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企业(见图1-1)是相对于互联网企业而言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农业、工业、商业、服务业等各个传统经济行业内的企业就是传统企业。在工业时代或是后工业时代,传统企业都占据着经济的主导地位并对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传统企业如果继续故步自封,那么其发展也终将难以为继,因此为了持续发展,传统企业必须转型升级。
图1-1 传统企业景象
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2015年12月16日,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开幕。在“互联网+”的论坛上,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联合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共同发起倡议,成立“中国互联网+联盟”。而在2016年的两会上,“互联网+”更是被提及12次。
从这个概念被大家认识以来,“互联网+”(见图1-2)热度似乎一直是只增不减。谈及“互联网+”,多数人脑海中浮现的应该都是一种新的经济机会。尤其被国家提高到经济战略的高度之后,它的发展又再添一把火。但是很多人依然会有疑问:那么被谈论这么多的“互联网+”到底是什么呢?传统企业的“互联网+”又是什么样的新模式呢?
图1-2 “互联网+”
“互联网+”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是互联网形态的发展推动以及衍生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态。它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融入到经济社会的各领域之中,使互联网能优化各种生产要素的配置,从而提升实体经济的生产力,增加其创新能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其发展呈现出六个具体特征。
“互联网+”和传统企业的融合,实际上就是一种跨界的思维。采用一种开放、变革的思维使各方面的资源得到最合理的利用,产生最大效益。在互联网不断发展的未来,为了开拓市场,构建新的经济形态,互联网一定会与更多行业进行深度的跨界融合。
互联网的特质就是利用互联网思维,不断变革、创新,将发展方式由简单的资源型、劳动力型、技术型转变为以创新为驱动力的发展模式。
“互联网+”不仅仅是与第三产业融合,也在不断向第二产业渗透。尤其在与第二产业的结合过程中,实际上会大幅度推动第二产业的转型升级,为第二产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而且在各种文化结构、地理组成方面,互联网都将打破以往的种种限制,把整个社会的结构进行方方面面的重塑。
互联网根本的力量还是来自于人。通过互联网,人们各方面的需求进一步得到满足,更加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分享经济就是通过有偿共享资源,一方获得红利,一方获得信息,各取所需,满足了人们不同的需求。完全站在使用者的角度来思考。
沟通连接,打破边界,这正是互联网思维的可贵之处。以一种开放的态度去构建一个更加广阔的市场体系,才能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必须有多元化的开放观念,创造一种平衡的生态布局。这样才能稳定地持续发展。
“连接一切”是“互联网+”的目标。将不同层次、不同属性的东西连接起来,构建一个完整、开放、有序的“互联网+”发展模式才是经济最需要的。
“互联网+”在发展之中,实际上已经与许多个行业联系在一起了。互联网金融、互联网工业、互联网交通、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农业……但是从现状而言,“互联网+”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各行业对互联网的利用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例如B2B、B2C(见图1-3)等模式的兴起,实际上就是传统企业初步运用互联网,进行线上营销的初步尝试。
图1-3 B2B、B2C
即使是初步发展阶段,两种模式的应用依然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一种全然不同的面貌。“互联网+”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促进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服务业等的融合创新,发展壮大新兴业态,打造新的产业增长点,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环境。在越来越深入的发展中,全民的参与度都将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提高,这也就会推进“互联网+”呈现全方位、爆炸式的发展。
