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 秦始皇焚书独留《易》

客观地说,秦始皇不愧为千古第一皇帝。他十三岁登基成为秦国的国君,在吕不韦专权执政中,他深藏不露却早已开始谋划着如何夺回朝政大权。公元前238年,二十二岁刚举行冠礼后的秦王镇压了嫪毐发起的叛乱,灭嫪毐三族,斩首参与叛乱的主要头目卫尉竭、内史肆、佐弋竭、中大夫令齐等二十余人,流放吕不韦,削职夺爵与叛乱有牵连者达四千家。这真是一举两得,既平息了叛乱,又消灭了异党,巩固了政权。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秦代 陵墓 陕西临潼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是中国最大的古代军事博物馆,不过关于其中兵阵和《易经》的联系,似乎还没有学者去研究。

可是,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却招来不少骂名——看来读书人可得罪不起啊!其实从历史上来看,秦始皇是很重视人才的,他是不得已才“焚书坑儒”的。据历史文献中记载,秦王嬴政巩固了政权后,广纳贤士,为己所用,加速了统一全国的进程。他任用了姚贾、李斯、白起、蒙恬、王翦等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这些人为秦王政出谋划策,能征善战,在秦的统一过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前后十年时间,秦军南征北战,先后灭掉韩、魏、楚、燕、赵、齐六雄,统一了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诸侯割据、战乱频繁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郡县制的封建中央集权帝国。这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具有开创性质的事件。自夏、商、周三代以来,还没有建立过如此强大的统一王朝,政治结构、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也从未有过这般复杂的形态。这样,一个现实问题便摆在这个空前的帝国面前,那就是该如何进行治理和统治。秦对六国贵族实行杀戮、迁徙和流放,进行残酷的镇压;并收缴、销毁六国兵器,拆除各国间阻碍交通的关塞、堡垒,设置郡县统一管辖六国地区。但在文化上,态度却特别优容,秦始皇“悉纳六国礼仪”,最突出的表现是博士议政制度的建立和扩大。

秦始皇像

作为千古第一皇帝的秦始皇,对于卜筮之书保留着宽容的态度,这和他对阴阳家邹衍的崇敬有关。

山海舆地全图

明代 出自《三才图会》

中国自秦始皇以来,除了短暂的混乱时期,一直处于统一的状态,但它所创造的辉煌、持久的文明却使得汤因比等西方学者认为未来世界的统一,也许正要仰仗源自中国的思想与文化呢!华夏民族的持久统一,《易经》在凝聚民族个性、“保合太和”等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博士”一词起于战国时期,是学者的泛称,也可以说是游士的又一名称。可是到了秦朝,却成为一种官职。从可考的博士看,其籍贯都在关东。这样看来,博士是东方六国的政治代表,秦始皇吸收各国的士人参政,设置博士官,让他们参议朝政,从而组建了参议辅政集团,创建了博士议政制度。这其实是对东方六国的适应和妥协,以及对六国矛盾的化解,是秦始皇巩固刚刚出现的统一局面的统治术。《汉书·百官公卿表》载:“博士,秦官。掌通古今,秩比六百石,员多至数十人。”可见秦始皇所起用的文人不单是儒家一门,而是代表知识阶层的诸子百家。据《西汉会要》载,有博士参与会议的,计有议废立,议宗庙,议郊礼,议典礼,议封建,议功赏,议民政,议法制,议罪罚,议大臣等项。博士参与这些重大的朝政决策,反映了统治阶层对博士的重视。

秦始皇还召集了2000余人的学生置于博士官之下,命之曰诸生,以壮大文人的队伍。针对当时混乱的社会秩序,秦始皇英明地采用法家的学说治理天下(我们现代才开始以法治国,当时的秦始皇怎么能说不英明呢),任法家的代表之一李斯为丞相。秦始皇还派人从六国的宫廷和民间搜集了大量的古典文献,让博士与诸生们进行整理。并且以政府的力量禁止不利于封建专制政权的书籍传播,奖励那些对秦政权有利的书籍作者。因此,秦政权不仅对几十位博士优礼备加,而且对于诸生也“尊赐之甚厚”。

