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 第1章 /
全线出击

我军将领们乘美国军用飞机返回前线——中央部署大反攻——陈毅受命回华中——新四军出击大江南北——上海起义计划暂停——山东五路大军进展神速——毛泽东决定去重庆谈判——对江南地区的战略考虑

1945年8月25日上午,延安东关机场,一架美国军用运输机在轰鸣声中腾空而起,向东方飞去。

这是一次非同寻常的航行,窄小的机舱里拥挤地坐满了二十多人。他们是来延安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各抗日根据地的代表刘伯承、邓小平、陈毅、林彪、陈赓、薄一波、萧劲光、李天佑、邓华、陈锡联、陈再道、宋时轮、滕代远、张际春、杨得志等。此刻,他们都怀着急迫的心情,恨不得马上回到各自的领导岗位。

时局变化得太快了。两个月之前党的“七大”闭幕时,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人对形势的估计是:虽然德国法西斯已经灭亡,但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尚需时日。1945年6月中央给南下支队负责人王震和广东省委的指示中说:“对日战争,今年尚不能达到最后决战阶段,明年可能有大变化。”“美军由欧东调,需要时间,日美决战当在明年夏季以后。” 因此,“七大”闭幕后,毛泽东没有急于要各根据地的主要负责人立即返回,而是让他们再等一段时间,以便中央研究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和人事调整。

8月9日,无线电广播中突然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苏联对日本宣战了!数十万苏联红军以排山倒海之势进入中国东北,向日本“关东军”发起进攻。在此之前,根据苏、美、英三国雅尔塔协议,苏方对这一重大军事行动采取了严格保密,没有通知中共中央。毛泽东的秘书师哲回忆:“在苏军进入我国东北之前,我们并不知道苏军的动向。不管是苏联方面,还是在苏军中工作的我方人员——刘亚楼、周保中等同志,都没有向我们透露过任何消息。看来苏联是认真遵守同英美达成的秘密协定,即只同中国国民政府打交道。”

平静的延安顿时忙碌起来,党中央领导人日夜紧张工作。毛泽东把办公地点从他的窑洞移到枣园小礼堂,一面同各根据地领导人谈话,一面挥笔疾书,起草给各地的电报、指示。他忙得连饭也顾不上吃,工作人员就把馅饼、面包、西瓜放在办公桌上,让他饿了随时拿一块吃。小礼堂四周摆上一圈长条靠背木椅,干部们坐在那里等候毛主席的召见,受领任务。

当时中央最重视的是山东和华中根据地。山东是以八路军115师为骨干,加上几个分区的地方部队,控制着鲁西南、鲁中、山东半岛等地区,由罗荣桓同志在那里主持。华中是新四军活动的地区,在苏中、淮北、浙东拥有大片根据地,此时由饶漱石在主持。这两个地区经过多年抗战,已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最有利于我党我军大发展的地方。毛泽东的计划是要抢在国民党军队之前,指挥我军接收日伪占领区,猛烈扩大解放区。他要派最得力的干部去加强和领导那里的工作。

中央领导人经过研究,决定派林彪去山东,让陈毅仍然回华中。对此,林彪是非常满意的。115师是他的老部队,可以放手去干。而陈毅却有几分顾虑:他不会忘记1943年10月期间,在盱眙县黄花塘的新四军军部,华中局代理书记、新四军代政委饶漱石发起了一场对他的批判斗争。饶漱石罗织罪名,诬陷陈毅“历史上一贯反对毛主席”,企图把陈毅整倒,排挤出新四军。直到毛泽东来电要陈毅到延安出席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陈毅才得以脱身。但是在延安,毛泽东不愿意听陈毅的申诉,而是要他先作自我批评。陈毅听从了毛泽东的劝告,在整风期间进行了认真的自我检查,在“七大”上被选为中央委员。此时,当毛泽东要他回华中工作时,陈毅考虑到与饶漱石的关系,坦诚相告:回华中去恐怕没有事情做,不起作用。毛泽东说:怎么不起作用,只要你坐在那里就起作用!陈毅看毛泽东这样说,就答应下来。为了让陈毅能顺利开展工作,毛泽东于8月26日陈毅乘飞机走后致电华中局:

“陈毅昨日飞抵太行转赴华中决定饶漱石任华中局书记及新四军政治委员,陈毅任新四军军长及华中局副书记,其余不变。”

