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 从沃顿商学院到哥伦比亚大学

1947年,17岁的巴菲特高中毕业,当时他觉得去大学念书是在浪费时间,就带着他积攒的6000美元准备创业。他这样打算是基于两个原因:第一,他阅读了大量的图书,拥有深厚的理论基础;第二,他有了商业投资的经验——开过威尔森游戏公司,购买农场以及送了60万份报纸。

虽然儿子十分出色,但是霍华德却不认为放弃念大学是明智之举,在他的建议下,巴菲特改变了想法,去了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沃顿商学院。

沃顿商学院位于费城,费城是宾夕法尼亚州最大的城市,始建于1881年,创办者是知名企业家约瑟夫·沃顿。沃顿商学院是美国第一个商业学院,在世界范围内也极负盛名。

在巴菲特看来,上大学会耽误自己经商,他脑子里没有幻想大学生活是何种样子,想的都是怎样赚更多的钱。一天,巴菲特灵机一动竟然买来一辆灵车停在家门口,打算靠出租它赚钱,结果霍华德下班后看到了这辆车,顿时大骂是什么人将这丧气的车停在家门口的,巴菲特不敢惹父亲生气,只好将这辆车卖掉。后来,他的威尔森游戏公司也转让给其他人,一门心思进入大学学习。

霍华德对沃顿商学院还是非常满意的,他认为巴菲特能够在这里提升自己投资金融的能力,不过他对儿子的个人生活比较担心,他物色了一个成熟可靠的室友,名叫查特·皮特森。这孩子是霍华德朋友的儿子,比巴菲特年长五岁,虽然是一个纨绔子弟,但是曾经服役18个月,生活能力方面比较独立。皮特森一家也对巴菲特很满意,他们认为这个老实的孩子能够让儿子安稳下来,于是双方家长撮合他们成为室友。

霍华德驱车将儿子送到了大学,还将他的行李和书籍放进了壁柜。当时皮特森到外面约会去了。皮特森参加过二战,懂得人情世故,穿衣戴帽也比较讲究,皮鞋总是擦得锃亮,也喜欢抽烟和开玩笑,是非常社会化的早熟青年。相比之下,巴菲特像是来自另外的星球,他穿着破烂的网球鞋和肥大的衬衫,带着稚气未脱的脸。当他第一次见到皮特森时,那副邋遢的样子让对方大吃一惊,而更为吃惊的还在后面。

皮特森发现巴菲特自理能力极差,只要他洗过澡,浴室就会变成地狱一样:肥皂沫遍地,毛巾扔在地上,剃须刀和胡楂子泡在水盆里。皮特森实在无法忍受,他对巴菲特说:“沃伦,我喜欢干净,洗漱完以后,要把浴室收拾好,最重要的是把电动剃须刀的插头拔掉,不然我一不小心就会被电到。我不想每天都帮你收拾残局。”

虽然巴菲特很快向皮特森认了错并表示以后注意,然而第二天使用浴室后还是一如往常。皮特森愤怒至极,将剃须刀的插头拔掉扔在水里废了它,然而晚上巴菲特又买了一个新的剃须刀,浴室还是依旧脏乱差。皮特森无可奈何地接受了这个室友。

巴菲特买的课本并不多,因为学校开设的不少科目他在上大学之前就学得很好了,此时他迷恋上了音乐,闲暇时间会在宿舍里唱歌,却再度骚扰到了皮特森,让对方无法安下心学习。当然,巴菲特不是有意惹室友生气,而是改变不了自己的幼稚和不通世故。皮特森似乎也认命了:巴菲特就是一个尚处青春叛逆期的孩子。

大学时代的巴菲特,不像高中时代的人缘那么差,他学会了打桥牌并牌技出众,用他的话形容就是:“如果监狱里的一个房间已经有三个很优秀的桥牌手,我不介意自己也去坐牢。”由于他经常参加这种娱乐活动,认识了不少牌友,后来其中一些人成了金融界的大鳄。不过,桥牌在巴菲特眼里并非只是娱乐,还是一种训练大脑的游戏,他认为桥牌和股票有很多相似之处,它们都能帮助巴菲特训练判断输赢的能力。

