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哥伦比亚大学,一个对巴菲特影响至深的人出现了,他就是格雷厄姆。
格雷厄姆全名叫本杰明·格雷厄姆,犹太后裔,他于1894年在伦敦出生,不久随着父亲举家搬到纽约,父亲创办了一家公司从事对中国进口商品的生意,公司经营状况不错,家境殷实,给了格雷厄姆优渥的家庭环境。不过,在1903年,格雷厄姆遭遇了人生的重大变故:父亲溘然去世,九岁的格雷厄姆无法承继父业,公司自然就垮掉了。当时美国的股票行情不错,投入一点钱往往就能获得丰厚的回报,于是格雷厄姆的母亲学着炒股,由于形势很好就将全部家当投入进去,然而在1907年股市走低,导致大盘狂跌49%,格雷厄姆家的投入顿时损失惨重。对格雷厄姆来说,这是他人生的股市第一课,然而这笔“学费”相当昂贵。
遭受重创的格雷厄姆一家欠了不少债务,生活水平急速下降,不过格雷厄姆没有被灾难压垮,他一边努力学习一边赚钱养家,学习成绩依然名列前茅。和巴菲特相比,格雷厄姆是一个近乎全才式的学生,他有良好的文学和历史功底,也有突出的数学才能,思维的逻辑性和严密性超乎常人,而这些特质正是一个优秀投资者必须具备的。不久,格雷厄姆被哥伦比亚大学录取,在开学之前参加了奖学金考试,原本稳操胜券的他却考砸了,让家人和朋友备感意外。1914年,成绩优秀的格雷厄姆毕业,哥伦比亚大学想要留他在学校任教,让他在哲学、英语和数学这三个科目里选择,可见格雷厄姆在这三个领域都是很出色的。
格雷厄姆刚开始任教时,拿到的薪水不高,但是传授知识给了他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满足感和愉悦感,饱受苦难的他对未来有着清晰的认识,他在校长的建议下去了美国的金融中心华尔街,那里对他来说是一个能创造奇迹的地方。
在校长的推荐下,格雷厄姆来到一个名叫纽伯格·亨德森罗博的公司面试,面试的岗位是推销员。他顺利通过面试,不过老板却给了他一条建议:如果你投机的话一定会赔钱。格雷厄姆意识到自己缺乏实践经验,于是在公司认真学习最基本的业务知识,后来被公司安排到证券部从事债券销售的工作。格雷厄姆的勤奋工作让老板十分赏识,他努力学习债券知识,将各种数据随时记录在一个记事本上,甚至将几百种债券信息默记在心里,包含了利率、到期日期等相当庞杂的信息。
离开公司之后,格雷厄姆来到一家股票经济所出任统计员,工作内容是将债券和股票的价格写在公司的黑板上。这是一份基础工作,周薪也少得可怜——只有两美元。不过,这恰恰成为格雷厄姆在华尔街创造奇迹的开始。不久,格雷厄姆升职,专门从事撰写研究报告的工作,他严密的逻辑和深厚的文字功底帮助他在华尔街很快崭露头角,迅速升职为证券分析师。在日积月累中,格雷厄姆凭借聪明的才智和扎实的基本功成为他所在经济所的合伙人,到1920年,他的年薪从之前的几十美元飙升到60万美元。
1923年,格雷厄姆拿出50万美元成立了格兰赫私人基金,到第二年回报率就高达100%,比同期股票价格的增长率高出21%。就在格雷厄姆准备大干一场时,他和股东关于分红产生了冲突,格兰赫私人基金最终解散。就在这一时期,格雷厄姆结识了一个名叫杰罗姆·纽曼的人,此人有着出众的管理能力,于是他们组成新的商业拍档。
1926年,格雷厄姆和纽曼成立了格雷厄姆·纽曼投资公司,格雷厄姆负责证券分析,纽曼负责公司管理,两个人配合得十分默契。格雷厄姆凭借他在投资方面的洞察力和分析力,第一笔股票投资就赚到250%的利润。公司迅速扩大,格雷厄姆也积攒了经验。格雷厄姆将这些投资经验和理论相结合,形成了一套属于自己的股票投资知识体系。
在20世纪初的美国,金融市场虽然一片繁荣,但没有形成正确的投资理念,很多被热炒的概念既模糊又不实用,格雷厄姆认为这是缺乏理性精神的表现,他将母亲投资股票失败看成是盲目投资的反例,他认为一个投资者首先要找到的不是一个能获得回报的项目,而是一个正确的投资理论。正是受到家庭变故的影响,格雷厄姆成为一个防御型的投资专家,他的“价值投资理论”十分著名,该理论的核心精髓是:投资不是为了让投资者获得最大收益而是尽可能地避免风险。
当时美国的金融界精通数学的从业者很少,他们甚至连基本的财务问题都弄不明白,而这恰好是格雷厄姆的强项。另外,格雷厄姆比大多数投资者更加冷静,他擅长从现象深入本质去发现问题,也逐渐意识到自己最适合的工作就是成为一名股票投资理论专家。虽然他曾经萌生过去大学当金融教授的念头,然而残酷的现实让他只能来到华尔街谋生养家。
当然,在20世纪初的华尔街,并非完全没有理论,也有一个被称为“道氏理论”的东西存在,它原本是用来预测经济形势的,后来不知被什么人强行搬到证券分析中。该理论的核心观点认为股票市场的变化是有规律的,而股票的规律是由很多趋势构成的并受到多方面的制约。其实道氏理论并不是从实际出发,而是肤浅地研究股市表面,没有考虑那些上市公司的财务和发展情况,导致很多投资者在选购股票和预测大盘走势时,忽略了公司财务报告,因为股票在证券投资中被看成是低档次的债券种类。
