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越来越沉默的中国人

意大利有句谚语:“沉默是金,说话是银。”意思是说话多了给人一种轻浮的印象,且易暴露无知与软肋,所以沉默是最合适的处世态度。大部分中国老人看到这句谚语估计都有“他乡遇故知”般的会心感。因为东方人,尤其是中国人,历来是将“沉默”的艺术发挥到极致的!

从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告诫我们要尽量少说话起,一代又一代中国人,都在给后人普及沉默的艺术。

不信我们随手从历史长河淘出来几个故事。

战国时期,楚国的储君也就是楚庄王在登基后,当政三年以来,没有发布一项政令,在处理朝政方面没有任何作为,朝廷百官都为楚国的前途担忧。可是楚庄王不允许任何人劝谏,每天懒理政务,不是出宫打猎游玩,就是在后宫里和妃子们喝酒取乐,他通令全国:“有敢于劝谏的人,就处以死罪!”

有一个担任右司马官职的人,看到天下大国争霸的形势对楚国很不利,又着急又害怕触犯禁令,只好用猜谜语的办法,在游戏欢乐中暗示楚庄王。可是,楚庄王在朝堂之上还是一言不发,右司马非常着急,不知道楚庄王如此沉默下去是否会给楚国招来灭顶之灾,便灵机一动,给楚庄王出了个谜语,说:“奏王上,臣在南方时,见到过一种鸟,它落在南方的土岗上,三年不展翅、不飞翔,也不鸣叫,沉默无声,这只鸟叫什么名呢?”

楚庄王知道右司马的意思,答:“三年不展翅,是要使翅膀长大;沉默无声,是要观察、思考与准备。虽不飞,飞必冲天;虽不鸣,鸣必惊人!”果然,半个月以后,楚庄王上朝,亲自处理政务,废除十项不利于楚国发展的刑法,兴办了九项有利于楚国发展的事物,诛杀了五个贪赃枉法的大臣,起用了六位有才干的读书人当官参政,楚国内部治理得井井有条后,楚庄王发兵讨伐齐国晋国,成为天下诸侯的霸主。

楚庄王“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故事青史留痕入了书,成为后代长辈教育晚辈的法宝。这是关于“沉默”的经典故事。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韬光养晦”的哲学。

话说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霸气威震四方。刘备作为皇家正统子弟,被迫跟母亲卖草鞋为生,日子过得甚为拮据,论势力,哪里是曹操的对手?

一天,刘备正在菜园里忙得不亦乐乎,曹操派人来请刘备去一趟。刘备知道这“去”里暗藏杀机,但也只得胆战心惊地随着来人入府见曹操。曹操说:“看见园内枝头上的梅子青青的,想起了一件往事,今天见此梅,不可不赏,故邀你到小亭一会。”刘备见亭子里已经摆好了各种酒器,两人就将青梅放在酒樽中煮起酒来了。

酒至半酣,曹操问刘备:“你觉得当世哪些人是英雄呢?”刘备装作稀里糊涂的样子,说了几个人的名字,曹操笑着摇头一一否定掉。刘备故作不解地问:“那按照您的意思,谁能当英雄呢?”曹操说:“只有你和我两个!”刘备大吃一惊,手中的筷子掉到了地上,恰逢天上突降暴雨,雷声震耳欲聋,刘备灵机一动说:“这雷好吓人。”曹操放下心来,一个被雷声吓得连筷子都捏不住的人,能有什么出息?!

经过这番掩饰,即使生性多疑的曹操,也对刘备放松了警惕。之后,刘备趁机暗中招募贤才,聚集实力,后与曹操势均力敌,成就一方霸业。

这里再说一说“三国”里另一个人的故事。这个故事的主角是杨修。

杨修才思敏捷,智慧一流。有人评价他是曹操身边最聪明的人。他究竟聪明到了什么程度呢?