不久,巴菲特成为共和党俱乐部的负责人,同时他又参加了一个名叫阿尔法·西格玛·斐的兄弟会,帮会的誓言是勇气、谦逊和热情。巴菲特认为自己最缺乏的是勇气,为了证明成员的勇气,帮会里制定了一个任务:去一个很大的百货商店购买一件大号的女式内衣。巴菲特从来没有去过那种地方,当他站在柜台前时,不断徘徊着,始终没有鼓起勇气询问售货员,那副窘迫万分的样子让售货员忍俊不禁。

每个星期日,学校的阿尔法·西格玛楼都会组织啤酒晚会,让平时像寺庙的房间中挤满了女生。巴菲特没有女朋友,然而还是会来到这里,只不过当别人挽着美女亲热秀恩爱的时候,他会坐在角落里谈金本位制,顺便活跃一下聚会气氛。

1948年,巴菲特竟然荣登一本名叫《宾大画报》的学生杂志的封面:巴菲特头戴圆顶礼帽,身穿浣熊皮外套,一只手挥舞着小旗子,另一只手将一瓶白兰地递给女友,满面笑容还叼着雪茄,拍照的背景是行进中的宾夕法尼亚大学乐队和一个戴皮头盔的球员,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老牌的球迷。

后来人们才知道,出现在《宾大画报》上的封面照片只是恶作剧,当时该杂志的编辑杰里·奥兰斯是巴菲特的朋友,巴菲特和封面上的男孩完全不同,他是一个滴酒不沾的单身狗。

由于逐渐参加一些社交活动,巴菲特的朋友多了起来:查尔斯•彼得是最能容忍他缺点的人,他们成了死党;哈利·贝雅是能力不逊于巴菲特的人,他们也成了挚友;杰里·奥兰斯很崇拜巴菲特的投资天赋,他们也成了好友,并被巴菲特昵称为“可爱的怪兽”。

虽然巴菲特结识了不少朋友,但在恋爱方面还是一片空白,他从来没有和异性约会过。后来,丹利的女朋友诺玛打算将她的妹妹宾利介绍给巴菲特,于是一次尴尬的会面开始了。

当时正逢酷暑,巴菲特和美丽的宾利打算去音乐会,在路上他不断表现出一副活泼开朗的样子,却始终找不到突破口,情急之下就给宾利出了不少脑筋急转弯题和数字游戏,彻底破坏了原本应有的浪漫氛围,所以当巴菲特提出带着宾利去度假时,被女孩一口回绝了。

恋爱的失败让巴菲特有了更多的时间,他经常待在费城的股票交易所里,整天追踪股票行情并研究股票走势,不过只限于分析而没有投资,这不是巴菲特不敢出手,而是他认为自己还没有找到投资的秘诀,因为他的脑子里没有构建出系统的框架,只能画一画股票走势图,他也不想像其他散户那样盲目投资。时间一长,巴菲特对学校传授的知识表示不满,他认为这个商学院根本没有完整的投资理论,那些顶着一堆头衔的教授也不过是纸上谈兵。巴菲特愤恨地表示:“我追求的是实践投资,对于那些完美的理论,我并不缺少。”

事实的确如此,在进入沃顿商学院之前,巴菲特就掌握了大量的理论知识,不比学校中的任何一位教授差,所以他平时不怎么努力读书,因为他在考试前认真看上几个小时就能拿到A。在会计课的考试中,导师还没有发完200张试卷,巴菲特竟然就交卷了。也正是求学不得的失落感,让巴菲特不想继续留在这里,他认为这是在浪费生命。

巴菲特大一结束后提出了退学,霍华德自然不同意,巴菲特只好继续念了一年,不过这完全是为了不惹父亲生气。很快,霍华德竞选失败,除了巴菲特以外的其他家人再度回到奥马哈,巴菲特趁机提出要转学,霍华德再三考虑最终同意了。

1949年,巴菲特转学进入了内布拉斯加大学的林肯商业管理学院,不过他只是一个挂名的学生,因为他将大部分精力都用在了投资上,学校里传授的空洞教条的理论,对他来说毫无用处,他只需要花费一点时间就能在考试中得到A 。

对巴菲特来说,内布拉斯加大学比沃顿商学院更让人留恋。毕竟,这里曾经是利拉和霍华德相知相爱的地方,或许让巴菲特多了亲近感。巴菲特的心情好转了不少,他可以一边上学一边做生意。

