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种情况日新月异的今天,不变就意味着落后、被淘汰。相比互联网企业,传统企业实际上最大的弱点在于太过于被动——不引导市场,反而去一味迎合市场。这样的经营方式、思维方式在并不能取得好的效果的同时,也会使传统企业最终走向衰败。而这种被动的特点,从传统企业(见图1-13)的以下几个方面可以看出来。
图1-13 落后的传统企业
人力密集型企业实际上也就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在我国工业化刚刚起步的阶段,曾经从国外大量引进这种企业形式。劳动力密集型企业作为企业过渡的一种方式,实际上是我国发展绕不开的一个阶段。只是这样一种生产形式如下面的案例所示,已渐渐无法适应我国经济的发展状况了。但是很多劳动密集型企业在过去有着非常强大的实力,到今天也不会立刻就会全部消失,对它们而言,转型升级已经迫在眉睫。
对于中国很多行业来说,已经感觉到了冬天的寒意。互联网领域,百度停止了社招,美团和大众点评合并,携程与去哪儿合并;基建材料领域,钢铁、水泥、煤炭、有色金属、玻璃等产业处境艰难;轻工业制造领域,家具、服装、陶瓷等状况不乐观。劳动密集型行业最困难。
1.电子
过了一个“十一”长假,东莞金宝电子(中国)有限公司的上千名员工怎么也没料到,公司已经将部分生产线搬走了。没过两天,10月10日,中兴手机一级供应商福昌电子有限公司也倒闭了。
2.陶瓷
在刚刚结束的中国(佛山)国际陶瓷及卫浴博览交易会上,佛山禅城区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苏岩也在开幕式上透露:“我们初步统计,至少有30%的企业受到了严重影响。”
近年来,珠三角共有12家陶企倒闭,主要集中在清远、佛山、肇庆三地。产能过剩是这次陶瓷洗牌的主要原因,据了解,陶瓷行业产能过剩高达40%。
3.家具和LED
房地产的低迷同样影响了家具、LED行业。近年来,珠三角地区家具行业有10家企业倒闭,LED有6家关门。
4.造纸行业
从2010年开始,造纸行业也难逃产能过剩引发的洗牌。2015年以来,珠三角有10家纸品包装企业倒闭。
在传统企业中,劳动密集型产业(见图1-14)占据了很大的比重。在这种类型的企业中,生产呈现流水作业的特点。产品的制作工艺比较简单。并没有过多的技术含量,可以批量制造。在工业化初期阶段,大多数商品就是这样一种特点。
图1-14 劳动密集型企业
在今天,随着科技的发展,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这种企业的工作原本要依靠人力来完成,但是现在都会使用效率更高的机器。而且除了日常生活用品,这种低附加值的商品在市场上能占的份额更是越来越小。批量生产给商家带来的利润空间也是在日益缩水。
而这并不是说,机器代替人力就可以改变这种企业的属性,改变企业面临的困境。诚然,机器的引进会使企业的生产效率得到提高。但是这样并不能改变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所面临的困境。市场总会饱和,这种单一化、低技术含量的产业过多不但使竞争越来越大,也会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的生存环境。因为人力密集型企业面对的危机本就不是生产效率过低,而是市场份额的日益缩小,单一生产模式已经难以为继。
在这样一种现象之下,传统企业真正应该改变的是它落后的思维方式(见图1-15)。
图1-15 思维方式
在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多数产品的开发研究都只有一种功能。多数人在一起做一样的事情,整个企业呈现出一种高度的“和谐”。
单一的生产方式,十几年保持不变的生产模式——在这种单调的环境下,其各种管理体制实际上都已经僵化了。这种顽固的情况是在多年的重复下累积而成的。因此,在时代的变化下,传统企业却不能随着市场与时代很好地进行相应的变化,这就造成生产效益低下,且为转型带来很大的阻力。