格雷厄姆超越了同时代人的认知限制,他进入股市之后就将主要精力放在研究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上,终于发现一些公司被市场低估或者隐瞒资产和利润的现象,而这些数据的掌握有利于他对投资方向的判断。然而在那个时代,美国公司的财务报告缺乏规范的格式,不少人钻这个空子造假逃税,而且报告中无法看出控股关系,对投资者来说就难以做出正确的预估,而格雷厄姆的工作就是将财务报告重新厘清和吃透。
格雷厄姆·纽曼公司经营了长达30年之久,收益状况一直良好,到1929年,格雷厄姆的联合账户储蓄资金达到250万美元。就在这一年,美国的股市进入崩溃前的狂欢,股价被投机者们蓄意抬高,巨大的隐患由此埋下。格雷厄姆却没有看清形势,他认为股价虽然虚高,但不会引发灾难,不过出于一位防御型投资专家的本能,他还是实施了一些规避风险的策略,因此在1929年那场金融灾难中他的损失不是很大。不过糟糕的是他没有看清股灾的长期破坏性,竟然逆市操作,最终让他的联合账户损失了七成的资金,处于破产的边缘。
幸亏纽曼的岳父对格雷厄姆·纽曼公司投入资金,才避免了公司破产的厄运,但对格雷厄姆而言,这场灾难对他的打击空前巨大。也就是在这个时期,格雷厄姆在哥伦比亚大学开始教授证券分析课程直到晚年。1934年,格雷厄姆出版了《证券分析》一书,很快引发了强烈关注,这本书汇集了他毕生的投资理论的精髓,旗帜鲜明地提出了价值投资这个核心论点。
格雷厄姆的价值投资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股票的基本价值,即股价由实际价值决定,投资者不能只看股价的短期变化而是要锁定它的基本价值;另一个是投资者在锁定股票的基本价值以后,应当找出那些被市场低估的、价格低于实际价值的股票,对这些潜力股进行投资。
1949年,格雷厄姆出版了《聪明的投资者》一书,从内容上解读,它是《证券分析》的通俗版,主要面向一些专业知识不强的投资者,所以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证券市场进行阐述,而且花费了不少笔墨分析投资和投机的差别。在这本书问世之前,很多投资者分不清投资和投机的差别,以至于有人认为投资是成功的投机,投机是失败的投资。
格雷厄姆十分讨厌这种肤浅的论调,在他看来投资和投机在形式和内容上有很大差别,具体到投资股市来说,投机者是从股价的波动中找寻利益,而投资者是通过合适的价格购买股票。格雷厄姆觉得证券投资者希望投资公司经营状况良好并能长期存续,从而获得稳定的增长和利润,这种心态才是投资;反之,投资者如果只是想从股价的波动中获得回报就是投机。《聪明的投资者》建议人们选购有价值但股价低于实际价值的潜力股,只有这样才能受益。另外,格雷厄姆再三强调了一个概念:理性投资。
所谓理性投资,是指投资人在投资时不要被情感冲昏大脑,要理性做出投资决策。当然,由于格雷厄姆受到早年母亲投资失败的影响,他的观念趋向保守,比如他建议人们投资只考虑四个百分点的增长就可以,然而事实是每年股市的涨幅都达到十个百分点以上。
格雷厄姆虽然是一位投资理论大师,但他本人对金钱并不看重,他在华尔街积累了声望之后,并没有继续在这里捞金,而是在1956年正式离开了金融圈子。由于格雷厄姆没有发现能替代自己的人,就将格雷厄姆·纽曼公司解散。从那一刻开始,他的全部精力都用在了学术研究和教学上。
格雷厄姆和华尔街的很多股票经纪人不同,他乐于和别人分享他的思想,也愿意和别人交流。对于他来说,华尔街只是一个抽象的符号而已,他对金钱并不过分执着,而且和其他从业者不同的是,他是一位满腹经纶、才能全面的智者,他对拉丁语和希腊语都有研究,在工作不忙时会翻译西班牙诗歌充作消遣娱乐,他甚至还在业余时间创作了一部话剧,在百老汇接连表演了四天,深受观众欢迎。此外,格雷厄姆还是一个发明家,他发明了一种全新的滑尺和家具。
格雷厄姆是美国金融界的投资大师,他的投资理论为金融界乃至美国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是公认的证券分析和投资理论的奠基人。格雷厄姆的金融分析学说影响了他之后的很多投资大师。据说,华尔街的几十个金融巨头都自称为格雷厄姆的信徒,所以他也被人称为华尔街教父,就连纽约证券分析协会都承认,格雷厄姆对投资界的价值如同达尔文对进化论的价值一般重要。
《聪明的投资者》是巴菲特早年阅读过的书,从看到它的第一眼开始,巴菲特就知道这本书对自己未来人生的影响,他觉得要想成为成功的投资人必须读这本著作。当然对他来说,最幸运的不是读了《聪明的投资者》,而是成为这本书作者的学生。
一位理论知识深厚、多才多艺的教授,一名天赋异禀、勤于思考的学生,格雷厄姆和巴菲特,注定是教学相长模式中的最佳典范。没有格雷厄姆的教授和引导,巴菲特很难获得日后的成功,或者说他的成功之路会更加曲折和艰难,他们的相遇将会碰撞出投资界最闪耀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