传统企业的“互联网+”就是传统企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以实现传统企业的互联网转型。在目前的发展中,传统企业不论是第三产业还是第一、二产业,都在与互联网行业发生融合。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互联网行业与金融行业的相加(见图1-4)。各种创业项目在政策的优势下正蓬勃发展。
图1-4 互联网金融
在传统企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之中,肯定不是简单地优化升级就能够做到。其转型一定会给传统企业带来方方面面的影响甚至是巨变。就像是在原来的基础上生长一个新的公司。可想而知,其难度相较于创业而言,不会有所减小。
发展的机遇与风险永远是相互依存的。传统企业的“互联网+”如果能够转型成功,那么势必能在这个巨大利润的市场上分得一杯羹。而失败的话,则会面临破产倒闭的风险。但是在这个“商场如战场”的情况下,不转型实际上也是行不通的。时代的浪潮在向前奔涌,静止不动也就如同是在退步,最后也终将被淘汰。因此,实际上企业只有一个选择:转型,而且必须是成功的转型。
传统型企业分为两种(见图1-5):一种是以线下实体为核心的传统企业,也更加贴近我们观念中的传统企业。还有一种则是以线上业务为核心的互联网企业。虽然表现形式不一样,但是二者单向的经营模式实际上是一样的。单纯的线上或者线下实际上都是不够完整的经营模式,因为在各行业中,由于行业特性的不同,线上或是线下所具有的优势和缺点都是相对而言的。因此,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创造出最大的效益。
图1-5 传统型VS互联网型
在以线下实体经营为模式的企业中,管理结构、经营方式、生产方式、产品结构等都有其特定的方式。数字化程度很低,互联网上也几乎找不到关于企业的信息。企业的整个运作流程都不太需要互联网的参与。
从生产上而言,过程会比较封闭单一,大规模流水线生产,没有过多的技术含量。产品以实用价值为主,附加价值会很低,而且生产后得不到反馈,产品的更新换代呈单方向,市场对于产品的评价得不到及时反馈,因而生产者对于市场的反应度会比较差。常会出现某个商品已经不符合人们的生活习惯了,但依然得不到改善的情况。
但也并不是说传统企业的生产完全没有可取之处,传统企业能够较大规模地进行集中生产,形成规模化效应。只是在信息接受度上有较大的不足。
从销售渠道上而言,线下实体经营的企业也有其好处。在实体店(见图1-6)中,消费者能够直接接触到产品,从而对商品有直接的接触与了解,能自己判断商品的质量。
图1-6 在实体店
而且,在线下实体消费时,多种不同类型的商品集中销售时能够提高整体商品的销售量。在“逛”的时候,各种琳琅满目的商品能刺激人的购买欲望,拉动店铺的营业额。
但是同时,这种线下的实体经营也有相应的弱点。随着互联网商业的发展,足不出户就能买到商品的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青睐。在更加便捷的交易方式面前,线下消费总是使人感觉麻烦。尤其是面对一些较为大型的商品时,如果不能有很方便的送货方式,而是要顾客自己“搬运”回去,这时,顾客可能就不会想在实体店中消费了。
与业务完全依靠于线下的传统企业有所不同,20世纪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趁着互联网的春风,有一批现在已经堪称老牌的网络公司兴起,在020的时代,也可以统称为“互联网型传统企业”了,如腾讯(见图1-7)、百度、谷歌等。相对于传统实体企业,这些企业更多会以线上服务为业务主体。
图1-7 腾讯
这些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信息量会更加全面充足。得到的反馈也很及时,能更有效地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在这样一个信息化时代,相对于传统企业而言,它们更好地结合了当前的形势,因而也能创造经济效益。
在销售渠道上,线上交易较线下实体多了一份风险。由于线下交易多呈现一种无形的、电子化的特点,有些时候,难免会有错误发生,而这时,作为顾客,能做的其实是非常少的,因此取得顾客的信任对于这些线上服务行业而言也是非常重要的。这种情况下,多数互联网型企业采取的方式是先消费再付款。在这样一种模式下,资金的充足就非常重要了。无论为了周转还是为了继续发展,相比于实体企业,互联网企业都需要更加充足的资金。
当顾客因为便利而选择线上消费时,这对线上商家而言就成了一个额外的工作了。在这份优势前,商家必须保证物流上的可靠,为顾客提供真正的便利,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因此,如何在增加可靠的物流服务的前提下,依然获得盈利,是线上商家要思考的问题。
