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瑞鹧鸪 |
|
碧山影里小红旗 ,侬是江南踏浪儿 。拍手欲嘲山简醉 ,齐声争唱浪婆词 。 西兴渡口帆初落 ,渔浦山头日未欹 。侬欲送潮歌底曲 ?尊前还唱使君诗 。
熙宁六年(1073)八月十五日作于杭州。
唐人孟郊句云:“侬是清浪儿,每踏清浪游。笑伊乡贡郎,踏土称风流。”(《送淡公》其五)写弄潮儿嘲笑书生文弱,夸耀自己的勇健。其实文弱的书生也对弄潮心向往之。早于东坡数十年的潘阆,有《酒泉子》一词咏观潮:“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晚于东坡二百年的周密,也有《观潮》一文写弄潮:“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武林旧事》卷三)这长长的一段形容、刻画,用词句来表达,可不就微缩成了“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一联、“碧山影里小红旗”一句?
与潘阆词“忆”观潮不同,东坡词是“观”潮。上片写迎潮,下片写送潮,弄潮儿或手持红旗,劈波斩浪;或开怀豪饮,齐声高唱。中间插入“西兴渡口”二句写景,展示了时间的推移,也舒缓了紧张的节奏。与此词同时,东坡还写了《八月十五日看潮》七绝五首,其中有“欲识潮头高几许,越山浑在浪花中”的句子。以同一题材同时入诗词,这在东坡是常有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