比如,曹操请人为自己建造了一座花园,花园建成以后,曹操取笔在门上写了一个“活”字。工匠们面面相觑,不知到底是何意思?杨修说:“‘门’内添‘活’字,乃‘阔’字也。丞相嫌门太宽了。”工匠们们立刻重新建造围墙,将门改造妥当,曹操看过后,非常高兴。

又一次,曹操在一盒点心上写了“一合酥”,随手放到案头上。杨修进来,拿来勺子和大家分吃了。曹操回来问:“你们这是做什么?”杨修说:“丞相在盒上写着‘一人一口酥’,我们岂敢违背您的命令?”大家嬉笑起来,曹操也笑,但心里越来越不舒服。

曹操生性多疑,曾吩咐侍卫:“我做梦的时候会控制不住杀人,所以我睡着之后,你们都不要靠近我。”而杨修却说:“不是丞相在梦中,而是我们在梦中。”

公元219年,刘备亲率大军打汉中,曹操率40万大军迎战。曹刘两军在汉水一带对峙。这一天,夏侯惇入帐禀请夜间号令,厨师刚好端来一碗鸡汤,曹操见碗底有鸡肋,随口说:“鸡肋!鸡肋!”随后,杨修叫随行军士收拾行装,准备归程。夏侯惇与营中诸将也纷纷打点行李。曹操借此怒斥杨修造谣惑众,扰乱军心,把杨修斩了。

明眼人都知道,杨修死得不值,曹操本就有撤军之意,却借机将身边最能猜透他心思的人给除掉了。刘备与杨修,都是“三国”人物里的奇才,只因个人性格不同而遭遇了截然相反的命运。于是,上千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都拿二人的个性与结局做比较。人们说,才华过人必招嫉恨,善于隐藏方能韬光隐晦。如果刘备在一开始就如杨修般口无遮拦,到处张扬他的光复汉室理想,他又能走多远呢?大概在“青梅煮酒”那一回就已经出不了曹操的亭子。

不过,话说回来,何谓“韬光养晦”?

“韬”指隐藏,按捺;“光”指锋芒锐气;“养”指培养;“晦”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每月月末之夜,月亮昏暗不明。韬光养晦,顾名思义,就是隐藏才能。

千真万确,在中国历史上,有无数“祸从口出,患从口入”的故事,也有无数“韬光养晦,明哲保身”的故事……人们说:“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掏一片心。”人们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人们还说:“枪打出头鸟。”“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信奉老祖宗的生存哲学,不管天赋如何,都选择了沉默——在沉默中抵抗,抵抗不了的时候也不敢说出来。在生活压力下,人们给自己找了许多懦弱的理由,越来越心甘情愿在沉默中顺从,顺从到迷茫,到再也不敢说出自己内心真实的声音、不敢走自己想走的路、不敢过自己想过的生活……直至有一天,他们自嘲终于成为昔日最最讨厌的那种人。

他们偶尔被网络上这样的话触动:

“梦想是一个说出来就矫情的东西,它是生在暗地里的一颗种子,只有破土而出,拔节而长,终有一日开出花来,才能正大光明地让所有人都知道。在此之前,除了坚持,别无选择。”

他们手点键盘,再加一句评论:“梦想就像内裤,不可缺少,然而只能偷偷穿在里面,露出来就会恶心到人。”

这刻薄的比喻有一定的道理,有什么想法成天挂在嘴边吹嘘确实令人厌烦。然而,如果梦想是高尚的,真的合适比作“内裤”这样不登大雅之堂的物件吗?如果一个人的梦想说出来就会恶心到人,那这人有没有想过周围到底聚集了些什么样的朋友?那些朋友值不值得深交?

刘皇叔或杨修,想在乱世成就一番霸业——说出来最多只能“恶心”到曹操这般“盖世英雄”——竞争对手互相妒忌嘛。而更多人,想换套大点儿的房子,想考公务员,想娶一个美女做老婆,想周游世界……想过得更好的愿望都是不会对别人构成人身威胁的,为什么说出来就一定会恶心到人,而不是激励到人呢?如果身边人真的值得交往、可信任,那么大多也是该对自己的梦想抱以各种方式的支持吧。那些踩你小辫子,你一“美好”他就要恶心的人只有两个可能:一是你的“梦想”本身就见光死的,二是你身边的人不值得交往。

当今,几乎所有中国人都做到的只是“不说”。在不说里闭着眼睛过日子,继续复杂而平庸的人际关系,单调乏味的工作状态……日复一日,在网络上激扬文字指点江山,在现实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最怕麻烦上身。一句“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能激起全民的共鸣与追捧,可一句“钱包那么小,哪也去不了”的调侃,就将梦想拦截在路上,无数人继续牢牢地被拴在原处,且心甘情愿。

这样沉默地过着一成不变的日子,到死也不再改变的无数人里——或许就有你。 FHNqIsFgJ2DzOHMRk5X2WVQs/60syjT23A246XMumzvgyIKTkOx8leOtelyy9yK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