在那些日子里,毛泽东和中共中央负责人与各根据地保持着密切联系,频繁往来电报,下达命令,部署反攻和向日伪占领区进军的行动。8月11日,毛泽东在起草的《中央关于日本投降后我党任务的决定》中说:“目前阶段,应集中主要力量迫使敌伪向我投降,猛力扩大解放区,占领一切可能与必须占领的大小城市与交通要道,夺取武器与资源,并放手武装基本群众,不应稍有犹豫。”8月10日和11日两天,周恩来同志起草了延安总部的第一到第六号命令,以朱德总司令的名义命令解放区各部队前往敌占区接管受降。任弼时同志也为中共中央起草了几份重要指示。8月10日,在致中共中央华中局的电报中,要新四军采取“重点主义”,集中主力占领津浦、沪宁两线,并向长江以南的城市进军。要新四军军部“即日发表江苏、浙江、安徽三个省主席,上海、南京两个市长。”遵照中央指示,华中局书记、新四军政委饶漱石发表粟裕为南京市市长、刘长胜为上海市市长的委任声明。

延安的行动,急坏了在重庆的蒋介石。8月11日,他也连发三道命令。一是要国民党各战区部队“加紧作战努力,一切依照既定军事计划与命令积极推进,勿稍松懈。”二是命令沦陷区伪军“维持治安,保护人民。非经蒋委员长许可,不得擅自迁移驻地。”三是特地命令第18集团军(八路军)“该集团军所属部队,应就原地驻防待命。政府对于敌军之缴械、敌俘之收容、伪军之处理及收复地区秩序之恢复,均已统筹决定,分令实施。为维护国家命令之尊严,恪守盟邦协议之规定,各部队均勿再擅自行动。”

毛泽东收到蒋介石的电报,怒不可遏。华北、华中、山东大片的敌后抗日根据地,都是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游击队打出来的。如今胜利到来,不让我军去受降,是何道理?他奋笔疾书,在8月13日以朱德总司令的名义,给蒋介石回电指出:“这个命令你是下错了,而且错得很厉害,使我们不得不向你表示:坚决地拒绝这个命令。因为你给我们的这个命令,不但不公道,而且违背中华民族的民族利益,仅仅有利于日本侵略者及背叛祖国的汉奸们。” 当天,毛泽东在延安干部会议上发表了长篇讲演《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提出了“针锋相对,寸土必争”的战斗口号。

但是,怎样与蒋介石进行争夺,中央的考虑还不是很成熟。毛泽东的眼睛盯住广大农村。8月12日在给各中央局、各区党委的指示中说:“太原以南之同蒲路,郑州以西之陇海路及以南之平汉路,长江以南各要道及大城市根本不作占领计划,而置重点于占领广大之乡村。在城市及要道未取得前,乡村仍是我党的根据地。” 同日,陈毅代中央军委起草了给华中局的指示:“江南方面,立即有计划分路发动进攻,占领吴兴、长兴、宜兴、郎溪诸城镇及太湖西岸各地及浙西敌区各地。并在以上各地造成一些片的(包括城镇)统一的广大农村局面。对京沪沿线苏州、无锡、武进、镇江、丹阳等城相机占领,不可能时即不要去,能占领时亦不宜作久住之计。江南的任务是占领各城镇后,即放手发动群众,扩大部队武装,囤积资财,布置内战战场。……江北方面,应将津浦路以东、长江以北、陇海以南、运河两岸这块地区打成一片,占领所有城市,解放所有地区,打定长期巩固根据地的基础。”

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各根据地都积极行动起来,向日伪军盘踞的据点和县城发起攻击。在江北,张爱萍指挥新四军4师收复淮北的宿迁、泗县、泗阳三县;罗炳辉指挥新四军2师攻克淮南的定远、嘉山、天长、六合等县城;谭希林指挥新四军7师攻克无为县城;黄克诚指挥新四军3师攻克沭阳、涟水等城。在江南,粟裕、叶飞指挥苏浙军区一、三、四纵队连克长兴、溧水、溧阳、金坛等县,解放了江阴、无锡、常熟三角地带的大多数乡镇。短短一个多月时间,华中、淮北、淮南根据地基本上联成一片,江南、浙西地区根据地也有很大的发展。

8月20日,华中局饶漱石得到上海传来的消息,说地下党组织了几十万工人准备武装起义,等待我军去支援接应。饶漱石致电中央,请求发动上海起义。毛泽东立即回复两电表示同意。第一电说:“你们发动上海起义的方针是完全正确的,望坚决彻底执行此方针。并派我军有力部队入城援助。其他城市如有起义条件,照此办理。”第二电说:“速发动京沪杭三角区内数百万农民武装起义,策应上海起义。从江南、江北分派数十支武工队及大批军政干部,分布各县为核心。”但是想了一夜,8月21日毛泽东又给华中局发去电报说:“关于上海起义问题,我们过细考虑结果,认为在目前起义,对我们和人民是不利的,应即照本日午电停止起义。保存我们在工人及其他人民群众中的组织基础,以便将来能够进行民主运动。” 事实证明毛泽东的决断是正确的,当时饶漱石命令叶飞带部队前往上海,他们集合队伍准备上船,得到中央停止行动的命令。事后得知,所谓几十万工人准备起义的情况是上海个别人虚报的,当时我党还不具备接管上海的条件。

