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全世界接受过中文教育的人,应该没有不知道中医这门学问的。在这些人当中,可能会有1/3的人相信中医,1/3的人会心存疑问或者犹豫于中西医之间,1/3的人反对中医,甚至认为中医是伪科学。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复杂,但事实上,不管相信、怀疑还是反对,大多数人对中医的态度源于不能正确地理解中医学;即使我们的一些专业机构,也存在这种现象,甚至你在百度“科学的分支”里面查找,都找不到“中医学”这门学科。

两千多年以前,就有《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中医学的著作,这些书籍在当时绝对是全世界最顶级的学问,是人类思想的顶峰,为什么到了今天,连科学的身份都没有了呢?

一百多年以前,也就是1888年,进化论的鼻祖达尔文曾给科学下过一个定义:“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从中发现规律,做出结论。”达尔文的定义指出了科学的内涵,即事实与规律。

用今天的话说,科学就是客观的数据以及其内在的逻辑关系,乃至依照客观数据和逻辑关系推导出的结论要具有确定性和可靠性。

人们在生病的时候,总是愿意找岁数大的医生看病,因为看起来更有经验。其实经验确实可以帮助医生快速地判断,但倘若没有正确的、确定的逻辑作为数据到结论的桥梁,结论就很难把握。因为每个人的经验不同,所以只根据经验很难得出统一的结论,也不知道每个人会得出什么不一样的结论,经验也可能把人害死。

中医学绝不是经验医学,而是一门科学,这门科学有其客观的数据采集方式,有客观的、确定的逻辑关系和推理方法,可以得出确定、可靠的结论。换句话说就是有标准,可以重复。

本书从《刘渡舟验案精选》《吴佩衡医案》《经方实验录》《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选》《伤寒名医验案精选》等经典医案书籍中挑选了110个与经方有关的案例,选择标准是医案翔实可靠,贴近现代生活,对于现代人学习和理解《伤寒论》《金匮要略》有帮助。面对这些病案,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的理论去辨证分析,抽丝剥茧,得出自己的结论,然后再对照原文。这个过程就好像老师给我们留了作业,让我们一步一步去完成,再对照答案找出问题一样。如此研读,反复印证,受益匪浅。

现代人的疾病表现和表述与《伤寒论》《金匮要略》的理论表达并不完全一致,而运用经方又必须通过辨证,如何找到病人的“证”及病机便至关重要。留下这些医案的经方大家都善于并十分强调抓主证,我们在研读他们的医案过程中因此得到许多启发。

比如病例:“患者发热38.8℃,心悸、胸满憋气。经北京某大医院确诊为结核性心包积液。周身水肿,小便不利,虽服利尿药,仍然涓滴不利……”分析这个病例,中医辨证就不能受西医“结核性心包积液”这个诊断的影响,而是要辨其主证。如果把主要症状归结为“低热不退、心悸胸满、小便不利、口渴欲饮、咳嗽泛恶、不欲饮食、心烦寐少”,则很容易找到病机。

按照“有其证用其方”的原则,其证自然涉及以下汤方:小柴胡汤、五苓散、猪苓汤。然后我们再逐一分析症状和症状之间的联系,确定其病机,自然而然就会确定用什么汤方。

小柴胡汤证涉及心下悸、胸满、口渴、心烦、不欲饮食、身有微热、咳嗽,病在少阳三焦水道不利,火气郁而不通为病机,病在半表半里,其特点为往来寒热,其治疗以和解为主;五苓散证涉及低热、小便不利、口渴欲饮,病在太阳膀胱气化不利,寒水不化气为病机,病在表,所以其特点为脉浮、发热、恶寒,其治疗以温阳、化气、利水为主;猪苓散证涉及发热、口渴欲饮、小便不利、心烦少寐、咳而呕渴,病在少阴,少阴热化肾水不利,“热”水不利为病机,病在里,所以其特点为脉微细、但欲寐,其治疗应该以滋阴利水为主。

结合患者心烦寐少、舌红少苔的症状来看,患者有少阴热化肾水不利之象,所以应该为猪苓散证。这样得出结论后,再与原文进行对照。书写这个医案原文的医生开出的也是猪苓散,通过治疗效果的描述,又验证了我们的分析。

如此百案研读下来,犹如穿针引线,让停留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纸面上的理论“活灵活现”,不再那么枯涩难懂,这也是理论结合实践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给学习《伤寒论》和《金匮要略》辨证施治的思维打开了一个新的视角,进而更好地帮助我们学习并掌握中医的经方理论。

写这本书的目的是记录我们的学习体会,与经方爱好者共同探讨,但我们水平有限,谬误在所难免,欢迎同道批评指正。

金梅 吕旭升

甲午岁尾于北京 t0uZhm8IyuepXLQUh3QiUSzDMFexbY0+ntY1RvbwhKUSc0IJWTSztz9VYqt/5HY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