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译者序

交易革命的记录者和观察员

2015年春节,我每天都宅在家中致力于本书全部译稿的校对和统稿,得力于翻译组其他同仁的辛勤劳动,这本很有意思的书将在我这里最后集结成篇。在工作中,我有时候会想起自己职业生涯中的一些场景,并且和书中描绘的场景相互叠加,犹如电影中的蒙太奇。

1997年,我进入一家证券营业部的电脑部上班。当时恰逢中国证券市场著名的一段牛市,熙熙攘攘的交易大厅每日犹如菜市场一般热闹,满头大汗的股民挤在一起,体量巨大的点阵屏占据了整整一面墙壁,只能用红绿黄三个颜色来揭示报价的上涨/下跌/平价。股民拥挤在柜台前填写委托单,然后交由柜台里面的伙计敲入电脑去下单。而到了晚上,我们就要和柜台伙计一起趴在办公室的地板上,将打印出来的满地的交割单和白天的委托单对应起来,这和书中描写的“原始的”纽交所有点像——当然,我们的规模就小多了。

那时连电话委托都尚不普及,营业部有自己的服务器,也有自己的交易所席位通道,于是一些没有通道的其他营业部便挂靠于此。由于专门的承包商还没有完全成型(包括现在为多家券商提供系统解决方案的恒生电子也正在初创阶段),于是我们自编程序,将来自多个营业部的委托数据收集起来,加上识别标记,统一报送到交易所,并将从交易所传回的成交数据,根据识别标记分传回各个营业部。如果有足够大的流动性,再加上交易匹配系统的话,也许就是一个书中所言的“暗池”。

随着时间的流逝,中国的证券交易方式已经越来越先进,金融工程、程序化交易、机器学习、高频交易……这些“高大上”的名词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除了连大妈股民都耳熟能详的巴菲特之外,吉姆·西蒙斯以及以他的文艺复兴科技公司为代表的技术交易精英正在成为新的业内偶像,量化交易仿佛一夜之间便成为很多理财产品表面金光闪闪的装饰品。

但是,一切都如其表象一般绚烂吗?

学霸级的技术交易大师,都是来自常春藤里面那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等生吗?

先进的技术在交易市场上呼风唤雨,它的“阿喀琉斯之踵”在哪里?

技术革命和传统以及既得利益,就没有残酷的博弈和争斗吗?

这些问题,是我们希望把本书介绍给大家的动机之一。因为就连我们自己在翻译过程中,也想知道答案。

本书作者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心血来采访和写作,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作者的致谢和注释中有所了解。作者以大量的真人真事为基础,以通俗、生动的语言为我们全景式地呈现了这个世界上曾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一场又一场证券交易方式翻天覆地的动荡与变革(作者的叙事语言风格很有特色,这一点也让我们在翻译中感到压力,因为有很多俚语、隐喻、俗语都需要一一设法求证出处,并结合上下文尽量力求表达准确)。

作者带领我们得以旁观算法战争的爆发,观看交易江湖中的大侠如何自立门户,如何较力竞技,如何与纽交所和纳斯达克这样的巨无霸分庭抗礼,让我们看到技术如何撼动那些根深蒂固的精英权贵,并将权杖转交给那些更加聪明、快速、强大的竞争对手。在这个江湖中,既有海姆·博德克这种符合大家心目中形象的精英分子,也有颇具江湖帮派老大气息的雪莱·马斯库勒和马特·安德烈森,更有高中辍学、大隐于市,从未在大众面前留下一张照片,却因证券史上最大的丑闻被处罚的计算机编程大师、市场架构之王、岛屿公司的创始人乔希·莱文。通过阅读本书,我们得以一窥算法战国时代的弱肉强食、尔虞我诈,并得以了解就算是机器交易的世界里仍然存在人为的不公平(交易所特殊待遇、“剥头皮策略”)。在书中,美林、高盛、瑞银、J.P.摩根、雷曼兄弟、老虎基金、极讯公司、岛屿公司、群岛公司,文艺复兴科技公司……还有许多耳熟能详、如雷贯耳的名字都会出场——这本书的内容一切都是“玩真的”,这些资本市场的名角又怎能缺席呢?

从书中我们看到,交易技术的革命原本发端于追求市场信息的透明公平,然而很快就发展到利用各种结构漏洞而无所不用其极的巧取豪夺,从“唯快不破”的技术军备竞赛,又逐步回归人工智能加持下的基本面分析。这是技术的自我涅槃吗?还是孕育着更大的灾难?

我们在翻译中最大的体会是,作者在书中几乎没有对成功人士或先进技术的崇拜、吹捧或者炫耀,相反,纵观全书,我们却可以感到莫名的、淡淡的忧伤,那是作者对证券交易技术革命的隐忧。 pr2D5TVrDP/xHmf3alRe3pqR3kANxBxyaK1xXVKh7RrTtVWPiobz4c0OziKl/Ul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