平稳地渡过这一年,而达到了目的地。这是一个奇迹,一个共同努力、共同创造的奇迹。

“一切为纪念”,刚才主席说的这一个口号,当然提出的意义是有他的作用的,大家用力对着这一个目的来创造,是很好的。但是我对于这一个口号有点骇怕,骇怕费钱太多,骇怕费力太多,以致精疲力尽,恐怕得不偿失,所以我主张明年四周纪念,要改变方针。我们的成绩,要从明天起,即开始筹备,日积月累,“水到渠成”的成绩。不要再在短期内来多费钱和多费力量,只要到了明年七月一日,开始把平日的成绩装潢一下,便有很丰富的成绩,再不像今年和去年这样忙了。大家也可以很从容很清闲而有余裕的过着四周年纪念。

现在我提出四个问题,叫做“每天四问”:

第一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

第二问: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

第三问: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

第四问: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

第一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

首先,我们每天应该要问的,是“自己的身体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为什么要这样问?因为“健康第一”。没有了身体,一切都完了!不禁使我想到了去年二周纪念前九日邹秉权同学之死!与今年三周纪念前九日魏国光同学之死!二人之死的日子是恰恰一周年,不过时间上相差八九个钟点罢了。因这两位同学的死,使我联想到,我们必须继续建立“健康堡垒”。要建立健康堡垒,必须注意几点:

(一)“科学的观察与诊断”。……科学是教我们仔细观察与分析,譬如邹秉权、魏国光两同学之死,尤其是魏国光同学这一次的死,不能不说是我们先生、同学的科学的观察力不够。魏国光同学患的是“蛔虫”症候,他在学校寝室内吐过蛔虫,有同房的同学见到没有报告,先生也没有仔细查看,到了医院又在痰盂中吐过蛔虫,又没有留心注意到,这就是科学重证据的“敏感”,而成为一种不科学的“钝感”了!医生又复大意,则在这种“钝感”之下据之而误断为“盲肠炎”。虽然他腹痛的部位是盲肠炎的部位,但既称为“炎”,就必得发“热”。今既无热,就可以断定不是盲肠炎了。何以需要开刀割治!其实魏国光同学的病症是蛔虫积结在肠胃内作怪,不能下达,而向上冲吐了出来!如果,把这吐过蛔虫的证据提出来,医生一定不致遽断为盲肠炎,而开刀,而发炎,而致命!因为魏国光同学之死,我们必须提高“科学的警觉性”。以后遇病,必要拿出科学上铁一般的证据来,才不致有错误的诊断而损害了身体。否则,都有追踪邹秉权、魏国光两同学之死的危险!所以提高科学的警觉性,是保卫生命的起码条件。最重要还是要用科学的卫生方法,好好的调节自己的身体,不使生病!科学能教我们好好的生活、生存!我们今后应该多提高科学的知能,向着科学努力,努力建立科学的健康堡垒,以保证我们大家的健康和生命。

(二)“饮食的调节与改进”。……我这次去重庆,因事到南岸,会到杨耿光(杰)先生,杨先生是我们这一年来,经济助力最多最出力的一位热心赞助者。顺便谈到儿童和青年的营养问题,杨先生提到德国对于儿童和青年的营养问题是无微不至的。德国有一位大学教授,对于自己儿子的营养,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为什么有这样好的身体,可以担任这样繁重的事情?就是我的父母把我从小起的营养就调节配备得好,所以身体建筑得像钢骨水泥做的一样。身体建筑最好的材料是牛肉,所以我决定每天要给我的儿子吃半斤牛肉,一直到二十五岁,就能够把他的身体建筑成为钢骨水泥做成的一样,可以和我一样担任繁重的大事了。”纳粹德国政府,对于全国儿童及青年身体健康的营养是无微不至的。我们今天关于营养的问题提到德国,并不是要像纳粹德国一样,把儿童和青年的身体培养得坚实强健,然后逼送他们到前线上去当侵略者的炮灰!但是这种注重新生一代的儿童和青年营养问题的办法,是值得注意的。就是苏联,是社会主义的国家,对于儿童和青年的营养问题,也是无微不至的,所以它在一切建设上,在抵抗侵略上,到处都表现着活跃的民族青春的活力。其他许多国家政令中亦多注意到儿童和青年的营养问题。我们在今天提出营养问题来,就是为着现在和将来人人能够出任艰巨。悬此为的,以备改进我们的膳食,为国家民族而珍重着每一个人的身体的健康。

(三)“预防疲劳的休息”。……“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固然不对,但是过分的用功、过分的紧张劳苦工作,也于一个人身体的健康有妨害。妨害着脑力的贫弱,妨害着体力的匮乏,甚至于大病,不但耽误了学习和工作,而且减损及于全生命的期限!所以我在去年早已提出“预防疲劳的休息”问题,今天重新提出,希望大家时时提示警觉,预防疲劳,不致使身体过分疲劳。天天能在兴致勃勃中工作学习,健康必然在愉快中进步了。至于已经有人过分疲劳了,要快快作“恢复疲劳的休息”。适当的休息,是健身的主要秘诀之一,万不可忽略。忽略健康的人,就是等于在与自己的生命开玩笑。

