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作者序

本书旨在讨论现代生活中已成为一个重要经济力量的有闲阶级的地位和价值,但是要把讨论范围严格限制在本标题内是不现实的。因此我们还将关注制度的起源和演进以及通常不列入经济学范畴内的一些社会生活特征。

在某些场合,我们依据经济学理论或人种学通则进行讨论,这在某种程度上可能会让读者感到陌生。绪言将充分阐释这些理论前提的性质,希望由此能够避免理解上的含混不清。相关的理论观点,曾在《美国社会学杂志》第四卷发表的《工作本能与劳动厌恶》(The Instinct of Workmanship and the Irksomeness of Labour)、《所有权的诸种起源》(The Beginnings of Ownership)与《野蛮时代的妇女地位》(The Barbarian Status of Women)一系列论文里作了更为详细的论述。但我们的论证并没有仅仅停留在这类比较新颖的理论上,那样的话会让这些理论丧失其作为经济理论中一个细目的可能价值。我们这样做,就避免了这些新颖的理论由于缺乏权威资料或数据的充分支持而不易让读者更充分地理解。

为了写作方便,同时也为了减少大家误解各种熟悉现象的意义的可能性,本书用以说明或加强论证的一些资料都来源于日常生活的直接观察或借助人尽皆知的事物,而不求之于更深层次中尤为深奥的基础理论。这里所引证的大都是一些平淡无奇、家喻户晓的事例,或者一些和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却被经济讨论所忽略的现象。希望我们这种信手拈来的率性做法,没有触犯到任何一个讲究文学品味或科学精确的读者的感情。

有闲阶级论作者序本书有些理论前提或确切证据源自基础理论,部分学理或推论引自人种学,对于博学的读者而言,这些理论前提都是比较熟悉且易于查考的,寻根溯源应该是很容易做到的。因此,本书没有依据惯例列出所引来源和权威著作的出处。同样,本书所采用的很少部分引文,主要是为了举例说明,我没有加注,因为读者一见了然,随手可得。 Q43YiSo68dOuhMzy4UTYVRnqQYJHiGYanJrxAGwFMvfW+OGBtb5R2W50Msvki7h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