生授经图

王维 唐代 长卷 绢本设色 (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尚书》的成书年代比《易经》还古老。伏生在秦始皇焚书时,冒死留下了《尚书》。到了汉朝,汉文帝为求精通《尚书》之人而发现了伏生。图中伏生形象苍老,却精神抖擞,纤细的手臂搭在书案上,支撑着他充满智慧的头。他已经九十多岁了,正对着汉文帝派来的人认真讲授,神情专注而和蔼。

博士议政制度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对新的统治模式的尝试,他试图把东方六国的政治精华吸纳入行政体系,借此消弭东方的反抗情绪。同时,依靠这些熟悉东方六国社会实际的人士制定针对六国的、符合统治要求的政策措施,加强对六国地区的行政控制。这一措施的实行无疑说明了秦始皇的明智。

但是,事情的发展并不按秦始皇的设想进行,有些博士和诸生满脑子都是复古思想,认为复古周礼的儒家思想都是好的。所以,他们不但对加强专制统治思想没有帮助,反过来对秦始皇的所作所为指手画脚、说三道四。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宴会,始皇很高兴。可是有一个思想保守的博士名叫淳于越(原齐国人),他当场批评周青臣是阿谀奉承。他说:“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他批评秦始皇废分封,置郡县。他又讥讽说:“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他的这种言论无疑代表的是那些失去地位的奴隶主的利益,也代表了一些对建国有功的大臣的想法,所以对国家的安定与统一是极其不利的。更何况不甘失去权势的奴隶主们经常揭竿而起,并且多次派刺客刺杀秦始皇。所以这些话引起了秦始皇的极度反感。丞相李斯当场进行了批驳,他指斥淳于越是“愚儒”,还谴责儒生们“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他认为这样一群儒生是一种危险势力,建议始皇坚决制止他们的非法活动,并提出了焚书的建议。主要内容:①除《秦纪》以外的六国史书一律烧掉;②《诗》《书》百家语除博士官收藏的以外,其他人藏书都集中到郡,由郡守、尉监督烧掉;③谈论《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灭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后发现私藏书者罚其为修城的奴役;④医药、卜筮、植树等书不在禁列;⑤如果有人想学法令,以官吏为师,不准私办学堂。

泰山刻石

秦代 明拓本 故宫博物院藏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命丞相李斯统一六国文字,并在其所到之处刻石立碑,颂扬其功业。泰山刻石传为李斯所书,为标准的小篆书体。书同文的举措客观上促进了易学的传播。

淳于越的言论是对秦政治制度的彻底否定。秦制,凡宗室或有军功者,均可得到赐爵、赐地、赐官等奖赏,不分封。“秦兼天下,建皇帝之号,立进官之职”,也未曾师古。因此,淳于越的主张,触动了秦始皇对战国分裂割据状况的担忧,引发了他对分封思想的反感。于是,秦始皇批准了这个建议,开始在全国范围开展“焚书”运动。

第二年,又发生了坑儒事件。起因是由于有些儒生对始皇不满,说他“专任狱吏”、“乐以刑杀为威”、“贪于权势”等等。秦始皇认为他们“或为妖言,以乱黔首”,就把他们逮捕,严加拷问。又抓起了一些妖言惑众、招摇撞骗的术士,一共有四百六十多人,全部在咸阳坑杀。

其实秦始皇所“坑”的“儒”不过是一些迂腐或自私之士,和我国五四运动中献身的大学生是没法比的。五四运动中的大学生们是看不惯政府的腐败与无能,而秦朝被“坑”的“儒”却是想让历史回到分封制的奴隶社会中。而后世的文人大概是惺惺相惜吧,所以把秦始皇骂得名誉扫地。而事实上,秦汉以后的“儒”与孔子的“儒”已不是一个概念了。秦始皇所“坑”的“儒”,正是打着“遵古”、“遵孔”的幌子为自己谋求私利的“儒”。

秦火与战乱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无比珍贵的早期史料在焚书坑儒、火烧阿房宫等一系列骚乱中遭到了不可想象的破坏。今天,我们有幸还能看到随秦始皇埋于地下的兵马俑,却再也无法目睹那些记录中华民族早期文明的典籍!

