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 第7章 /
锦州战役计划未能执行

杜聿明抓住时机,突入绥中——毛泽东要林彪在锦州反击——林彪手里没兵,准备放弃锦州——黄克诚赶到前线,发现他们处于“七无”状态——林彪与黄克诚会面,一致决定后撤

杨国夫师撤出山海关前,没来得及通报李运昌。第二天李运昌、沙克才获悉杨师已撤到绥中。毛泽东在延安是收听合众社新闻广播才知道山海关失利的消息,他直接发指示电给李运昌、沙克,命令“山海关、绥中、兴城之线,必须坚守。掩护我主力黄、梁集中锦州。时间至少三星期,多则两个月”。并要李、沙报告我军在那里的兵力和战斗力情况。

李运昌如实报告:山海关至兴城一线共有正规部队1万人。其中山东部队(杨师)有战斗力,他属下的冀东19团、22团是县大队改编的,战斗力差;还有地方武装和驻葫芦岛的36团也都没什么战斗力。电报暗示中央,要他们守住绥中、兴城一线,恐怕难以胜任。

鉴于李运昌16日电报,中央改变了计划。11月17日,中央给黄克诚、程子华、李运昌等发去一个综合指示,命令李运昌、杨国夫部在锦州地区运动防御。“节节坚决抗退,既不死守,又不轻易放弃阵地。”命令黄克诚、梁兴初部迅速集结到锦西地区,“待敌深入锦西、兴城线,从敌左侧后突然攻击”。

然而,这些指示还没来得及执行,杜聿明已经抢在了前面。16日晚间他接到先头部队25师占领山海关的报告后,当即下令要各部队第二天一早就出发,向绥中前进。17日早上13军刚上路,杜聿明就乘吉普车赶到了。他一面吩咐部队继续前进,一面通知各部队长官前来开会。

没进房子,也没坐处。众人就在路边站着听杜聿明训话。杜问石觉:为什么不实行战场外追击?石觉吞吞吐吐的说:“共军早已脱离战场,恐怕追不上,所以未令各师追击。”杜聿明知道他是畏惧不前,当即向先头部队的一个连长调查。该连长报告说:“东面、北面村庄里共军很多”,他“因为兵力单薄不敢前进”。杜聿明的判断得到证实,他要大家抓住战机、迅速前进占领绥中。说完就催促各自归队。在一旁经过的13军士兵议论说:“长官真神气,在战斗行军中还召集官长开会。”

杨国夫师刚从山海关撤退到绥中,战士们又饿又乏,大家的情绪也很受打击。还没喘口气,国民党军队就紧紧追赶上来。于是利用绥中西关外的一个高地,临时布置抵抗。下午三点,杜聿明来到前方,发现13军军部和直属队纷纷向后跑,说是奉军长命令后撤五里。杜聿明当即制止,赶上前去找石觉。石觉正指挥部队向小高地进攻,对杜说:“共军十分顽强,恐怕今天打不到绥中。”杜聿明观察了情况,命令预备队上去迂回包围。高地上的杨国夫部队看到情况不利,便主动后撤。枪声逐渐平息下来。

天色近晚,国民党军队各自安营扎寨。杜聿明却命令今天必须占领绥中。石觉不同意,与杜争执起来。杜聿明接通前卫团的电话,该团长报告说:绥中城内情况还没侦察清楚,部队正在吃饭,饭后就向绥中前进。杜说:“你这一团今晚进了绥中,我给重赏。”此时杨国夫师已撤离绥中,夜里12点,国民党军占领绥中。这样,杜聿明才下令停止前进,休整几天。

绥中失守,兴城、锦州便暴露在国民党军面前。这时,林彪在做什么呢?

在国民党军对山海关发起总攻前夕,东北局领导人曾向中央请示,待黄克诚、梁兴初两支主力部队到达山海关地区后,就集中兵力与国民党军决战。毛泽东考虑敌我双方形势,于11月15日给彭真、林彪发了一封电报,要他们将主力隐蔽在锦州一带,进行内线作战。电报说:“目前山海关作战并非真面目战斗,我黄梁二部四万二千远道新到,官兵疲劳,地形不熟,目前开至义院口、驻操营 ,必无好仗可打,即使歼敌一部,不过战术胜利而兵力暴露,不得休整,势将处于被动。”他要黄、梁二部隐蔽前进到锦州一带,处于内线。“俟敌进至绥中地区或兴城地区业已疲劳消耗至相当程度,我则可集中最大兵力,计黄克诚三万五千。梁兴初七千,杨国夫七千,李运昌、沙克在盘山、锦州至山海关一带者至少二万,共约七万人,于最有利之时机地点,由林彪或荣桓亲去指挥,举行反攻。”“总之,从内线作战着眼,此种方针最为有利。”

毛泽东设想得很好,但实际情况变化太快。就在林彪收到毛泽东电报的同一天,传来了山海关失守的消息。我军节节后退,国民党军步步紧逼。形势急转直下,变得对我方越来越不利。林彪心急火燎,匆匆离开锦州指挥部,前往兴城、锦西一带察看地形,集合部队,等待黄克诚、梁兴初主力部队的到来。