这种单一的生产模式其实无法给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价值。在便于管理的背后,整个企业呈现的是一种单调、僵硬的状态。
劳动密集型企业大多只是负责生产,因此所有人聚集在一个大厂房内,集中进行生产,而且他们的任务主要就是生产,除此之外并没有其他的技术性。工人们不会有,领导集团也没有这样一种意识。整个企业就像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孤岛,封闭的管理背后是封闭的思维。
在越来越多元化的市场上,封闭的思维模式会导致整个企业的保守性,因而错过很多好的生产合作机会。只有融入当下市场,在市场中寻求多方面的可能,才会为企业发展找到一个新的方向。
在很多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生产发展过程中,实际上并不是一种以“劳动力”为主的思维模式。所以他们即使在升级转型的过程中,首先想到的也是用机器代替人进行生产(见图1-16),以为找到了一条符合当下发展的康庄大道。
图1-16 “机器换人”
但是实际上,应当说这是缘木求鱼的做法。符合当下生产方式的做法应当是“以人为本”,不是以“机器”为本,也不是以“劳动力”为本,而是真正将企业中的人的价值发挥出来。每个人在企业中处于合适的位置,并且吸收众人的智慧,从根本上去改变企业运作的思维模式,这才是生产力密集型产业转型的最终目标。
传统思维的滞后性、保守性、顽固性,都会是传统企业在市场上占领份额、成功转型的巨大阻碍。因此,在转型之前,必须要改变这样一种传统思维。
传统企业的生产一般都是以劳动力、资源为依托,缺少技术含量。其产品的特点也是本身就指向实用型。所以这类产品的属性和生产都会比较单一。即使生产商不同,产品的生产流程也不会有过多新意。这就造成了这种商品都是模仿式的生产(见图1-17)。
图1-17 模仿式生产
在这种生产模式下,生产商们争夺的其实就只是量的问题。因为产品的制作过程简单,所以其中蕴含的工艺一定也会相对粗糙。这种模仿技能制作的产品,也许在细节处有所差别,但是顾客根本难以体验到其中的细枝末节。那么就只是数量的差别,效率高,价格低,市场占有率也就相对大。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消费者的需求朝着个性化、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市场的需求以及整个产业的内部发展情况都要求企业能够依托模仿式的生产,而转向创新生产。缺乏创新,这种亦步亦趋的生产方式,最终会跟不上市场的脚步。
也正是因为这种落后的商品生产方式,传统企业在销售上持有的态度也是“开门是客”这种“简单粗暴”的行为模式。因为对于产品,从制造开始到消费一直都没有一个定位,只是单纯地模仿生产而后投入市场,因而其销售也带有非常强的偶然性和随机性(见图1-18)。所以在传统企业商品营销过程中,传统企业采取的一直是一种“拉客营销”。但是这种硬性“拉客”是没有前景可言的——没有特定的消费人群,盲目地寻找客源,就像是以前的农业经济,丰年则收,荒年则灾,收成全凭天意。
图1-18 随机性
有些产品的确是有定位的。比如说厨房用具,每家每户都需要,其定位人群就是整个社会,这样的定位空泛模糊,基本上属于没有定位。而且由于市场的广阔,产品可复制性的特点,整个市场都会过于饱和。众多商家争夺一个市场,“蛋糕”总是不够分的。因此这样一种“拉客营销”与“模仿式生产”,就造成了这些日常用具在销售和生产上不可调和的矛盾。
如果说,对于这样的线下实体商品行业而言,拉客营销还只是间接存在的,那么对于一些线下服务行业来说,这种现象就可谓是普遍存在的了。尤其是在类似旅游、餐饮、住宿(见图1-19)这类服务业中,拉客营销基本上成为了一种“常驻”的营销方式。
图1-19 拉客营销
其实这也是商家们面对行业效率日益下滑的无奈之举,随着商业的发展,这类行业的市场也渐渐饱和了,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但是由于利润较高,所以拉客这种方式也会渐渐兴起,成为一个行业。只是通过这种方式,僧多粥少的局面也并不会因此而得到缓解,反而会引发一系列恶性竞争的事件发生,甚至导致违法行为产生。因此,只有从根本上使传统企业换个发展方式,才是真正的解决之道。