山东形势的发展也同样令人振奋。8月10日,中共山东分局书记、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罗荣桓接到中央指示:“山东军区有占领徐州、济南、德州、青岛、连云港及其他大小城市交通要道之任务”。要求他们“迅速进攻与招降伪军,争取群众,扩大部队”,“将山东行政委员会宣布为正式省政府。” 罗荣桓立即召集会议,向干部们传达中央指示精神,下达了进军的命令。13日,山东行政委员会宣布改为山东省人民政府,黎玉为主席。山东八路军和地方部队迅速进行整编,组成一线的8个师、12个警备旅。按照鲁中、鲁南、滨海、渤海、胶东5个军分区编成五路大军,动员了10万民工支援,山东大地展现出空前规模的大反攻和大进军的热潮。

鲁中军区部队在王建安、罗舜初指挥下,连克临朐、博山、莱芜、周村、益都等城市,切断胶济铁路,逼近济南。滨海军区部队在陈士榘、唐亮指挥下,占领日照、青口,切断陇海线东段,逼近海州、连云港;又北上切断胶济线东段,解放胶县。胶东军区部队在许世友、林浩指挥下,解放了威海卫、烟台、蓬莱、即墨等山东半岛大部分城镇,逼近青岛。渤海军区部队在杨国夫、景晓村指挥下,解放了昌邑、临淄、广饶、邹平、吴桥等地,切断了胶济线中段,与鲁中军区部队会合,逼近济南。鲁南军区部队在张光中、王麓水指挥下,切断津浦线,解放泗水、曲阜、台儿庄,逼近兖州。短短半个月内,山东部队战果辉煌,解放了山东境内40多个县城,将残存的山东日伪军压缩在胶济、津浦铁路沿线的少数孤立城市中。

蒋介石对共产党方面的积极行动感到焦急不安。抗日战争的胜利,使蒋介石达到了他一生中最辉煌的顶点。他不仅得到了美国、英国的支持,苏联也与他的政府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承认他的正统地位。天时、人和,都让蒋介石占据。惟有地利这方面不占优势,国民党的精锐部队都远在中、缅边境和云南、四川大后方。要想用西南地区现有的破烂交通工具将如此之多的政府官员、军队运送到东部沿海和平原的各个城市,没有半年十个月是办不到的。而共产党的军队就挨着敌占区,迈开双腿就到。蒋介石必须要想一个冠冕堂皇的办法,阻止共产党的进军。于是,蒋介石在8月14日、20日和23日连发三封电报,打着“和平建国”的旗号“恳词”邀请毛泽东来重庆谈判,并表示已经准备好飞机来接毛泽东。

蒋介石的这一着确实厉害,当时全国上下渴望和平,重庆方面的舆论都表示拥护。斯大林也来电报要中共中央去谈判。如何应付这个复杂局面,8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扩大会议,分析国内外形势,商讨对策和下一步行动方针。毛泽东在会上作了长篇发言。他说:“我们可能在两种情况下进入和平建设阶段,一种是可以得到一部分大城市,一种得不到。现在是得不到了。原因有二:一是苏联为了国际和平和受中苏条约限制,不可能帮助我们;二是蒋利用合法地位,使日本完全投降他。我们只能承认这个事实。只能在得不到大城市的情况下进入和平阶段。”

毛泽东清醒地分析了蒋介石的有利条件,同时也列举了解放区目前的有利条件。他说:“我们现在新的口号是:和平、民主、团结(过去是抗战、团结、进步)。和平是能取得的,因为苏美英需要和平,不赞成中国内战。中国人民需要和平。国民党也不能下决心打内战,因为他的摊子未摆好,兵力分散,内部矛盾,加上解放区的存在,我们不易被消灭。”毛泽东估计今年的局面蒋介石还不会发动大规模内战,但很可能是“打打停停,甚至可能要打痛他才能逼他让步”“不可能设想在蒋的高压下,没有斗争可以取得地位。”所以,毛泽东说:“这次谈判应该去,不能拖,而且估计也不会有什么危险。只要我们站稳脚跟,保持清醒的头脑,就不怕一切大风大浪。”

