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地球的生命史不仅是博物馆展览柜中收藏的贝壳和骨骸,也不仅是生物形式和功能的变化过程,它更是史诗般的壮观场面。要知道,在人类所有荒谬至极的信念里,最奇怪的一条便是坚持认为低等动物都缺乏意识、无力自主,而只有人类才是自己命运的主宰。但严格来说,人类同样不知道自己是如何达到在如今世界中的地位的,这一点和牡蛎完全一样。自然界的设计原则并不会使某种生物比其他生物更加理性。作者在写这个关于低等动物的故事时不得不使用人类的词汇,只是因为他们完全不懂牡蛎的语言罢了。他们承认自己的表达方式被人类的偏见歪曲了,因为人类的语言要完全遵循“存在皆有目的”的观念。而事实上很遗憾,没有人真正了解大自然或人类的存在理由,只不过,我们只有靠这种极端自负的态度,才能彻底切断与那些低等亲戚的联系。实际上,如果不考虑冲突的原因,在生命大戏里的这些低等主角和文明人别无二致。所有生物之间都有着亲缘关系,这是一条根本的真理。在真理中并没有可悲的谬误,它只存在于对真理自以为是的嘲讽当中。

斯图尔特·舍曼 曾说过:“19世纪思想家的革命性创举是让人类回归自然,而20世纪思想家的伟大任务是引导人类再度走出自然。”本书作者则认为:更适合的做法还是秉承谦虚的态度,就让人类待在现在的位置,并努力去理解自己所处的地位吧。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了解造就我们命运的诸般力量和塑造我们成形的各种物质。如果这本书能让读者跟随生命发展的洪流,理解人类在其中的存在意义,能吸引读者沉浸于这场自然界最宏大、最壮观的戏剧中的话,那么作者将会欣慰地感到,他的心血并没有白费。 qVu+YNmQKlYXvhqmD028PHa3g80iz4OpINbT099xsam42hxbfH9Je3UqWxPaXdO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