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那克西美尼是米利都学派的第三位哲学家,关于他,实际上也值得我们大书特书。因为,他不仅用一种更具经验实证性的物质代替了泰勒斯具有象征性质的“水”和阿那克西曼德过于抽象的“无定”,这就是“气”,一种中国古代哲学同样视为世界本原和根本构成原则的物质,而且他还凭借“气”这个本原对世界变化的内在机理做了更为深入的研究。他在自己老师阿那克西曼德“分离”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有关宇宙生灭变化机理的更为细致的理论模型,即气的“凝聚”和“疏散”这一对概念。
我们说,气的“凝聚”和“疏散”这一对概念之所以重要,不仅是因为它是对阿那克西曼德的对立面之间相互生成与转化的原理的直接继承和发展,而且还因为它深入事物变化的内在动力机制层面,从一种动力学的角度刻画了对立面是如何相互生成与转化的。我们可以注意到,以后的自然哲学凡是在讲到事物的生成变化的时候,实际上都是在运用这一对概念,只不过更为精致、更为合理、更不诉诸猜测和想象而已。因为,不仅后面赫拉克利特的火和逻各斯的对立与斗争同阿那克西美尼的这一思想有关,而且以后阿那克萨戈拉和恩培多克勒的元素理论、元素的结合与分离,实际上也可以被看成对阿那克西美尼在这里所讲到的气的凝聚和疏散这一基本宇宙变化机制的运用,而在此之后的原子论学派所讨论的原子的结合和分离同样是对这个基本机制的进一步发展。从而,我们可以说,阿那克西美尼通过他的深入研究实际上奠定了宇宙生成论哲学传统探讨宇宙变化的一般理论模型,它对后世自然哲学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
在具体的理论研究中,几乎可以说,阿那克西美尼运用“气”以及“气”的“凝聚”和“疏散”机制解释了宇宙中一切事物的生成与变化,所有实体性的变化在他这里最终都可以归结于气的凝聚和疏散。例如,据塞奥弗拉斯特和希波吕特各自的记载,在阿那克西美尼看来,当气被疏散时,火就被生成了,而当气被凝聚时,首先生成的是风,接着是云,再接着就是水、土、石头。 我们可以注意到,在这个过程中,气的疏散与热相对应,而气的凝聚与冷相对应,从而,阿那克西美尼继承了阿那克西曼德热与冷的对立面的相互作用机制是无疑的。但是,阿那克西美尼却把热与冷看成气的疏散和凝聚的结果而不是原因。按照一个古代的文献记载,他甚至还用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对此做了论证,这就是,当我们缩紧嘴唇吹气时,气是冷的,而当我们松开嘴唇哈气时,气却是热的。 这样,气的疏散与凝聚就成为相较于热与冷更为基本的宇宙生成变化机制,宇宙万物的生成与变化正是在极富变化性的气的基础上、通过气的疏散与凝聚来实现的,这当然不能不说是对早期希腊宇宙生成论思想的更进一步的深化与发展。
当然,除了这个基本的理论模型的奠定以外,就像阿那克西曼德一样,阿那克西美尼还具体运用这个理论模型对各种自然现象进行了初步的、完全可以说是“科学的”解释。例如,他说到了风、雨、雹、雪的原因,而显然,用他气的疏散和凝聚的模型是非常容易解释这些原因的。他这样说:“当气变得更加浓厚时云就产生了,当再更多地聚集时,雨水就被挤压出来,而一旦下降的水聚合在一起,冰雹就形成了,而当某种风样的东西被包容进水中,雪就形成了。” 我们必须承认,即便是在现代气象学的水平上,这样解释的合理性成分也是很多的。
但是,现在的问题是,如果世界上的万事万物、一切自然现象都可以通过气、通过气的疏散和凝聚来加以解释,那么神在哪里呢?因为,在从前,这些东西都是神的专利,神是它们的原因。但现在,它们却都通过一个完全可以凭借经验来把握的东西亦即气得到了合理的解释,那么人们还到哪里去寻求神呢?所以,从阿那克西美尼的这种解释出发,人们就很容易推论出一个彻底无神论的世界,而这就是希腊理智史上的一个巨大的进步。实际上,阿那克西美尼自己就大胆地得出了这个结论。奥古斯丁在《上帝之城》中这样记载阿那克西美尼的思想:“阿那克西美尼将事物的所有原因都归于无限的气,并且不否认有诸神,或者在沉默中忽略他们;但他不相信气是由他们所造,而是相信他们从气中产生。” 这样,诸神不仅不再是万物的原因,而且他们自己都要通过气来得到解释。所以,阿那克西美尼甚至断言,“气就是神”。我们只要看看这个理论在后来的自然哲学学派那里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它给希腊普通人的宗教信念所带来的巨大恐慌,就可以明白阿那克西美尼的思想所具有的革命性意义了。这就是发生在公元前6世纪的以米利都学派为代表的希腊世界的理智革命。
这样,米利都学派的三位哲学家作为古希腊哲学的开端,以其对世界变化的深入研究,就奠定了希腊宇宙生成论的哲学传统,对整个宇宙变化的内在机制和原则做了根本的理论阐明,以后希腊的宇宙生成论都是借鉴了他们所奠定的这样一些基本原则和模式来展开的,例如恩培多克勒和阿那克萨戈拉的元素论,留基波、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只不过由于以巴门尼德为开端的形而上学本体论思想路线逐渐形成的缘故,这些后来的理论站在了一个全新的立场上,具有了和早期的宇宙生成论完全不同的哲学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