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七、说到别人心花怒放的艺术

1.这两个字常挂在嘴边,同事领导都爱你

办公室里“说话”的艺术,不是指口若悬河、高谈阔论的技巧,那叫“讲话”。石头觉得,对于办公室人来说,讲得头头是道、动人心弦固然是种能力,说的人笑容满面、办公室里暖意融融却更是基本素质,和谐的人际关系环境是开展工作、个人进步的前提。

都说办公室政治很复杂,办公室里人际关系很难搞,但透过现象看本质,人际关系说白了就是管理别人情绪的艺术,没有什么比常常说出钻到别人心窝里的体己话儿更能俘获人心了。

说话的道理很难穷尽,这方面的技巧和规矩要细数起来可能有千万言。石头在京东上以说话为关键词搜索,竟然搜到了286本书之多,什么说话之道、说话技巧、中国式说话等等,俨然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

但有句俗话说得好,真理常常是简单的,规矩太多太繁就相当于没有规矩。在石头看来,初入职场,在办公室里说话,只要先掌握好“请”和“您”两个字,不敢说从此包打天下,至少自由行走是问题不大了。

多说“请”

先说说“请”字。“请”本来是个十分常见的语气动词、礼貌用语,适用于各种场合和语境,用来表达请示和尊敬之意。然而不知从何时起,请字在我们的日常对话中越来越难寻踪迹:请问变成了“哎,我问一下”,请坐变成了“坐吧”,请求变成了“这个事你帮我弄一下”,直接又粗鲁。

另外,即使在拍出《破产女孩》这种满口粗话片子的美国,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人措辞都是非常委婉有礼貌的。在生活的场合中,大家都倾向于“May I ask your name?”代替“What is your name?”,实际上就是用“请问怎么称呼”代替“你叫啥?”。

你若希望被认为是一个举止得体的人,那就一定要多多使用“请”字,请别人帮忙的时候多说“请”“麻烦了”等礼貌用语。看上去一字之差,其实“有请”和“没请”之间横亘的是重视与忽略、尊重与轻视的鸿沟,简单的一个“请”字,就能让对方感觉到他是被重视,被尊重的。

简单描述一个场景,大家可以任意感受一下请字的神奇:部门负责人老刘正在会客室焦急地等待领导,但领导办公室还有人在谈工作。突然,你桌上的电话响了,正是领导打过来的。“石头啊,你把老刘叫过来吧,我这边结束了!”你一个箭步冲到会客室,对领导的话丝毫不加变通,原封不动地转达,大叫:“老刘,领导叫你过去!”

刘部长白了你一眼,心想,这石头没大没小的,竟然把我指挥来指挥去、呼来喝去的。梁子就此结下,你却还浑然不知。假如石头懂得把领导的话改成更加委婉的,“刘头儿,领导请您过去”,使唤的意思是不是就没有了呢,毕恭毕敬的感觉是不是就出来了呢。

办公室是单位的中枢协调部门,秘书们发挥的是领导参谋助手的功能。办公室工作常常存在着一种身份落差,你要代表领导发号施令,但其实你并没有发号施令的权力。这种落差会制造隐蔽的陷阱——假如你把自己当成领导,或者是虽然没有把自己当成领导,但是没有认清自己的身份,没有从自己的位置出发对领导的原话加以调制,那么你很容易被看成一个狐假虎威、狗仗人势的人。

领导当然可以说“你马上把老刘叫到我办公室来”,但你绝不能说“老刘,领导叫你去他办公室”,转述之前留个心眼,把叫换成“请”,就能避免掉进因身份落差造成的陷阱,你听:“刘头儿,领导请您去他那一趟,您现在是否方便?”别人听起来就完全不同了:领导多么礼贤下士,秘书多么毕恭毕敬,让人心里熨帖不是?

多称“您”

再说说“您”字。对大多数北京的爷们来说,“您”就是挂在嘴边的口头禅,毫无压力,用起来肆无忌惮。

就是面对食堂打菜的阿姨,“您”字也是脱口而出,当遇到麻烦时候,北京人说“麻烦您哪或者劳驾您哪”让人打心里觉得这人实诚;别人无论帮助咱们结果怎么样,北京人一定都会说三个字“谢谢您”,不为别的,就为人家出力;指出别人办事的方法不对,北京人会说:“您这事儿可不能这么办。”即使碰见厌恶的人,也会这样对他说:“您放心,咱们走着瞧。”展现出大气、宽容。

但对于包括石头在内的很多南方人来说,“您”字足以让自己羞羞答答,即使对爷爷太祖,也还是你、你、你,“您”字会让自己感觉对方太高,自己太矮,态度太谄媚。“您”字很简单,难的是克服心理障碍。

石头不认为“您”代表的是阿谀奉承和拍马屁的价值观,也不提倡大家做这种事情。石头觉得,其实,“您”字本质的东西并不是这个,它强调的是照顾和理解他人,这也是会说话的本质。

