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导读1

今天我们讲的是《巴黎圣母院》,这是法国雨果(1802—1885)的作品。名著的好处和坏处在什么地方呢?好处是可对它有绝对的信任感,我们可以完全相信它是一个完美的东西,经得起考验的东西;不方便之处,是它和我们的距离很远,比较隔膜,无论是时间空间,都和我们有相当的距离,很难把它和它产生的社会时代联系起来对照,从而找出现实世界和心灵世界的关系。但这样也好,我们的分析相对处于一个孤立的状态中。

首先我要着重的说明一个章节,是为巴黎圣母院专门辟出的一个章节,它描述了巴黎圣母院,这是理解整个小说的一个重要的前提。

这一章节,雨果建筑专家式地对圣母院作了描述。首先,作家提到圣母院建筑的时间,从查理曼大帝时奠基的第一块石头,直到菲利普·奥古斯皇帝添上的最后一块石头,经过了三百多年。在这三百多年间,圣母院经历了很大的变化,造成变化的原因,主要来自三点:一是时间的原因,这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时间在使圣母院损失的同时也给它增添了一些东西,增添了一些苍老的感觉,它的墙壁不那么崭新了,它的建筑有了时间的痕迹,使它变得很有阅历;第二个原因是政治和宗教的改革。这三百年里发生了很多宗教和政治的改革,改革不断地冲击这座圣母院。每一次政变和革命,那些伟大人物的雕塑便被砸毁一通;还有第三种原因则是艺术的原因。文艺复兴以后不断地产生新的艺术,新的流派,这些也逐渐地使其变化,使之变得风格杂糅。圣母院是多种东西掺杂糅合在一起的,一种过渡时期的建筑。比如它的小的拱门尖顶,已经非常接近于哥特艺术,很精致;可它的底柱且是极古典式的,又把人们拉回到六百多年前,它的体积和重量都是非常伟大,非常古典主义的。所以巴黎圣母院是一种岩层,是历史和文化积累起来的沉淀,通过它可以了解到许多东西。它的圆形的拱门是罗曼层,是最古老的层,接下来它的尖顶是哥特层,再接下来它的柱子是文艺复兴层,它向我们展示出文化的积累和艺术的积累过程。当描写了它所有的变化之后,雨果最后说道:“尽管外面是千变万化,可是它的内心还是古典的。”不管怎么,巴黎圣母院依然保持有永恒的次序和一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应该把前提都搞清楚以后再分析它故事的结构。

说完了圣母院的建筑之后,还有另外一个也是前提性质的章节,这是一个往往被忽略的章节。有一天,国王的御医带来一个奇怪的长老,到巴黎圣母院探访副教主——克洛德神父,他们谈到了许多关于世界的奥秘,像星相之类带神秘色彩的东西,克洛德提出世界发展前景的一个预言,他右手指着一本书,左手指着圣母院,眼光从书本移向圣母院,说:“这个要消灭那个的!”接下来就有整整一节阐述克洛德的理论,这理论是说印刷术终究要消灭教堂与建筑术。他说怎么会有建筑的?当人类有了沉重的记忆,这些记忆像负担一样压在人们肩上,人们很想将它们卸下来,用一个可见的,又最容易做到的东西记录它,那么就是,用一块石头,砸在地上,这便是纪念碑。古代人就是用石头来记录自己的思想,朦朦胧胧的思想,石头就是建筑的第一个字母。然后慢慢就开始有了单词:石头堆叠起来,成了坟墓,墓室,石头堆砌的简单的石棚,记载我们记忆的手法和方式就复杂一点了。再接下来就开始著书了,就是建筑,有了各种各样建筑,巴黎圣母院就是其中之一。可是建筑还不足够牢靠。那么现在有了一样东西,比建筑还要可靠地记载我们人类的记忆、经验、思想、情感,这就是印刷术。它可把思想广泛地传播,使我们的思想变得像鸟儿一样在飞翔,像空气一样,谁都无法把它灭绝。他觉得印刷术是种神奇的东西,有了它以后我们人类所有的记忆,所有的思想,所有的转瞬即逝的东西,都可留下来了。这是又一个很重要的前提。