(四)“用卫生教育代替医生”。……卫生的首要在预防疾病。卫生教育就在于教人预防疾病、减少疾病。卫生教育做得好,虽不能说可以做到百分之百不生病的效果,但至少是可以减少百分之九十的病痛。其余在预防意料之外而发生的只有百分之十的病痛,可是已经是占着很少成分,足以见出卫生教育效力之大了。以现在学校的经济状况说来,是难以支出两三千块钱来请一个医生。我们的学校是穷学校,中国的村庄是穷村庄。我们学校是二百人,若以五口之家计算,是等于一个四十户人家的村庄。若以这个比例来计算,全中国约有一百万个村庄,每村需要请一个医生,便需要有一百万个医生。现在中国的人力和经济力都不允许这样做,不能够这样做,所以我们学校也就决定不这样做,决定不请医生。我们要以决心推进卫生教育的效力来代替医生,以保证健康的胜利。以卫生教育代替医生,在两月前,我已有信来学校,提出十几条具体事实来,希望照行。现在想来,还是不够,需要补充。待补充之后,提交校务会议商决进行。但是今天在此先提出来告诉大家,希望大家多多准备意见、贡献意见。在建立“科学的健康堡垒”上多尽一份力量,便是在卫生教育施行上多一份力量,卫生教育胜利上多一份保证。大家都成为建立“科学的健康堡垒”的主要的成员之一、健将之一,共同来保证“健康第一”的胜利。

第二问:“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

其次,我们每天应该问的,是“自己的学问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为什么要这样问?因为“学问是一切前进的活力的源泉”。学问怎样能够进步?重要在有方法的研究。现在我想到有五个字,可以帮助我们学问易于进步。哪五个字呢?

第一个,是“一”字。一是“专一”的一。荀子说:“好一则博。”这句话是很有精义的。因为有了一个专一问题做中心,从事研究,便可旁搜广引,自然而然的广博起来了。我看世界名人学者对于治学的解释,尚少如此精约的,治学必须“专一”的“一”,这是天经地义的了。“专一”在英文为Concentration,我们对于一件事物能够专心一意的研究下去,必然能够有一旦豁然贯通之时。所以我希望有能力研究的先生和同学,必须择定一个题目从事研究,即使是一个很小的问题,也可以研究出很深刻很渊博的大道理来。于人于己都可得到切实的益处,而且可能有大的贡献。

第二个,是“集”字。集是“搜集”的集。集照篆字的写法,是这样 好像许多钩钩一样。我们研究学问有了中心题目,便要多多搜集材料,我们便像“集”的篆写一样,用许多钩钩到处去钩,上下古今、左右中外的钩,前前后后、四面八方的钩,钩集在一起来,好细细研究。“集”字在英文为Collection,我们有了丰富的材料,便可以源源本本的彻头彻尾的来研究它一个明明白白,才能够真正理解这个问题的症结所在,才能够“迎刃而解”,才能够收得“水到渠成”的效力。所以我希望大家对于每一个问题,都必须多多搜集材料,以便精深的精益求精的研究。在研究上发生力量,在研究上加强创造力量,集体创造,共同创造,在创造上建立起我们事业的新生命,树立起我们事业的新生机,稳定我们事业的新基础。

第三个,是“钻”字。钻是“钻进去”的钻,就是深入的意思。钻是要费很大的力量,才能够钻得进去,深入到里面去,看得清清楚楚,取得了最宝贵的宝贝。做学问虽不能像钻东西那么钻,但是能够用最好的方法,也可以很快钻进去。我在×国,参观一个金矿,他们开采的机器,是运用大气的压力来发生动力的。我见到他们开采的速度,是比现代所称的“电化”的电力,还不知要增加若干倍咧。我们做学问也是一样,如果我们能够在学术气氛中的大气压力下,发生动力去钻,一定能够深入到里面去,探获学问的根源奥妙与诀窍,而必有很好的收获。“钻”字在英文为Penetration。所以我希望大家对于一个问题拿定了,便要尽力向里面钻,钻出一大套道理来,使我们学术气氛有着飞跃的进步。

第四个,是“剖”字。剖是“解剖”的剖,就是“分析”的意思。有些材料钻进去还不够,必须解剖出来看它的真伪,是有用的还是有毒素的,以便取舍,消化运用。“剖”字在英文为Analysis。所以我希望大家对于每一个问题搜集得来的材料,除了钻进、深入之外,必须更加着意做一番解剖的功夫,分析入微,如同在解剖刀下,在显微镜下,看得明明白白、分析得清清楚楚,真的有用的没有毒素的就拿来运用;如果是假的有毒素的就舍去抛掉不用。如此,鉴别材料,慎选材料,自然因应适宜了。

