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温庭筠

温庭筠(812?—866?),原名岐,字飞卿,太原(在今山西省)人。才思敏捷,少时在试官面前作赋,常叉八次手就写成八韵,时称温八叉。但几次去考进士都没有考上。生活放浪不羁,喜欢讥刺,常触怒当时统治者,只做过襄阳巡官、国子助教、方城(今河南方城附近)尉一类的官。

温庭筠的诗和李商隐齐名,成就不及李,风格却相似。其中某些作品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有的表现了他受到当时官场排斥的不满心情。

他在诗史上不如在词史上的地位高。他写了大量的词。从他开始,才有人专心致力于词的创作。他精于音律,“能逐弦吹之音,为侧艳之词”,用过不少词调,对词的格律的规范化做出了比较重要的贡献。词中所写,大都是反映倡楼女子的生活和她们的相思离别之情,题材很狭窄。后来许多词人,专门蹈袭温词的蹊径,竟至认“词为艳科”,以为“诗庄词媚”,应该各有各的特点。后蜀赵崇祚编《花间集》,首列温词六十六首,显然把温庭筠看做是“花间词派”的开创者。

温庭筠的词工于造语,着色秾艳,喜欢雕琢,对后来词的影响也很大。

他的《握兰》、《金荃》二词集都已散失,近人辑《金荃词》,共得七十六首。 28Czqv4pnlhpTRdftCo+HkTVekSQrKg0q1H8tSFg2rbV2IU4p0bk7xbd6MwjqCY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