现在我们可以直接地谈到《巴黎圣母院》的故事了。关于这故事,我也想给它作个简单的定义:这是一个神降生于凡间,受尽折磨的故事。这故事中有两个主角,一男一女,卡西莫多和爱斯美拉达。卡西莫多第一次出场是在选举“愚人王”的活动中。许多丑陋可怕的人,一个接一个亮相,最后出现的一个把所有的丑都盖倒了,就是卡西莫多。他是一个勉强接近于人形的人,只能说他勉强接近于人形而更像一种兽,就是这么古怪的样子,但他的丑里面有种咳世惊俗的味道,所有的人都会被他吓住,他有种力量。作者这里有句话:“对于那条希望‘力’也能像‘美’一样能导致和谐的永恒法则来说,他可算是一个特殊例外了。”他的这种力量违反了我们古典的关于力的原则,我们认为力也是一种协调,高度的协调产生力,而他是绝对的不协调,是一种力达到极致,或者说协调达到极致后发生的反应,反动。他极其丑陋,惊心动魄的丑陋,是种非凡的形象。他确实丑,可正是因为他的丑,他一点都不落俗套。他的生平也别出一格,1467年(雨果叙述的是15世纪的古老的故事),复活节的第一个星期日的早晨,早弥撒以后,人们在圣母院左厅前廊下,一个雕花木床上发现了他。这孩子丑陋得惊心动魄,人们都不敢去接近他,是一个年轻的神职人员,神父克洛德带走了他。克洛德带走他是出于一种私人的原因。一场大瘟疫之中,他的全家都死了,只剩下他和小弟弟,从此之后,弟弟是唤起他温存情感的唯一的人。所以当他想起他弟弟的时候,他的心会变得很软,他会生出些凡间情感。他是怀着这样的同情心把孩子领养,把他带去圣母院,使他成为一个敲钟人。这个卡西莫多,从小就是在圣母院的阴湿的石板地上长大的。没有人同他说话,他也不会说话。当他第一次敲响钟,就好像他第一次开口说话。而敲钟巨大的声响把他的听觉也夺去了,他又聋又哑。他在圣母院走来走去,觉得每一块石头,每一块雕塑都非常亲,他有时会对着石头默默地说话,谁都听不见。当人们走进圣母院时会发现,柱子上爬着个野兽样的东西,一看呢,是他,像猴子样的迅速爬走。他像蜥蜴似的附在圣母院的壁上,他和圣母院似是合为一体了。然而他是很少的能领会圣母院的人之一。也正是因为他的存在,使圣母院充斥了一种生气,这种生气是不可言传,不可描述的,虽然人们都惧怕他,讨厌他,可就因为有了他,整个教堂都活起来了。作者写道:“假如是在埃及(注意这个埃及)人们可能会把他奉为这座寺院的神祇了,但中世纪的人们却以为他是魔鬼,以为他是魔鬼的灵魂。”他似乎是古代沦落到中世纪的一个神。