“您”有温暖人心的力量,它会让对方感到自己是体面的,有价值的,被重视的,它最大限度地关怀了对方的感受。当石头想通了这一点,立马把口语中的“你”全部换成了“您”,一段时间以后,我发现我胖了,因为当我对食堂打菜的大姐说出“麻烦您给我二两饭”这样的话之后,我的二两饭似乎总是要比别人多一些。

2.夸人不要隔靴搔痒

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会遇到这样一些人:他们总是喜欢给别人泼冷水,或鸡蛋里挑骨头、吹毛求疵,提一些毫无趣味、毫无建设性的意见,然后再傻不拉叽地说一句:“我这人说话很直,你千万别往心里去。”但你以为只要来一句“我很直”就可以为自己的低情商开脱了吗?难道,那些情商高的人都是“弯的”?对这样的人,石头只想说一句:我一定会往心里去的!

当别人正陶醉于一个自己的小幸福中时,不要自以为是地去“旁观者清”,用所谓的“理性”告诉他,他本不应该那么幸福。比如,人家刚买了个自己很喜欢的小玩意儿,然后你去告诉他,“你买的贵了”“你被宰了”,让别人的幸福感顷刻间化为乌有;人家刚交了个男朋友,陶醉于两人的小幸福中,然后,你傻兮兮地去说,“你俩不合适,不能长久”;人家刚找了份自己很满意的工作,希望得到你的祝福,然后你去说,以你的能力,如果去另外一个单位的话,薪水要高得多;等等。

你以为你很理智,但人家只会认为你当真很讨厌。这种理智和较真,只会毁掉生活中的一切趣味和美。老盯着别人的缺点看,对自己并没什么好处,而只能让自己更自卑。夸奖别人,反而是一件令自己感到愉快的事情,这正如同,骂别人,常常让自己的火气更大、心情更糟糕。

因此,不妨多在你身边的同事身上寻找优点,尽量多夸赞他们,夸得稍微过分一点也没有关系。在把夸奖之词说出来之前,你就已经得到了回报。夸赞人,是一件既利他又利己的事情。我们常常说到所谓的“正能量”其实很简单,夸赞别人或者在不经意间流露出一种喜爱之情,这就是一种很了不起的正能量。

夸人往往会遇上比批评人更强大的心理障碍:我是不是在谄媚?我是不是在拍马屁?我是不是不实事求是了?我是不是拍的言过其实了?我是不是道德水平滑坡了?他本来也没有这么好啊?!这种心理障碍其实大可不必,我们换个角度,来分析一下说出那些让人肉麻、令人脸红心跳的话,甚至夸张的赞美到底是不是一件可耻的事情。

假如一个人的表现是“好”这个级别,你夸他说,你是好啊!那么可以想象,他感觉不大,因为他的表现本身就在好这个级别,你说他好,只是在陈述他自己也了解的事实,本质上是个陈述句,没啥新鲜的,他心里能爽得起来吗?

进一步,如果,他明明只是好这个级别的,你却说他是“太好”级别的,或者更夸张一点,说他是“太太好”“太太太好”级别的,那就完全超出了实际,也完全超出了他对自己的评估,这时他才有爽的感觉。“啊!我还以为自己是好,原来大家都认为我是太太好!我真牛!”

这种分析很能说明问题,你夸人的时候如果不言过其实,不吹捧拔高,那就只是在陈述事实,这样的夸人别人没有任何感觉,别人会想,我本来就是如此嘛,完全达不到取悦别人的效果。只有夸张了、夸大了,才能算是货真价实的夸人,才能有你想达到的夸人的效果。如此分析,下次再给别人戴高帽的时候心里是不是好受了很多?

请记住夸人第一定律:夸人不夸的别人脸红心跳、害羞害臊等于没夸。

古人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难得糊涂”,大概都有这方面的深意吧。刘慈欣有个科幻中篇叫《镜子》,他在小说中用科幻的手法对没有谎言、没有倾轧、没有秘密的世界做了极致的推想,他认为这样的世界最终会磨平全人类的欲望,而欲望是进步唯一的推动力,失去欲望,最终将导致文明的衰落。从这个意义上讲,夸张的表扬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真实,作为欲望的一种表达和组织形式,是不是也没有那么不堪了呢?

3.办公室里必会的几句口头禅

石头继续跟大家聊聊办公室里怎么舌灿莲花的技巧。这次,不讲大道理,来点简单粗暴的,直接嘴对嘴教你几句话,马上就能上手用。

“明白了,我马上就办!”

领导的指示下来了,你该怎么应答?轻描淡写的“嗯”“行”“知道了”“尽量吧”只会让领导心里打鼓:这小子到底知不知道要干吗,到底能不能干好?

