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2 什么是好内容

网络上不断有人在比较内容营销与SEO两者重要性的高低、花费的成本和带来的效益各是多少。其实,这个问题很难找到答案。在这里引用一个说法破题:“内容营销不受搜索引擎算法更新的影响,而付费SEO的表现却随时受之摆布。”

搜索引擎算法会随时变化,百度不断测试、判断一个网站是否提供真正有价值的内容,每年都会做不同的调整。

此外,自从社群媒体崛起后,人们常选择观看社群媒体上朋友们分享的内容,而懒于自行搜索。举例来说,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把时间用在刷微信看公众号内容上,他们观看并与朋友分享新鲜事和热点,而不是自己主动去搜索。因此,必须持续生产出目标受众喜欢的好内容,让人们因为喜欢而主动分享或推荐,这样会得到更多流量。

什么样的内容才是目标顾客喜欢的好内容呢?什么样的内容是品牌能做的、并且是目标顾客喜欢的呢?

常见的微博博主分享有趣的笑话或心情小语,会吸引粉丝转发和回应,可是像这种大家都能分享的内容,谁会记得到底来自哪个微博博主?表面上的转发数字好看,但对品牌的认知不会有帮助。营销3.0时代,以消费者为重,处处把消费者利益放在优先考量顺序,这也是在做内容策划工作时该考虑的重点。虽然我们的重心是做好内容,但是,更要知道“要做些什么才能让读者找到有实质意义的内容?”

讲一个好故事

在笔者小时候,放学回到家做完作业后做的第一件事不是看课外书,也不是看电视,而是听收音机。

袁阔成、单田芳的评书,一听就是半小时。然后不换台继续听别的节目,不管是什么,都觉得特别有意思。

但后来就不听了,因为电视节目多了,能够接触的娱乐方式也多了,就会觉得听评书枯燥无趣,别说从头听到尾,就连半个小时都不愿意听了。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人们的生活节奏快,对故事的心态和审美也不一样了。例如,看电视剧,看到喜欢的剧情会一直看下去,一旦情节让自己感到厌烦或无聊时就立刻换台。作为内容的创造者,我们同样也是内容的受众,一定要适应这种变化。

内容创造者想做出好内容,首先要会讲好故事。

好故事的标准是什么?

白岩松说过:“一个好故事,从内容层面上看,有了人和人性、悬念和逻辑,还有更重要的一项——细节。好的细节,会在聆听者产生倦怠的时候,将他再次带入故事。被细节牵引着的人,聆听的状态都不一样。”

很多人都讨厌有特定目的的故事,比如高中的时候,父母一般都要讲一些学霸们如何努力学习的事儿,比如谁家孩子为了考上清华大学,高中三年一次春节晚会都没看过。类似这种说了开头,就猜中结局的故事,其实大家都不想听。

但是,有些故事会非常激励人。

好故事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使读者看过之后就想转发。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是一个屏幕后的舞台主角,屏幕内容是隐私的,不可能被参与,因此,每个人都有对内容做选择的绝对主动权。

一些公司会要求员工转发某些宣传公司的内容到朋友圈,以为这样就能扩大公司的品牌知名度,其实效果甚微。因为,当员工不是主动而是因为领导的决定不得不这样做的时候,他会屏蔽所有朋友,只让同事和领导看到自己转发的内容。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传播的主动权是掌握在个人手中的,如果内容想要被传播,只能要求增加个人魅力、增强公信力、提高吸引力,让别人愿意看你的内容。

如咪蒙写的每一篇文章开头都是由一个引人入胜的好故事开始。学会讲好故事不是新思维,而是常识。

六神磊磊讲故事

六神磊磊很少讲故事,他只是写读后感,却写出了每篇文章的阅读量都是10万人次以上的微信公众号,这是为什么?

虽然他不会讲故事,但他很会读故事。

第一,文笔很好。

喜爱他的人都知道,他写的每一篇文章都有很好的故事内容,全篇很少有凑字数的废话,文章的衔接处很自然,包括正文与广告的衔接,而且逻辑性强,每篇读后感都能够让读者的心情跌宕起伏。

为什么呢?原因是专业。六神磊磊在全职运营自己的公众号之前,是新华社重庆分社负责时政和政法新闻的记者,所以,他有着专业理论知识和纸媒记者工作经验,不仅文笔很好,而且落笔有轻重,扣点有力。

第二,文章有趣。

有一篇报道说六神磊磊本人和他的文章一样有趣,但他很郑重地说:“我希望自己永远站在弘扬主旋律的桥头,这就是新锐。新,就是用新的思考来解读主旋律;锐,就是用锐利的角度来弘扬主旋律。新锐是一种思维方式,弘扬的仍然是主旋律,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我一切写作的出发点。”