接下来要说爱斯美拉达。她的出场有瑰丽的色彩。愚人节正在上演诗剧,诗剧作家是流浪诗人格兰古瓦,惴惴不安地看着自己的诗剧。这诗剧不断地被干扰,最后一次被打断就是广场上传来声音,大家呼唤着“爱斯美拉达”,就像唱歌似的唱这几个字。格兰古瓦听到这声音感到非常惊奇。他是诗人,对语言最为敏感。这几个字就像是有魔力触动了他。他到乞丐的聚集区到处去问,什么叫“爱斯美拉达”?后来经过很戏剧性的情节了,他成了她的丈夫,新婚之夜,格兰古瓦就问她“爱斯美拉达”是何意?女孩子回答不知道。他说属于哪种语言呢?她说可能是埃及吧。这里又出现了埃及。这个神灵的世界,雨果为它有个写实的命名,叫作“埃及”,“埃及”寄托了雨果的美学理想,那就是古典主义。这两个神灵世界的主人公,和埃及都有着奇异的联系。这个女孩来历也不同寻常。在圣母院周围的克雷沃广场,有个罗兰塔,原是罗兰夫人的产业,她为父守节,在罗兰塔边造了个小坡屋。等罗兰夫人去世后,这小坡屋也就变成公众的隐修室了,凡是决定守节或守丧的人就到小屋子来日夜祈祷,由善心的人施舍他点吃的、喝的,就在里面度过终身。故事发生时,罗兰塔的小坡屋里住着一个女人,外号叫小麻袋,人们知道她原是个非常漂亮的姑娘,却沦落为妓女。可是有一天这个女人停止了淫乱,因为她生了个女儿。她开始改邪归正,向往着美好的生活。正当新生就要开始的时候,她的女儿就被一群流浪的埃及女人偷走了,换给她一个破麻袋,麻袋里装的是丑陋的卡西莫多。就这样,她的女儿到了埃及人手里,从此不知去了哪里,这个女人从此成了隐修女,她日夜在小房子里祈祷,哭嚎,咒骂。我们在故事就要结束时才会知道爱斯美拉达就是她的女儿。在埃及人手中,她的女儿成为一个流浪的艺人,与卡西莫多的惊人的丑正相反,她惊人地美。于是她便有了种力量,这种力量可说是魔鬼,也可以说是天使,她的美是有颠覆力的。这出神灵的戏剧就是由卡西莫多和爱斯美拉达来演出的。

我还要再提到一个人,就是克洛德。他是个贵族,家庭有宗教背景。他是在弥撒书和辞典中长大的孩子,非常规矩,有礼貌,有智慧,读过很多书,对这世界充满了理念的好奇心,16岁时已在神学、经学和教育学三个方面得到良好的成绩。他一直生活在科学之中,生活在一个非常抽象的世界里,直到有一天他父母去世,留下他的小弟弟。他把小弟弟抱在怀里,心里才开始有了些人间的情感。他所有的人间情感都是这个小弟弟给他的,有了点爱,有了点温情,有了点悲伤。在这种感情的影响下,他收留了卡西莫多。他和卡西莫多之间有着特殊的同情,他们两人用手势说话,别人看不懂,这种手语只有他们两人懂。他是一个很阴沉的神父,居高临下,自觉是掌握人们灵魂的人。可是,他却受到了两个挫折。第一个挫折是弟弟的不争气。弟弟叫若望,是个小流氓,使哥哥极其失望。第二个挫折,是当他在科学的领域里挖掘到深处的时候,他发现走到了尽头,已经到了虚无主义的边缘。他觉得这世界随了他的深究反而越来越神秘,像进入黑洞一样。他好像是不断地开门,开门,终于开到最后一扇门,这却不是门了,而是一个坚硬的核。那怎么办?他怎么去敲开它?于是他就变成一个神秘主义者了。他把敲开这核子的希望寄托在炼金术上。他还经常凝望圣母院的大门廊,大门廊里面有历代帝王、君王的偶像,他默默地看着,觉得这里面也是有秘密的。于是他在塔钟的旁边给自己造了座小房子,在里面进行他神秘的研究。其实,克洛德和卡西莫多是仅有的两个真正懂得巴黎圣母院的人。卡西莫多与圣母院的深刻关系是建立在他对它美的感受上,他的心灵被它的美所吸引。而克洛德被巴黎圣母院吸引,是他认为巴黎圣母院是有含义的。我为什么特意解释这个人物?因为克洛德是所有俗人中最接近这个神灵世界的人。他用他的理念接近了,最后他也被它所毁灭。他是一个真正的有智慧的人,真正的哲人,只有真正的哲人才会受到神灵的影响。克洛德被爱斯美拉达吸引,背叛了他所献身的神学,他贡献一生的信仰,最后他被卡西莫多从钟塔上推下来。所以说爱斯美拉达是在灵魂上毁了他,卡西莫多则在肉体上毁了他。当他从钟楼上坠下去,他最后的一句话是:“啊,都是我爱过的人呀!”这两人是他真正爱过的人,别的人根本谈不上他的爱。