从上面焚书的内容来看,诸子百家的一些书也给烧掉了,而主要烧的还是孔孟的儒家书籍。可是孔子所整理过的《易经》却没有烧。对此,民间传说是因为《易经》是至高无尚的神书,所以秦始皇也敬畏它,不敢烧。其实这主要由于《易经》与占卜有关的缘故。李斯焚书的内容写得很明白——“医药、卜筮、种植等书不在禁列”。李斯提倡“焚书坑儒”并非是门派之争,主要是禁止以古非今,为了统一思想,而不是为了禁书。更何况所禁之书只是禁止百姓私自藏书,对学者所藏图书并不禁止。

当时人们都很相信占卜,尤其是秦始皇,更是对与易学有关的阴阳家极其崇拜。尽管“焚书坑儒”中也“坑”了一些邹子所传弟子中的“术士”,但这主要是由于秦始皇给了“术士”很多赏赐,结果这些“术士”不是骗了钱财后纷纷离去,便是对秦始皇进行诽谤攻击。而秦始皇对阴阳家的创始人邹子是非常推崇的。

邹子去世时秦始皇已经九岁了,所以邹子的传奇经历与辉煌事迹应该给小嬴政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在统一六国之后,便采纳了邹衍的“五德始终论”学说。《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说:“始皇推终始五德之传,以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从所不胜,方今水德之始。”秦王朝便是以水德王,“农服旄旌节旗皆上黑,数以六为纪。……更名河曰德水,以为水德之始。刚毅戾深,事皆决于法,刻削毋仁恩和义,然后合五德之数。”始皇这些措施就是配合水德需要的“治各有宜而符应若兹”。

而也正因为秦始皇非常相信邹子的话,所以他尽管从来不愿意封任何人为王为君,但还是破例封长江以南百越地区的吴芮为“番君”。《邹子》中说:“周重火德,秦重水德,五德之数周而复始,而古番百越之地,五德具聚,只可和之,不可征之”。秦始皇很听邹子的话,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征服六国后,果然没有去征服长江以南的百越之地,尽管那里是大秦版图的四分之一,秦始皇还是把它封给了“番君”。

阴阳家的思想对秦始皇最大的影响,便是“方士”、“术士”的成仙学说。其实这只是阴阳家及道家或隐士所传下的一个支脉,可是秦始皇由于三大原因对它深信不疑,至死无悔。

秦始皇陵一号铜车马

秦代 青铜制品 秦俑博物馆藏

秦始皇把天下的典籍用武力强行收集起来,用车辆载回朝廷归博士官看护,使得民间典籍尽废,所存者仅为一些大胆的士子私藏于屋壁之中者而已。图为秦始皇陵发现的铜车马。

首先,这与秦始皇的祖先及居住地有关。秦国虽然起源于东夷,但是他们长期居住在西北,在羌族的包围之中成长和强大起来,因此他们已相当羌戎化了。西方的羌人很早就有了肉体毁尽、灵魂永生的观念。传说中,神仙的老家在西方,在甘肃、新疆一带的昆仑山上。《山海经》《穆天子传》等古籍中,也记载着传说中西方的不死民、不死树、不死药等。驾车西游与西王母幽会的极富传奇色彩的穆天子,正是秦人的老前辈。所以秦人相信祖上的传奇是真的,相信神仙的存在。并且第一个成就如此大国的秦始皇,自然也会认为自己是一位与神有缘的人,甚至认为自己就是神。所以他自然对术士们的神仙学说非常感兴趣,并且坚定不移地相信这是真的。