在兴城,林彪见到了撤下来的杨国夫部队。该师作战科长向林彪汇报了山海关、绥中战斗情况。杨国夫师几天来“伤亡失散千余人,极疲惫。无棉裤,许多无鞋,赤脚战斗,情绪不高。抵抗力降低”。 看来这支部队一时难以再投入战斗,林彪指示他们撤退到后方,分散打土匪,休整部队,暂时不参加正规作战。

11月21日,山东军区1师8000人在师长梁兴初、政委梁必业的率领下,终于赶到兴城。这个师的前身是八路军115师的685和686团,是林彪的老部队。他们10月初从山东诸城出发,途经山东昌邑、寿光,河北霸县、玉田,从冷口出山,来到兴城。这支能征善战的红军部队经过长途行军,此刻也是疲劳不堪,比杨国夫师强不了多少。

林彪视察了其他部队的情况,检查了各部队的联络指挥系统。不禁浓眉紧皱,忧心忡忡。现在的条件,不要说打胜仗,就是基本的作战条件都不具备。11月21日,他给军委和沈阳的彭真、罗荣桓发电报,汇报前方情况,阐明他的意见:“连日我在兴城、锦州一带所见所闻,我部队已参加作战者皆极疲惫涣散,战斗力甚弱。新兵甚多,缺乏训练。梁师刚到,黄师尚未到达,远落敌后。各部皆疲劳,武器弹药不足而未得补充;衣鞋缺乏,不惯吃高粱,缺少费用。此外,自总部起各级缺乏地图,对地理形势非常不了解。通讯联络至今混乱,未能畅通。地方群众则未发动,土匪甚多。敌迂回包围时,无从知道。敌人利用我以上弱点,向我推进,并采取包围迂回。依据以上情况,我有一个根本意见,即:目前我军应避免被敌各个击破,应避免仓皇应战。应准备放弃锦州以及以北二三百里,让敌拉长分散后,再选弱点突击。……目前黄、梁二师皆我亲自指挥,如能求待有利作战时,即进行极力寻求战机。侧面的歼灭战,此可能性仍很大,但亦不拟轻易投入战斗。”

因为林彪的电台无法与各部队接通联络,他请军委将他的电报转达给各部队,自己带参谋人员前往锦西江家屯,准备与黄克诚师会合。

黄克诚师3万多人长途行军,在11月12日赶到河北玉田冀东军分区司令部。刚休息了两三天,就接到军委命令,让他们参加山海关战斗。于是部队匆忙上路,当时他们是与杜聿明的大军平行东进。不同的是国民党军队走大路,有汽车;黄克诚部是钻山沟,绕远路,全凭两条腿。连日秋雨,道路泥泞,干部战士疲劳已极,苦不堪言。然而国民党军终究抢在了前面,杜聿明督催逼命,让13军、52军进行500里的长途奔袭,在11月24日到达锦州城下。

当时,我军在锦州西线的兵力十分薄弱。老部队只有文年生的警1旅两个团。这支部队是从原359旅分出来组建的,9月南下至河南境内时,接到延安的命令北上的。11月中旬,他们经承德来到锦州,马上就搞新老部队合编。敌人兵临城下时,他们还没完全准备好。另外还有沙克的特务团,共五个连布防在女儿河一线,锦州城内是李运昌的19旅。

11月22日,国民党军先头部队到达兴城。杨国夫师奉命主动撤离,国民党军占了一座空城。杜聿明命令13军沿锦榆公路向前推进,52军2师向锦西、葫芦岛进攻。守在葫芦岛沿岸的冀东31团见侧翼受到威胁,便随主力东撤。用李运昌的话是“新部队无主力配合,一触即溃”。 本来,国民党军对杜聿明如此孤军深入,是心有疑虑的。52军2师师长刘玉章占领锦西后给杜打电话说:“锦西太大,兵力不够,现兴城方面仍有共军大队退下来,缴枪也来不及。部队出了锦西,共军一旦反攻,就毫无办法。”杜聿明知道他说得有理,但不肯放弃机会,让刘玉章量力而行,继续前进。刘叹了口气说:“不是不敢打,实在力量不够啊。”下午,当他们到达葫芦岛时,发现共军已经撤退。刘玉章才高兴地向杜聿明报捷。于是,11月22日这一天,国民党军连占兴城、锦西、葫芦岛三处要地。

锦州是辽西第一军事重镇,是东北与关内联系的交通枢纽。杜聿明得到情报,锦州城内空虚,林彪的主力部队正在进军中,尚未到达。面对这个机会,他决心不惜代价,抢在前面占领锦州。于是下令52军为右攻击兵团,向大凌河东岸进攻。13军为左攻击兵团,主力沿塔山、高桥向锦州进攻,分出一部沿大小虹螺山道向锦州西边进攻。部署一定,各军立即开拔。

