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人物通常是当地人,穿着当地人的服饰,做着当地人的营生,一眼看上去很接地气,总之要搭调,没有违和感。例如,和尚在寺庙里就很搭,换成游客效果就一般了。典型人物不是把某个人放在某个地方这么简单,人物要与背景有关联,要有故事。选择典型人物需要摄影师有耐心才行,有些摄影师干脆找个人来摆拍,戴上斗笠,披上蓑衣,手里还举着一盏灯或者牵一头牛,不论是小船上还是榕树下,美得不行不行的……那些所谓的摄影团最善于干这事儿,为了让每一批团员都能拍到“满意”的照片,只好不断复制,久而久之都有了成套的路数。我坚决反对导演式的摆拍,你可以调整一下对方的情绪,甚至你都可以让他吸一支烟,但你不能把他当演员使唤。刚才通看了一遍本章的所有照片,恰巧全部都是抓拍的。我可不是炫耀,因为本章还有“典型瞬间”要等着说呢,因为下一章还要专门说沟通的窍门,而里面的照片几乎全都有“交流”。
好多人以为尼泊尔没有火车,以前我也这么认为。后来在旅游杂志上看到寥寥数语,说尼泊尔境内有42千米的窄轨火车,于是我就去了这个地方。现在去尼泊尔加纳阔普尔拍窄轨火车的摄影师不少,在这张照片里,面色凝重的这个汉子起到了关键作用,假如换作他人,可能整体效果就逊色多了。
我见过不少模仿这张照片的山寨版,可能他们都没遇到这个刚毅的老汉吧,片子显得不硬朗。尼泊尔旅游胜地费瓦湖早就不是照片上的这个样子了,这些年为了接待涌入的游客,湖边建起了鳞次栉比客栈、酒吧。湖滨区的水质污染很厉害,本地人不再来湖里打水喝。即便是有些妇女前来汲水,传统的铜水罐也难得一见了。这是很久以前拍的,不用说,这位妇女就是典型人物。
2008年,尼泊尔时局动荡,因为全国性罢工,我被滞留在博卡拉一周的时间,这期间每天都去费瓦湖边上拍照。
说起铜罐子,不得不说传统器物的消失速度是极快的,因为塑料桶廉价而且很轻,在城市里基本上见不到铜制的水罐了,这两张照片拍摄于2008年,到今天只有七八年的工夫,数百年间人们赖以持家的生活必需品就这样销声匿迹。逐渐消失的东西还有很多,例如塔鲁族妇女的文身等。从这个角度讲,拍摄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则不只是摄影这么单纯,而更多了一层社会意义。
照片拍摄于2008年。现在这种水罐已经成了稀罕物,只有在农村才能看到。
去过尼泊尔的人都喜欢孩子们的校服,除了少量公立学校的一袭蓝衣、蓝裤,占据多数的私立学校的校服都款式各异,很漂亮。作为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在教育设施非常落后的大背景中,人们把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都通过校服展示出来,这是我对他们校服的解读。这张照片是在巴德冈拍的,地震成片地损毁了这些民居,今年再次去巴德冈的时候,找了半天也没找到这个地方。
巴德冈古城里,两个身穿校服的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