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推荐序一
夯实通往区块链社会的基础

这个时代变化太快!互联网金融刚刚热了几年,金融科技(FinTech)便取而代之。比特币的矿工和炒家们刚刚结伙成帮,区块链(Blockchain)便登堂入室形成“链圈”。一波波新概念让我们眼花缭乱,在不断鼓噪的创新颠覆中,莫名的焦虑感笼罩着所有人。极客们彼此创造深奥晦涩的词汇来建立行业壁垒,把自己弄得云里雾里,失去了与正常人沟通的能力。普通大众则马不停蹄地参加各种论坛沙龙,如饥似渴地汲取新知,唯恐坠入智能时代的底层。

我就是这样一个焦虑症患者,一直关注比特币挖矿、极客的算法逻辑和区块链先知们的布道,不时沉浸在瞬间的快乐和间歇性沮丧之中。面对所有变化——金融的、艺术的、科技的、社会的,我们都会坚定地向往和跟随这些创新,即便大多数会走向失败,过程却是充满着大大小小的快活之处。区块链也会是这样的。

2016年夏天我参加了加勒比海内克岛(Necker Island)的区块链三天恳谈会。著名嬉皮士企业家理查德·布兰森(Richard Branson)邀请了十几个国家不同领域的人士在海浪和阳光沙滩的环抱中讨论区块链的应用。没错,这种时空穿越真是让人惊喜。这些来自政府、法院、情报系统、互联网、艺术、航天和环保机构的30多位彼此陌生的人士组织了十几场不同主题的讨论会,讨论抓捕逃犯、防范洗钱、保护艺术产权、确认交易真实性、防止贪污腐败、社会选举、地震救援和濒危生物的保护等,在感受到这些领域鲜活的具体成就的同时,也在体会一个共同的应用逻辑:这都是建立在大数据分析基础上自发组织、彼此交叉合作的成果,而且没有一个权威机构或企业在组织这个系统和过程。

按在场的一个年轻人的话,我们正在创造一个全新的信任协议,所有参与者都在编写制约我们行为的程序。没有上帝,没有国王,也没有政府和大公司这样的权威居高临下或者中心操控,而世界仍然在运行,而且更重要的是,革命正在发生。这个年轻人是亚历克斯·塔普斯科特,他刚刚与写过《维基经济学》等许多畅销书的父亲唐·塔普斯科特合作出版了新书《区块链革命》,现在其中文版在中国很畅销。2017年1月,我与唐·塔普斯科特同台担任嘉宾,并邀约其今年夏天来中国金融博物馆讲演。

当时在内克岛的人几乎没有一位是技术专家,没有一位是比特币挖矿者,没有人懂得哈希算法和双花理论,但大家都信心满满地讨论区块链。很简单,制作电视节目的人不必关心电视信号如何发射和显现,设计手机的人也不需要了解4G(第4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原理和每个零件的功能。对于打电话和看电视的消费者来说,更不必有什么深厚的技术储备。最后一天的晚会上,主持人提议所有人为区块链下一个定义,而且彼此不能重复,这真是有趣的游戏,几位来自非洲和德国的朋友,居然用歌声和Rap(说唱)来表达。几个核心词就是“信任”、“认证”和“价值转移”。区块链能实现价值转移,是超越信息转移的第二代互联网。当然,这只是当时的认知,今天我们已经大大丰富了对区块链的理解,而且每个人都拥有理解的权利,不需要来自某个权威的定义。

截至2017年3月,我可以在网上查到的区块链方面的中文书籍达到40种,估计还会有100本在2017年年底问世。如同当年互联网刚刚进入中国一样,普及书的泛滥也是浪潮的重要先声。当年的因特网和万维网等译名,陆续被互联网替代,极客们使用的区块链也可能被更好的译名所替代。互联网金融博物馆在2016年曾发动了两轮译名讨论,我和许多同道中人更欣赏“公信链”,不过,我也同意许多从事金融监管的朋友的意见,在中国目前的环境下,“公信”一词有可能被非法集资者滥用,还是留给监管机构判定吧。

区块链脱胎于比特币,作为底层技术被发掘和推广。比特币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特别在中国当下这样一个执着于赚钱赢利的功利环境下,比特币迅速在金融和投资领域深度演绎着系列故事,也立即被高度监管。不过,区块链技术则破土而出,独立形成了一个更广泛的应用空间。如同互联网的TCP/IP协议一样,如果你不执迷于解码和编码,你就可以发现区块链技术远比浏览互联网和电商交易有更为广泛和深刻的应用。许多人将区块链视为一个巨大的分布式记账体系,所有人参与记账查账,无人有能力篡改。这很有道理,但区块链显然要远远超过记账的认证功能。

区块链说到底更是一种观念,用技术设计取代权威控制和情感信任,以此建立一种网络结构,所有人都可以参与成为无数节点之一,进行认证、确权、交易、追溯和调整等一系列动作,它公开透明,成本低、速度快、分布广,没有权威可以篡改伪造和取缔记录。我们可以充分想象今天的商业、艺术、司法、科技、政治乃至社会等各个领域中,这样一个建立在运算能力和技术架构上的网络文明社会基础设施将是多么不同。尽管它毫无情怀和冰冷冷地运作,但从根本上摈弃了狂热理想的驱使、自命权威的霸道、垄断财团的曲扭、民粹阴谋的盲动,商业诈骗和情感敲诈也会随之水落石出。无论我们是否喜欢,区块链理念所驱动的全新社会正在迅速形成,不仅仅在比特币和金融科技领域。这是社会生态的巨大变化,也是许多人提到的革命意义。

比特币的开发者中本聪是一个时代的里程碑,但随着社会大数据的深厚积累,以及计算机能力的空前突破,社会网络的多元和复杂——特别是“80后”一代人的生活态度和自由选择精神,形成了区块链社会的核心基础。我们也许很难预测区块链社会的未来支撑点,但它对我们现存社会生活方式的颠覆则是确定无疑的。重要的不再是对区块链的定义,而是我们如何了解和进入区块链社会。

区块链极客们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和思考逻辑,但区块链的广泛应用才是让无数学习者和创新者夯实通往区块链社会的条条大路。北京金融局率先支持区块链技术在防范非法集资和恶意诈骗领域的应用,推动中国区块链应用研究中心成为民间公益平台(2015年11月在北京成立,继而又开拓到浙江和上海等地)。2017年1月,中国区块链应用研究中心又组成代表团参加达沃斯论坛并参与创建了由25个成员组成的全球区块链商业理事会(GBBC),中国担任执行理事并主导区块链培训认证委员会,这是参与业界标准制定的重要机遇。

根据约定,中国区块链应用研究中心在2017年开始编制教材,开办面向区块链应用的公益性普及培训班,得到各界的广泛响应。仅经过三天的微信发布,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170位朋友报名。中国保监会前副主席魏迎宁,中国区块链应用研究中心首任主席徐明星和新任主席邓迪等亲自授课,首期学员将得到全球区块链商业理事会和互联网金融博物馆的联合培训认证。目前,上海、珠海等地已经开始启动新一期培训。

区块链观念的普及和区块链应用的尝试取决于新一代创业者的积极参与,也取决于监管者的宽容和呵护。应本书编者邀请,我匆匆在其出版前写下寄语,期待与参与培训的学员们一起珍惜贴近前沿的机缘,共同努力,为之添砖加瓦,夯实区块链社会的基础。

中国金融博物馆理事长 王巍 2lwDkRAEVP22937ntjzGZMYNoLL7Mba3bthoxbNxQHe+5taat6MOlvCr1E+s4v0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