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导言

13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中国曾出现过两个王朝。第一个是元朝,始建于1271年,不过她的缔造者并非汉人,而是一个蒙古人——忽必烈,他的祖父就是曾经征服世界的成吉思汗;第二个是明朝,始建于1368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是一个睿智而铁血的人,这个王朝在1644年被来自北方草原的满族人征服。这本书要讲述的就是这两个王朝的历史。

对于大多数中国人而言,1368年是这400年历史中的一个重要时刻。因为就在这一年,朱元璋率领的本土反元势力,驱逐了备受汉人憎恶的蒙古人,重建起他们奉为“祖国”的中国。而中国之外的历史学家也同样重视1368年,不过,理由则是因为这一年标志着帝国晚期的开端,以及中国走向现代世界的漫漫之路的起点。1368年在本书中则具有别样的意味:我没有把它当作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转捩点,而是连接两段历史的纽带。使明王朝崛起的叛乱确实中止了蒙古人长达一个世纪的统治,但也使蒙古人的遗产得以历数百年而传承不绝。元明两代共同塑造了中国的专制政体;将中国社会解体,重新以家族为中心聚合起来;并且,为更好地积聚商业财富而重建了中国人的价值观。

本书原本并不打算完整地呈现13—17世纪中国的转型。我在动笔之初曾以为,蒙古人统治的近一个世纪(1271—1368)是一个独立的时间段,它截断了中国历史的奔流,而明代的建立又恢复了它故有的河道,延绵至今。外来的变成了本土的,蒙古人换成了汉人,我想两者的差别大概犹如黑白两个极端。把元明两朝看作同一个时期的组成部分的想法,来自一个我完全未曾想到过的方向。在我阅读有关这两个朝代的四种基本史料(正史、实录、地方志、文集)期间,我开始注意到其中不断提到的自然灾害——饥荒、洪水、干旱、飓风、蝗虫、流行病,甚至龙袭。我一点一点收集并排列这些记载,发现这两个朝代所在的时期恰好是研究世界其他地方的气象史专家所说的小冰河期(the Little Ice Age)。

一个温暖、湿润的世界变得寒冷、干燥将是怎样一番景象呢?欧洲和中国的确随着气候的改变而发生了许多变化。国家和社会变得更为强大,也彼此分离。各个经济体彼此连接,商贸活动日趋重要。人们不得不想出新的办法,去解释自己本身和周遭发生的变化,使种种新的生存格局合法化,也使自己能理直气壮地采取新的行为方式来顺乎世事的变迁。整个世界在朝全球化的方向发展,中国亦复如是。

身处元明两朝的人不会如此理解这些变化,因为个体只能经历其中的一些片段,且往往是灾难性的事件,从而难以看见全局图景。为了找出这些片段的规律,我在本书第三章中用了“九渊”的说法,来概括我在元明时期找到的九次持续时间长达3—7年的天灾人祸。这些灭顶的“深渊”并没有左右元明两代的历史,但是它们对当时人们生活、记忆的影响却和其他任何历史因素一样深刻。

反常气候的侵袭不断,近海又有外来商人频仍闯入的身影,使得一些人感到无所适从,只能牢牢抱守祖训。另一些人则不愿拘泥,用新的思想重构世界的秩序,并在其中找到自己安身立命的所在。于是乎,元明是一个迷惘不安的时代,也是聚讼纷纭的时代。

为了把握这个时代的充沛活力和多端变化,我尽可能地用当时的故事、绘画和语言来描述它的历史。这其实并非难事,因为这个时代与中国以往的帝制时代所不同的一点,就是它为后人留下了极其丰富的记述。绝大部分的材料是时人有意识的记录,也有的是无心插柳。纵然亲历者很少能洞彻历史的大局,他们描绘的细节也足以让千百年后的我们触摸到那段历史的脉搏。他们的观念未必能与我们的相契合,但他们的欢乐和恐惧,我们仍能感同身受。

我的叙述就从恐惧开始吧。让我们回到龙开始闯入他们生活世界的那些时刻…… ywWLmDR2+0pFQggvgcneyowHlawdnJuy07Uym96O9s/f6cQegIqrCMzvCJ+1UT+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