国民党大军压境,锦州城里顿时紧张起来。李运昌组织人力抢运枪支物资。锦州机场上停着一些日本飞机,是苏军移交的战利品。当时既没有飞行员,也没有汽油,李运昌搬不走,只好下令统统烧毁。飞机场上浓烟冲天,几十架飞机就这样炸的炸、烧的烧,全都报销了。然后,李运昌下令向黑山、阜新方向撤退。 当他们撤离锦州时,城里的一些地方武装放火烧仓库,与国民党军里应外合。沙克的五个连在女儿河抵抗了一阵,势单力薄,也主动后退了。11月26日早晨,国民党军进入锦州城。

就在同一天,黄克诚带领3师全部到达锦西江家屯。这是中央派往东北诸部队中人数最多的一支,但经过50多天的长途行军,因病倒、掉队造成4000多人的减员。此时全师三个旅共有32000人。按黄克诚的设想,部队应该马上休整一下,补充枪支弹药、棉衣棉裤。谁知到这边一看,情况比在苏中根据地要糟得多。地方部队和政府早已不知去向,部队要吃没吃,要穿没穿。在寒冷的天气里穿着单衣直哆嗦。老百姓也不理他们。大家如同被迎头浇了一瓢凉水,情绪大受打击。黄克诚也是一肚子气,北上动员时说得那么好听,现在怎么向干部战士解释?于是他马上给毛泽东发了一封电报:

一、3D主力已于11月25日到江家屯,锦州亦于此日失守。

二、部队50多天行军,极疲劳。自华中及沿途动员,均说坐火车汽车、到东北背好武器等乐观心理。现在处于无党、无群众、无政权、无粮、无经费、无医药、无衣服鞋袜之困难情况,部队士气受极大影响。锦州至山海关以西地区土匪甚多,少数人无法通行,战场极坏。而顽已占锦,将直趋沈、长。

三、在上述情况下,我提议我军应暂不参加主力战,进行短期休整,恢复疲劳,再行作战。并以一部主力占中小城市,建立乡村根据地,作长期斗争之准备。

四、我与林彭罗初见面,特向你提议。是否有当,希考虑。

毛泽东很快回电,要黄克诚直接向东北局请示和提出建议。中央军委也电告黄克诚:“关于你部编制、干部配备与活动地区和作战意见等,你均可与林彪坦白商谈,并由你与林向中央提出意见解决。” 但是,由于无线电联络不通,黄克诚虽然与林彪相距不远,却都不知道对方的位置,见不了面。

这时,林彪指挥他手头能掌握的老部队——梁兴初师,前往高桥,按毛泽东的既定部署准备侧面打击国民党军。杜聿明刚刚进入锦州,屁股还没坐稳,高桥和千家寨就打响了。13军89师向杜告急:国民党军的后路被共产党军队截断,驻千家寨的89师主力已被击溃,阵地大多失守。杜聿明吓出一身冷汗,忙召唤54师回头增援,要后面的195师星夜北上。那几天用杜本人的话,真是“千钧一发”。但令他不解的是,共军打了一阵就主动撤走了。国民党军才松了一口气。蒋介石得到杜的报告,一面奖励有加,一面严令没有他的手令,不得继续前进。杜聿明也感到孤军深入有危险,便停在锦州休整20多天,招兵买马补充正规军,培植地主武装,为进一步占领东北作准备。

林彪为什么打了一下就停止了?说起来几乎难以置信,他手上没有大功率电台,发不出电报。作为东北自治军总司令,既无法指挥部队,也无法与延安联系。近一周时间,他的电报稿积压了一叠,就是发不出去。直到12月3日,他才找到一部能用的电台,向中央汇报锦州作战情况:

敌25日攻占锦州,该日我梁师始赶到江家屯以东30里,黄师主力到达江家屯(江家屯距锦州约100里),其一个旅尚距江家屯三日行程。我因对敌情不明,故继续向高桥、塔山前进。于27日占高桥、塔山,但却扑了个空。旋即分三路向锦州西北追击前进,于30日黄昏到达大茂堡一带。得知敌一个师在锦州以北30里一带,当即决定次日攻击。但次日战斗,因有的部队未收到电报,故兵力未能照计划赶到参战。只有不到4个团的兵力参加了战斗,在战场上又缺乏电话联络,不能配合攻击,致仅将敌给予打击,未能解决战斗。次日因顾虑锦州增援,故脱离敌人。

黄克诚与东北局联系不上,便决定按原来的作战命令准备与国民党军打仗。他带领各旅干部巡视战场,正巧遇到林彪派来与他们联系的李天佑同志。黄克诚这才知道中央任命林彪为东北人民自治军总司令,指挥各路人马。而且林彪就住在离黄克诚只有20里地的村子里。黄克诚马上与李天佑一起去见林彪。林彪看到黄克诚这支大部队终于到达,心里自然很高兴。他们互通情报、交换意见,一致认为我军远道疲劳,又无根据地,在目前情况下不宜与敌硬拼。当前最重要的是建立后方,站稳脚跟,发展壮大自己,准备将来与国民党军决战。林彪与黄克诚意见完全一致,决定放弃在锦州作战的计划,将部队转移到义县、阜新一带。 w3kbyDfTTq1OWyWd1ieYNL6TosawNCZ2oy90fBtbt3HRtTTlDolaek8svci35Lr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