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台湾汉语音韵学史文献汇集

一、台湾学者研究台湾汉语音韵学史

李方桂《语言学在台湾》(2012,作于1967)是较早总结台湾语言学成果的论著之一,涉及台湾汉语音韵学,评述了董同龢《中国语音史》以及周法高《玄应反切》研究成果,认为其学术影响深远。邓临尔也曾提出过《台湾的语言学有什么问题》的思考

对台湾汉语音韵学成果进行总结、回顾、展望的台湾学者很多,主要有董同龢、陈新雄、周法高、何大安、姚荣松、竺家宁、王松木、董忠司、林炯阳、江俊龙、吴瑾玮、李存智、颜静馨、曾进民、吴晓琪等。在这些学者当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主要是何大安、竺家宁与姚荣松,后两位先生的总结有很多看法值得借鉴。

将台湾地区音韵学成果划分成七个方面的框架始见于何大安《近五年来台湾地区汉语音韵研究论著选介》(1983),这吹响了检讨五年研究成绩以策来兹的号角。到了20世纪90年代,何大安受台湾“国科会”人文学研究中心的委托,主持了“中文学门语言文字学核心科目:文字学、声韵学、训诂学的成果评估”专题计划,担任总工程师。因此可以说,有意识地研究台湾汉语音韵学史,何大安初创之功不可没

竺家宁《五十年来台湾的声韵学研究》(2006)是一篇十分重要的带有总结性质的长篇论文。竺家宁认为,台湾五十年汉语音韵学发展在三个方面取得了可观的成果:第一是敦煌资料的运用;第二是断代研究的日趋精密;第三是复声母研究的进展。对上古音的研究,从古韵部、古声母、复声母、古声调、音值的拟定及其他几方面论述,并列有重要论著目录;对中古音的研究,从韵书及韵部的研究、反切的研究、等韵学与重纽问题的研究、中古声母、其他几方面论述,并列有重要论著目录;对近代音的研究,从宋代音的研究、元代声韵资料的研究、明代的语音发展、清代音系及语料的研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语料、研究方法、音韵学专书近代音部分几方面论述,并列有重要论著目录;对通论性质的音韵学研究,涉及音韵学者贡献、论著选介、音韵著作序跋、音韵研究进展介绍、音韵学会议纪要、音韵研究理论与方法等内容;对音韵学学位论文概况介绍,除了列有博士论文作者题目、指导教师外,还重点简要介绍了一些博士论文的内容;对音韵学教科书的编写,主要介绍了林尹、董同龢、谢云飞、陈新雄、潘重规、竺家宁、何大安、林庆勋、黄耀堃等著作内容;对声韵学会的成立,介绍了其建立过程,还将《声韵论丛》每一辑的篇目加以列举;最后是“结论”,含有对未来的展望、教科书的编纂、声韵知识的普及和推广内容。

姚荣松《六十年来(1950—2010)台湾声韵学研究成果之评述与展望》(2014)“前言”介绍说,这个报告是台湾“国科会”人文学研究中心中文学科“五十年来台湾地区文字学、声韵学及训诂学研究成果评估”专题计划成果报告的一部分,该专题计划由何大安主持,姚荣松本人负责“汉语声韵学之评估”。作者声称,自己写作的重点放在补足对前26年台湾音韵学者筚路蓝缕、辛勤灌溉期薪传期的成果评述上,我们如果对比姚荣松(2014)与他之前的学者综述,就会知道这个特点十分突出。此外,该文对音韵学研究成果的关注具有别人所论而不及的地方。比如13页“总论”,除了强调林尹、董同龢“音韵学通论”作为大学教科书所发挥的培养学生作用之外,还提到了民间对汉语音韵学传承的问题,列举了叶芝生《古韵左证表》(1957)和叶梦麟《广古韵左证表》以及《古音蠡测》(1961),观察细致入微。作者的“讲述大纲”分为A、B两大部分:A部分是对1950—2000年台湾汉语音韵学研究成果的评述,分为前言、总论、上古音、中古音、近代音、方言、比较音韵几部分;而B部分则是对21世纪初始10年的汉语音韵学研究成果的汇集及评述,还融入了作者对21世纪汉语音韵学研究趋势展望与期待。在观察与总结的视野范畴上,姚荣松参照竺家宁(1993)进行筛选及增补,并对1977年以后的研究成果目录进行了汇集。姚文比竺家宁(2006)增加了方言、比较音韵两部分,显然是在有意地丰富汉语音韵学学术研究的内涵,与人们对传统汉语音韵学研究范畴的认知视野明显不同,这很值得注意。

二、本书调查、盘点以及论述依据

在参照中国台湾地区学者们全面介绍、评介、引述的基础上,我们的论述融入了笔者亲自调查研究所得,由此而做了一个比较全面的汉语音韵学成果文献盘点。其资料来源,除了根据台湾汉学研究中心出版的《〈汉学研究通讯〉期刊学术论文选目》、台湾图书馆印行的《期刊论文索引》、台湾声韵学会编辑的《声韵学会通讯》及台湾博硕士论文网等论文索引;林炯阳与董忠司主编《台湾五十年来声韵学暨汉语方音学学术论著目录初稿(1945—1995)》(1996),竺家宁《台湾四十年来的音韵学研究》(1993)、《五十年来台湾的声韵学研究》(2006),姚荣松《六十年来(1950—2010)台湾声韵学研究成果之评述与展望》(2014)以及李无未主持编纂《音韵学论著提要与总目》(2007)等文献之外,还面向中国台湾和大陆,以及日本、法国等地各个大学图书馆和个人,逐一收集,力求全面。读者可以通过这个盘点与论述了解到台湾地区汉语音韵学发展历史的基本事实。须要说明的是,我们对许多学者汉语音韵学成果不厌其烦地大段引述,目的是尽力保持论著原来的基本面貌,希望不至于因为我们的转述和概括而失真。同时,也尽量以“按断”形式融入了我们的一些看法,尽管有的看法并不成熟,甚至是不合理的,但我们还是希望这些看法能够引起读者们的注意,至少是给关心台湾汉语音韵学史议题的学者以一定的启迪。这里所评述的汉语音韵学论著,从学术批评标准角度尽量做到科学而公正,并且希望“面面俱到”,但因为个人精力有限、阅读面狭窄,有很多重要的学术论著被遗漏是在所难免的,因为个人看法和取舍意见不一样而造成忽略的情况也会时有发生,但我们认为,这个盘点和论述大体上符合台湾汉语音韵学研究历史的基本事实。我们的目的其实只有一个,就是通过本书的介绍,使感兴趣的读者对台湾汉语音韵学史形成一个初步的印象,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发掘历史事实,从而获得更为深刻的认识。 ugXeUU/kn4s9zeEmDeHZf803G1JwkH/is2WRRbP5mDW1ZqDgDqHDJ2elMR9lg8u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