会议展开了激烈争论。主要是围绕毛泽东究竟去不去重庆的中心议题而展开。周恩来表示不愿意毛泽东去冒险。朱德则主张应该去。最后多数的意见是:周恩来先去重庆,毛泽东随后再去。

会议结束前,毛泽东再次发言说:“我们要准备有所让步以取得合法地位,利用国会讲坛去进攻。我们很需要这样一个时期来教育全国人民,来锻炼我们自己。……我是否去重庆?还是出去。出去的时机由政治局、书记处决定。先派恩来同志出去。我出去,决定由少奇同志代理我的职务,书记处另推陈云、彭真同志为候补书记,以便我和恩来同志出去以后,书记处还有五人开会。”他的建议得到了一致的同意。

方针既定,中共中央立即安排有关的准备工作。因为参加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各战略区的领导人和主要将领还都在延安。现在迫切要求他们立即回到各自的岗位上去。就在25日这天,恰巧美军观察组的飞机要从延安飞往太行山区的黎城县,中央紧急决定,刘伯承、邓小平、林彪、陈毅、陈赓、薄一波等二十多位将领搭乘美军运输机返回各自地区。

上飞机之前,刘、邓向毛泽东请示。毛泽东说:“我们的口号是和平、民主、团结,首先立足于争取和平,避免内战。我们提出的条件中,承认解放区和军队为最中心的一条。中间可能经过打打谈谈的情况,逼他承认这些条件。你们回到前方,放手打就是了,不要担心我在重庆的安全问题。你们打得越好,我越安全,谈得越好。别的法子是没有的。”

8月26日,中央政治局再次开会,讨论去重庆谈判问题。毛泽东在会上宣布了他决心亲自去与蒋介石谈判的决定,并考虑到谈判期间可能要作出的妥协和让步。他说:“去,这样,可以取得全部主动权。去重庆,要充分估计到蒋介石逼我作城下之盟的可能性,但签字之手在我。谈判自然必须作一定的让步,只有在不伤害双方根本利益的条件下才能得到妥协。我们准备让步的第一批地区是广东至河南的根据地,第二批是江南的根据地,第三批是江北的根据地,这要看谈判的情况,在有利条件下是可以考虑让步的。陇海路以北迄外蒙一定要我们占优势。东北我们也要占优势,行政大员是国民党派,我们去干部,那里一定有文章可做。如果这些条件还不行,那么城下就不盟,我准备坐班房……如果是软禁,那也不用怕,我正是要在那里办点事。”但是毛泽东估计这种情况不大可能发生。因为现在形势上是中国自己解决问题,实际上苏、美两国也介入了。大家都不愿意中国内战,国际压力是不利于蒋的独裁的。所以重庆是可以去,必须去。领导核心还在延安,延安不要轻易搬家。由于有我们的力量、全国的人心、蒋介石自己的困难、外国的干预四个条件,这次去是可以解决一些问题的。

会后,毛泽东起草了《中共中央关于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的通知》。在通报了即将去重庆谈判的决定后,指出:“中国反动派的内战阴谋,可能被挫折下去。如他们必欲内战,英美苏可能出而干涉。同时我党力量强大,有来犯者,只要好打,我党必定站在自卫立场上坚决彻底干净全部消灭之(不要轻打,打则必胜),绝不要被反动派气势汹汹所吓倒。”“但是不论何时,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手段,达团结目的,有理有利有节,利用矛盾,争取多数,反对少数,各个击破等项原则,必须坚持,不能忘记。”“你们绝对不要依靠谈判,绝对不要希望国民党发善心。”“坚决依靠人民,就是你们的出路。”

考虑到江南地区我军部队可能要作战略转移,毛泽东在8月24日特地给新四军负责人发出指示。电报中说:“我党口号是和平、民主、团结。”因此,大城市不取军事占领政策,“力争占领小城市及乡村。”“江南江北我军主力各就现地集结整训,恢复疲劳,养精蓄锐,准备于顽军进攻时,坚决、彻底、干净、全部消灭之(不要轻打,打则必胜,每次消灭其一部,各个击破之)。打得几个大胜仗,威震大江南北,对于促成国共和谈非常有利,顽军亦不敢轻视你们。”

作好了一切安排之后,8月28日,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在专程前来的张治中、赫尔利的陪同下,乘飞机离开延安赴重庆谈判。举国上下都关注着这场历史性的国共谈判,究竟会取得什么样的结果。 vm+ivOZJxXcnFFl+UT8SGarS4E4kUJQCl1sHZQmpExLwkwwLjww8CRswSoXJpCs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