其实,传统企业和互联网型企业也并不是不相融合,完全对立地存在。相反,正因为二者各有利弊,能够互为补充,因此如果二者能够合作,那么就能实现利益的最大化。“互联网+”的思维模式(见图1-8)就是让互联网能融合多种产业,或是多种经济方式相加。
图1-8 相互融合的思维
传统型企业到互联网型企业转变,其实更像是一个升级——在现有的技术工具上的一次成长,却并没有真正全面地转型重生,获得更加持久的生命力。互联网型企业就像是信息化之后的传统企业。而只有真正从生产、经营理念上对传统型企业进行改革,以一种互联网的思维去转型升级,才能使企业有生机勃勃的活力。
从生产到消费,企业盈利点有三个重要的因素。一个是作为生产起点的产品端,一个是作为连接生产到消费的产品营销渠道,还有一个则是作为终端的客户。这三者基本上构成了企业盈利点的主要节点,随着时代的不同、产品属性的变化等种种因素,这三个重要节点在企业利润中所起到的作用也是不一样的。
在传统企业中,产品(见图1-9)都是传统企业的经济核心。产品的利益基本上决定了企业的盈利空间。但是随着大生产时代的到来,企业生产产品无论从质还是从量上都已经达到一个相当的水平,其重要地位在经济链中也就开始渐渐下降。而在售货渠道以及客户方面,才是抢占市场的新关键。
图1-9 电子实体产品
在以实体经济为主的传统企业中,产品是主要竞争力。以产品为盈利中心时,实际上就只能依靠两方面来取胜:质与量。要么加强产品技术研发更新,要么提高生产效率,取得规模化效益。
但是加大产量获得的利润空间其实也并不太大的,因为机械化生产带来的是一种平均化生产速度。因此,只能加大技术投入研究。这其实有点吃力不讨好的意味。升级产品,就要加大研发投入,但是其更新效果却并不能保证客户认可。小小的实用性并不会使顾客接受上涨的差价,而又要升级质量又要维持价格,对生产者而言是个极大的挑战。
当然这只是针对生产简单的商品而言,如果是生产技术要求较高的行业,或是对一些传统的有很高文化价值的传统企业而言,一点点细微的差别,都会造成商品价格的天差地别。例如苏绣(见图1-10),一点点工艺的区别,都会是影响商品价值的重要因素。在这样的行业里,将焦点放在产品上当然是更加重要。
图1-10 苏绣工艺
营销渠道应该说对于大多数行业而言,能够从产品处节约下更大的利益。而且,几乎在任何行业,压缩营销渠道都是很好的提高效益的方式。在传统企业中,多数企业采用的是间接营销的策略。而这种模式对于资源利用和效率而言都是相对较低的。因此,优化产品营销渠道对降低企业成本和提高企业竞争力都有很大的影响。
如图1-11所示的等级营销渠道,从生产者到消费者成为零级渠道;从生产者到零售商再到消费者成为一级渠道。生产者到消费者经历过几个中间环节就称为几级渠道。零级渠道是效率最高的环节,而三级渠道是最为麻烦的渠道。
在传统行业中,从一级渠道到三级渠道都被广泛运用。在这些间接渠道中,产品的价值被大幅度提高,因此造成了很大的资源浪费。而在零级渠道中,制造商直接向顾客提供产品,成本得到大幅度下降,相应的,利润空间也就得到了大幅度增加。所以可以看出,越能压缩营销渠道,也就越能获得更大的利润。
图1-11 等级营销渠道
随着经销阶层的形成,物流行业的不断完善,营销渠道在产品营销中所占据的位置也越来越重要。如果能在营销阶段有所革新,那么对于产品市场而言,还是大有好处的。但是同时,很多商家早已经在这点上有所作为。因此竞争空间和经济优势在未来也会越来越小。
其实不论是实体产品,还是无形的服务,最后面向的终点都是客户。生产链就是一个从产品到顾客的跳跃过程。因此只要把握住终端,很多问题就会变得简单。
产品要质量好,或是营销渠道的改善,实际上都是在指向一个目的地——客户。只有站在顾客的角度,为他们着想,让他们受益,才能扩大产品的市场,从而获得更大的利润。因此,其实企业最终盈利的决定性因素就是消费者,也就是客户(见图1-12)。
图1-12 顾客就是上帝
在客户方面,有着越来越多的赢利点。增值服务给商品带来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服务在商品价值中隐含的价值比重实际上是不断上升的。比如,同样的一件商品,在淘宝上售卖,在价格差不多的情况下,更多的顾客肯定是愿意选择有“包邮”“送运险费”等标签的商品。而这样的服务实际上瞄准的不是商品本身,也不是物流营销渠道,而是顾客的购买体验。
想要盈利,最终的来源还是顾客,因此只有增强顾客的满意度,才能更多地盈利。而且实际上,在顾客方面存在的服务行业的利润空间是非常广阔的。只有利用好“顾客”这个支点,才能撬起“利润”这个大球。
产品、渠道、客户,作为三个企业盈利点,其实都是不可忽视的。不论说哪一种在当下更能创造经济效益,三者对于生产商家而言,都是不能放弃的。不能因为当下客户很重要,就完全放弃产品的研发。对于消费者而言,产品的使用体验才是他们选择产品的重要因素。只是对于那些生产简单产品的传统企业来说,就更要注意从其他方面入手。三个方面其实并不是割裂开来的,只有产品能够让消费者更满意,产品渠道让消费者感受到便利,才能真正使客户选择自己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