第五个,是“韧”字。韧是坚韧,即是鲁迅先生所主张的“韧性战斗”的韧。做学问是一种长期的战斗工作,所以必须有韧性战斗的精神,才能够在长期战斗中,战胜许许多多困难,化除种种障碍,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走入新的境界。“韧”字在英文中尚难找得一个适当的字来翻译,勉强可以译为Toughness。所以我希望大家在做学问上,要用韧性战斗的精神,历久不衰的、始终不懈的坚持下去,终可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我想我们每一个人,能把“一”“集”“钻”“剖”“韧”五个字做到了,在做学问上一定有豁然贯通之日,于己于人于社会都有贡献。

第三问:“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

再次,我们每天要问,是“自己担任的工作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为什么要这样问?因为工作的好坏影响我们的生活、学习都是很大的。我对于工作也提出几点意见,以供大家参考。

第一点最要紧的,是要“站岗位”。各人所负的责任不同,各人有各人的岗位,各人应该站在各人自己的岗位上,守牢自己的岗位,在本岗位上努力,把本岗位的职务做得好,这是尽责任的第一步。我最近在想,人人应该有“站岗位”的教育。站牢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教育自己知责任、明责任、负责任——教育着自己进步。

第二点最要紧的,是要“敏捷正确”。人常说,做事要“敏捷”,这是对的。但我觉得做事只是做到敏捷还不够,敏捷是敏捷了,因敏捷而做错了怎么办?所以敏捷之下必须加上“正确”二字,工作敏捷而正确才有效力。一件工作在别人做起来需要四小时,你只要二小时或三小时就做好了,而且做得很正确,这才算是工作的效力。工作怎样能够做得敏捷正确呢?这就是靠熟练与精细。粗心大意,是最易弄错弄坏事情的。做事要像做算术的演算一样,要演得快、演得正确。

第三点最要紧的,是要“做好为止”。有些人做事,有起头无煞尾,做东丢西,做西丢东,忙过不了,不是一事无成,就是半途而废。我们做事要按照计划,依限完成,就必须毅力坚持,一直到做好为止。

第四问:“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

最后,我们每天要问的,是“自己的道德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为什么要这样问?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并且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所以我在不久以前,就提出“人格防”来,要我们大家“建筑人格长城”。建筑人格长城的基础,就是道德。现在分“公德”和“私德”两方面来说。

先说“公德”。一个集体能不能稳固,是否可以兴盛起来?就要看每一个集体的组成分子,能不能顾到公德、卫护公德来衡量它。如果一个集体的组成分子,人人以公德为前提,注意着每一个行动,则这一个集体,必然是日益稳固、日益兴盛起来。否则,多数人只顾个人私利,不顾集体利益,则这个集体的基础必然动摇,并且一定是要衰败下去!要不然,就只有把这些不顾公德的分子清除出这个集体,这个集体才有转向新生机的希望。所以我们在每一个行动上,都要问一问是否妨碍了公德?是否有助于公德?妨碍公德的,没有做的即打定决心不做,已经开始做的,立刻停止不做。若是有助于公德的,大家齐心全力来助他成功。

再说“私德”。私德不讲究的人,每每就是成为妨害公德的人,所以一个人私德更是要紧,私德更是公德的根本,私德最重要的是“廉洁”,一切坏心术坏行为,都由不廉洁而起。所以我在讲“建筑人格长城”的时候,提到了杨震的“四知”,甘地的漏夜还金,华盛顿的勇敢承认错误,和冯焕章先生所讲的平老静“还金镯”的故事,这些,都是我们大家私德上的好榜样。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效法这些榜样,把自己的私德建立起来,建筑起“人格长城”来。由私德的健全,而扩大公德的效用,来为集体谋利益,则我们的学校必然的到了四周年,是有一种高贵的品德成绩表现出来。

我今天所讲的“每天四问”,提供大家作为进德修业的参考。如果灵活运用的行到做到,明年今日四周纪念的时候,必然可以见出每一个人身体健康上有着大的进步,学问进修上有着大的进步,工作效能上有着大的进步,道德品格上有着大的进步,显出“水到渠成”的进步,而有着大大的进步。

原载1951年4月教育书店版《育才学校》

“身安则道隆”,只有安顿好自己物化的生命,才能使道心安立。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早上明白做人的道理,晚上死去也无遗憾了,死亡不足畏惧,然而为了完善生命品格,为了实践更高的道德,一定要爱惜自己的生命,并在此基础上做好学问、工作与德业,这也是仁者自爱、智者自知的本分。而学问、工作和道德又怎么进步呢?工作进步的首要前提是“知位”,知道自己的岗位、明白岗位责任,尽职尽责,敏于事,正确地做好事情。道德的进步则分为公德与私德,与众不同的是陶行知先生非常重视私德,认为它是公德的根本,这与古人“慎独”的旨趣有相似之处,都是为了成就美好人格的完善。儒家有八条目和三纲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项为“大学之条目”;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为“三纲领”。陶行知先生就学问提出了五个字:一、集、钻、剖、韧。这五个字和古人“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有所差别,其一是专注,其二是韧性,即持久专注。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既有继承又有创新,值得借鉴。 eBCdPyaLx9lbATftVflHcQVWdPnWksZsp1Fvs/NArPsNqYR6TAvD82h3d2GLbNU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