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关于泰戈尔

(1861—1941)

生于英属印度孟加拉邦加尔各答市的泰戈尔,属孟加拉族人,婆罗门种姓。父亲戴宾德纳特·泰戈尔(Debendranath Tagore)是地方印度教的领袖,也是知名的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在环境的熏陶下,泰戈尔八岁即开始写诗。

泰戈尔自幼不喜欢拘束,也不习惯学校的刻板生活,进过师范学校及英国人办的孟加拉学院,皆因不适应而未完成正规教育。他的知识主要得自父兄、家庭教师及自己的努力。

泰戈尔十二岁时母亲去世,十七岁遵循父兄的指示赴英国留学。由于父亲希望他成为律师,他最初在伦敦大学学院学习法律,因志趣不符转而转向英国文学。十九岁回到印度,正值思想与创作力爆发期,纵情山水,写就许多诗歌与小说。

泰戈尔赴英留学前,曾与英文家教彼此爱慕,后来对方在家人安排下另作他嫁,郁郁而终。泰戈尔回国后才知爱人过世,遂于二十二岁时,接受家人安排,迎娶年仅十岁的玛瑞纳里妮·戴维(Mrinalini Devi),这样的婚姻在当时与现在的印度极为普遍。玛瑞纳里妮的纯朴和踏实获得泰戈尔的真心相待,两人育有三女两男。

三十至五十岁,是泰戈尔生命最不平静、饱受折磨的时期。妻子在一九〇二去世,隔年二女儿也病故,两年后父亲去世,不久连他最心爱的小儿子也染上霍乱离开人间。一战爆发后,泰戈尔投入反战与倡议和平活动,周游各国讲学。于近七十岁高龄时开始学画,作品超过千幅。晚年主要从事艺术诗歌创作、和平运动、民族运动。

泰戈尔的祖父德瓦卡那特·泰戈尔(Dwarkanath Tagore)精通阿拉伯文与波斯文,整个家族也醉心于梵文与古印度文学。因此,不令人意外,泰戈尔的思想融会了印度、伊斯兰、波斯传统与其他各国的文 化。

他的文学作品以诗歌为主,小说、散文、剧作也同样优美,充满诗意。诗歌主要以孟加拉文创作,创作主题受人生不同阶段的历练影响,从对自然与生命的咏赞,至后期充满热烈的爱国精神。此外,在他关于政治、文化、社会变迁、宗教信仰、哲学、国际关系等的大量散文中,可以看到他思想演变的轨迹。

然而,尽管泰戈尔的作品在印度与孟加拉甚至整个东方世界,已属文化的一部分,但在西方世界,除了为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吉檀迦利》,他鲜少获得应得的重视。在印度与东方世界,他被视为全方位的现代思想家;不过在西方,他往往被视为唯心论者。

泰戈尔是诗人,也是哲学家,更是爱国者。他的思想主要承继古印度《奥义书》梵我合一的精神,受印度佛教的影响,经西方哲学的洗礼,并将两者加以融合。他虽赞赏西方的科学,却贬抑物质主义的取向;他推崇东方思想的奥妙,但反对禁欲主义。他的主张充满人道主义式的关怀,以“大我的人格”取代“小我的欲望”,以“积极的服务”取代“消极的禁欲”。

泰戈尔的宗教思想则深受包尔人影响。包尔人是一群特殊教派的孟加拉人,他们的信仰既无形象,也没有宗庙、经典或仪式。他们宣称人类的神性存在于他们吟唱的歌声中,也借由歌唱向祂传达强烈的情感。泰戈尔强调人格神论,在本书中这样的观点俯拾可见。 R387PrjcskzkeHsZIZlrQaSrXYGIa3dbISc/7+fqkxj13Sj3Av4rwnNtfttv8L9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