那么我们基本上把重要人物都解释清楚了,接下来我想把这故事的线索理下来。故事发生在15世纪下半叶一个愚人节上,愚人节通常举行三个活动:看篝火,看圣迹剧,看五月树。市民们早早地来到司法宫等待,可红衣教和使臣们始终不到,大家只能等待。诗人格兰古瓦也只能很焦急地等待,他穷得身无分文,可非常非常喜欢诗,他的诗剧要在今天演出。因为久等不来,发生了很多有趣的事,学校和校长打闹,又和老板打闹,表现出一个非常蓬勃的市民社会。后来红衣主教到了,使臣们到了,戏也演到一半了,开始选愚人王了,最后选出来的是卡西莫多。这结果使大家兴奋百倍,这简直是一个最好的愚人王。接下来爱斯美拉达出场了。故事一开始就是这样子,两个主要人物都出场了,虽然说还没有照面。在当天的晚上,广场上非常热闹,爱斯美拉达在广场上跳舞,带着小山羊演出,卡西莫多则在参加愚人王的游行,披着金色外衣,带着王冠,拄着金杖。然后克洛德出场了。当克洛德神父看到爱斯美拉达在教小山羊表演的时候,他感到非常恐怖,感到自己的灵魂受到威胁,他一下子跳出来,说:“这里头有妖法。”爱斯美拉达很害怕,只得草草收场。克洛德接着就遇见了游行队伍,非常恼火,他一把将卡西莫多从游行队伍里拖出来,把金杖折断,衣服撕破,皇冠踩在地下。卡西莫多对他非常顺从,乖乖地跟他回圣母院去了。这天晚上的事还没完,深夜里又发生故事了。爱斯美拉达一个人在巷子里走在回家路上时,忽然被两个人抓住了,后来才知道这就是克洛德和卡西莫多。当她呼救时,王室弓箭队队长,英俊潇洒的腓比斯,把爱斯美拉达救了下来,把卡西莫多绑了起来,这时候克洛德已经躲开了。就在腓比斯把爱斯美拉达扶到马上的一瞬间,她爱上了他。这是一个多事的夜晚,诗人格兰古瓦穷愁潦倒,最后走进了圣迹区的乞丐王国,乞丐要把他绞死,绞死前说如果有谁要你做丈夫,我们就赦免你。直到最后的时刻,爱斯美拉达来了,为了救他而要了他。接下来的第二天是执行审判的日子,法官们要审判卡西莫多。他主要有三条罪状,一是夜间引起骚扰,第二殴打一个女人,第三反抗国王的近卫弓箭手,因此而判刑。刑法是绑在广场的邢台上鞭打,然后示众一小时,鞭打和示众的过程中,爱斯美拉达给他喝水,这可说是他们两人的邂逅。这时克洛德则满怀着他的嫉妒,他一看到这个姑娘就被她迷住了,他的灵魂马上受到了威胁,他感到自己非常危险,可他无法制止自己。这里有一个很深刻的意味,他这一个教条的人,对世界所有的认识完全来自书本,都是理念,理性。而这个姑娘以活生生的美将他所有的教条和理念都推翻了。所以爱斯美拉达的美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单纯的漂亮,她是有含义的美,这美中含有古典主义的理想,这理想就是世界的最和谐、最崇高的面目。克洛德一看到她,就觉得自己所有的哲学,他的一生都受到颠覆的危险,他从此以后就变成了个连他自己都不认识的妖魔,死死地跟着爱斯美拉达,她走到哪他跟到哪,同时在心中生出强烈的嫉妒心。他先是嫉妒格兰古瓦。因为他发现这女孩子在广场上卖艺、跳舞时,出现了个帮手,就是格兰古瓦。格兰古瓦对克洛德非常尊敬,作为老师一样对待,告诉他两人虽是名誉上的夫妻,其实根本不是,隔着房间睡觉,姑娘不让他近身,她其实心里在爱另一个人。克洛德问是谁,他说是腓比斯。克洛德在一个偶然机会里看到了腓比斯,就开始跟踪他,正好听到腓比斯和他弟弟若望在聊天,聊的正是爱斯美拉达,以非常轻佻的语气说要勾引她。这语气使克洛德非常痛苦,因为克洛德知道爱斯美拉达的重要性和神明性。腓比斯庸俗、轻佻的态度亵渎了她,他很恼火。他不愿意相信腓比斯能得到爱斯美拉达。他忍不住抓住腓比斯,要腓比斯证明他不是撒谎。腓比斯一方面是轻佻,本性难移,一方面也是炫耀,就把爱斯美拉达勾引到一个鬼鬼祟祟的小房间里去约会,而让克洛德躲在暗处。当他们两人正要亲热时,克洛德从暗处出来一刀刺伤了腓比斯,然后逃之夭夭,而使爱斯美拉达犯了罪。克洛德去死牢里访问了爱斯美拉达,表白了他的爱情。他的爱情是种很古怪的东西,使爱斯美拉达感到非常恐惧,她说我比怕死还怕你,所以不能接受他帮她逃脱的计划,因为条件就是她得跟着他。接下来就到了法场,正当上绞架的时候,卡西莫多从圣母院冲出来,冲上绞刑架,抱起爱斯美拉达,奔进了圣母院。圣母院是个圣地,凡是有罪的人一进去,便成了圣人,所有的人都不能侵犯她。把她抱进去的场面是非常壮观和剧性的。

