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学会《易经》会算卦。”于是人们一谈到《易经》便会与算命先生联想起来,然后便会自然而然地想起一些算命先生们骗钱的案例,于是便会说出一句让人心惊肉跳的话——这是封建迷信!
“封建迷信”这四个字,只有在中国国土上生活的人才会对它有谈虎色变的感觉,因为它曾经是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中一句响亮的口号。在当时,谁要是被这四个字扣在头上,祖孙三代是不会有好下场的。改革开放后,不少人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神秘外衣,确实做了不少骗名、骗利、骗地位的勾当。但骗子与学术是两个概念。对于骗子我们应当利用法律武器,将其绳之以法;对于传统文化遗产,我们应当讨论、研究,去其糟粕,留其精华,很好地继承和发扬。而那些总想将传统文化冠以“封建迷信”的人,往往是既没有法律意识,也不懂中国传统文化的人。他们有可能也为中国五千年文明而自豪,但却说不出中国五千年的文明是什么。这正是太多的中国人的悲哀。
医易同源
中医的理论基础是与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相通的,“医易同源”就是对这种相通性的一种客观认识。中医的理论经典《黄帝内经》充分吸取了《易经》的精华,并把它创造性地和医学相结合,使中医成为了一门具有很高哲理水平的自然科学。
那么易学到底有没有封建迷信成分呢?这很难一两句话说清楚。我们从《易经》来看,它最早起源于上古人类对星象的观察而制定的一种历法,后来人们通过天体变化及地理环境的变化规律与人的行为结合起来,逐渐总结出一套理论——即变化的理论。变化,即是《易经》的主题。它里面没有一丝鬼神主宰一切的内容,怎么会是迷信呢?可是由于四大原因,使易学披上了神秘的外衣而显得有些“封建迷信”。
第一,掌握易学知识的人出于某种目的对这种知识的过度夸张,使易学蒙上了一层迷信色彩。这是较为普遍的一种现象。我们知道,易学起源于圭表,圭表原来是测日影确定四时八节的工具。当时谁懂得用测日影的方法确定四时八节,就会成为众氏族部落的首领。因为四时八节对人们狩猎与种植有着重要作用。于是,圭表从第一次立起那天,就成了权力的象征。渐渐的,这种天文历法知识,便成为统治阶级保持自己地位的一种工具。
孔夫子
明代 《瑞世良英》插图
《易经》中的“神”字,是非常灵验、博大的意思,而不是指鬼神。中国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既无宗教,更无教士,对孔孟儒家所崇尚的礼仪的重视程度远远大于鬼神的信仰,这的确是中华民族历史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独特之处。
统治阶级通过自己掌握的天文历法知识,让人们觉得他是“受命于天”的天子,以得到众氏族的拥护。于是易学在萌芽阶段,便已披上了神秘色彩。而这种知识却不含有任何迷信。因为受命于天的天子无法让春天变为夏天,他们必须以更精确的历法来向人们展示自己的正确性。后来,统治者拥有的氏族越来越多,自然没有太多的时间去观察圭表的日影了,于是有了专门研究天文历法的人员,这些人也属于贵族阶层,仍然为统治者宣扬着“受命于天”的理论。我们今天所说的“龙的传人”便是源于当时的迷信思想,不过我们今天已经赋予它新的内涵。由于当时知识掌握在少数统治阶级手里,所以这些过着神仙般日子的贵族们自然渐渐失去研究学问的兴趣。于是他们变“不易”为“简易”,于是巫术便产生了。巫术比站在太阳底下测日影简单多了,应该也有些效果,要不然也不会有人信。不过很残忍。比如要是有个地方经常出现天灾人祸,巫师们便会杀人进行祭天。他们选一个漂亮的女子杀掉,以为这样上天就会因人类的美人计而保护人类了。这种做法,现在我们肯定认为是暴殄天物,而当时却认为这是对上天的忠诚,是统治者对人民负责。要不说“红颜薄命”呢,确实上古时代的红颜命不太好。不过单靠巫术确实不能保证人们的种植业获得大丰收,于是历法与巫术结合起来。比如在周朝,朝中有巫、龟、卜、祝四种神职人员。周室哀落后,一些贵族离开周室,有的成为隐士,有的成为游士,有的成为游侠。
帛画人物御龙图
战国 绢本墨绘淡设色 湖南省博物馆藏
对于《易经》中的龙,不能看成是一种生物或星宿,它指的是一种宇宙万能象的本体。此帛画中骑龙的人也只是一种象征,象征着人已经掌握了宇宙的本体。