蓬莱阁

始建于宋代 木与砖石结构 道阁 山东蓬莱

自古就有“仙境”之称的蓬莱阁坐落于山东半岛上。蓬莱是道教所称的三仙山(蓬莱、方丈、瀛洲)之一,秦时的方士徐福受秦始皇之命求仙,就是由这里乘舟一去不复返。

其次,稳固政权的需要。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后,政治局面动荡不安。尽管他焚了书,坑了儒,并且残暴地以法治国,但叛乱仍然时有发生。而面对众多的子女,秦始皇无法保证继承王位者能够继续按照郡县制把天下治理好。所以他需要更长的寿命,以满怀统一六国的信心把大秦帝国巩固得稳如泰山。

最后,享乐的需要。秦始皇前无古人地享有如此之广的天下,自然欲享尽这天下之乐了。秦始皇无休无止地征调赋税和夫役,修长城、建宫殿、筑陵寝、开边戊守,使刚刚脱离战乱之苦的广大农民,又陷于疲惫奔命的劳役之中。秦始皇很喜欢金屋藏娇,所以,每当灭掉一个国家,他都要让人将宫殿的图画下来,然后在咸阳照样仿造。

秦始皇修建很多宫殿,单单咸阳的周围就建有宫殿二百七十多座,行宫在关外有四百多座,关内三百多座。在这些宫殿中,最大最有名的便是阿房宫。据历史记载,光阿房宫的前殿的东西就宽达五百步,大约相当于七百米。南北有五十丈,相当于一百一十五米。从唐代诗人杜牧的《阿房宫赋》中我们可以领略其建筑的恢弘与庞大。《秦始皇本纪》中记载着秦始皇的淫乱生活:“……乃令咸阳之旁二百里内,宫观二百七十,复道甬道相连,帷帐钟鼓美人充之,各案署不移徙。行所幸,有言其处者,罪死。”

铁钳和铁桎

秦代 刑具 陕西西安市临潼区秦代石料加工厂遗址出土

权力的过于集中是滋生专制主义的土壤。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把帝王的专制引向了一种极致。焚书坑儒、万里长城的修建都是这位性格冷酷的帝君一意孤行的结果。这两件在秦代长城遗址附近发现的铁钳与铁桎,可能就是为了防止修城百姓逃跑而用的刑具。

阿房宫图

袁耀 清代 绢本设色 南京博物院藏

该作品是乾隆年间画家袁耀根据唐朝诗人杜牧《阿房宫赋》内容而作,拟写阿房宫胜景。层峦耸翠,重楼叠阁,亭桥卧波,龙舟游荡。但规模庞大的阿房宫早已成为过眼烟云,只留下残砖烂瓦。

秦帝国巨大的建筑工程及常年的兵役征发,致使秦朝每年服役的人数达三万之多,男子征发不足,有时还要征发女子。于是,社会底层的奴隶及贫民阶层不堪忍受残酷的压榨与剥削,而失去权势的旧奴隶主也时刻渴望着复仇,双方合在一起,终于导致了秦朝的灭亡。

而曾经带有朴素唯物主义辩证思想的易学,在秦朝变为极其庞大的封建迷信体系,给秦朝甚至后世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这确实是值得人们深思的一大教训。不过,谁又能想到,正是这已经走上末路的易学一支,竟然歪打正着地发明了火药——术士们给秦始皇的仙丹里面竟然放了硝石与硫黄!并且可喜的是,一些道家及术士(当然,秦汉以后都可归为道家了)又以朴素的唯物辩证易为指导思想,完善了中国的养生学,真是绝处逢生! 72znX6eVnHeJ4NYvikQ8MDtRxMCevZddus6MQbA3ejjDbnOSJlbf2+jPx9k9cM+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