圣母院历代有一个小房子,供犯人和罪人居住的,爱斯美拉达就躲在这个小房子里。卡西莫多给她送水,送吃的,送花,非常爱她,呵护她。可是爱斯美拉达非常怕他。这两个神明般的主人公,就在这时真正相遇了。前面所有的故事其实就为这一天,卡西莫多把爱斯美拉达劫到了圣母院里,两人相对独处的时刻。所以我们绝不能用凡人的爱情关系去套用他们,不能把这看成是程式化的三角爱情故事,爱斯美拉达爱腓比斯,卡西莫多爱爱斯美拉达的俗套。他们两人的关系是非常神奇的,他们神人,不可能有凡人间的亲密关系,不可能像俗人一样地去相爱同居。但是他们这两个神人,终于共同住在了巴黎圣母院。就像雨果所描写的圣母院:“尽管外面是千变万化,可是它的内心还是古典的。”他们两人就是圣母院古典的心。当卡西莫多把爱斯美拉达关在小房子里时,克洛德却看明白了一切别人不明白的东西。只有克洛德能看懂这两个圣物之间的关系,这不是能用爱来解释的。他理解并同情这种关系,所以到最后谁都不会料到克洛德竟然对卡西莫多产生了强烈的嫉妒,这种嫉妒也是超凡的、骇世惊俗的。这时候,他心里很矛盾,他既要把爱斯美拉达从绞刑架上解放出来,又要把她从圣母院里解放出来,因为在圣母院里就意味着她属于卡西莫多。他终于想了办法,他想这世间所有的人都把爱斯美拉达忘了,只有那群乞丐没忘。他去找格兰古瓦,让乞丐们去把爱斯美拉达抢出来。这个计划开始实行,但在实行过程中犯下一系列失误,完全变成一场动乱,最后惊动了国王下令镇压,镇压的结果是把爱斯美拉达重新抓住,送上了绞架,最后爱斯美拉达被绞死,丢在一个地牢,卡西莫多摸到了地牢。很多年以后人们发现在爱斯美拉达的尸骨旁边,还有一具紧紧地搂抱着她的尸骨,是卡西莫多的尸骨,当门一开,风进来后,他们就化成了灰尘。