于是每种“士”都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来为自己编织神秘的彩衣。清苦的隐士当然也想过上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贵族生活,但当时的贵族生活太危险了,今天还在享受珍馐美味,明天就有可能掉脑袋,所以只能归隐;游士与游侠自然不愿意过流浪的生活,但为了能够被统治者所聘用,只能是能吹就吹,能侃就侃了。所以易学知识流入民间后,便也因掌握易学知识的人出于功利目的,而为其继续编织神秘的彩衣。到了今天,这种现象仍然存在。比如有人说“易学是天书”,是“鬼神都怕的书”,“《易经》放在家里便可趋吉避凶”,这言外之意不过是告诉人们懂得易学的人是多么厉害!总之,掌握易学知识的人为易学加上神秘色彩,是想通过欺骗的手段骗得地位、功名与钱财。而易学本身是不具有迷信色彩的,迷信的是人。
其次,对易学知识不了解的人因为感到神奇而为其赋予了过多的神化色彩。远古时期的先民,自然极其相信帝王们是受命于天的天子,不然当时不会出现伏羲、神农、黄帝等等这些可以统治众多部落的联盟首领。比如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我们经常会见到“呼风唤雨,撒豆成兵,遁土而去,御风而行”等精彩的描述,其实这往往是传闻失实造成的。一些不懂易学的人,往往认为易学极其神奇,能够无所不知,无所不晓,无所不能,于是便出现了被欺骗的事件。受骗的人,自然会认为易学知识都是骗人的把戏。这都是无知造成的。如果人们都懂得了易学究竟是一门什么学问,就不会上当了。
第三,易学对于中古掌管天文观象的人来说,也许学习起来容易些。但秦朝以后,人们学习易学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如果没有名师指点,一般一生不会研究出什么结果的。因为《易经》这本书全部的知识、甚至是主要的知识并没有写到书里去。只有名师指点下才能走进入门阶段,才能对《易经》有真正的理解。可是一些人在读了很长时间《易经》后,明明没弄懂,却不懂装懂,化“不易”为“简易”,于是开发出一套自己研究的易学来,这种易学是一种假易学,自然经不起实践的考验。发生这种错误的不单是知识浅薄的人,也正是古代儒家与道家的弟子最容易犯的错误。到了东汉,儒家弟子受道家易的影响,开始以玄学注解《易经》,于是出现了《易纬》,又由于真正做学问既费力又不讨好,所以很多儒家便按照自己的想法想当然地进行注解,于是使一些《纬书》成了“伪书”。尤其是东汉时期流行的图谶术,更是鱼龙混杂、真假难辨。本来图谶只是用易学占出结果的一种表达方式,由于其图与诗文隐晦难懂,所以有些人便信口胡诌,甚至发展成为一种文字游戏,根据字面的意思,说好说坏都行。后来许多庙里算卦签上的诗文便是受其影响,善男信女们来抽签算卦,老和尚察言观色,然后好坏自有分说。一些未得到真传的道家弟子往往对着经文胡猜乱想,最后纂出一套不伦不类的理论,使道家经典里面存有很多糟粕。也有一些道士为了名利,投帝王所好,根据易学思想向帝王传授御女之道、成仙之术,结果不但使这些自不量力的帝王们大损阳寿,甚至造成社稷不保。
诸葛村的钟池
诸葛村 土木建筑 浙江兰溪
诸葛八卦村,古称“高隆”是“古今第一良相”诸葛亮一支后裔聚集的血缘村落。据《高隆诸葛氏宗谱》记载,本村的诸葛氏奉诸葛亮的父亲圭为始祖,元代中叶到高隆定居的是第26世宁五公诸葛大师。全村目前有5000多人口,有逾2700人为诸葛亮嫡传后裔,是全国最大的诸葛亮后裔集中聚居地。
宝纶阁
明朝 砖石木材 祠堂 安徽
宝纶阁实指包括宝纶阁在内的中国安徽当地一座私家建筑——“贞静罗东舒先生祠”,它位于中国安徽的呈坎村,村中建筑达到了“阴阳二气统一,天人合一”的境界。中国的建筑学家称其为“民间故宫”。
第四,源远流长的神鬼意识是迷信的根源。也许有人会说,对神鬼以“源远流长”一词形容有些不恰当,因为它是一个褒义词。可是在远古时代,“神鬼”是与“神圣”一词划等号的。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都有一个神话时代,在那个时代,神鬼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大概自从有了人类,便有了神鬼意识。世界各民族的祖先都是神,神的儿子怎么能不信神呢?所以神鬼意识在人的头脑中根深蒂固。
就拿秦始皇来说吧,他是东夷人的后代,东夷人的祖先是伏羲,秦始皇自然会认为自己也带着一些神气儿。他的祖先(如穆天子)的一些与神仙的传奇经历,自然使他深信不疑地相信神仙的存在。更何况自己是第一个统一中国的伟人,怎么会与神仙无缘呢?没有神仙帮助或者自己没有点仙气儿哪儿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所以他尽管知道八卦易学没那么神,却对方士的法力没有一丝怀疑,并且在多次受骗后,仍然忠贞不渝地去寻找与神仙见面的机会。
三透九门堂
清朝 木与砖石结构 住宅 浙江仙居
被誉为“中国民居建筑的奇迹”的三透九门堂位于浙江省仙居市的名镇皤滩镇。其设计和布局规划出以“五”字为头的大系统。三透九门堂共有156间房子,沿着廊檐可以进入任意一间屋内。二透的厅堂花窗是以太极图为中心的阴阳八卦,显得很神秘。