这不是一种让人放心和信赖的说话方式。领导也是人,把事情交给你办,也会有怀疑和焦虑,你要做的就是用话语去打破这种焦虑。

对于领导的指示,一定要第一时间迅速回应,夸张些说,就是要让领导听了你的应答产生出一种感觉——一种你对接下来的安排成竹在胸,马上就要一个箭步冲出去落实指示的既视感。

“我明白了”,表示你已经完全领会了领导的意图,不会跑偏,而“我马上去办”“我马上处理”,这样冷静、迅速的应对方案才是领导想听的,“马上”会令领导直觉地认为你是名有效率、听话的好部属。相反,犹豫不决的态度只会惹得责任本就繁重的领导不快,这点事都不敢答应,还指望我给你加什么担子。

“你是专家,你的帮助太重要了!”

在办公室混,小到打字复印、迎来送往,大到组织活动、起草文稿,都免不了需要同事或外人的帮衬。比如,稿子写好了,想请同事帮忙看看有没有语病和错别字,怎么开口才能让人家心甘情愿地助你一臂之力呢?

强调他的帮助对你很重要。“你的文字能力强,你看过的肯定没问题!”“你写东西很棒,不看一遍我心里没谱,你看一遍我才放心!”别人一听这话,得,原来我这么重要,离了我事情还办不成了,相信他无论如何也不好意思拒绝你,说不定还会把自己手头的工作放下来先帮你呢。

不过,千万记得要感恩,将来有功劳的时候别忘了记上人家一笔。

“您对这个事怎么看?”

跟领导单独乘车或乘电梯常常让人感到局促,你不得不说点话以避免冷清尴尬的局面。

说点生活的话题吧,你跟领导差十好几岁,有代沟,况且也不想留给领导一个玩物丧志的印象;说工作吧,又怕言多必失,不知哪句话就触怒了领导。

此时,最恰当的莫过于聊一个跟单位发展有关,而又发人深省的话题。你想想,一般来讲,领导都不是内向冷僻的人,当领导时间长了,总有点教导别人、发表看法的瘾,这时你问一个他关心又熟知的问题,当他滔滔不绝地诉说心得的时候,你不仅获益良多,也会让他对你的求知上进之心刮目相看。

“要不这样您看行不行?”

拒绝是一门学问,在办公室里尤其如此。有些时候,别人提出的条件或要求根本就违反政策,或者并不符合单位利益,需要加以拒绝;有些时候,对别人的请求我们本想拒绝,心里很不乐意,但却点了头,碍于一时的情面,却给自己留下长久的不快。

确实,一个在拒绝的同时保证彼此关系丝毫无损的诀窍是根本不存在的。但是你可以换一个角度来看你究竟想要达到什么目的,不要把你的回答看作是必须在冲突对抗和维系关系中两者取一。

其实,我们还有一个中间选项,中性的拒绝:“要不这样您看行不行”。我拒绝你,但是拒绝的同时,我还能提供其他的方法。

比如,前不久,一个朋友单位办公室的老王给石头打来电话,说他们单位正在起草下一阶段的整体规划,想以石头单位最新的规划作参考。这让石头很为难,石头手上确实有正在起草阶段单位的规划,但是,其一,规划尚未定稿,仍是草稿,不具效力,之后可能会有较大变化调整;其二,规划未经审议和公开发布,还处在保密阶段,有些内容甚至涉及单位未来发展方向的机密,确实不宜流出。

老王言辞恳切,这让石头不忍拒绝。思来想去,石头这样答复老王:兄弟,现在我收的稿子还是草稿,很不完备,参考价值不高,另外,领导也反复强调起草阶段一定要保密。你看这样行不行,你带上你们起草班子的人过来,我邀请我们这边规划起草小组的几员大将,咱们一起交流交流,我们这边把我们起草的思路、做法、经验详细跟你们汇报汇报。你看行吗?”不出石头所料,老王愉快地答应了。

“您稍等,我有点拿不准,我去确认(查询)一下。”

领导问了你某个与业务有关的问题,而你不知该如何做答,千万不可以说“不知道”,当然,更不能胡扯乱诌,那是在给自己挖更大的坑。

比如,领导正在批阅一份处理违纪学生的公文,却对相关规定的记忆有些模糊,于是电话打到你这:“石头啊,咱们学校违纪条例对于考试作弊具体怎么规定的?是记大过还是留校察看?”石头心里一紧,糟糕,我也记不太清了。这时候就应该跟领导解释:“领导,您稍等,我马上去确认一下回复您,免得我记得也不准确。”

本句型不仅暂时为你解危,也让领导认为你在这件事情上头很用心,严谨、细致、踏实、靠谱的办公室工作人员形象跃然纸上。不过,事后可得做足功课,及时交出你的答复,否则那就相当于涮了领导两次。 kU8bc8MiWjGpibkhfU7scC/PGsxvYESD0FRfv3vRtELkh3jFFPY1cZDPhfRnYbO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