现在,我要分析《巴黎圣母院》的心灵世界的结构。我把这个世界划为三界:第一届,是腐朽的一界,是衰亡的一界,那就是权力的社会。这一界由王室、司法界、总督、神职人员这些人物来组成的,在这一界有一个“精英”人物,就是克洛德。里面有几个场面是可以说明其荒唐与腐朽的。当愚人节第二天,司法界开始审判卡西莫多。法官也是个聋子。一个聋子审判另一个聋子,是很滑稽的。这一界在我们现实世界来说,是个主宰性的社会,它井然有序,规定着人类的纪律和道理,但这些程序遇到了卡西莫多,全乱了套。还有一幕也很奇妙。乞丐们开始攻打巴黎圣母院了路易十一世国王正好在附近,巴士底狱里,正在讨论王室的财政问题。这一年财政非常紧张,从国王的装束就能看出王室的经济状况不佳,他衣服上毛领子的毛都掉光了,羊毛袜也是旧的,腿很瘦,非常愤怒。在他旁边除了他的内官还站着两个商人,希望两个商人能“赞助”王室一点钱。当那边在轰轰烈烈攻打巴黎圣母院时,巴黎的这边就是这么个情景,汇报开销,商量如何节减开销。国王所以到巴士底狱来,就是要节减司法上的开销。他发现司法上用钱非常厉害,他觉得法官有贪污嫌疑,这么多人要杀就杀,干吗关那儿,关那儿费钱。司法界和王室在我们面前就是这样一个形象,是一个很荒唐、很游戏、很无聊的画面,但就是它主宰着人们的生死存亡。那么我为什么说克洛德是这一界的精英人物呢?我刚才说过他已把神学、经学、政治学、教育学都研究到非常透彻的地步了。我前面提到印刷术的时候,曾经说到国王的御医带来了一个奇怪的长老看望克洛德,他和克洛德展开了讨论,在讨论中克洛德即提出了印刷术的问题。长老走之前留下一句话,说哪一天某某人要召见你,那就是圣马尔丹修道院院长。克洛德一听就明白了,圣马尔丹修道院院长是一个和国王很近的人,国王很多决策都要通过他,从此之后,克洛德就成了国王智囊团里的人物。他是国家机器运转在一个很高的层次上面所产生的一个人物,这架机器无疑是成熟的,它已经有那么细的体制分工,它的腐朽其实就是在它的成熟之上发生的。克洛德的智慧无疑是标志着这一界的成熟程度。这一界的衰亡最致命的不在于刚才所描述的王室、法官、总督等等那些荒唐的东西,而在于克洛德的坠落虚无,如不是他的坠落虚无,这一界还有生命,还可以维持,但现在,立足之地动摇了,它的精英人物受到了诱惑。