另一个例子便是位列仙班的汉武帝了。汉武帝的祖先是黄帝,自然便会认为自己也是神的后代了。汉武帝宠幸的妃子李夫人得病身亡,汉武帝为此朝不食、夜不寐,非常怀念。于是有个少白头的李少翁来见汉武帝,说自己已有二百多岁了,有招引鬼神的法术,可以把李夫人请回来。李少翁于是要了李夫人的衣服,在一间很清静的屋子里,用今天投影的原理,在帷幕上投出了李夫人的幻影。汉武帝尽管没能与李夫人言谈,但是毕竟在恍惚中看到了他朝思暮想的李夫人。汉武帝认为李少翁果然有法术,遂拜李少翁为文成将军。
汉武帝从此对李少翁极其宠爱,整日与他谈论神仙的事情,表示想要见见神仙。李少翁于是欺骗汉武帝说:“陛下要想与神仙交往,就必须把宫室、被服等弄得如同神物。”武帝果真让人把宫殿的房顶、柱子、墙壁都画上五彩的云头、仙车,被服也绣上了这类东西,可是等了一年多,根本见不到神仙的踪影。李少翁见骗术要败露,于是又想了一招来欺骗汉武帝。一次,李少翁在陪同汉武帝去甘泉宫的途中,看到有人牵着一头牛,李少翁便指着牛对汉武帝说:“陛下,这头牛肚子里有奇书。”汉武帝命人剥开牛肚子,果然在里面发现了一张帛书,上面写着一些让人无法看懂的隐语。汉武帝于是开始极其虔诚地研究起这些隐语,结果发现这些字是李少翁的笔迹。汉武帝当即醒悟是受了骗,杀掉了李少翁。
可是汉武帝虽然被骗,但他并没有因此而减少对神仙方术的迷恋。仍然到处寻找有法术的方士。于是有一个叫栾大的方士求见汉武帝。他对汉武帝说:“我从前在海里来往,碰到过仙人安期生,拜他为师,学到一些法术。我可以用法术点石成金、堵塞黄河、炼出长生不老之药。”对这样的鬼话,汉武帝竟然相信了。他马上封栾大为五利将军、天士将军、地士将军和大通将军。但栾大似乎不稀罕这些官衔,于是汉武帝又加封其为乐通侯,并把公主下嫁给他。可是过了一年多,栾大既没能堵塞河口,也没有能够炼出黄金,汉武帝这才明白自己又受骗了。这位喜好神仙法术的帝王有很多求仙受骗的笑柄,而其之所以一再受骗,正是代代相传的神鬼意识在作怪——神是自己的祖先,自己的祖先怎么会骗自己呢?
在当今社会,这种神鬼意识仍然存在。一些有文化的人也相信神的存在,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主要是科学知识的宣传力度不够造成的;其次,一些认为自己很唯物很科学的人的言论,往往并不科学。比如以前一些人提出较为科学的观点认为五行概念及二十四节气起源于战国时代,而现今的考古却证明与传说中的时期较为接近,所以这些不严谨的学术观点无法很好地让人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一些科学家今天说,吃瘦肉对身体有好处,过几天又说得吃肥肉;有的说要想长寿得运动,可过段时间又说得少运动,这种科学确实无法让更多的人不再相信迷信。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封建迷信是人为和传统观念造成的,与易学知识没有必然的联系。易学的科学含量还是很高的。所以我们今天在继承祖国易学文化遗产时,要有取舍,不能完全模仿,要去伪存真,很好地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文化。
当然,要想很好地继承和发扬易学文化,光靠一些算命大师是不行的,而应当与科学接轨。比如搞楼盘设计的设计师结合当代环境学再吸收一下易学的营养,将会有更完备的居住环境设计理论问世;考古工作者在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再学习一些易学知识,也会在考古工作中有更大的收获。总之,无所不包的易学知识,可以和现在的各个学科产生联系,只要抱着研究的态度、客观的态度、科学的态度,我想易学知识是不会助长人们的封建迷信思想的,因为它里面没有叫你信鬼神的内容,也没有教你盲目崇拜的内容。
社稷坛
明代 砖结构 祭祀地 北京市
北京的社稷坛建于明永乐十九年(1421),遵照“社为阴”的原则,遵天南地北之制,由北向南设祭,总体布局由北向南展开。社稷坛的方坛分三层,四周以汉白玉石围绕,坛面铺黄、蓝、白、红、黑五色土壤,其中黄土居中,而东蓝、西白、南红、北黑,以阴阳五行学说象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紫禁城
明代 砖木 皇宫 北京市
紫禁城的布局体现了中国古代文明的宇宙观和阴阳五行学说。属于阳性的帝王朝廷为前,属于阴性的皇宫起居为后,功能和意识形态得到统一,背山面水的传统营建模式也贯穿在紫禁城的建造中。
芙蓉村民居
始建于明代 浙江永嘉
浙江永嘉县芙蓉村是按照“七星八斗”规划而建的古村落。“星”指道路交汇处的方形平台,“斗”指水渠交汇处的方形水池,七星翼轸分列,八斗呈八卦状分布,道路、水系结合散布的星、斗而形成系统,其规划布局隐喻村寨可纳天上星宿,希望子孙后代人才辈出如繁星,反映了中国古人的居住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