所以,写出很有趣的文章需要有自己的思想,越是有思想的考虑越是能写出简单有趣且易读的好文章。

第三,有责任担当。

六神磊磊的文章不是一味地花前月下,当有公众事件发生时,他用自己独特的方式,通过读金庸来解读事件。他的文章也被强行秒删过,就因为他的某些评论中肯而犀利,但是他不越界,作为新闻学出身的他,一直都关注这个社会。

所以,我们也才会如此关注他。

第四,超强的文字驾驭能力。

“六神磊磊读金庸”的文章经常植入广告。有人问他,文章看到最后却发现竟然是广告,会不会伤害读者对他的感情和信任,他说:“拿掉广告,我写的仍然是一篇好文章”。在六神磊磊看来,自媒体并没有改变文字好坏的标准。

这就是为什么他的每篇文章都能够有10万人次以上的阅读量,因为他避开浮躁,有担当地写着读者爱看的内容,传播着正能量,却从不会标榜自己。

让读者产生共鸣

为什么要做能让读者产生共鸣的内容?答案很简单,因为需要把内容转化成价值,通俗地讲,就是对内容有预期,希望它能像商品一样,产生价值,产生收益,能换成流通的货币。当然,写出让读者产生共鸣的文章才能引发读者的阅读、转发和讨论。

写完只希望自己看到的那是日记,有人在社交媒体、新媒体不辞辛苦地写作,都不是为了孤芳自赏,而是希望能有别人看,希望看到阅读量从个位数一级级地上升,那种喜悦是无法言传的,当文章又给自己带来额外的收益时,就是从量到质的转变。

所以,如何与读者产生共鸣,是做内容首要且必须解决的大问题。

文章是写给别人看的,一篇文章要想拨动读者情感的琴弦,引起读者的共鸣,就必须真实。

首先要选用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

现在观众愿意花时间听德云社的相声,就是因为相声演员说的话很有意思。在郭德纲出名之前,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很多人不听相声,即便听,也只是扒出《逗你玩》这种老一辈相声先贤的作品听一下。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相声就是说给说相声的人听的,观众完全找不到笑点与共鸣。

很多人写的文章也是这样,读不出好,也读不出差,措辞和语调平淡得就像白开水,总觉得少点儿什么,这样的文章怎么能让读者产生阅读兴趣?

因此,共鸣是通过文字所表达出来的情感,没有感情的文字就像说明书,谁会对说明书产生情感交流和互动欲望?

其次,选择让读者产生共鸣的素材。

写文章时,常常因为没有好素材而使文章内容不丰富,主题不突出。那么,怎样的素材是好素材呢?理论上的话人人都会讲,比如选材要真实、典型和新颖。

例如,台湾作家周素珊早期的一篇散文《第一次真好》。

路过人家墙下,偶一抬头,看见一棵结实累累的柚子树。一颗颗硕大的黄绿色的柚子,沉甸甸垂吊在枝头。这景色不见得很美,却是一幅秋日风情画。

我是个生长在都市,从来不曾享受过田园生活的俗子。除木瓜树外,所有结实累累的果树,都只能够在图画、照片、电视和电影中看到。今天第一次看到这棵果实如此丰硕的柚子树,霎时间,心头充满了喜悦与新奇。

第一次真好,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细细回想:在你的生命中,有多少“第一次”值得留恋?有多少“第一次”给你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几年前,家中第一次养了一笼十姊妹。当母鸟第一次生下了几颗玲珑剔透,比小指头还小的鸟蛋以后,我和孩子们便眼巴巴地等候小鸟孵出来。有一天,我们正在吃午饭,孩子忽然大叫:“小鸟孵出来了。”我惊喜地走到鸟笼边一看,在鸟巢里面的所谓小鸟,只是两团小小的粉红色肉球,仅仅具有鸟的雏形,身上只有稀疏的几根毛,两只黑黑的眼睛却奇大。第一次看到刚孵出来的雏鸟,但觉它们的样子很难看,竟因此而吃不下饭。可是,等到它们渐渐长大,羽毛渐丰,一切都具体而微以后,我喜爱它们又甚于那些老鸟。

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第一次去露营,第一次动手做饭,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看见雪,第一次看到自己的作品用铅字印出来……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愉快,但新鲜而刺激,使人回味无穷。

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愿你珍重第一次。

这篇文章被选入初中课本以后,很快就赢得了孩子们的喜欢。究其原因,除吸引人的题目外,还在于文中素材选取的很典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经历的第一次真是太多了。正如文中结尾所说:“第一次去露营,第一次动手做饭,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看见雪,第一次看见自己的作品用铅字印出来……”人生中的第一次真的是举之不尽,这么多的第一次,为什么作者只选取了“看到柚子树”和“养的十姊妹”呢?这就是问题的关键。