然后是第二界,用比较现实的语言,这是个新生市民集团,这本小说中最主要的场面都是由它构成的,集体歌舞都是由他们来演出的。他们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人物众多,朝气蓬勃。这一界的代表人物是诗人格兰古瓦。这是个非常有趣的人,他对生命充满了热爱,最有理由死的是他,他在这本书里经历了三次死亡的机会,可他每一次都能化险为夷。他也在研究这个世界,他的方法与克洛德不同,克洛德是从书本上获得,他是从生活中学习。他和爱斯美拉达、卡西莫多看世界也不同,那两个是神性的本能,他是从人性出发。他是个非常感性的人,且非常现实主义。他认为自己对世界的研究、对美的崇拜经历了三个阶段:首先他是从女人身上发现美。然后到禽兽身上发现美,最后在石头身上发现美。女人指的是爱斯美拉达。想不到爱斯美拉达根本不让他靠近,他就只好退一步,就从禽兽身上研究美吧,禽兽是那小山羊佳里。再接下来,爱斯美拉达和小山羊进了巴黎圣母院,不能出来,他便开始研究教堂了,这就是从石头身上发现美的阶段。就是这样一个现实主义者,敢于直面现实,适应变故,他和克洛德完全不一样,克洛德是务虚的,而他是务实的。即便是诗,对于他也是非常实在,他觉得诗里每一样东西都是实实在在有的,他觉得它们都是真实的存在。这一界里又一个重要的人物就是腓比斯,他实际上是个大俗人,有着一颗平民的粗野的心。他有许多俗世的属于市民阶级的爱好,他喜欢女人,喜欢喝酒,喜欢撒谎,自私胆小,碰到事情他是往后缩的,不会往前进的,出了大事,便束手无策,听天由命,让他结婚他也只能去结婚,小说说到他的婚姻时用了这么一句话,“这是一个悲剧性的结局”。他只能去和他的贵族小姐结婚,可他确实在他的生命过程中散发出一种很蓬勃的市民社会的朝气,这叛逆的面目,是鬼鬼祟祟的,但确也露了几下头。还有一个人物就是若望,克洛德的小弟弟。他和克洛德是完全不同的人,街头青年小流氓,无视于一切权威,胡来胡闹,可他享受生命,他对生命享受到什么程度?享受到可以轻易把它抛开,决不受累于它。当他死去时,他是很快乐的。还有就是乞丐国王,这个国王是非常粗野,不讲道理,野蛮,肮脏,也犯罪,可它自由自在。他们展现于我们的场面,都是像歌舞剧那么欢快。这是一个世俗的社会,新鲜而有力量的一届。

第三界就是神界,它的现实名称叫作爱情。这个神灵世界我们前边已说过很多了,他们两人的结合是那样的一种:在现实之中完全不能实现,在现实中爱斯美拉达不能看卡西莫多,她害怕,可卡西莫多是这么爱她,为她可以背叛一切,背叛他的恩人,他的巴黎圣母院。在现实中这两个神灵是永远不能得到结合,只有在灵界里才能结合。当他们终于在灵界中结合,这扇灵界的门一旦被我们俗人打开,世俗的风吹进去,他们马上就化为灰烬。尽管他们为尘世所排斥,但事实上他们又是这尘世的一道灵光,一种升华。

回过头去,看那描写巴黎圣母院的独立一章,作家那么满怀热情地,把它一层一层往上描绘,为什么巴黎圣母院这么重要?它是神的一座房子,他们这些神是住在这房子里的,它其实是这个神灵世界的外壳。当我们走到巴黎圣母院最上面,接下来一章就是“巴黎鸟瞰”。雨果非常仔细地告诉我们巴黎的过去和今天,最后一段他是这么写的:“白天是巴黎在说话,夜晚是巴黎在叹息,巴黎的歌唱是什么?就是圣母院的钟声敲响的时候。”是谁把钟敲响的呢?是卡西莫多,雨果描绘这钟声是非常伟大和美丽的,他使你的肉体沉静下去,使你的灵魂上升,上升。这就是神对我们尘世的爱和关顾。

然后我说一下我为什么这么强调关于印刷术的一章。印刷术是雨果将这个虚无的神灵世界化为真实存在的工具和武器。当地牢的门一开,尘世的风吹进去,爱斯美拉达和卡西莫多就化为灰烬,可是有一样东西能把他们挽留住,就是印刷术,就是雨果他自己的工作,他用小说把他们挽留住,使之证明这个神界的确实存在,也向我们证明了小说究竟是在做什么。

左拉、巴尔扎克把这世界的皮都剥开来了,一层一层地暴露出这世界的真相。可雨果不这样,他告诉我们这世界之上还有一个灵光照耀的世界,这是个永恒的世界。在那三界之中,第一界是个腐朽的界;第二界,尘世的界,是很兴盛的,充满生命活力的现实的界;第三界,神灵的世界,它是永恒的。雨果向我们描绘的,就是这个永恒的神界,或叫灵光的界。

王安忆 O/eUlHVGRKaXDf10BpA0XC+jp53e42J3cUFaG/F8CY1D78x9PaXSJkW3wBNCy4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