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Su Zhou Yuan Lin
苏州园林, 闹市中的山水之怡

苏州乃江南胜地,山美,水美,园林美,又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众多的能工巧匠。这里形成精致的园林文化是一点不奇怪的。苏州园林与北方的颐和园、避暑山庄等皇家园林大异其趣,它代表的是中国传统文人的雅文化,有亲切的市民趣味,因此非常贴近人们的生活。

苏州园林狮子林

悠久的造园传统

在距今两千五百年前的春秋时代,吴王阖闾利用苏州郊外的自然山水,兴建了姑苏台,三年乃成,“横亘五里”。之后,吴王夫差又扩建姑苏台,规模宏伟、建筑华丽。同时,又在太湖之滨建立了风景园林和离宫别苑,这是苏州最早的园林建筑。

东晋以后,中原动乱,世家豪族纷纷迁往江南,苏州一带才真正发展起来,私家园林也逐渐兴起,造园艺术又有了新的发展。隋唐时期,随着大运河的开辟,苏州的繁华更盛。当时的虎丘、灵岩、石湖和洞庭东、西山等,都已成为风景优美的游览胜地。这些地方都以自然山水为主、追求山乡野趣,这也是当时园林风格之一。

北宋末年,为宋徽宗采办“花石纲”的朱勔,除大力采集太湖石和名贵花木,运送到汴京建造“艮岳”外,自己也乘机发迹,在盘门内建造乐园和绿水园,其中有十八个鱼池,分养各类观赏鱼。宋代士大夫在苏州所造之园还有苏舜钦的沧浪亭、史正志的万卷堂(网师园前身)、蒋希鲁的隐园,其中以朱长文所造乐圃尤为著名。

苏州园林拙政园

元代,张士诚在苏州称王,造有锦春园。园内假山池塘、厅堂楼阁,样样俱全。并别出心裁地把锦帆泾浚成御园河,和妃子们在此扬帆荡舟。天如禅师建造了狮林寺(今狮子林)。园内石峰林立、玲珑俊秀、山峦起伏、气势如虹。明清两代,苏州造园成为一种风气,江南一带也涌现出一大批造园艺术家。如明代的计成、文震亨、张涟和周秉思,清乾隆时的戈裕良、石涛和仇好石等,都曾名噪江南,建树颇丰。

拙政园的由来

拙政园是苏州园林的代表,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名园。2007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5A级旅游区。

它的知名度高,一是因其布局设计、建筑造型、书画雕塑、花木园艺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另一个原因是,拙政园曾为历史舞台上的许多风云人物提供了活动场所。其中,有江南文豪钱谦益及其妾柳如是;有明末御史、刑部侍郎王心一;有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有江苏巡抚李鸿章。

拙政园始建于明代正德四年(1509)。御史王献臣因官场失意而还乡,以大弘寺址拓建为园,园内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古木参天。拙政园的园名是据西晋潘岳的《闲居赋》中“此亦拙者之为政也”之句缩写而成的,意思是隐退林泉,不问政治。

苏州园林藕园

拙政园为三个部分:东部,曾取名为“归田园居”,以田园风光为主;中部,也称为“复园”,以池岛假山取胜,是拙政园的精华所在;西部,也称为“补园”,园内建筑物大都建成于清代,其建筑风格明显有别于东部和中部。与北方皇家园林不同,拙政园没有明显的中轴线,没有传统的对称格局,大都是因地制宜,错落有致,疏朗开阔,近乎自然,这是江南园林的特点。

东园开阔疏朗

经过拙政园的墙门和“通幽”“入胜”腰门,就来到拙政园的东部。这里有一座三开间的厅堂,名“兰雪堂”。取李白“春风洒兰雪”之句,象征着主人潇洒如春风、洁净如兰雪的高尚情操。走出“兰雪堂”,迎面看到一座假山,青翠的竹丛和古树,簇拥着一座巨大的石峰,状如云朵,岿然兀立,西侧有两块形状怪异的湖石,两石中间夹着一条羊肠小道。中间这座石峰叫作“缀云峰”,像一个巨大的屏风,挡住来宾们的视线,这种“开门见山”的造园手法,被称作“障景”,为的是避免园中景色一览无余。过了假山,游客就可以看到拙政园东部的主要景色了。

东园风格疏朗明快。东侧草坪旷阔,草坪西面堆土成山,四周绿水环绕,柳枝低垂,间以石矶、立峰,临水建有水榭、曲桥,令人心旷神怡。

拙政园东部和中部,是用一条长长的复廊隔开的。走廊的墙壁上开有25个漏窗,就像精雕细作的剪纸图案,镶嵌在长长的画轴上面。人们信步走在游廊里,随着漏窗花纹的更换,园内的景色也在不断地变幻。这种现象,称作“移步换景”。

中园精华所在

打开复廊里的黑漆大门,一股沁人凉风扑面而来,就来到了中部花园。

中部是拙政园的主景区,为精华所在。面积约18.5亩。其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亭台楼榭皆临水而建,有的亭榭则直出水中,具有江南水乡的特色。池水面积占全园面积的五分之三。池广树茂,景色自然,临水布置了形体不一、高低错落的建筑,主次分明。