传统企业的消极被动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表现,那就是行政管理效率低下。整个企业的运作没有一个良好的模式,生产效率自然就会变得很低。这样,整个企业的运作就会渐渐陷入困境。
那么,到底是什么导致了企业的管理效率低下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这也是企业管理效率低下最根本的原因。当一个公司要供养的闲人太多,整个企业就会有非常大的负担,企业难以有所“进步”,企业“性格”看起来也会显得格外懒散,效率自然也就很低了。
在一般的企业中,一般分为高级管理阶层、中级管理阶层、初级管理阶层及生产员工(见图1-20)。高级管理阶层一般负责最高决策的谋划讨论,初级管理阶级直接管理基层员工,中级管理阶层则管理初级管理人员,并是高级管理者与初级管理者之间的桥梁。
但是在许多企业中,管理阶级的设置却并不是很好。中级管理阶层看似很重要,是整个管理阶层中重要的过渡阶段。但在一些小企业里,中层管理者实际上作用是不大的,他们既不像高层管理者那样制定决策性意见纲领,又不像初级管理者那样,直接参与到了生产流程中去。不上不下的位置,实际上也并没有起到很大的作用。
图1-20 正常的管理模式
中级管理阶层过多,就是企业中“闲人”过多。看似更多人才能进行更好的管理,但是有的管理其实是没有实际效果的,增加了只会造成尾大不掉的效果,并不能对公司的实际效益有很大的提升作用。而且由于太多人效率低下,整个企业都会被拖后腿。
因此要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一定要给企业进行“瘦身”。精简管理阶层,只设立必要的管理阶层,让每个管理阶层都能发挥相应的作用,提高管理的工作效率。
要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而不是一味减少管理层。一旦过度减少管理层,也会使企业的运行陷入不良的循环中。所以好的管理模式应当是结合企业的具体实际规模,“量体裁衣”(见图1-21),设置管理阶层和基层员工的比例。这样才能使基层操作者和管理者的效率都达到最高,企业的效益才能最大化。
图1-21 量体裁衣
作为管理人员,应该是知识水平高,各方面素质优良的公共管理者。企业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可以提高组织管理的有效性,能够实现科学而又艺术的管理。但是在很多传统企业中,管理人员都是由工作资历决定的。很多员工工作时间长久,也能渐渐走上管理阶层。并不是从员工素质出发决定管理阶层,使得企业管理阶层员工素质有高有低。
这就造成了企业运作上的很多隐性矛盾,很多管理上的小漏洞也就不能及时被发现处理,在企业日积月累的运作之中,这些小隐患渐渐就会危害到企业健康。
由于部门和环节过多,造成企业管理机构某些部位和环节运转不灵,往往因争执(见图1-22)现象导致管理效率低下。
图1-22 意见分歧
同时由于企业没有设置解决问题的机构,一般情况下,面对企业出现的问题,只有老板以及少数管理阶层关注,并即兴式地参与问题的解决。当老板在现场发现了一个问题时,把当事人批评或训斥一通,问题解决了;三天之后,再到现场,又发现了三个同样或类似的问题时,这回批评、训斥了三个人,三个问题解决了;几天之后,又到现场,可能会发现更多同样或类似的问题……这样的重复次数多了之后,再敬业勤勉的老板或管理者也会迟疑和妥协,慢慢地就会放弃进一步的努力,甚至还会为自己的妥协或无能为力找到很好的理由:员工素养不高,团队执行力低下等。
由此可以看出,传统企业要想改革,就要重新精简管理结构,从“臃肿”的中级管理阶层入手,优化管理结构,提高管理效率。使公司从管理结构开始摆脱沉重低效的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