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楔子

我毫不怀疑这本书会给所有的阅读者带来一种虚幻感,这就如我写作时的感觉一样。这种感觉的产生来自于一种空幻的现实——大约在20世纪80年代初,我的心里涌动着彼时那个年代少年们基本上都怀有的文学激情。我耽溺于文字,并一遍又一遍地想象着自己能成为文字的巨匠。甚至,我不惮于自己的能力,开始谋划写作一部惊世骇俗的作品。

对于过往不切实际的狂妄,我基本上不会有任何愧疚。甚至还会在受挫时把这段少年莽事作为一种用以鼓舞自己的参照。

这段时光中最大的收获是我对文学近乎偏执的狂热感动了一位同村的老学究。他送给我一本发黄的线装书——《诸家家史》,薄薄的一册,纸张焦脆如某种已经叫不上名字的乡村膨化食品。随意翻看了一下,不过是一本诸家的流年史,规矩又拘谨的蝇头小楷,文字浅薄的流水账,记述得很仓促。我把它搁在了书架的最不显眼处。它在光阴里静静地沉睡了三十年。一直到我四十多岁返乡过年穷极无聊时,才偶然把它重新唤醒。

在那个阴郁的下午,我惊异地在时光的深处看到了一个女人的模糊背影。虚幻,是因为她静止在光阴中已经将近百年;现实,是因为这个女人就曾经活在我脚下的这片土地上。这时我才想起三十余年前那个午后,那位乡贤的赠予也许是一种因缘。他送给了我一个梦境——

一座庄园,一个女人和一个家族。

三十年后,我怀着一颗与少年时迥然不同的心境开始庄重地谋划写作。我又重新坐到诸家堡老家中,伏在少年时曾用过的斑驳书桌上,屋里陈旧的气息还停滞在我人生初始的时代,这让我突然产生了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在近两年的写作时间里,我惊奇地发现自己能窥见光阴的背影,能闻到光阴的气息。它泛着淡淡的霉味,躲在书桌的木榫中、书页的碎屑里,冷滞却又有着烫手的热度。坐在诸家堡村东的土窑上,向西眺望,你还会依稀看到诸家堡不甚清晰的轮廓线、城壕和祠堂的残留。

我总是想象着时光是一个披着厚重的壳缓缓爬行的蜗牛,缓慢却执着。不要试图挽留,留不住。我们所能追寻的不过是它身后涎水一样淡淡的黏液——某种终究会被忘记的记忆。 8FupMc6bVIHwFyca8QNMVLRDn6Vw8lfDx+AyCMVTdbM7ZPviQmaikMv/wSA5hwY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