长长的人工湖里面种满了荷花,狭长的湖形从这头一直延伸到园底,远处的北寺塔影正好落在湖两岸的绿树荫中。据说,这是主人的一个布局构想,家里有了亭台楼榭有湖有桥还缺个塔,于是就在此借景一用,把这墙外的北寺塔不偏不倚的正好纳了进来,大大扩展了中园的景深。

中园总的格局仍保持明代园林浑厚、质朴、疏朗的艺术风格。以荷香喻人品的“远香堂”为中部拙政园主景区的主体建筑,位于水池南岸,隔池与东西两山岛相望。池水清澈广阔,遍植荷花,山岛上林荫匝地,水岸藤萝纷披,两山溪谷间架有小桥,山岛上各建一亭,西为“雪香云蔚亭”,东为“待霜亭”,四季景色因时而异。从拙政园中园的建筑物名来看,大都与荷花有关,反映了主人孤高不群的品格。

中部景区还有微观楼、玉兰堂、见山楼等建筑以及精巧的园中之园——枇杷园。

▲拙政园

见山楼是很别致的。此楼三面环水,两侧傍山,底层被称作“藕香榭”,沿水的外廊设吴王靠,小憩时凭靠可近观游鱼,中赏荷花,远则园内诸景如画一般地在眼前缓缓展开。上层为见山楼,陶渊明有名句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楼高敞,可将中园美景尽收眼底。春季满园新翠,姹紫嫣红;夏日熏风徐来,荷香阵阵;秋天池畔芦荻迎风,寒意萧瑟;冬时满屋暖阳,雪景宜人。见山楼高而不危,耸而平稳,与周围的景物构成均衡的图画。

“小沧浪”是一座三开间的水阁,南窗北槛,两面临水,跨水而居,构成一个娴静的水院。站在“小沧浪”前往北看,廊桥“小飞虹”倒映在水里,水波荡漾,犹如彩虹。这里是观赏水景的最佳去处。

枇杷园是中园里的园中园,因种有枇杷树而得名。它的园门设计得很巧妙。游人走到这里,见到前面一道云墙,两面种有牡丹,正所谓“山穷水复疑无路”了。真没有料到,只要再往前走,就可以发现,黄石堆砌的假山遮住了旁边的一个门洞。随着人们一步一步走近,门洞就一点点扩大。到了门口,才发现门洞像一轮明月,镶嵌在白色的云墙上。过门洞后再往前走,这轮明月又被这边的湖石假山慢慢地遮住了。看着月洞门和牡丹花,不禁使人想到“闭月羞花”的典故。

西园建筑精美

西部原为“补园”,面积约12.5亩,其水面迂回,布局紧凑,依山傍水建以亭阁。这里的主要建筑是十八曼陀罗花馆和卅六鸳鸯馆,相当工巧。两馆实为一馆,南部为十八曼陀罗花馆,北部名卅六鸳鸯馆。这是古建筑中的一种鸳鸯厅形式。南厅十八曼陀罗花馆,宜于冬、春。曼陀罗花即山茶花。北厅因临池曾养三十六对鸳鸯而得名。卅六鸳鸯馆内顶棚采用拱形,既弯曲美观,遮掩顶上梁架,又利用这弧形屋顶来反射声音,增强音响效果,使得余音袅袅,绕梁萦回。此馆环境优雅,陈设古色古香。主人在此宴友、会客、听曲、休憩,悠闲自得。冬天春天的时候,主人家就搬去十八曼陀罗花馆,到了夏秋的时候就搬去卅六鸳鸯馆,面对小湖,纳凉、看鸳鸯戏水,好不惬意!中国文化的养生之道,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以拙政园为代表的苏州园林,处处是充满着诗情画意的青山绿水,时时洋溢着温情脉脉的家庭气氛,全园体现了淡泊明志的人生哲理,正是古人们苦苦追求的“人间天堂”。让我们这些生活在钢筋水泥丛林的现代人好不羡慕!

苏州园林的主要遗存

苏州保存尚好的园林有几十处,除了拙政园,其他简介如下:

沧浪亭,苏舜钦于北宋时期建造。特点:因地制宜,巧于因借,山水并重,长廊取胜。

网师园,史正志于南宋时期建造。特点:园内布局玲珑紧凑,景观似断似续,处处贯通,有行回不尽之致,是以少胜多的小园极则。

留园

苏州园林怡园

温馨提示

1.拙政园距离狮子林不远,可以一同游览。旁边还有苏州博物馆可免费参观,三个地方步行可到。

2.苏州的景点大都关门较早,自助游请注意时间的合理安排。

狮子林,元代天如禅师建造。特点:园中的花木、池水、建筑与假山有机地结合,以假山取胜。

留园,明代徐泰时建造。特点:以建筑结构见长,布局严谨紧密,装饰精巧别致,门户重叠,变化多端。

艺圃,袁祖庚于嘉靖时期建造。特点:质朴自然,以文取胜。

颐园,蒋楫于乾隆时期建造。特点:以假山之妙而著称,外观虽如一堆拳石,进则仿佛置环秀山庄,身于千岩万壑之中。

藕园,清代陆锦建造。特点:布局讲究易理,寄寓爱情主题。

退思园,清代任兰先建造。特点:因地制宜,巧妙理水,寄托江湖之思。

怡园,清代顾文彬建造。特点:博采诸园之长,布局紧凑巧妙。 LLhIaYylQnYtNwnRvG4epuWudBpVU5J/zAfZktJDsY7C5edeJzh71KF0oK7P4du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