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别问我这是什么意思

我们中国人,特别是岁数大一点的,比方说50岁以上的,获得知识的方式跟80后这些年轻人差异很大。我们这个岁数的人,获得知识的方式就是阅读。大家知道,阅读就是阅读文字,文字我们在语言分类上叫“关键性语言”,因为每个字都有意思。“关键性语言”表达的东西往往有一个意思。但是从80后开始有一个变化,从这一代开始大量地使用iPad、手机、网络这些个东西。图像越来越多,观看逐渐成为他们获取知识的另一种重要方式。

阅读的人建立起思维的习惯,会让他老想:这是什么意思?而观看的人,一直处在视觉经验获取知识的人,往往不问是什么意思,他就关注图案本身是不是好看、协调、关注图像的色彩关系。

但中国人普遍还是阅读,我们在座的各位,不管是上大学的还是什么,一路学过来,怎么解读一篇课文,段落大义、中心思想、遣词造句,全都是这玩意儿,害我们不浅,害得我们到处找意思。导致当你进入观看的时候,你还在问什么意思。我们在一些展览场合经常遇到,有些人问画家:“你画的是什么意思?”画家只好说没意思。朱老师刚才说“我这书没意思”。没意思,你为什么做这本书?没意思你为什么画这张画?我就是想画它,朱老师就是想做这本东西。我们经常会想到“没意思”为什么做它?这个“没意思”的意思在哪里?我觉得很有意思。

这个例子是说,我们对抽象艺术的理解,包括对视觉图像的理解,包括对朱赢椿老师书里面各种虫子的痕迹的理解,不是阅读的那个思维习惯。这本书很厚,装帧印制都很精良,揣在兜里我觉得它就是一个东西。但是那天揣在兜里我有一个感觉,老感觉有东西在我身上爬。

看这本书首先面临的一个挑战,就是它会中断你的阅读欲望。你甭想从里面读出情诗什么的,你甭想这事,你要做的就是进入观看的思维,而纯粹的视觉经验是不问意思。

所以这本书从整体上,我宁愿把它想成一个精良的物品。比如说一个凳子,一个椅子,它有它自身的结构逻辑。我那天认真翻了一下,哪个长、哪个短、尺度,都有,包括痕迹压缩到多大,上面都有。当书本身作为一个物品,尤其一本精美的书,带有典范性质的书,你去解码它是怎么结构出来的,这纯粹是视觉活。甚至是有材质、有翻译的过程,你在心里把它走一遍,就明白这个人做书做到这儿的时候是这么想的,做到那儿的时候是那么想的。我觉得这个完全可以破解朱老师本身作为设计师的内心思维密码。 PprBVZBdzsRu9s0gcGMJAZcEHYPzc3bUk3CabS6h3MVmB1QbQj6het9cDbKgstV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