我们都知道,作家写文章的目的是为了给读者看,希望读者欣赏并产生共鸣。如果作者写的文章对读者没有吸引力,读者不愿意看,那么文章就没有写好。因此,写叙事类文章作者会精选素材,让自己所写的内容使读者喜欢、感兴趣,甚至觉得所写之事就像亲眼见过或有过类似的经历,这样的文章才会受欢迎。

最后,就是与时俱进,跟随热点。

我们可以发现,围绕着热点事件的文章总会有人看,因为大家都会关注新鲜事,无论好的坏的。比如《美人鱼》上映,因为是周星驰导演的作品,所以看过的没看过的人都会非常关注《美人鱼》的相关影评,从豆瓣到微信公众号,只要和这部影片相关的文章的阅读量和互动评论总是少不了。

《美人鱼》在2016年2月8日上映,这时一些微信公众号跟进这一热点。

经过近一周的发酵,《美人鱼》不论是在豆瓣还是在微信朋友圈,都有着截然不同的评论。此时,很多人都处在是看还是不看的纠结之中,比起刚开始上映时,这时更多人关注这部影片的影评。公众号“独立鱼”的编辑“鱼叔”此时写出了一篇角度与立意不同的文章,那么文章有100 000人次以上的阅读量就很正常了,甚至连点赞都超过了2000个。

但是,在上映半个多月之后,想看电影的观众已经看了,不想看的也就放下了,这时候只有很少一部分观众纠结着是否要看。所以,此时大家对于《美人鱼》的关注就少了。

这时再推送关于《美人鱼》的文章,不会有很多人共鸣,阅读量自然不会太多。

因此,写让读者产生共鸣的文章不难,从文笔到情感,从取材到讲述,从跟踪热点到评论,就这么几部分。

我们爱咪蒙

咪蒙的微信公众号初看并没有什么特别的,除了偶尔有刺激感官的标题的文章,就是一副或童真、或奇异的原创手绘,还有什么?咪蒙的文字。

没错,我们为什么爱咪蒙?是因为她的文字,让读者读起来觉得这篇文章就是写给自己看的。她在文章中讲述的故事会让读者觉得:没错,我也有这样的感触;是的,我也遇到过这样的人;太对了,就应该这样去对付一些讨厌的人。

很多人不喜欢咪蒙,觉得她的文字简直就像“拌了鸩毒的鸡汤”,但喜欢她的人却觉得她写的内容都是喜闻乐见的,会给人以启迪。

毫无疑问的是,“咪蒙”就是一个优质的微信公众号。

在一篇文章中,咪蒙截图了一些过往文章的阅读量,很多文章读者看到的是10 万人次以上的阅读量,其实有很多文章的实际阅读量都是再添一个零,即10万人次以上的阅读量。

为什么有这么高的阅读量?

首先,文章是绝对的原创。

在咪蒙的文章中找不到任何拼凑的痕迹,就连广告的文案都找不到雷同,更不会存在将过往的文章稍做“加工”之后再发一遍的痕迹,咪蒙说她只做原创。这样的文章,至少让读者感觉到被尊重。所以,很多读者都是咪蒙的忠实粉丝,哪怕咪蒙某一天发的文章与自己的价值观不符,很多人也不会取消对她的关注。因为,在这个时代能读到高质量的原创文章真的很难得。

其次,数据是真实的。

阅读量可以造假,文章底部显示的阅读量和实际的阅读人数相去甚远,但为什么说咪蒙的数据是真实的?一是从点赞人数看,二是从互动评论看,不管评论是褒是贬,都能证明看咪蒙文章的读者非常多。

再次,有自己鲜明的风格。

咪蒙的文章风格是显而易见的,不管是排版、文字、手绘图片还是标题,咪蒙都形成了一套自己独特的风格,培养了受众阅读文章的习惯。有些读者甚至能在千篇一律的文章中一眼就能认出咪蒙的文章。

最后,从不挑战受众极限。

当然,咪蒙也很少去挑战秒删极限。她的文章就像是无公害有机蔬菜一样,有机蔬菜到底有多好不知道,但至少是安全的。

咪蒙从来不转发谣言,也从来不义愤填膺地斥责某种现象,咪蒙的文章就四个字——“就事论事”,正是这样端正的态度才让读者更加喜爱她。 GPsZVHcTzRo5F7ArUukgzIJLHk2gUgJhF11SYl/SCyZVGCm9ioy/sp3+9lffyl8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