课余时间,巴菲特在考虑自己经营何种买卖,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他又重操旧业,做起了报纸的生意,不过这一次他不是送报,而是当上了《林肯》报纸的营业部主任,负责六个农村的投递工作,他聘请了50个报童,自己则脱产,开着一辆破旧的福特汽车监督他们工作。其他时间里,巴菲特还去彭尼连锁店工作,销售男士衬衫,尽管工资不高但他工作起来十分卖力,并且了解了有关企业运营的知识。不久,巴菲特又贩卖高尔夫球,还聘用杰里·奥兰斯做自己的代理商,他对客户十分尽责,称假如出现质量问题全部由他来承担。在第一年巴菲特净赚了1200美元,个人资产达到了9800美元。

此时,巴菲特的姐姐多丽丝已经订婚,巴菲特跟他的准姐夫合租了一套房子,这段日子里他过着有规律的生活:早晨去报社,晚上回家看报纸,然后和准姐夫一起去附近的餐馆吃饭。到了1950年,巴菲特只用了一年时间就将14门课程全部学完,最终拿到了优秀毕业生的证书。毕业之后,巴菲特向哈佛大学商学院提出研究生入学申请,这在一般人来看是不小的挑战,然而巴菲特充满自信,他以为自己功课优秀且精通股票,肯定会被入选。很快,巴菲特只身赶往芝加哥参加哈佛的面试。

19岁的巴菲特见到了面试官,然而只用了10分钟他就被拒收了。巴菲特原本想将他对股票的知识和见解展示出来,然而面试官却认为巴菲特只有16岁的面容和12岁的身体,让他再过几年应试。这个匪夷所思的拒绝理由让巴菲特十分意外,他说哈佛人十分狂妄。

被哈佛拒收对巴菲特的打击很大,就连霍华德也十分不解,他原本以为巴菲特能顺利得到这所名校的录取通知书,却没想到失去了深造的机会。不过失望归失望,霍华德鼓励巴菲特去其他学校试一试。

巴菲特将当时感兴趣且有实力的名校全都罗列出来,无意中他看到了哥伦比亚大学的介绍手册,上面写了这样一段话:没有任何一所学校能像这里一样提供这么多直接熟悉商业行为的机会。这段话并非自夸,哥伦比亚大学确实有很多商界精英到此任教、讲学和参加各类活动,学生们有很多机会接触这些金融大鳄,这一点连哈佛都望尘莫及。

在介绍手册中,有两个名字引起了巴菲特的注意,一个是多德,另一个是格雷厄姆。多德是哥伦比亚大学的金融系主任兼商学院副院长,而格雷厄姆是金融系教授,两个人都是大师级的学者,他们曾经在1934年共同撰写了《证券分析》,产生了巨大影响。1949年,格雷厄姆出版的《聪明的投资者》是巴菲特看过的最好的投资指导书籍。

巴菲特认为哥伦比亚大学完全是为他量身打造的学府,他立即向校方申请就读研究生,写申请是在当年的8月,距离开学还有一个月的时间。巴菲特在给负责招生的多德的信中这样写道:“我写这封信的时候离开学只有一个月了,而实际上我早该这样做了。大学手册告诉我您和格雷厄姆都是在贵校教授金融学,我认为你们是在山顶的最高点,微笑着俯视着我们这些人。如果我能有机会被录取并幸运地让你们带着看金融街的风景,我会非常高兴。”

多德看过这封信之后,对巴菲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和格雷厄姆看重的不是学生的在校成绩而是在商业和投资方面的兴趣,更与心理年龄是否成熟没关系。于是,巴菲特在连面试都不需要的情况下直接被哥伦比亚大学录取。

如果没有哈佛对巴菲特的拒之门外,就不会有他和哥伦比亚大学的结缘,从某个角度看,巴菲特是带着被拒绝的羞耻和挫败进入哥伦比亚大学的,然而正是这种阴差阳错,让他发现命运的安排别有用心:哥伦比亚大学更适合巴菲特这种在商业领域有兴趣和能力的学生,而且,巴菲特遇到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老师格雷厄姆。

被哥伦比亚大学录取之后,巴菲特马上写信给好友奥兰斯:“朋友,我真庆幸没有被哈佛录取而是来到了哥伦比亚大学,这是一所十分优秀的学院。我有幸成为学院里很有才能的教授——多德以及格雷厄姆的学生。他们教给了我很多知识,让我获益匪浅。” ltfc96tIyqks5wew1nFTZMW8AatNbl5abTayRlIvGDi9qp+qZ+01DR10BuOKpql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