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 掌握了中医诊断学里的望诊,就能看病如神

在医学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医总结出了很多维护身体健康的方法,光诊法就有望、闻、问、切四种。其中,望包括望面 (望人脸上不同的部位,是否长了什么异常的东西,颜色如何、明暗如何等) 、望舌、望形态、望人的神气……望出来的不同问题,就对应人体不同的脏腑的疾病。

在中医历史上,很多名医都擅长望诊。

比如金元四大家之一——朱丹溪看病时,一定会在医案上写上病人的形态如何、面色如何,还有他的性情如何,这是古代大医特别重视的一部分内容。

望诊在四诊里是排最前边的,是中医诊断学里最重要的内容,古人说“望而知之谓之神”,为什么会这么说呢?这是因为古人把望、闻、问、切的境界分别对应成神、圣、工、巧,说“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这话里面的含义是,中医一旦掌握了这个望诊以后,就能诊病如神。为什么好的老中医看病非常快,短短两三分钟就把你的问题都说出来了,有的人就会想:这个老中医号脉真的就那么准吗?其实,你刚进门的时候,老中医一看你的面色、你的形态,就已经把你身体的状态猜个八九不离十了。接着让你坐下来,看你的舌头,切脉验证一下,然后再问几个问题,如果你的回答跟他心里想的对应上了,他就有数了,诊断就出来了,这就是经验。

所以,我们如果想对自己的身体有所了解,维护自己的身体健康,了解一下望诊的部分内容是很有必要的。

但遗憾的是,现在望诊的技巧丢失了很多。过去的中医世家,望诊是传男不传女的,慢慢地传承的人少了,有的甚至失传了,而且望诊又很难记录,因为写不清楚。现在能完全掌握《黄帝内经》里边望诊内容的人已经不多了。

我曾经向色诊大师王鸿谟先生请教过,他就说完全掌握这部分内容的人不多了,虽然他现在在努力传播色诊的知识,但是要传授起来还是有难度的,即使真正写下来也描述不清楚,而色泽、形状之类的辨别,还需要大家看完后自己去领会,而且要经过大量的训练才行。 zPo/A0rYgUKUB4mxKYEUauDJUAsLq9Nvpuq2vyr8pV95VonZ26/kOXSXAV19JuW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